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革税收制度和收入分配体制的战略意图,而这个意图在当今中国社会政治领域中并非不是足够地沉重与微妙!总之,中国学生及其他读者在大胆地借鉴、参考、择取和利用的同时,绝不可以轻视应有的分辨能力,也绝不可以忽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
萧 琛
2007年10月14日于北京大学
1“ 胡代光序” 第1 页,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 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 年。
2“ 金色的诞辰”,第2 页,萧琛译,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 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 年。
3 萨缪尔森:《保罗· 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第4 卷,MIT 出版社,1977 年出版,第870 页。
4“ 胡代光序” 第2 页,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 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 年。
5“Play it again; Samuelson”,The Economist,August 23rd,1997,
6“ 金色的诞辰”,第2 页,萧琛译,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 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 年。
7“Play it again,Samuelson”,The Economist,August 23rd,1997,
8“Play it again,Samuelson”,The Economist,August 23rd,1997,
9“ 金色的诞辰”,萧琛译,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 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2003 年第7次印刷,第3 页。
10 林特:《批萨缪尔森》,1974 年德文版,1977 年英文版。
11“Play it again,Samuelson”,The Economist,August 23rd,1997,
12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译本上册,姚开建等译,高鸿业等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17 页。
13'美'《 商业周刊》1974 年6 月29 日第50 页。
14“Play it again,Samuelson”,The Economist,August 23rd,1997,
15“萨缪尔森致中国读者” 第1 页,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 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 年。
16“胡代光序” 第2 页,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 版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 年。
17“Play it again,Samuelson”,The Economist,August 23rd,1997,
18 萧琛:“ 新经济周期与经济学新边疆”,《经济学动态》,2000 年第三期,第53 页。
19 萧琛:“ 现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成熟扬弃与回归”,《北京大学学报》,1993 年第四期,第69~77 页。
20'美' 杰克· 赫什利弗: “ 经济学帝国的扩张”,萧琛译,朱天校,《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十四辑,商务印书馆,1992 年出版,第179 页。
21 加里· 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学方法》,1976 年英文版,第4 页。
22 曼昆:《经济学原理》中译本,粱小民译,三联书店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6 页。
23 张维迎:致读者(代序),经济学英文版第16 版影印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年7 月,第8 页。

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1)
开卷之际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事实上,人们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一些人学经济学是为了赚钱。
另一些人则出于某种担心:如果不懂供求规律,则势将成为现代的文盲。
还有一些人是出于对某些问题有着强烈的兴趣,如计算机和信息革命如何改变我们的社会,或者美国近年的收入分配为何变得如此悬殊等。
撞钟为谁
所有这些还有其他更多的理由当然都很好。然而,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一条最重要的理由应该是:在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中,你永远都无法回避无情的经济学真理。作为一个选民,如果你不懂一点经济学,那么你的意见和建议就很有可能不得要领和令人费解。不学经济学,你也很难充分地理解和领悟当今国际贸易的进展以及互联网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也很难权衡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
选择终身职业,也许是你一生中要做的一项最重大的决策。你的前途不仅取决于你的能力,而且还要取决于你所不能控制的经济力量对你的工资的影响。此外,经济学也许还可以帮助你将自己从收入中节省出来的储蓄转化为投资。诚然,学习经济学并不一定能让你变成一个天才;但不学经济学,命运却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
毋庸赘言,我们希望你能够发现,除了有用之外,经济学本身还是一个很有魅力的领域。一届接一届的年轻学生们常常惊讶地发现,经济学竟然能够如此意趣盎然。
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那么,经济学是什么?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已经涵盖了形形色色的论题。如何定义这个成长中的学科?1若干重要的定义如下,经济学:
研究金融市场行为,包括利率和股价。
探究一些国家或人群保持富裕而另一些国家或人群却持续贫穷的根源,寻求各种提高穷国和穷人的收入的解决办法,而前提条件则是不损害经济本身的成长。
研究商业周期(也可译为“经济周期”——译者注),即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上下波动,探讨如何利用货币政策来加以调节。
考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全球化的经济影响。
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就资源有效利用的激励方式提出建议。
