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重大伤亡的代价。左翼队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也被来远舰所发炮弹击毙在摩天岭炮台上。
  日军攻占摩天岭炮台后,用炮台的大炮掩护右翼队向杨枫岭进攻。杨枫岭守军一营,在副将陈万清指挥下,抗击数倍于己的敌人,自上午8时至11时,激战3小时,打退了日军多次冲锋,予敌以重大杀伤。敌军冲不上去,就集中炮火疯狂轰击。炮台周围的树木被击中起火,弹药库也被击中,炮台上烈焰升腾,守军伤亡过半,被迫撤退,杨枫岭炮台被攻陷。
  当日军右翼队进攻南帮炮台时,左翼队也向南帮陆路炮台南侧的虎山发起进攻,企图一举攻克虎山,再向北推进,切断南帮炮台清军退路,配合右翼队实行南北夹击。驻守虎山的两营清军奋勇杀敌,炮兵也配合轰击,使日军伤亡惨重。后来,清军由于指挥官刘树德贪生怕死,弃军逃跑而自行溃散,虎山失陷。日军攻占虎山后,向北推进到风林集,切断了由南帮炮台撤下来的七八百名清军的退路。在这紧急关头,海军提督丁汝昌亲自指挥靖远、镇南等4艘炮舰驶到南岸杨家滩附近,用排炮向日军轰击,日军不支,仓惶逃走。被围清军在陈万清率领下突围。
  日军攻下南帮陆路炮台后,立即对龙庙咀、鹿角咀、皂埠咀3座海岸炮台进行海陆夹攻。日军首先进攻龙庙咀炮台,守台的40名清军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占领龙庙咀炮台后,立即利用炮台上的大炮向鹿角咀炮台轰击,炮台外的长墙被炮火摧毁,日军从缺口蜂涌而上。炮台守军没有近射武器,无法抵抗,炮台被攻占。日军又利用从杨枫岭、龙庙咀、鹿角咀等炮台上夺取的清军大炮,轮番猛轰皂埠咀炮台。为使炮台上的6门15…28公分口径的大炮不致被日军用来威胁刘公岛炮台和港内北洋舰队,丁汝昌派鱼雷艇载敢死队前往炮台毁炮。
  1月30日,日军第二师团进攻凤林集,被北洋舰队的排炮轰退。
  2月1日,日军慑于北洋舰队的炮火威力,不敢沿海岸线进攻威海卫城,而采取从西路迂回的战术。2日,日军探知威海卫城内清军已全部撤退,遂占领该城,并分兵进攻北帮炮台。由于守将戴宗骞贪生怕死,6营守军先后解散或溃散。丁汝昌只好下令炸毁药库。日军不战而占领了北帮炮台。
  威海卫南北海岸炮台既失,日军便以全力进攻刘公岛、日岛炮台和港内的北洋舰队。
  面对日军的海陆夹击,北洋舰队和刘公岛、日岛守军,在丁汝昌的率领下,奋勇抵抗。双方炮战终日,日舰始终未能靠近港口。
  2月4日和5日,伊东祐亨进行鱼雷艇夜袭,击沉北洋舰队的定远、来远、威远等舰,削弱了北洋舰队的实力。
  2月7日,日舰以单纵阵向刘公岛、日岛发动进攻。岛上守军奋勇还击。这一天,守军苦战终日,虽然打退了日舰进攻,却被迫放弃了日岛炮台,损失了全部鱼雷艇,形势更加严峻了。
  2月8日夜,日舰偷袭刘公岛东口,用炸药爆炸防材,使东口藩蓠尽撤,门户洞开。在日军围攻日急,援军绝望,军心不稳的情况下,刘步蟾、丁汝昌、张文宣、杨用霖等先后服药自杀。12日,美员浩威盗用丁汝昌名义致书向日本乞降。
  17日上午,日军正式占领威海卫,将北洋舰队的舰船俘获,插上日本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山东半岛之战结束。
  山东半岛之战的失败,是清政府的腐败和李鸿章推行〃避战保船〃的消极防御方针所造成的恶果,也是淮系、湘系等军阀派系为保存实力,扩充地盘,彼此倾轧,见危不救的结果。
  山东半岛之战的失败,使京畿完全暴露在日军的刀锋下,直隶平原无险可守。同时,对清军的士气和清朝统治集团的心理影响也是巨大的。从此,妥协投降空气更占上风,清政府愈益丧失了抵抗的信心。



