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大策划-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婷这样的外出打工者,在校园里也有一帮子在干。
时钟的指针已经走过了十一点,学校宿舍楼已经熄灯,可是四楼一间宿舍的窗户还露出昏暗的黄光。他们是在熬夜打扑克,还是在忙着考前“临阵磨枪”?
420室的景象可大大不同于往日。床上、桌上、地下都堆满了牛皮纸信封。八个小伙子在桌边守着三根蜡烛在埋头大干。他们分工明确:四个人一人抱一本通讯录,笔走龙蛇在信封上飞快地抄写;另外两个两手并用,熟练地往信封里装着一份材料,剩下两个则是“小糊匠”,专管给信封刷胶封口。
几个小伙子干得挺卖劲,从地上那一捆捆完工的产品看,他们干得可真不少。
420的老大(舍长)笑着说:“我们这是全力以赴了,每天熄灯以后再加班一个小时,‘卧谈会’暂时取消,也不耽误睡觉。”
这实际上几乎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十分熟悉的情景,在学校里能有几个宿舍没进行过这种“信封战役”。
抄信封并不怎么能赚钱,每抄糊一个信封也就是4…5分钱,一个宿舍集体作战奋战一晚也就能完工两、三千个,算下来也就能挣一百刚出头,平均一下每人也就十来块钱。
“能赚一点是一点,我们并不想靠这发财。挣上二、三百块作‘室金’,将来找时间出去玩一趟,或者撮一顿也就完了。一个宿舍集体行动有利于我们哥们之间的情谊,同甘共苦嘛!另外这种活大多是老师给的,也就算帮帮老师吧。”
在校园里像420宿舍这样的“抄写大军”,是学生“打工仔”、“打工妹”中人数最多的集团。学校里得天独厚的条件,抄抄写写的活到处都是:老师的论文要誊写了,校园书商的书稿要抄清楚了,各种订单、通知要人写信封了,甚至高年级的富裕户还要雇人帮他抄写论文……这种活往往是小年级专营,可能老生们都找到了更好的来钱路子。或者我们可以说一句“打工从抄写开始。”
 
 
    正文 第56节:请勿敲门打扰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45 本章字数:2195
        
无论是学期中还是寒暑假,花花绿绿的招聘启事始终在校园的广告栏里独占半边天。国营的、个体的、大公司、小饭馆都在招兵买马;公关、推销、打字员、家庭教师、群众演员……来招聘的职业更是五花八门。在这些“天之骄子”的心目中,打工,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
要打工,找中心
“牛经理不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宿舍门上挂着这样一个牌子。初到人大的人看后可能会莫名其妙,可是人大的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这是告诉你,你要找的牛经理不在寝室,请勿敲门打扰。
这位牛经理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家教——人才服务中心经理牛君。
“说起我们门上的牌子,我真有点不好意思。找我的人也太多了,有时可以说是接连不断。别的时间好说,可中午休息的时候这不断的敲门声,谁受得了?还有有时我不在,别人就要替我一次又一次地接待来访者。我上铺的阿龙有一次在宿舍里招待老乡,可在一个小时内竟帮我打发了八拨人……”说到这里牛君腼腆地笑了笑。
“后来大伙实在无法忍受了,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我一出门就‘免战牌’高挂,我回来了再摘掉。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牛君无可奈何地苦笑了一下。
牛君所领导的家教——人才服务中心,实际就是一个“职业介绍所”。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一方面出去大搞宣传,去为同学们寻找各种各样的打工机会;另一方面则要在学校里招兵买马,张榜求贤,为各个需求单位挑选合适的人选去应聘。
这个中心的成长也可说是历经磨难。一开始成立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同学们联系家庭教师的差事,外加联系其他提供智力服务的工作。这也是家教——人才服务中心这个名称的含义。
创业总是艰难的,牛君和他的伙伴们只拥有一间地下室和一些桌椅板凳。而中心这个名称则更是里面不知,外面不晓。首先要把名头打出去,他们开展了一场由外到里的宣传战。
他们派出大队人马,利用节假日到附近的繁华地段进行大规模的“人大家教服务宣传咨询”活动,再派出小股人马分散到各个街道去散发、张贴“人大家教服务”的宣传材料。
一时间人大周围被他们搅得热火朝天。路边空地上,“人大家教服务宣传咨询”的大红横幅分外显眼,横幅下十名各省市文理科、外语类状元一字排开。他们一个个并不起眼,可面前桌上放着的那个“状元牌”可是份量不轻。他们都是一年级新生,夹着高考夺魁的余威与拥挤在桌前的人们侃侃而谈。一个个令人难以相信的高考成绩,一条条使你耳目一新的学习秘诀,把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震得一楞一楞的。这样的家教不请,请什么样的?人们有些疯狂了,带去的一千多份资料被一抢而光……
第一战役大获全胜,中心的登记册上记载了两百多条家教需求信息。马上便由外转内,展开第二战役。
星期一的早晨,当同学们带着未尽的睡意从宿舍楼里走出来的时候,他们被眼前的景象弄得有些发呆。
可以说这是人大至今最大的一张招聘启事,整整三大张纸,几乎贴满了一个布告栏。各种需求信息分门别类,工作性质、工作时间、报酬、要人条件写得清清楚楚。正苦于找不到打工机会的人大人兴奋得跳了起来。顿时中心那间小地下室就成了当天人大最热闹的场所。
中心的名称终于从里到外都叫开了,可对于牛君和他的伙伴们,真正的辛苦现在才开始。
要帮助联系双方第一次面谈,要负责了解家长对推荐人员的意见,要负责解决双方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矛盾分歧。这些工作可以说十分琐碎,也真正使人疲倦。牛君事后回忆说,“那时我们几个除了吃饭,上课,几乎都泡在这件事上,或者外出家访,或者留守接待,一天到晚不停地说呀说呀……”
中心的工作人员这么辛苦,他们是否收入颇丰呢?牛君严肃地摇摇头:“外面传得很乱,有人居然把我也划入‘校园大亨’,你看我像吗?我们中心是校团委一手创办的,我们有着十分严格的财务制度。我们每联系成一个家教,要收取家长十元钱手续费,可这笔钱的绝大部分要上交团委,我们这些工作人员最多时一个月也只能拿到400…500元,而且人人平等。”
他们是介绍打工机会的,而他们自已却不能说是打工赚钱的,他们只是一些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中心的业务早已突破了家教这个范围,他们也帮助一些单位在学校里招收公关、推销、导购、翻译等各种人员,他们力图充分发挥他们的媒介作用,为更多的人大人提供各种打工良机。
“要打工,找中心。”这句话在人大是早已叫响的“广告词”,现在已经飞出了人大校园,在周围的高校中传播开来。
翻开中心的登记册,上面不仅有人大的学生,还有民院、理工大、北大、北外等几所高校的学生,可见在校园打工潮中的大学生们,是多么需要一个像中心这样为大家提供机会的组织。
牛君在谈到中心今后的发展时说:“我们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替同学们寻找机会,今后我们的目标是为同学们创造机会,也就是由我们中心牵头,组织同学们成立各种实体,利用我们大学生的优势,利用人民大学的优势,服务于社会,闯出一条新路。”货总是款式新,价格低,往往能赶上服装流行的浪头,他发的货成为那些服装户的抢手货。
“著作等身”的校园大亨
 
