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往事-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于不敢怠慢,快走了一步,恭敬的行了军礼,而段其澍也回了一礼,对单于温和的笑了笑没说话。看样子是一个做得多,说得少的人。

    “这位是是咱察哈尔的父母官(察哈尔都统)张之江。”单于照旧一个军礼,张之江一面回礼,一面说道:“哪里,哪里,我就是冯帅手下一小卒,小卒而已。”

    这话是对单于说的,可张之江却把脸稍微转了转对着冯焕章,一脸谦卑的表情。

    冯焕章很满意张之江的谦卑,自得的一笑,转过脸对于右任、单于说道:“右任公今天中午就在我这公署吃饭,就当给文革接风,不过你和文革可别嫌弃我穷当兵的菜不好啊。”说完又是一阵大笑。

    于右任自然连忙客气的道谢了,只是单于依旧保持自己那副军人做派,不卑不亢向冯焕章表示感谢。

    果然,冯焕章请客那就是千年不变的白菜豆腐就大馒头,因为是中午,又在公署,连酒都没上。其间冯焕章还把宣侠父以及王怀中两人叫上,说是大家一起吃个便饭。

    在席间冯焕章对单于评价颇高,让单于觉得其中有点不对劲,果然冯焕章装着无意似的对单于就做了工作安排,不但给他在参谋处安排了一个中校(又升官了)联络员的职务,还越级提拔他担任国民军干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

    果然,这个安排出来宣侠父和王怀中的脸色立刻就难看了三分,于右任到是出于党派利益考虑对冯焕章这个安排十分满意,可单于却在心里暗暗叫苦,他本来就是为躲避党争才千方百计的赖在北方不走,没想到到了张家口还是被冯焕章给算计了。难道自己

    只有冯焕章、段其澍、张之江三人相视一笑,饶有趣味的看着其他人。

    于是这顿本来就不丰盛的午餐结束的也就更快乐,吃完饭冯焕章大方的给单于放了一天假,让他明天再到公署报道,单于也不推辞,和于右任就先告辞了;而宣侠父与王怀中两人也接口学校下午还有安排也告辞出去了。

    见其他人都走了,张之江恭维道“大帅,你这招高明啊,让KMT和GCD斗,谁都捞不到好出去。”

    段其澍还是惜字如金,只是说了一句:“绝妙”

    冯焕章此时也没有了席间的笑容,摸着自己的胡子,自得的说道:“这小孩子来得也正是时候,GCD在我们这渗透的太厉害,也太肆无忌惮了,以为给我们军火,就可以对咱们予取予求,没有那么容易。以为几支枪,几门炮就让我把部队双手奉上?GCD和老毛子这算盘也打得够精的。”

    说道这里看了看段、张二人,继续说道:“咱们啊,还是那个老章程,只占便宜决不吃亏。”

    段、张两人听了冯焕章这话也纷纷点头,不过张之江还是有点不放心的说道:“只是大帅,那小孩子行吗?别对台戏没打成,反而自己被GCD拉拢过去了。”

    “放心,这小子的底我也知道一些,他没那么容易被拉过去,不然你以为广东那边会放心让他满世界乱跑?”冯焕章很有把握的说道。

    “散了,散了,这戏啊,才开场,以后有日子让咱们看热闹。”冯焕章拍拍大腿,站起身来对着段、张两人说道:“你们啊,该干嘛,干嘛去,别为了这点事耽搁了正事。”

    说完领着段、张两人出了门。

第五卷 兵戈兴,狼烟起 第十四回 南

    单于与于右任从西北边防督办公署出来,单于在路上对于右任似乎想说什么,可看见前面的隶属国民军的司机,咽了咽口水什么也没有说。

    好不容易忍到了于右任在老美通饭店的住地,于右任刚一关门单于就再也忍不住对于右任抱怨道“髯翁,这冯换章也太不是个东西了,他今天这手可把我们和GCD都给涮了。”

    于右任似乎早就预料到了单于会有此抱怨,微笑着对单于说道:“文革啊,这有什么,他冯换章今天这手老夫早就想到了;他早看GCD在他的军队里活动不顺眼了,不过他能忍到今天也到出乎老夫的预料之外啊。”说完抚须而笑。

    “髯翁啊,那您今天怎么眼看着冯换章挖坑让咱们跳,您老都不说话呢?”单于确实有点不能理解。

    “文革啊,你纵然再少年老成,终究还是年轻人啊,太沉不住气了。”于右任看单于一副不可理解的表情,笑得更欢畅了。

    看于右任在自己面前做诸葛亮的状,一时无语。

    “那髯翁您的意思是?”为了满足于右任‘今亮’的愿望单于还不能不凑这个趣。

    “文革,你今天上午还问我GCD的情况,现在你可明白了?”于右任对单于的态度很满意。

    废话,早八百年就明白了,如果没有我这只蝴蝶,历史上这个时期国民军因为接受了苏联的军火,所以正在和GCD合作,根本没有KMT什么事,而你也本该在广州等着开大会。

    单于虽然心里很不爽,但是嘴上还是对于右任恭维道:“他们在苏俄的支持下确实很活跃,不过也许太活跃了一点。”

    “这就对喽,不然冯换章也不会如此让GCD下不来台;不过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好事,正好让我们可以深入其核心——国民军干部学校政治部看一看他们到底在玩什么玄虚。我虽说在学校也偶尔教教课,可始终还是雾里看花啊。”

    单于见于右任这么说,也只好无可奈何的捏着鼻子认了这项安排。

    正当单于在张家口无可奈何之际,在广东KMT人正在逐步完成真正统一广东的计划,其中之关键就是平定滇桂军首领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而关于杨、刘的叛乱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1925年4月6日,鉴于黄埔师生武装在东征过程中的出色表现,从黄埔校军的前景发展考虑,按党代表廖仲恺的提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七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建立“党军”案。