90 台湾军民抗日之战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湾军民的抗日之战,从1895年4月20日开始,到10月21日日军占领台南府,历时6个月。他们团结一致,协同抗敌,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中国神圣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国哗然,立即掀起了反对割地赔款,要求继续抗战的浪潮,尤其是台湾人民反对割台的斗争更为激烈。4月20日,即条约签订后第三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群众拥到台湾巡抚衙门,愤怒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并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全部留供抗击日本侵略者之用。台湾人民表示,〃桑梓之地,义与存亡〃,决心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湾军民为了保卫国土和家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割台斗争。吴汤兴、徐骧、姜绍祖以及简成功、简精华父子领导的义军与驻守台湾的清军刘永福部,是当时反割台斗争的主力。
  当台湾军民积极准备抗日之际,日本也在做割占台湾的准备。5月10日,日本政府任命海军大将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兼军务司令官,以便使割占台湾迅速成为既成事实。
  5月20日,清政府无视台湾人民的呼声,仍派出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为割台大臣,如期交割台湾。5月27日,日本派出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的近卫师团,陆续向台湾进犯。
  5月29日,日本侵略军分别由桦山资纪和北白川能久指挥,在三貂角登陆后,向基隆进犯。双方进行激烈的战斗,后因清军兵力薄弱,且战且退,最后被迫退往狮球岭拒守。6月3日午后,日军攻占狮球岭,基隆失陷。
  基隆失陷后,台北危急。在这紧急关头,台湾巡抚唐景崧却逃往淡水,并于6月6日由淡水逃回厦门。6日午夜,日军进攻台北。城内一些爱国军民奋勇抵抗,但因无人指挥,无法打退日军的进攻。7日下午,日军攻占了台北。
  台北失陷和唐景崧等官僚士绅的潜避,激起了台湾广大爱国军民的悲痛和愤慨。守卫台南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气愤,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坚守台湾的军民,共举刘永福为首领,领导全台抗日武装斗争。
  日军在占领台北后,便急不可待地要拿下新竹,以便打开南侵的通路。6月12日,日军近卫师团分东西两路猛扑台中门户新竹县。刘永福派分统杨紫云率领新楚军,会同义军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驻守。他们分别在东路的大科嵌和西路的大湖口,据险阻击日军。当地群众激于民族义愤,也主动协助义军歼敌。来自山区的农民,射击准确,使日军伤亡颇重。但日军依仗人多势众和武器精良,拚死进攻。抗日军队则因粮械不济,被迫后撤。新竹于22日失陷。
  新竹为台中门户,战略地位重要。为了解除敌人对台中、台南的威胁,抗日义军在退出新竹后便积极筹划反攻,夺回新竹。7月9日夜,抗日义军开始反攻新竹。当时守新竹的日军有2000人,义军集中几倍于敌的兵力分两路进行反攻。吴汤兴、杨紫云率一部分兵力从正面进攻,徐骧、姜绍祖则率另一部分队伍从侧后夹击。由于走漏了消息,日军有了防备。
  义军这次反攻新竹虽未成功,但杀伤了大量日军。7月18日,姜绍祖率义军200余人,再次猛攻新竹城东门。徐骧也率民团攻击日军背后,以支援姜绍祖的进攻。两支队伍相互配合,与日军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撤退。姜绍祖率部在枕头山阻止敌人,弹尽被俘,同部下70余人殉难。
