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德鲁克-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另一方面,多国公司又必须是统一的。多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即使是中层管理人员,也必须能够了解上述这些差异,必须愿意接受这些差异,必须学会尊重这些差异。目前,绝大多数的多国公司往往说,“我们在芝加哥(或慕尼黑、大阪、艾荷芬)是这样做的。”未来,它们必须学会讲,“这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在被奥利亚(或慕尼黑、大版、阿姆斯特丹)达到达些目标呢?”
未来的多国公司不可避免地必须有不止一个管理班子。整个公司的高层管理班子是这种管理班子中的一个,但其成员又必须作为其它好多高层管理班子中的一个成员。而在其它高层管理班子中,这些不一定是整个公司高层管理班子成员的人却来担任班子的领导人。
前面已提到的以美国为母国的美国玉米产品公司就是一个例子。整个公司的高层管理是一个由四、五个人组成的班子。而这些成员同时又是五个分公司高层管理的成员。每一个分公司的总经理是该分公司高层管理班子的主要负责人,而整个公司的高层管理只是其中的成员。整个公司的高层管理当然可以撤换分公司的总经理,决定由谁来担任这五个分公司的总经理,但是,就每个分公司的业务范围来说,其总经理“却是第一把手”。每一个分公司的总经理,特别是欧洲、拉丁美洲、远东分公司的总经理都领导着各个国家中的许多自治性的支公司。而分公司的高层管理班子又是这些支公司的高层管理班子的成员,由该支公司的经理任“第——把手”。
这种组织结构复杂而困难。它不仅要求整个公司的高层管理摆脱日常经营事务,而且要求管理阶层仔细考虑一下它的一个或多个企业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它要求实行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要求进行良心工作并使之获得成效。它要求管理人员有最高限度的自我纪律并承担起对上级的责任,特别是使整个公司的高层管理获得情报和信息,受到教育。它还要求建立“执行秘书处”或“企业研究参谋”(见第五十一章)。
还必须有一些高度有效的董事会,整个公司及其各个主要的分公司都必须有董事会。这些董事会既是作为检讨和控制的董事会,又是作为公共关系和社区关系的董事会(见第五十二章)。
但是,多国公司的管理当局,正好像所有的系统结构的管理当局那样,必须努力建立和维持个人联系与信息交流,愿意学习也愿意教育别人。它不能只靠“制度”来经营,虽然它要求有很高程度的制度。正如其最初的典型,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系统管理”(见第四十七章)所表明的,这样一种组织结构中的高层管理必须有充裕的时间同人们、而且不仅是同高层人员相接触。它必须保证在本组织中的每一个决策人员知道事情的进展情况,而且不仅是本单位的事情的进展情况。它必须保证相当下层的人员知道,他们是在帮助高层管理了解情况。这就要求在纽约或巴塞尔的高层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在圣保罗或悉尼同其同事在一起讨论问题——不是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是讨论他们自己关心的事,而是作为一个学习者、一个倾听者、一种资源。这还要求高层管理人员,整个公司的以及所有其它各个单位、直到地区上最小单位的高层管理的成员,都有足够的时间同周围环境中的各个重要集团——政府人员、政界人物、新闻界和教育界的舆论制造者——保持直接的个人联系。他们不能期望克服世界经济同民族主权国家之间的分歧,但有责任使之能过得去。
多国公司肯定是目前世界中最重要的经济机构。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反映了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新的现实。它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使现有经济资源得到最佳利用的最有效的工具。但是,正因为它反映了一个新的现实而不是过去业务的延伸,因而它要求有新的组织结构、新的综合方法、新的关系。多国公司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容易遇到挫折。如果多国公司遭到挫折的话,世界就会变得更为不幸。而最大的受害者正是那些发展中国家。它们却又最害怕多国公司,最感到多国公司的强大同自己的弱小之间的差距,在经济上、尤其是心理上最需要安全和白信。但是,为了使多国公司实现其使命,就要求其高层管理进行高水平的创新工作。
 
第六十章 对企业成长进行管理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近于失败”——福特公司,西门士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西尔士—罗贝克公司——“自我意识的危机”——企业成长为什么不是自动实现的——是否必须成长?——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成长热——关于“成长的公司”和“成长的行业”的神话——零成长的动乱——公共服务机构中的成长——成长是企业的一种最低需要——为成长做准备——高级管理阶层是控制性的因素——为关键活动配备人员——必须进行变革的征候——最高层人物的个人决定——以及他的责任

企业成长并不是自动实现的,并不是随着企业的成功而必然出现的。当然,企业成长必须要在恰当的时机把恰当的产品或服务投入恰当的市场。但是,那是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前提条件,而不是企业成长本身。
象企业这样的社会机构的成长,正像生物机体的成长一样,有着许多的压力和张力。这是不连续性。一个企业在达到某一阶段以后,必须改变自己。而在那一阶段,企业通常有一种自我意识的危机,即心理学家在分析一个人由青年期转入成人期时所讲的那种危机。正如人类一样,最能干、最出色、干劲最大的企业所遭受的自我意识的危机最为严重。
最好的例子就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近于失败”的事例。

