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道如水-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根生创建蒙牛之前,在一家大企业做副总,虽然尽心尽力、业绩卓著,但他做事冲劲十足,为企业的一把手所不容,处处受到排挤。这时,牛根生没有火冒三丈,而是选择了忍——递交了辞呈。
  辞职后,他创建了蒙牛。但蒙牛与原供职的那家企业同在一个城市,经营的又是同一类产品,所以狭路相逢必生事端。那家企业财大气粗,对还很弱小的蒙牛进行强烈抵制,要求经销自己产品的经销商绝对不能经销蒙牛的产品,否则就取消其经销权。牛根生又选择了忍,然后艰难地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经销网络。
  1999年5月1日,蒙牛在呼和浩特市的四十多块广告牌一夜之间全被砸毁,这种暴行遭到媒体的一致谴责,蒙牛最初也曾悬赏缉拿凶手。后来一个认识的同行给牛根生打电话说:“是我砸的,没办法,我要不砸就会被开除回家。”这时,牛根生还是选择了忍,不再追究,也不去争辩是与非,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产品开发和销售。
  结果,牛根生的忍让和克制,竟带来了蒙牛人气和销量的大涨。因为,经销商佩服他的心量,愿意倾力合作,媒体和消费者认同蒙牛的品质,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实际上,这个限度,不仅是一个人忍耐的程度,也是他成就的程度,福分的程度。“量大福大”,此言不虚。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的日本企业,经常在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汲取经营智慧。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创造的“水库哲学”(即企业要蓄势,只有蓄势才能有冲击力)就源于老子的水哲学。日本厚生化学公司倡导“三S精神”:第一个S是Service,强调为客户的服务精神。第二个S是Speed,意指企业如水蓄势一般形成强大的势头疾速而行。第三个S是Superiority,指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其中,第二个S即Speed,主要指“积水”,此词出于中国《孙子》一书中的“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山者,形也”,意指胜利者之用兵作战,就像决开千仞之高的山涧积水一样,充满磅礴的力量。厚生化学的“积水”之说与松下幸之助“水库哲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厚生化学的总经理曾说,他深爱“积水”一词,并曾有意给公司取名为“积水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忍耐的过程,就是“积水”的过程,当然也是蓄势的过程。
  跟在大企业背后抢东西吃的厚脸皮的小狗!
  融通、顺达之勇,是勇的辩证哲学的另一个层面。
  2000年,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要在国内上市,当时资本市场的不少人对钢铁企业并不“感冒”,而冶金行业之外的人也感到做钢铁的企业太多了。甘肃酒钢集团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但不少人感到国内有上海宝钢、湖北武钢和辽宁鞍钢,酒钢能有什么戏?所以在采访酒钢集团公司老总的时候,我就自然谈到企业的定位问题。

//


“事善能”——勇的辩证哲学(2)



  可能是因为我的语气中带着怀疑,酒钢的老总就做了一个比喻。他说,上海宝钢就像是钢铁业的美国,大而强;辽宁鞍钢如同钢铁业的俄罗斯,大而不强;湖北的武钢好比是钢铁业的德国或者是英国,很有竞争力。而我们酒钢就像是比利时或者荷兰。钢铁业存在一个区域优势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运输半径的影响,酒钢不像宝钢那样所有铁矿石全部从外部采购,因为我们自己有矿山。我们的定位就是做钢铁业的比利时或者荷兰,并不是因为有了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强国或大国,我们就没有生存空间。
  实际上,酒钢宏兴上市5年了,公司的净利润已经从2000年的3。5亿元,增长到目前的七亿多元,发展十分稳健。
  像酒钢老总这样的思维,在经济秩序十分稳定和健全的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少见,如英国维珍老板布兰森即是如此。
  “跟在大企业背后抢东西吃的厚脸皮的小狗”——这是布兰森为他的“维珍商业帝国”确立的市场哲学。
  布兰森的维珍帝国旗下企业覆盖了餐饮、旅游、金融、电信、饮料、酿酒、广播、出版、唱片、娱乐、网络、航空、铁路、运输、婚庆服务等等,几乎无所不包,简直就是一个半国民生产部门。目前,维珍已成为英国最大的私营企业,旗下有近200家大大小小的公司。
  布兰森瞄上某个竞争对手,维珍立刻就成为这个竞争对手的市场补缺者。布兰森说:“我们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观察那些庞大的、洋洋自得的公司,思考他们的弱点在哪里,我们如何能够做得更好——我们努力寻找他们的软肋。”维珍是市场补缺者。哪里有不合理的利润,哪里有不满意的顾客,维珍就出现在哪里。
  布兰森喜欢把维珍描绘成一只厚着脸皮、体型比不上大狗的小狗,这只厚脸皮小狗跑得很快,能够紧随在大企业这只大狗后面抢东西吃。“与那些财大气粗且惰性十足的品牌相竞争,很容易做到让顾客感到在我们这儿消费是物有所值。”布兰森十分自信。
  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他:“布兰森是个商业创意机器,他显然出生在了一个错误的地方。英国的商业环境死气沉沉,大多数人都靠世袭的家产为生。他更适合在美国开展自己的事业。”
  布兰森进入每个行业时,并不是新产品的创造者,但是却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这种融通顺达之勇,几乎被他演绎到了极致。