  日军在新竹休整之后,又得到2万人的增援部队,于8月初出新竹,兵分三路向南进逼。8月9日,日军以3个联队的兵力在3艘军舰的配合下,向尖笔山和头份庄发起进攻。驻守在头份庄的杨紫云部队,奋勇抗击,大挫敌军。后因汉奸为日军引路,抄袭杨部后路,使杨部处于孤军作战的不利局面。杨紫云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冲杀敌人,但终因寡不敌众和后援不继而失败,杨紫云同大部将士战死疆场。守尖笔山的徐骧义军巧妙地利用地形,躲开敌人炮火,抄袭其后路,大量杀伤日军,并俘敌数十人。最后终因兵力和武器相差悬殊,被迫转移。头份庄和尖笔山落入日军之手。
  8月13日,日军集中兵力进犯苗栗。抗日义军进行了英勇抵抗,两军互有伤亡。但义军损失较重,被迫退出苗栗,退守大甲溪。8月14日,苗栗陷落。
  日军占领苗栗后,便企图南下进攻彰化。徐骧和黑旗军统领吴彭年决定在大甲溪伏击,消灭进犯的日军。8月22日,日军猛攻大甲溪。当日军刚渡到南岸,埋伏在岸边丛林中的吴彭年部突然向敌军猛烈开火,日军猝不及防,急忙向北岸回渡,徐骧率领的义军和黑旗军营官袁锦清由溪湾左右夹击,使日军腹背受敌,前后不能兼顾,纷纷落水,死伤惨重。这次伏击战,打得敌人丧魂落魄,大大振奋了义军的士气。
  8月23日,日军集结主力,再次进犯。黑旗军汤人贵营由正面迎敌,袁锦清营与徐骧部义军分左右包抄。袁锦清率精兵50多人插入敌阵冲杀,全部英勇战死。日军乘势渡过大甲溪,全力扑向台中。义军与日军激战一昼夜,最后力竭而退,台中遂陷。
  日军占领台中后,便倾全力南犯彰化。抗日义军在彰化城东八卦山与日军展开激战。这次战斗是台湾军民抗日斗争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大会战,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壮丽的一页。
  8月28日,日军气势汹汹地猛扑彰化城东的八卦山,守军奋勇抵抗。徐骧率部组织反击,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汤人贵、沈福山等率部同日军展开肉搏战,壮烈牺牲。守军将领吴汤兴也中炮殉难。在山下追击敌军的吴彭年,冒死率黑旗军300余人来援,不幸中炮阵亡。在这次战斗中,日军的近卫师团也伤亡1000多人,是它侵台以来受到最沉重的一次打击。
  日军占领彰化后,接着占领云林。刘永福部署反攻云林和彰化,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已退守台南的徐骧,招募到高山族义军700多人,也赶来参战。简成功、简精华父子和黄荣邦、林义成等也率数千人来配合。8月底,杨泗洪和各路义军夜袭嘉义北面的大莆林,歼灭守敌大部,杨泗洪受伤后仍追歼逃敌,因伤重牺牲。9月初,抗日义军收复云林后,又挥师北上,进击侵略者,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到处截杀日军,使日军只得龟缩在彰化城内。但由于清政府阻断大陆人民支援台湾抗战,财源、枪弹和粮食都极为困难,致使义军未能攻克彰化。
  日军又调来大批援军,重新从彰化出击,复陷云林,继而进逼台南的门户嘉义。黑旗军萧三发、王德标和义军黄荣邦等合力抗击日军。10月8日,日军兵临嘉义城下。守军见敌人来势凶猛,自己兵力不足,无法与敌拚杀,决计用地雷战消灭敌人。他们预先在城外义军营地中埋下许多地雷,用药线相连,并进行巧妙的伪装,布置停当后,义军撤出营地。
  王德标率军入城,徐骧、林义成率义军埋伏在营地两侧。当晚,林义成率队出击敌军,放了一阵枪后,佯装败退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