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际关系研究中国化问题的论争-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4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65详见石斌:“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式探索的几个基本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5期。
  66胡适:“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35年3月31日,载《独立评论》第145号。
  67庄礼伟:“公共领域、价值论争与国际关系研究——美伊战争周年感言”,《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7期。
  68王缉思:“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特点、问题和困难”。irchina/news。asp?id=590。
  69梅然:“该不该有国际政治理论的中国学派?”,《国际问题研究》2001年第1期。
  70王逸舟:“面向新世纪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若干思考与建议”,《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4期。
  71参见袁明主编:《跨世纪的挑战》,前言,第13页。
  72门洪华:“关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现状的评估报告”,《欧洲》2002年第3期;何忠义:“从国际关系期刊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基于近年来《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1期。
  73参见阎学通:“国际关系理论与大国关系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5期。
  74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引言,第8…9页。
  75袁明:“培育国际问题研究的精英舆论”,载《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1…2期。
  76秦亚青:“国际关系研究中科学与人文的契合”,《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77袁正清:“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既要解释也要理解”,《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3期。
  78时殷弘:“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评判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79陈乐民:“拓宽国际政治研究的领域”,《太平洋学报》1997年第2期。
  80 
  例如秦亚青:“第三种文化:国际关系研究中科学与人文的契合”,《世界政治与经济》2004年第1期;石斌:“探索国际问题研究的融通之道”,《欧洲研究》2005年第3期;最近一组专题讨论见时殷弘、石斌、周桂银、张小明、任东来、陈玉刚:“‘理解国际关系:历史与理论’笔谈”,载《史学月刊》2005年第6期,有关论文分别围绕战略史、思想史、当代史、冷战史、美国外交史和欧洲国际关系史等具体研究领域讨论了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问题。
  81宋新宁:“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挑战、困境、出路”,见袁明主编:《跨世纪的挑战》,第344页。
  82王缉思:“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特点、问题和困难”。irchina/news。asp?id=590。
  83冯绍雷:“关于国际关系学科性问题的若干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期;还可参见苏长和:“中国国际关系学:问题与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期;石斌:“思想史视野与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理论”,《史学月刊》2005年第6期。
  84张睿壮:“与发达国家对比中看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差距”,《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期。
  85周桂银:“国际关系局部理论与当代史案例研究”,《史学月刊》2005年第6期。
  86见《资中筠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作者自序。
  2005…10…1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