提出并回答政府采用何种政策才能达到既定的重大目标,如加快经济增长、有效利用资源、实现充分就业、稳定价格水平和公平地分配收入等。
显然这是一份不错的清单,也许你还可以将它扩展好多倍。但是,如果将所有这些定义加以提炼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主题: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这个定义的背后隐含着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及社会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事实上,正是由于存在着稀缺性和人们追求效益的愿望,才使得经济学成了一个重要的学科。
不妨考虑一个不存在稀缺的社会。如果能无限量地生产出各种物品,或者如果人类的欲望能够完全得到满足,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既然人们拥有了自己想要拥有的一切东西,当然也就不必再担心花光其目前有限的收入。而企业也不必为劳动成本和医疗保健问题犯愁;政府则不用再为税收、支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大伤脑筋,因为谁都不再会在乎这些问题。此外,既然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随心所欲地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那么,也就没有任何人会去关心不同的人或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问题。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2)
在这个丰裕而理想的伊甸园里,所有的物品都实行免费,仿佛沙漠中的沙子和海滩边的海水。所有的价格也都因此变成了“零”,市场也因此而变得可有可无。如果是,则经济学当然也就不再是一个有用的学科。
然而,任何现实社会都决不是那种拥有无限可能性的“乌托邦”,而是一个到处都充满着经济品(economic goods)的稀缺的世界。稀缺(scarcity)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实事求是的观察家都不会否认,尽管经历了两个世纪的经济快速增长,美国的生产能力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每个人的欲望。如果将所有的需要加总起来的话,你立刻就会发现,现有的物品和劳务甚至根本无法满足每个人的消费欲望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的国民产出须得扩大很多很多倍,才有可能使得普通的美国人都能达到医生或联赛棒球手那样高的生活水准。更何况在美国以外的国家,特别是非洲和亚洲地区。在那里,成千上万的人甚至还处于饥寒交迫之中。
鉴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就一项经济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当然就是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这使我们不得不面对效率这个关键性的概念。效率(efficiency)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相反,如若一个经济中充斥着恶性竞争、严重污染和政府*,它当然只能生产出少于“无上述问题”时该经济原本可以生产的物品,或者还会生产出一大堆不对路的物品。这些都会使消费者的境遇比本该出现的情况要差。这些问题都是资源未能有效配置的后果。
在经济学中我们这样讲: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在于承认稀缺性是一种现实存在,并探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其资源。这一点,可以说是经济学伟大而独特的贡献。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亚当·斯密通常被认为是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的创始人,今天,经济学的这一分支主要是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1776年)中考查了物品价格的形成,以及土地、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如何确定等问题,并揭示了市场机制的长处和弊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斯密指明了市场的效率特征,并看到了社会经济效益事实上是出自于个人的自利行为。所有这一切,在今天无疑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自亚当·斯密时代以来,微观经济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斯密的观点仍然被今天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频繁地加以援引。
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它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在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1935年发表革命性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前,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还根本不存在。当时,英美经济尚未走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超过1/4的美国劳动人口处于失业状态。凯恩斯的新理论展现了一个探讨高通胀和高失业交替攀升的商业周期的根源的分析范示。如今,宏观经济学已经拓展到很多领域,如投资与消费的决定、中央银行对货币和利率的管理、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还有,为什么一些国家经济繁荣而另一些国家却停滞不前等问题。尽管宏观经济学已经进步并远远超越了凯恩斯当初的创见,但凯恩斯所提出的一系列命题仍然不失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第1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大分支共同构成现代经济学的核心。
经济学的逻辑
经济生活是由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复杂的集合,包括购买、销售、讨价还价、投资、劝说等。经济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理解这些复杂的活动。这也正是本书的宗旨之所在。那么,经济学家们又是如何完成他们的任务的呢?
经济学家运用科学方法(scientific approach)来理解经济生活,包括观察经济事件、利用统计分析和历史记录。对于预算赤字的影响或通货膨胀的原因等复杂现象来说,历史可以提供丰富的前车之鉴。
经济学家经常依赖于分析和理论。理论研究方法使得经济学家能够进行一般化的抽象,诸如讨论国际贸易与专业化分工的好处、税收与配额的弊端等等。
此外,经济学家们创建了一门被称为经济计量学(econometrics)的专业分析技术,即将统计学工具应用到经济问题的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