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大学问加小窃门-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宅早就厌倦了高级时装的拘泥于形式,而1968年法国大学生的骚乱,促成他设计思想产生飞跃:时装应跳出象牙之塔,走向大众化和民主化。 
离开了郁闷的巴黎,三宅来到了纽约,他一边搞成衣时装,一边进一步求索他关于服装和服装功能的思想,最终他想通了,要抛开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限制,在古老的东方古老文明中探寻新的灵感,这就是结论。他在1978年出版的著作《东西方相遇》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是住在废物堆上的一代人,第一个从西方文化中站起来的,必定要寻找另一个方面来搜索新的设计方法。” 
 
 

 
第211节:东京国际时装之父(3) 
康丽
和“三宅一生”一起飞翔 
1970年,雄心勃勃的三宅回到东京,准备实现自己日益成熟的服装思想。没有资金,靠朋友们集资。而当时他已经32岁了,但少年时培养出的勇气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1971年2月,他在东京第一次展示他的新时装系列。那是一组采用柔道服的粗棉布做成的时装,结果根本没有多少人赏识,大多数日本人不能接受这种跟他们自己民族服饰如此相似的新设计,他们认为只有欧洲的服装才是最好的,却看不清身边的珍宝,他们嘲笑三宅设计的是“装土豆的口袋”。 
三宅一生从来不是轻易折服的人,他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意志力。为了取得信赖和理解,他在70年代不断举办大型服装表演,表演展示的服装式。 
1984年,三宅去印度的沙漠地区旅行,因为桥的损坏而阻止了前进道路,朋友们都在担心着脱水、中暑等生命攸关的事情,而三宅却伫立在桥下观看水流的波纹,惊奇地喊道:“那真是奇妙之极。” 
他到过美国西部,还打算去更远的南美洲,他说:“我将到任何地方去,那句话说得不错,‘有路的地方也就没有路’。”他全身充满生气,如果没有路对他来讲可能更好一点。因为他的成功就是不断地寻找新的途径,坚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他曾说:“若是看到与我的设计有类同的东西,那么不管任何人说它好,我也不要了。”这就是三宅一生! 
在世界时装行业里,三宅与法国的皮尔·卡丹一样,除了是位才能出众的设计家外,还是一位精明卓识的企业家。 
与卡丹涉足不同行业相比,三宅一切都是围绕服装进行的,他是服装设计家,服装贸易商,织物制造者,他的商业活动遍及东京、纽约、巴黎、伦敦。他认为服装设计和服装贸易必须相互配合,而且经营商业与设计服装一样是充满创造力的工作。只有通过贸易,才能将设计推广,他是如此的热爱行业,把自己的毕生心血都投入进去! 
努力总会有回报的!从1993年3月到1997年3月,仅仅“我要褶皱”的品牌,就售出了68万件外套,而且每年约有21万件其他系列的衣服在全世界售出。1997年,三宅就开了13家专卖店,致使他的门店总数达到了109家。 
可以说,三宅的经历和成功正是日本国战后经历与成功的缩影,三宅和千百万日本人经过了不断的努力,才使战败国从贫困、颓丧中解脱出来,重新成为自尊自信的发达强国!正如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馆长所说:“三宅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服装创造者,日本人民应该为有了他而骄傲!” 
成功秘诀 
按照自己的志趣选择职业。 
巧用东方文化为底蕴。 
 
 

 
第212节:“耐克”公司创始人(1) 
康丽
“耐克”公司创始人——菲尔·耐特 
财富档案 
著名品牌“耐克”的创始人菲尔·耐特,在1986~1996年期间,《财富》杂志排出的全美1000家公司中,一直排在前10名之内。1991年,耐克成为世界上唯一   
一家资产超过三十亿美金的体育和健身公司。 
企业类型 
鞋业。 
成长记录 
1985年春天,美国数以百万计的电视观众,看到了这样一段广告:一个篮球飞快地滚向球场一端,等候在那里的一位英俊小伙轻松地用穿着彩色运动鞋的脚将球勾入掌中,开始带球移动,与此同时,传来发动机引擎的刺耳噪音,引擎的咆哮声越来越响,小伙子随之一飞冲天。广告的最后10秒是乔丹的“云中漫步”,即使从未看过篮球比赛的观众,也会感叹于他精湛的技巧。这段广告不仅是证明乔丹拥有特殊的飞行能力,也暗示他脚下那双鞋与此也有必然的联系。 
而在这个广告中,那个神奇的小伙子就是著名的NBA运动球星迈克尔·乔丹,他脚下的那双运动鞋就是著名的品牌“耐克”。退役前,乔丹由衷地感叹:“菲尔·耐特和耐克把我变成了一个梦幻人物。”这里面的耐特就是“耐克”的创始人,是他,把一个小公司变成了大集团,把曾经默默无闻的乔丹推到了巨星的位置。 
不及格的运动员 
1938年,一个普通的男孩子出生在美国,和当时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他喜欢运动,打篮球、棒球、跑步,他的名字叫菲尔·耐特,作为一个普通平常的年轻人,他对阿迪达斯、彪马这类运动品牌十分熟悉,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平凡的小伙子,以后开创出一个新的品牌——耐克,甚至超过了阿迪达斯在运动领域的支配地位。 
耐特一直很喜欢运动,他高中的论文几乎全都是跟运动有关的,就连大学也选择的是美国田径运动的大本营——俄勒冈大学。虽然耐特喜欢运动,但只是一位成绩平庸的1英里跑运动员,他的最差成绩是4分13秒,差一点没有进入世界级运动员(成绩为4分)的行列,像他这样差一点的人实在太多了!但幸亏如此,否则今天的我们就见不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家。 
在俄勒冈,耐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良师益友,就是自己的教练比尔·鲍尔曼。鲍尔曼50年代曾连续打破世界长跑纪录,俄勒冈州尤金市也因此而扬名。他是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一心要使自己的运动队超过其他队。训练比赛中,运动员的脚病是最常犯的,鲍尔曼便想设计出一种鞋,底轻而支撑又好,摩擦力小且稳定性强,这样可以减少运动员脚部的伤痛,跑出好成绩。 
于是,鲍尔曼精心设计了几幅运动鞋的图样。他找了好几家制鞋公司,但却没有人理会他,倔强的鲍尔曼干脆自己请教补鞋匠,学会了做鞋,在一次运动会上,他的运动员穿上了由他亲手制作的、外表难看但轻巧舒适的鞋,结果跑出了比以往任何一次比赛都好的名次。 
毕业后,耐特继续到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学位,而鲍尔曼则继续在大学里做田径教练和设计运动鞋。 
1960年,耐特毕业了。期间他在一个调查报告中提到,很多体育名将和普通运动员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败阿迪达斯,让越来越多的运动员穿上日本生产的高质量低价格的跑鞋——Tigers(虎牌。毕业后的耐特决定到日本去寻找一个机会。 
在日本的展览会上,耐特碰到了日本的虎牌运动鞋厂家,他自称是来自美国的“蓝丝带运动公司”,刚好虎牌需要一个代理商来打入美国市场,于是就把代理权给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 
拿到代理权的耐特立即找到了鲍尔曼,他们两个人出资500美元,组成真正的蓝丝带运动公司,成为虎牌运动鞋在美国的独家经销商,开始了最初的创业。这个“蓝丝带”就是“耐克”的前身。 
 