 
    正文 第57节:功夫不负有心人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46 本章字数:2241
        
大年初三,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冷清极了:没有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没有了林荫道上匆匆的人流,连校门口那群大声吆喝的商贩也都无影无踪。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只是一阵北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落叶飞舞一阵,才给这宁静的校园增添一些动的感觉。
L君回来了,他正是要找一片安静,让他能全心地投入到经济理论的海洋之中。
他不能忘记三个月前的一次讲座,当他手拿麦克风站起来,对那位著名学者的观点提出异议的时候,四周响起了一片哄笑,他刚一开口,就有人喊“住嘴,坐下。”这些人不能接受一个二年级本科生的异想天开。可是L君相信他是对的,他一定要让别人知道他的观点。
他开始疯狂地阅读各种经济理论书籍,寻找支持他观点的论据,作了大量的笔记,他已产生了一种执着,一种在经济理论上不断探索进取的执着。
大年初二,他就从家里出来了,他要尽快回到学校,去完成一篇论文,他要通过笔让社会了解他的思考。
功夫不负有心人,L君的论文终于发表了,并在当年北京市获奖,而且论文受到了许多方面的高度重视。
L君一鸣惊人,顿时成为人大在风头最健的人物,可是L君却依然那么默默无闻地看书,作笔记。
一年过去了,人们谈论L君的兴头减弱,有人不禁怀疑起L君是否是那种昙花一现的人物。这时L君又有了新的动作,他与人合著的两本著作由某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从此L君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著作抛出。从本科到研究生一共七年时间,L君一共出版了11本经济学著作,成为人大学生诸多著书立说者中的佼佼者,当然也成为一名腰缠万贯的校园“大亨”。
L君的学术成就博得了人大师生的交口称赞,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内外许多新闻媒介都报导了他的事迹,真可谓名利双收。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L君已不可能再整日静坐书斋了。许多公司要他去当顾问,一些出版社要他去当特约编辑,还有许多通过各种关系找来的单位拉他去讲课。L君开始在更大的舞台上进行活动。
最近正在攻读博士的L君又准备和人合作开办一家贸易公司,他把自已积攒的几十万元稿费都投了进去。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实际的科学,只在书堆里作文章是很难探索到其中的真谛的,只有参加实践,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共同摸索,才能认识今天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像L君这样在学术上辛勤耕耘的学子,其著书立说的真正目的决不会仅仅为了一个“钱”字。他们是凭着一种责任感,凭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凭着对自已能力的自信,而投出第一篇稿子的。可是这批学子却不避谈钱的重要性。他们鄙夷那种谈钱色变的假清高。“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式”,没有钱国家怎么能高速发展,没有钱学术研究也无法进行。“我不忌讳钱,因为我的研究目的就是让国家多赚钱。让我们大家都富起来。”
L君可谓历尽艰辛,他用他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用他对真理执着的追求,才成为一名学术上小有所成的学子。可是校园里还有一批人,他们也自诩是“学术”起家,可是这些人在这中间更多的用的是他们的精明和冒险精神。
北京某名牌大学的钱君来自一个偏僻的山区。他既没有什么办法搞到什么紧俏商品,也没有成为“代理”的天赐良机。大一整整一年,他靠给人家当家教、打零工支持着他每月的生活费用。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样过下去也就可以了,可是钱君是一个极好强的人,他不服气校园里那些神气活现的“准款爷”。你们成我怎么就不成?钱君憋了一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