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
  蔡锷领导的第一路军打算在北方援军到达之前,迅速攻取叙州(今四川宜宾)、泸州,然后东取重庆,但由于护国军运动太慢,主力尚未到达沪州,北洋援军已先期赶到。于是,护国军决定分兵三路(一路入贵为右翼,一路攻叙州为左翼,中路攻泸州),派左翼第一梯团攻叙州。
  1916年1月17日,护国军第一军第一梯团在新场与敌接战,袁军一触即溃,护国军连占燕子坡、黄坡耳、捧印村等要点。18日晨占横江城。21日占叙州。
  叙州失守,使袁世凯大为震怒。四川将军陈宦集结兵力万余人反攻叙州。从1月29日到2月7日,护国军勇猛顽强,与敌激战七八昼夜,将敌各个击破。后因纳溪战场吃紧,需分兵往援,守叙州兵力单薄,在敌冯玉祥部攻击下,于3月3日放弃叙州,退守横江。冯玉祥本非真心拥袁,因而在进占叙州后,即屯兵不前。
  与第一梯团进军四川的同时,1916年1月16日,蔡锷率第一军总司令部离开昆明向泸州进发。在护国军先遣队董鸿勋部的影响下,驻扎永宁的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于1916年2月2日在四川纳溪宣布独立。董、刘两部会师,准备合攻沪州。2月6日,护国军进至沪州以南之蓝田坝,与泸州之敌隔江对峙。同一天,袁军援军赶至泸州,加强了防御。2月8日,董部渡过长江,9日占领罗汉场。但袁军于当天夜里偷渡成功,于2月10日袭取了蓝田坝。董部闻讯,急忙收缩兵力,于11日夜退往江南,企图恢复蓝田坝阵地,次日激战一天,未能奏效,只得退往纳溪。攻取泸州计划未能实现。
  袁军占领蓝田坝之后,立即向纳溪进攻。此时,泸州袁军已达2万余人。2月14日,袁军田树勋部占领纳溪外围高泉场两侧高地,以猛烈炮火压制护国军。同一天,袁军精锐第三师第六旅吴佩孚部猛攻纳溪镇东之高地棉花坡,护国军刘存厚师之工兵营顽强防守。2月16日,护国军梯团长赵又新又调董鸿勋支队一部赴棉花坡,接替刘师工兵营。这时,正在开进途中的蔡锷闻讯,急令第三梯团之朱德支队,火速往援。18日,袁军再次发动进攻,护国军顽强作战,与敌军激战竟日,适逢天降大雨,袁军撤兵回守。护国军于19日、20日展开反击。由于袁军兵众,护国军弹药接济不上,被迫于23日转于防御。
  2月23日,蔡锷赶至纳溪前线,决定从25日晨起,再次发动攻击。由于袁军兵力较厚,注意纵深设防,护国军没能攻破敌之正面阵地。这次作战,护国军虽予敌以重大杀伤,但本身伤亡和失踪也不下千人,兵力大为削弱,蔡锷认为,〃此三星期之剧战,实吾国有枪炮后之第一战也〃。鉴于伤亡较大,弹药不济,蔡锷决定暂时退却,于3月6日下令后撤至大洲驿一线。袁军占领纳溪。
  经过休整,护国军的兵力和弹药得到补充,士气有所恢复。而袁军方面则因后援不继而士气低落。至3月中旬,前线袁军粮弹告竭。蔡锷决定趁机全线反击。3月17日,护国军各路开始进攻。经过数日作战,歼敌9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作战,袁军死伤惨重。这时,袁世凯也迫于国内外形势,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陈宦派人到大洲驿护国军第一军司令部,要求休战。双方议定从3月31日至4月6日停战一周,后又谈判继续休战。
  与泸州、纳溪之战同时,戴戡率滇军徐进先遣队进入贵阳,贵州于1月26日宣布独立,并于2月2日出兵攻四川綦江。但因兵微力弱,没有什么结果。
  湘西方面的作战,主要由护国军第一军右翼军东路司令王文华所率黔军一、二、三团进行的(原计划由第三军入黔,与黔军会师后攻湘,后情况有变)。早在贵州独立前,王文华即率所部秘密离开贵阳,进入湘境,准备分三路从晃州(今新晃)、漠滨、铜仁突破,进攻湘西。
  1916年2月2日(农历除夕)夜,王文华率中路第一团乘晃州守敌虚弱(仅一连兵力),突然发起进攻,占领县城。
  2月4日,攻占蜈蚣关,毙敌80余人。然后乘胜直逼沅州。同时令右路吴传声第三团向中路靠拢,与第一团钳击沅州。吴团于2月3日攻克漠滨、吒口,5日克黔阳(今黔城镇),6日占拱江镇,然后赴沅州。