//

***************
*因势随形之变
***************

  1997年,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代表已经在野20年的英国工党赢得大选后,不断有人问布莱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英国工党一直在野?”布莱尔则总是用一句话回答:“很简单,世界变了,而工党没变。”


永远不变的是变化(1)



  老子说水“事善能,动善时”。是说水能够根据环境的差异有效发挥功能,随天时机遇,动静有时。
  水无常形,所以水从不要求外界改变,而是改变自身来适应环境,顺应变化。水到了杯子里,就成为杯形;到了盘子里,就化为盘形;到了葫芦里,就转为葫芦形……真正做到了因势随形、随圆就方的极致境界。
  孔子是变化哲学的鼓吹者,他用水来巧妙地描述变化的无时不在: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孔子告诉我们,当你在河流中洗足,只要你把脚抽离水面后再插入水中,哪怕只有一瞬间,脚下的水已经不是以前的水了。
  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如果说有什么会永远不变,那么,只有变化是永远不变的。
  布莱尔总是用一句话回答:“很简单,世界变了,而工党没变。”
  不过,变化往往是令人恐惧的。像“金融大鳄”索罗斯这样坚忍不拔的强势人物,面对记者问及“你最害怕什么”这个问题时,他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害怕不确定性。
  的确,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恐惧并且不愿意面对未来的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因为不确定性有时会给我们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它往往会像一个不速之客,在我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时候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它。
  可是,变化是永恒的,恐惧和回避只能使个人或企业被历史抛弃。1997年,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代表已经在野20年的英国工党赢得大选后,不断有人问布莱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英国工党一直在野?”布莱尔则总是用一句话回答:“很简单,世界变了,而工党没变。”
  那么,如何面对变化?这实在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话题。但是,水却教给我们一个合理应对并战胜变化的简化原则——因势随形。
  要做到这一点,公司内部的管理策略和外部的市场策略,需要如水一般具备足够的柔性特征,因为过于刚性的策略是无法适应未来变化的。所以,我们说,水能够以柔弱胜刚强,就是这个道理。
  许多商业领袖深刻意识到柔性策略的必要性。李嘉诚阐述他的成功经验时说:“商业架构的灵活制度要建立于实事求是、能有自我修正挽回的机制(CheckandBalance)上面。我指的不单纯是会计系统,而是在张力中释放动力,在信任、时间、能力等等范畴建立不呆板、能随机应变的制度。”
  在韦尔奇来华与中国企业家对话期间,曾有一位中国企业家同他谈起自己的企业有10年的长远规划,并在规划的范畴内制订了3至5年商业计划。韦尔奇听了以后笑起来,说:“3到5年的计划?太长啦!我认为1年都足够长了,因为市场时刻在变化,你必须随时调整你的计划,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用刘积仁的话来说,变,一要快变,通过快速变化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组织、观念、经营模式和人的变化;二要善变,在变中找到机会。
  东软集团的董事长刘积仁博士是我国IT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991年,从3个人、3万元钱、3间教室起家,刘积仁开始了东软发展史上的创业故事。如今六千多人的规模,二十多亿元人民币的年营业额,已使东软成为国内良性发展的最大软件企业之一。
  刘积仁所在的软件与服务行业并没有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产品品牌。他偏居东北一隅,业务主要是外包和解决方案,以及没有自己品牌的通用软件产品,这与用友、金蝶和金山等走的是两条路。许多初创的软件企业小有成就,一般就要提出做“中国的微软”,但东软是一个例外。
  刘积仁在2001年的时候,曾在东软总部对我和单位另一位同仁侃侃而谈,谈东软的变化,谈东软的战略目标。
  他说,东软并没有想做中国的微软什么的,非要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因为这不切合实际。没见过IBM有自己的软件品牌,但他们在IT服务市场上同样强大。
  如今的东软正按照当初刘积仁的构想发展着,不仅在国内业务上跃居同行业首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近年来,公司外包业务居行业首位,2005年达到了6270万美元。
  行业专家评价说,如果说东软今天的成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话,那么创新务实的发展战略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与时俱进”这句话,最适合用于IT领域了,如果一个软件企业与“时”相悖,活都成问题,更别奢谈“进”了。“变”对软件企业来说是一种生死挑战,用刘积仁的话来说,变,一要快变,通过快速变化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组织、观念、经营模式和人的变化;二要善变,在变中找到机会。

//


永远不变的是变化(2)



  东软起家时国内软件市场空间并不大,当时东软主要是为日本企业做外包。虽然东软当时没有将市场定位在国内市场,但也一直没有忘记中国未来的软件市场。当东软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应有的价值、获取较高的利润之后,开始关注国内投资,先后将业务延伸进入了电信业、电力业、保险业和医疗业,这样公司由零打碎敲地进入,到系统地布局规划。最后东软将自己定位于刘积仁所说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刘积仁形象地打了个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