 

 
第213节:“耐克”公司创始人(2) 
康丽
耐克辉煌 
刚起步时候,没有仓房,耐特把存货放在耐特岳父家的地下室里,他和鲍尔曼两个人一个管财务,一个管设计,配合得十分默契。事实证明,他对市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种低价运动鞋销量很好,第一年便销售了价值8000美元的货品。 
1968年,经鲍尔曼改制过的Cortez鞋成为虎牌运动鞋的最畅销产品,而耐特为公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财务基础。公司的生意开始逐渐好转起来。 
不久,日本总公司察觉产品销路不错,便要求他们先汇款后发货。这样一来,鲍尔曼他们的成本就大大地提高了,只好加倍努力推销。但日本方面还常常不按期交货,甚至把一等品偷偷地留在日本销售,把次品送往美国。一次,鲍尔曼他们收到一批鞋,顾客穿了两个星期,鞋底鞋帮就分家了。他们只好忍气吞声,为了维护信誉,及时给顾客退换了。 
更可气的是,虎牌又派代表来到尤金市,提出购买鲍尔曼公司51%的股份,并在5个董事中占两席,如果拒绝这个要求,立即停止供货。受尽日商刁难的鲍尔曼和耐特忍无可忍,断然拒绝这一非份的要求。 
耐特和鲍尔曼决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他起名为耐克,这是根据希腊胜利之神的名字而取的。而NIKE这个名字,在西方人的眼光里是很吉利,易读易记,很能叫得响。他们很快推出了以“耐克”命名的运动鞋,并目设计了精美的商标。耐克那个著名的“一勾”商标十分醒目,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以及运动鞋和其他体育用品应具有的那种动感,象征力量和速度。 
为了做宣传,耐特和他的妻子亲手印制了耐克T恤到奥运会的预赛场上分发,但看见的人都问:“谁是Nike?”但在比赛中,耐特小小地出了一把风头,被说服使用这种新鞋的马拉松运动员获得第四名到第七名,而穿阿迪达斯鞋的运动员则在预选赛中获前三名。 
在运动鞋行业,耐克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耐特和鲍尔曼意识到:如果不能开发出比现在产品更好的新产品,就根本没希望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到目前为止,美国鞋商生产出来   
的还远比不上前联邦德国阿迪达斯公司生产的外国鞋。 
1975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鲍尔曼在烘烤华夫饼干的铁模中摆弄出一种尿烷橡胶,用它制成一种新型鞋底,在这种华夫饼干式的鞋装上小橡胶圆钉,使得这种鞋底的弹性比市场上流行的其他鞋的弹性都强。这种看上去很简单的产品改进,成为耐特和鲍尔曼事业的起点。 
1976年,耐克从前一年的830万美元猛增到1400万美元。它像野火一样发展起来,公司为开发新样式跑鞋而花费巨资。 
在这些改进中,耐克气垫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耐克气垫是用来嵌入鞋跟部的充气垫,它是公司制鞋技术上的一张王牌。它能比泡沫海绵或橡胶保持更长时间的弹性。穿着舒适、平稳。现在,几乎所有耐克公司出品的正宗的耐克运动鞋都嵌有这种气垫。 
有趣的是,消费者并不清楚这其中的奥秘,然而,这点却又正是耐克高质量、高性能、高品质之所在。怎么办呢?销售策划人员于是在广告上动了一番脑筋。很快一幅十分有特色而又吸引人的广告画出现了。在一只耐克鞋的脚跟部开了两个“窗子”,人们透过“窗子”可见到鞋底的耐克气垫。这幅广告画大大吸引了消费者,并且使他们一目了然地明白了耐克比其他运动鞋技高一筹之处。 
随后的两年里,“耐克”的销售额紧跟着就翻了两番。到70年代末,耐克公司有将近100名研究人员,其中许多人有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学、工程技术、工业设计学、化学和多种相关领域的学位。这雄厚的研究力量开发出140余种不同式样的产品,其中不少产品是市场最新颖和工艺最先进的。这些样式是根据不同脚型、体重、跑速、训练计划、性别和不同技术水平设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