国际商用机械公司的“近于失败”
回顾起来,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从1950年左右年销售颇为一亿美元的中等企业成长为七十年代初期年销售额达八十亿美元的电子计算机行业中的巨人,似乎是一帆风顺的,没有碰到什么困难,而且是命该如此的。事实上,它经过了一次严重的自我意识的危机。它几乎失去了进入电子计算机行业的机会。它只是在经过了一次“宫廷政变”,推翻下公司的创建人、总经理、“数据处理”的长期预言家托马斯?沃森爵士的统治以后,才得以成长。
但是,如果说有任何公司应该能够顺利而没有波折地成长的话,那就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美国的企业史中,没有其它公司象它那样地为成长作了仔细的推备、训练并以成长为方向。而且,它从一开始谈准备在数据处理方面成长。
托马斯?沃森爵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开始这项工作的。他当时买进了穿孔卡的专利,以后又加上了记时钟的专利。但是,把这些专利转化为一个企业,却是极为缓慢而痛苦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还是一个挣扎中的小企业,在企业设备领域中占有一个很小的地盘。
但是,即使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占有这个小地盘以前很久,沃森就着手推备公司的成长,而且要成长为一个大的、非常大的企业。他为公司取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而它当时既不是国际的,也不是真正从事商用机器的生产。早在任何其它美国公司想到以前,甚至在艾德里安诺?奥利维梯以前,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就设计出一种特殊的标记印在其产品、出版物和公司内外的通讯上,以此来创造出公司的形象。奥利维梯在意大利北部继承了一家小的打字机公司,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沃森提出了“思考”这个口号,并把成千上万印有“思考”这个口号的标签和招贴纸分发给职工和顾客。
沃森很早就培训出一批人。这批人以骨干自许,并准备管理一个大得多的企业。正如在第二十章中已讲过的,他坚持认为,他的职工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并因而训练出了一整批自豪而能干的人员。这批人员将成为该公司以后建立一支大得多的职工队伍的骨干。
尤其重要的是,沃森训练、训练又训练。所有的职工都必须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学习。而那些被认为“代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业务”的人——即销售员、服务人员、销售经理,则继续训练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尤其是地区销售经理,是被培训为高级经理人员的人。这些人都没有接受过技术教育或做过技术工作。但是,当公司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从机械用具、穿孔卡分类机(它在许多情况下还是手工操作的,或至多只是应用了最简单的电力马达)转为先进的电子设备时,正是这些在技术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成为建立一个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的电子计算机公司的管理当局。他们是在继续训练中长大的,已学会了去学习。进入七十年代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高层管理主要由以前的穿孔卡地区经理所组成。
沃森早就看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未来在于从事他可能是最早称之为数据处理的业务。他一直坚信,总有一天,繁琐的处理大量数据的工作可以由一部机器迅速、可靠而成本低廉地来进行。
因此,沃森立即看出,电子计算机的市场在工商业界;而当时其他人都没有看出这一点。他看出,电子计算机企业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市场推销。他看出,重要的不在于电子计算机可以做些什么,而在于用户可以从它得到些什么。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之所以能在电于计算机领域中上升到占统治地位,主要就是由于这个基本认识,而这是托马斯?沃森爵士的见识。
沃森无疑是一个独裁者。他曾受到严厉的批评,说他要求企业遵从他的意志、实行严格的家长制统治,以及他有狭隘的偏见。但是,以后的事实表明,他并没有压制、更没有破坏他那企业中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尽管他有一些缺点(而且缺点很严重)。但他早就清楚地看出了目标,并能仔细地考虑所需要的是些什么政策、什么基本态度、什么战略。
但是,托马斯?沃森爵士却几乎破坏了他所等待的、为之而工作和创造的机会。当电子计算机终于出现并使得沃森的梦想能够实现时,他却突然不想使企业成长了。他犹豫不决。他害怕做任何有损于公司的穿孔卡业务的事。而电子计算机自然威胁着——或似乎威胁着——整个穿孔卡业务。他开始阻挠任何可能代替已有的或潜在的穿孔卡设备的制造发展和销售努力。而这当然就意味着阻挠全部的电子计算机发展和电于计算机销售。他过去曾过分地为他的重要人员、特别是地区销售经理这支骨干队伍而自豪。现在,他却突然感到他们之中还没有一个人为担任更大或不同的职务“作好准备”。
尤其严重的是,他拒绝改变他自己的行为。他不想做一个大企业的总经理,而决心继续做一个小企业的所有主。他不愿让任何人;包括他自己的两个儿子承担任何他们自己的责任或做出任何决策。对于任何足以稍微损及他对公司各个方面事务的直接控制的事或使他难于详细了解每件事情进展情况的事,他都反对。他坚决而顽固地把他的公司看成是他的“孩子”和他自己个性的延伸。
按其它公司的经验来看,如果沃森再继续担任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首脑一段时期,就会毁灭了公司成长的机会。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