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大学问加小窃门-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下去。对此,公司许多人都忿忿不平,他们相信,如果佩利再这样下去,公司就会是一场悲剧,但佩利丝毫不以为然,年龄只会增加他对权力的追求和把持,他决不让步。终于,1973年,斯坦顿辞去了总经理的职务,黯然离去。 
在此之后,佩利主要精力都花在挑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使自己即使退休之后,也能控制这个广播帝国。晚年的佩利变得日益专横、独断、猜忌、多疑,这对CBS的日常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干扰。 
几经更换,几经周折,佩利终于跳到合适的接班人:贝奇。任何一个人都有缺点优点,贝奇做得还是不错的,但佩利对他还是不满意,他以自己的标准来看贝奇,认为他书读得太少,在工作紧张的时候还去娱乐,他决定罢黜贝奇。 
整个舆论界为之哗然,但是CBS董事会是由佩利一手提拔的,他们对于贝奇的遭遇虽同情却无可奈何。 
1986年,佩利在赶走了斯坦顿、泰勒、贝奇之后,又赶走了第四个继承人——威曼,自己重出江湖,重任CBS董事会主席。85岁的佩利在垂危之时又重新掌握了大权。 
但他终究是老了,1990年10月26日,佩利以89岁的高龄去世了。 
成功秘诀 
商人世家的背景与熏染。 
具有描准“名星效应”的深远目光。 
 
 

 
第78节:“麦当劳”帝王(1) 
康丽
“麦当劳”帝王——雷蒙德·克罗克 
财富档案 
克罗克缔造了全球闻名遐迩的超大型企业,将金色的麦当劳旋风刮向全美国,刮向全世界,在全世界演绎着它的传奇。从1955年开始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以经营汉堡包为 主的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厨房”。某种程度上麦当劳是社会组织化的“典范”,当它席卷全球时,“麦当劳化”现象成为一种无可阻挡的过程。 
企业类型 
快餐业。 
成长记录 
提起麦当劳,可是家喻户晓。那个金黄色的“M”字遍布在城市里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一个醒目的标志。但是说到克罗克,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然而如果没有克罗克,麦当劳也许至今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快餐公司,而不是麦当劳王国了。人们常说,麦当劳兄弟创造了麦当劳,而克罗克创造了世界名牌。任何一个世界品牌的路程都不是简单的,而克罗克打造麦当劳品牌的过程尤其艰辛。 
从推销纸杯起步的精明人 
1902年10月,雷蒙德·克罗克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少年时的克罗克是个很平常的少年,但是与其他人不同之处在于,他经常胡思乱想,编织各种各样的梦想,冷不丁地冒出几个发财的小点子。 
17岁,克罗克开始四处寻找工作,当时的他对读书没有兴趣,很早就辍学了。他在几个旅行乐队里弹过钢琴,又在芝加哥广播电台担任音乐节目的编导。从1929年起,在随后的25年中,克罗克一直从事推销工作,先在佛罗里达帮人推销过房地产,后到美国中西部卖过纸杯。作为推销员,他几经周折,屡尝失败的滋味。克罗克后来回忆道:“在佛罗里达推销房地产失败之后,我彻底破产,身无分文。那时,我没有大衣,没有风雨衣,甚至连一双手套都没有。我开车进入芝加哥穿过寒冷的街道回到家时,简直要冻僵了。” 
但辛苦总是有回报的,因为销售纸杯业绩突出,他被提升为纽约百合纸杯公司西部分公司的部门经理。在含辛茹苦了15个年头之后,克罗克的事业有了一点成就,过上了小康生活。然而在这时,他认识了一个普林斯的机械师,普林斯发明了新式多功能奶昔机,一次可同时灌装5杯奶昔,而旧式的只能灌一杯。克罗克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决定辞去苦心经营的纸杯推销工作,专门推销这种奶昔机。为此,他的负债将会达到10万元,这在当时,不啻于一个疯子的作为,妻子也极力反对。 
但是克罗克并不害怕,自己认定的事情是有市场潜力的,为什么不去做呢?一辈子做个纸杯推销员,庸庸碌碌,这是多么可怕,事物是前进的,如果停滞不动,那自己也将行将就木了。繁忙紧张的推销工作,他每天只睡4~6小时,他似乎又回到了原先创业的时候。但是凭借冒险和拼搏,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富有的中产阶级。这时他已经52岁了,身患关节炎、糖尿病,还割去了胆囊,按说,已经该安享晚年了。但是他并不满足。 
 
 