  2月13日,护国军第一团、第三团会攻沅州,战斗异常激烈,吴传声阵亡。14日,护国军占领沅州,守敌逃遁。
  左路第二团在进攻开始后,由铜仁出发,连克米沙、小坡等边界据点,逼近麻阳。2月16日,在第一团援兵的配合下,攻占麻阳。这时,护国军游击队司令王华裔联络原湘西守备司令周则范起义讨袁,乘正面战场胜利之机,连克靖县、绥宁等城,敌军退守武冈。
  护国军攻下麻阳后,进行补充休整。王文华将所部扩编为四个团,分驻所占各县。
  湘西连失数县,袁世凯十分不满,迭令第一路军司令马继增迅速开进。袁军进入湘西后,烧杀抢掠。民怨沸腾。2月29日,马继增途中暑卒,由第六师第十一旅旅长周文炳代其职。至3月中旬,袁军第一路军陆续抵达湘西,随之分四路进攻护国军。3月31日,袁军卢金山混成旅攻破沅州。4月2日,王文华组织力量反攻沅州,与敌激战四昼夜,歼敌400余人,但自己也遭巨大损失,不得不于6日退守斐家店。4月7日,袁军攻占麻阳。黔阳方向,护国军也退守瓮洞一带。当夜,贵州护国军奉蔡锷电令,与敌停火休战,双方遂成对峙状态。
  湘西之战中,护国军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牵制了两个师又四个混成旅的敌军,有力地配合了四川、广西方向的作战,战绩显著。
  1916年2月21日,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率所部方声涛梯团千余人,由昆明出滇南,趋广西,准备东征粤浙。
  唐继尧也将准备开往湘西的第三军一部调往桂粤方向,以增加第二军兵力,保证攻粤计划完成。正在这时,新任云南查办使的广东一师师长龙觐光(广东将军龙济光之兄)率8000余人经广西进攻云南。李烈钧闻讯,立即命令正在开进途中的张开儒、方声涛两梯团在云南之富州(今富宁)、广南一线展开,准备阻击来犯之敌。另请待出湘西的黄毓成挺进军和准备增援贵州的赵钟奇梯团,经贵州兴义折向广西西隆,从翼侧进攻龙军。
  1916年2月底,龙军分兵两路进窥云南。虎门要塞司令黄恩锡率四个营为右翼,经龙潭乡向广南县城潜进,广东陆军第二旅第三团团长李文富率该团主力为左翼,进攻剥隘、皈朝。
  3月2日,李文富攻占剥隘。张开儒在皈朝构筑工事,据险扼守。3月11日,李文富猛攻皈朝,护国军坚守虹山阵地,双方激战7昼夜,彼此呈僵持状态。与此同时,方声涛部也与敌在龙潭激战,在龙潭以南之石洞与敌激战数日,将敌击退。
  3月15日,广西将军陆荣廷在其老上司岑春煊和梁启超等人的鼓励下,宣布广西独立。这一变化,使护国军第二军士气大振。3月16日,方声涛部收复龙潭。赵钟奇也由贵州兴义进入广西西隆,使黄恩锡腹背受敌,失败而逃。坐镇百色的龙觐光又被桂军包围,只得投降。在皈朝与滇军激战的李文富部,见大势已去,也向护国军投降。至此,袁世凯进攻云南护国军后路的计划完全破产。滇桂边作战结束。
  从1916年4月开始,双方停战,护国战争实际上已经停止。停战以后,全国政治形势继续向前发展。1916年4月6日,广东将军龙济光在桂滇军的军事压力和革命党人领导的民军胁迫下,被迫宣布独立。4月12日,浙江独立。4月16日,冯国璋致电袁世凯,劝其退位。5月8日,南方已独立各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遥戴黎元洪为总统,推唐继尧为抚军长,岑春煊为副抚军长,逼迫袁世凯交出政权。随后,四川、湖南也宣布独立。6月6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病死。
  6月7日黎元洪继任总统。7月14日,护国军方面撤销军务院。25日,中华革命党发出通告,宣布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护国战争到此正式宣告结束。