    4月13日,国民党中央发布训令,以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为基础,建立国民党党军。4月14日,国民党中央任命廖仲恺为“党军”党代表,29日,任命蒋介石为“党军”司令官。

    这支部队所以称为“党军”,是因为在军中建立了党代表制,“凡军队一举一动,都受党代表的指导与监督。换句话说,就是受党的指导与监督。”其实,党军的建立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蒋介石精心设计和负责执行的,所以党军的最终建立完全可以看成是蒋介石个人意志的初步实现。

    东征胜利,叛军仍在。虽然陈炯明的大部分主力部队已被消灭,但是并没有彻底清除,广东的局势并非完全稳定。本来下一步征讨的目标就剩下陈炯明余部了,可万万没想到的祸起萧墙,后院失火,讨贼军内部出现了分裂。

    滇桂军首领杨希闵、刘震寰本是起家于云南、广西的旧军阀,他们之所以参加孙中山的革命阵营,完全是一种投机行为。因为他们在各自省内割据,实力低于其他军阀,一再受到排挤,为改变处境,他们趁在陈炯明叛变、孙中山指挥粤军许崇智部驱赶陈炯明时,率领部队收复广州,摇身一变成为迎接孙中山三回广州建立政权的功臣。

    孙中山当时曾给予两人嘉许,称杨希闵“忠诚等著,督率有方,允为元功,宜加特褒”。但滇、桂军本来是未经改造,没有统一组织和严明纪律的旧军队。入粤以来,更是自恃有功,横行无忌,到处抢占防区、把持税收、设立烟赌馆、强占民房、勒索财物。孙中山对此头痛不已。

    孙中山在一次各军将领集会上,对着滇、桂军将领说:“你们于民国十二年春间,替我出力赶走陈炯明,我是很感激你们,……你们派人到上海请我回来,说要服从我的命令,实行我的主义,我更是感激你们。所以我便回来了。谁知你们却是戴着我的帽子来蹂躏我的家乡。”孙中山决心对这些骄兵悍将“严厉整饬,以肃纲纪”。

    然而,杨、刘势力已经坐大,轻易动它不得。第一次东征时,杨希闵任东征联军总司令,实际上抱消极观战之态度,总司令部形同虚设,与右路军视同秦越。滇、桂军屯兵于增城、博罗之间,逡巡不进。

    东征未捷,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这时,远居滇省的军阀唐继尧蠢蠢欲动。原来当1923年孙中山重建大元帅府时,曾请唐出任副元帅,不料唐毫不领情,拒绝与孙中山和广东革命政府合作。及孙中山病逝,唐以为可以一举吞并广东,遂于3月18日发表通电,宣布就任副元帅之职。企图以孙中山合法继承人自居,篡夺南方政府权力。唐还声称,要率兵10万,进驻广东。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明令驳斥了唐的所谓“就职”通电,指出总理在世之时,显抗命以纵恣,总理去世之后,假名义以专横。狡诈反复,凡有血气,莫不发指。并称唐逆之罪恶,与陈炯明同等,无复回旋之余地。务各遵从训令,敌忾同仇,所有与唐逆一切政治关系,皆应迅速宣告脱离。如有违反党义,甘心与唐逆联络勾结者,本党惟有执行纪律,决不宽贷!

    唐还藉此引诱杨刘叛变,他允许杨希闵返回云南大理招兵,而杨则表示“拥唐入粤”。刘震寰亲赴云南,催促唐军早日动身。此时,陈炯明、林虎、邓本殷、申葆藩等,也公开或暗中向唐示好。

    恰与此时,东征军远驻东江,广州十分空虚,杨、刘认为正是起兵的绝佳时机。4月初,刘震寰发表通电,指责国民党中央通电讨唐为“不当”之举。5月初,杨希闵潜赴香港,会见段祺瑞的代表和唐继尧。唐以副元帅名义,委刘震寰为广西军务督办兼广西省长,并认可段祺瑞委任杨希闵为广东军务督办兼广东省长。

    是月中旬,联唐派在香港皇后酒店开会,杨希闵、刘震寰、马素、陈廉伯出席会议,唐继尧、段祺瑞、林虎、邓本殷以及香港当局均派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决定由马素与香港政府接洽,由港英提供军火;由杨、刘在广州发难,推翻广州政府。杨希闵即自任滇桂联军总司令,于会后将驻韶关的赵成梁师(滇军第一军第一师)南调广九铁路一线;把驻佛山的胡思舜军(第三军)调至广州白云山一事带;把驻广州市区的廖行超师(第一军第二师)扩展至郊区。刘震寰则将桂军部署在嘉禾、三元里地区。

    杨、刘叛乱的事情败露后,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和汪精卫等人主张向杨、刘妥协,以东征处于紧要关头不得内部残杀为名,只要刘、杨悔改则既往不咎。他们派出邹鲁作为代表,前往香港劝说杨、刘二人回穗,共商大计,表示如果需要,可以改组大本营,以满足两人的政治要求。杨、刘二人不仅没有接受,反而狂妄地让邹鲁转告胡汉民:“你要打的话,我让你打三天不还手。”

    杨刘既无和谈之意,武力平叛就在所难免。4月27日,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加伦等在汕头市桂园秘密磋商,决定东征军回师广州,讨伐杨、刘,由廖仲恺先行返回广州,布置一切。5月13日,汪精卫由北京南下,抵达汕头市粤军行营总部与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朱培德、加伦就讨伐杨、刘一事交换意见,鉴于“省局危急,宜克日戡定”,决定放弃潮梅,班师回穗,并推定蒋介石任军事总指挥。

    会后,蒋介石积极作战前调整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