 
第79节:“麦当劳”帝王(2) 
康丽
新的起步——麦当劳 
那是1954年的一天,克罗克作为经销奶昔机的老板,发现圣伯丁诺市一家普通餐馆一下子就定购了8台奶昔机。以往可从没有人一次就要买这么多机器呀。出于生意上的需要,他认为必须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就特地赶到了圣伯丁诺。 
这就是麦当劳兄弟开的餐厅,1937年,这对犹太人兄弟——麦克·麦当劳和迪克·麦当劳来到美国开了这个汽车餐厅。销售这种每只15美分的汉堡包,并对经营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采用自助式用餐,使用纸餐具,提供快速的服务。这种独一无二的汉堡包小餐厅经营方式大获成功。后来麦当劳兄弟开始建立了连锁店,并亲自设计了金色双拱门的招牌。到1954年,拥有10家连锁店的麦当劳汉堡包餐厅,全年营业额竟达20万美元。尽管如此,目光短浅的麦当劳兄弟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发明具有极大的潜力。 
但是,麦当劳却以其特别的方式震撼了克罗克。当时正是中午,小小停车场里挤满了人,足有150人之多,在麦当劳餐厅前排起了长队。麦当劳的服务员快速作业,竟然可以在15秒之内交出客人所点的食品。这种作业方式,克罗克可从未见过。 
“我从未为买一个汉堡包而排队。”克罗克故意大声说,以期引起顾客的注意。 
“哦,”客人中立刻有人搭话说,“您也许不知道这里的食品价格低、品质好,餐厅干净,服务又周到。何况速度这么快,别看排队人多,一会儿就能买到。我可是这里的常客。先生,您不妨也试一试?” 
听了顾客这番话,克罗克马上察觉到麦氏兄弟已经踏进了一座“金矿”。他立刻进店找到这两个犹太人,问他们生意这么好,为何不多开几家餐厅?当时,他心里盘算的还只是奶昔机,如果每家麦当劳餐厅都买他8台机器的话,他就会发财了。但是,迪克·麦当劳却摇了摇头,指着附近的山坡说:“你看到上面那栋房子了吗?那就是我们的家。我喜欢那块地方,要是连锁餐馆开得太多了,我们就忙得甭想回家了。” 
很显然,麦氏兄弟身在“金矿”不识“金”。 
克罗克凭着多年的经验,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看准了麦当劳,决心开办连锁餐馆。第二天,他就与麦氏兄弟进行协商。麦氏兄弟很快就答应给他在全国各地开连锁分店的经销权,但条件相当苛刻,规定克罗克只能抽取连锁店营业额的1.9%来作为服务费,而其中只有1.4%是属于克罗克的,0.5%则归麦当劳兄弟。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克罗克,毫不 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条件。 
1955年,克罗克在芝加哥东北部开设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麦当劳特许经营店。虽然在此之前麦当劳兄弟也特许他人经营,但管理上都是极为混乱,严重影响了麦当劳的声誉。而该店体现了克罗克对快餐店的理解,那就是重视品质、服务、卫生和经济实惠。当时一位在场的人说:“餐馆这么干净,明亮,色彩缤纷。食品的烹调过程像是在做示范一样,向顾客公开展示。那些不锈钢装置闪闪发光,员工的制服整齐洁白。”克罗克对餐馆的卫生要求非常严格。店铺开张早期,他天天都要到餐馆去,见到地上有肮脏的东西就捡起来。 
在一开始,克罗克就打算把该店作为未来加盟店的样板,所以他创建了一套极其严格的经营制度。以后建立特许经营系统时,克罗克也严格执行这一制度。这就是著名的以QSCV(Quality——汉堡包质优味美、营养全面;Service——服务快速敏捷、热情周到;Cleanness——店堂清洁卫生、环境宜人;Value——价格合理、优质方便)为核心的统一经营系统。所有以后要加盟的连锁店都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否则就关掉。 
当时的克罗克极为辛苦,像一个年轻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在麦当劳失败,我就走投无路了,这是一场生死之战。”而这家连锁店一炮打响,创造了年收入15.8万元的好成绩。 
到1960年,麦当劳公司5周年之际,其连锁店已发展到228家,销售总额突破3800万美元。麦当劳成功了,这可以说完全是克罗克的功劳! 
 
 

 
第80节:“麦当劳”帝王(3) 
康丽
打造一个帝国 
虽然克罗克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但他还是很忧虑,因为他不是麦当劳真正的拥有者,他想成为真正的主人,把麦当劳发展成一个王国。巧的是,麦氏兄弟并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他们说:“我们有那么多的卡迪莱克,有那么多的房子,再有钱,有什么用?”于是,他们提出了270万美元的天价,克罗克简直气疯了,但是人在屋檐下,又能怎样?他只好向银行贷款,签下这个不平等契约。 
1961年,签完契约的克罗克终于成为了麦当劳的老板,他可以大展拳脚了。 
他更加严格的执行QSCV标准。在质量上,凡是炸薯条超过7分钟,汉堡超过10分钟未售出,一律扔掉。为了保持地方清洁,克罗克规定他的员工必须做到:男人每天要刮胡子,修指甲,不留长发。妇女不准涂指甲油,不可化妆过度,头上要戴发网。顾客一走,服务人员便要清理桌面,凡是丢落在地面的纸片,马上要捡起来。餐馆内还不许出售香烟和报纸。在这一系列规定的保证下,麦当劳餐厅的店面总是保持窗明、地洁、桌面净。由此,麦当劳闻名全美国。 
克罗克的经营之术,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效益。公司的形象也因经营有方树立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注重广告宣传,也是克罗克大获成功的一个因素。麦当劳每年花在广告宣传上的费用高达几个亿。1981年,公司的广告费为3.2亿美元,占全年营业额的4.5%。1963年,公司还创造了“麦当劳叔叔”这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来做广告。“麦当劳叔叔”头上顶着一只装有汉堡包、麦乳精和土豆条的托盘,鼻子上装有一对麦当劳杯子,脚上的鞋子像两块大面包,其形象相当商业化。这个小丑般的形象,给顾客留下可亲可爱的感觉,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麦当劳叔叔”成了全美电视广告上为麦当劳做宣传的代言人。 
任何一个企业成功之后,都不免将它的事业从国内转到国外,麦当劳也不例外。 
1970年麦当劳决定向海外市场进军时,几乎无先例可循。因为那时美国服务业到海外投资的先例并不多,范围也仅局限于美洲。麦当劳欲开发其事业的国家都没有快餐厅。这些国家的中产阶级,觉得到外面去吃饭是件大事,需要的是华丽、整洁的衣冠,白桌布,以及一道道的大菜。因此,麦当劳准备输出的不仅是汉堡包一类的食品,而且是一种饮食文化,其难度可想而知。 
麦当劳最初尝试在加勒比地区以及加拿大、荷兰等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