  护国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全国人民拥护共和,反对帝制,护国军的兴起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愿,因而仅有2万余人的护国军能够打败优势袁军的进攻。从军事方面分析,护国军的领导者蔡锷、李烈钧、方声涛等人以及大部分中下级军官,都是忠于共和的、爱国的,有的还是革命的军人,他们首先举起义旗,武装讨袁,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士兵的战斗热情,从而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另外,护国军习惯于山地作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北洋军则对西南的地形和气候都不适应,以致士气低落,在护国军英勇作战面前,无可奈何。
  但是,护国军将领在作战指挥上也有失误之处,战略目标与主观条件不相符合。护国战争刚开始,就分向川南、湘西、桂粤三个方面进攻,兵力过于分散,因而在四川这个主要作战方向上未能达到占领叙、泸、綦并进而攻占重庆的作战目的,反而在袁军反击下后撤。其次,战前准备不足,使战争过程中兵员、饷械的补充和供应跟不上。



100 护法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保卫民主共和制度的最后一次努力 
  护法战争是孙中山先生发起和领导的一场为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恢复国会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战争。护法战争从1917年8月开始,至1918年5月结束,历时9个月。因南北军阀的妥协而失败。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政府的实权落入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1917年初,在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总统黎元洪和段祺瑞因各自投靠的帝国主义后台不同而发生尖锐分歧。段祺瑞力主参战,并向日本借款。与日本有矛盾的美国则唆使副总统冯国璋反对参战。国会内黎元洪一派议员也反对参战。4月,段祺瑞在京召开督军团会议,胁迫国会和黎元洪,立即宣布对德作战。5月23日,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职,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府院之争〃。
  段祺瑞被免职后离京赴津,授意皖系、奉系各省督军闹独立。黎元洪于惊慌之中向〃辫帅〃张勋求援。张勋则借机搞复辟,黎元洪去职,7月1日拥废帝溥仪复辟。
  张勋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段祺瑞借机在天津组织〃讨逆军〃,7月5日马厂誓师,讨伐张勋。12日〃讨逆军〃进入北京,复辟失败。段祺瑞以再造民国的功臣自居,重新掌握实权,黎元洪辞职,冯国璋继任大总统。
  段祺瑞重新掌权后,拒绝恢复张勋复辟时期已被抛弃的国会和《临时约法》,准备号行召集由各省督军指派的〃临时参议院〃。段祺瑞的专制独裁和武力统一方针,使亲英、美的西南军阀感到威胁。陆荣廷、唐继尧联名谴责北洋政府解散国会、废弃约法的行径,否认段内阁的合法性,宣布暂行自主。7月24日,孙中山致电陆荣廷,敦促陆荣廷协力护法,恢复国会,举起了护法旗帜。孙中山准备借西南军阀的力量与北洋军阀的假共和作斗争。
  孙中山先生的护法主张得到了广泛支持。1917年7月21日,原海军总长程璧光发表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宣言,率领第一舰队,由吴淞起航赴粤。原国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