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吴祖光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系列)-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没有更多的钱了,我看也不曾看,便全给了他,那是带着无限的待罪的
心情的。
老人接了钱,略一检视,便说:“道谢了,道谢了。”他看见我正要横
过马路,便又说了一句:“走好了。”
离开父亲的宿舍时,父亲亦曾经这样说“走好了”的,老轿夫的声调里,
有着与父亲同样的关切,那是只有叫年轻人更增加惭愧同羞赧的啊!你值得
诅咒的,可耻的年轻人!
走到马路当中的时候,又一乘轿子横过我的面前;两个轿夫抬着,另一
个换班的轿夫在后面急步跟随,这是顶“公馆轿子”,“阔人”坐的;当中
坐得四平八稳的,却又是个年轻人,穿着灰色的大衣,身上围着毛毯,头上
戴着“丝绒”礼帽,口里衔着一支大烟斗的。
不用说,他坐着满舒服,然而我刻骨铭心地憎恶着他,正如同憎恶我自
己一样,如同我憎恶一切的“坐轿子”的青年人一样。
走过了马路,我站定脚,不由得又回身去看那老人;看见他两个又抬着
轿子在同另一个行路人讲价钱了。我现在才看见后面的一个轿夫,也是一个
老年人,白头发的。
我们还停留在“人抬人”的时代之中,是“以非为是”的时候,我们天
天会看见无数的车轿抬着人满街走;在习惯上,生活当中,这是平常而又平
常的事,不会有人为它而激动的。但是我在期待着那真正平等的一天,为了
我们在抗战,抗战的目的是引我们走到一条光明的路,合理的路去的。
如同雨后的芭蕉,枯黄的老叶子翼护着新芽的茁长,而从不抱怨自己的
辛苦的。这两个老轿夫,一切的“老轿夫”,不是正以自己的血汗来养育他
的妻儿家小吗?他安于这苦役,乐于这艰辛,卖一天的力气,得到一天的报
酬,他便心满意足了。他从不觉得这是太过分的劳累,他也从不想到哪一天
是他再也负担不了这重量的一天。
转过了那段墙垣,我便将从此再不见到这两个老人了,然而正像创痕留
在身上的永不可磨灭,我永不会忘记我今天所受到的教训;又像新茁的幼芽
不会忘记黄叶的殷勤卵翼,老年人的恩泽将永无止境地润泽着,熏沐着下一
代的成长。呆望着那老轿夫隐去的远方,惶愧中我也感到了温暖。
可敬的老人啊!接受这个负罪的青年人的祝福罢!
三十一年十二月廿四日重庆
(选自《后台朋友》,1946 年 6 月,上海出版公司)


《后台朋友》
   
我们三个人在大街上走,小丁是画家和舞台设计家,吕是女演员,我是
一天到晚昏天黑地,什么也写不出来的写剧本的。
天还早,路上行人稀少,正好肆无顾忌地在马路上横成一排走;于是我
们就大声说话,旁若无人。
可是刚转过一个弯,对面有人来了,我们只得挤在一边,让他们的路。
就在让路的顷刻,那当中的一个忽然把眼睛睁得圆圆地,站住了,说:
“咦!”
旁边的两个笑眯眯地说:“早啊!”
我们只得也说:“早啊,早啊!”
那女孩子虽然有点羞涩,但是很兴奋,眼睛里像放着光。说:“……到
那儿去?”
吕笑着用手指着前面说:“随便走……。”
她们也说:“我们也随便走……”
大家点点头,便各自走开了。
我说:“是谁?”
吕在思索,说:“不认识……”
小丁道:“面孔蛮熟。”
我们还是一路向前走的,吕站住了脚,回过头去看她们,但是忽然又转
回来,用手遮着脸,笑得花枝乱颤的。
问她笑什么,她说:“我刚回头看她,她也回头看我。”
我们不懂这道理。男孩子喜欢看女孩子,可为什么女孩子也喜欢看女孩
子呢?
吕说:“是的,我也爱看女孩子。”于是我们三个不由得都立住脚,回
身去看她们。
多巧啊!也真怪啊!她们三个也恰好转过身来,向这边看呢。不由得一
阵骚乱,什么也没有看清楚,吕第一个回头便跑,我们也追着她走了。
走了半天,我们还觉得好玩,吕忽然说:“我想起来了,她们三个人是
昨天晚上到后台来看我们化装的。”
我们都恍然大悟,怪不得似曾相识呢。
这三个女孩子是我们的“后台朋友”。
我们有许多这样的朋友。
在今天,我们的职业还是被歧视的。一般人的眼里看来,我们还是多么
特殊的动物。自然我们的生活有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譬如在演戏的日子,
我们常常一两个月夜深不寐;闲下来的时候,便常常似乎没有固定的工作,
一天到晚到处乱跑;也常常男孩子同女孩子在一起玩,玩得很热闹,大喊大
叫,忘去了许多人家定下来的规矩同拘束。有时候谈天或者玩得高兴半夜还
没有睡,于是那些肝火甚旺的失眠症患者便会怒发冲冠地出来发脾气了。
   “你
因此,有一次一个朋友从我们的住处走出去时,颇含深意地对我说:
们真是‘艺术家’……”也有一次一个作官的朋友在路上对我说:“你们的
这种生活很浪漫吧?”是句问话,实际上却是肯定的,不容我申辩的;虽然
我明明知道他自己携妓酗酒,抽鸦片打牌,已经几天没有停歇。
“浪漫”这个名词早被国人曲解,积非成是,姑不必论;朋友虽然有不
容我申辩之意,我却再也忍不住了,我说:“我们诚然浪漫,然而我们在青
天白日之下,在大庭广众之间浪漫,而人家却是把门关得紧紧,躲在屋里浪
漫的。”
 朋友自然不高兴,搭讪数语,莫名其妙而别。我刺伤了他,但是他不该
侮辱我的职业;也许从此以后,我们的数载交谊从此结束,然而“士可杀而
不可辱”,只得由他。
 这就无怪乎有一位“剧评家”曾经写在文章上说:这些“剧人”们都是
生活浪漫的;走进他们的屋子,看不见一本书,床上衾褥不整,并且到处看
得见包糖的纸和花生皮之类的东西云云。对于这种近于天真甚至近乎顽固的
看法,我们觉得真没什么可说的。
 还有朋友们以为我们每月至少有几万元的收入,不然的话,为什么戏园
子总是客满,而我们也总是过得这么快活呢?他不知道戏园老板同苛捐杂
税,以及新兴的“话剧寄生虫”剥削了每个戏的戏票收入百分之七十以上;
他更不知道也不了解我们每个戏剧工作者都具有一身履险如夷,以苦为乐的
功夫。
 无论怎么看,怎么说,我们的职业至今还不免被人蔑视。我们至今仍不
能逃掉“戏子”的称号。那一套“综合艺术”呵,“社会教育”呵,“抗战
宣传利器”呵之类的名词,在这儿是全用不上的。固然实际上我们也不屑一
用。
 可是尽管有人骂我们,尽管有人看不起我们,尽管有人中伤我们,我们
仍旧不是孤独的,我们还是有我们的朋友。
 我们的朋友而且很多很多。
 那些在两三天以前便赶着买戏票,准备好好地看戏的是我们的朋友。那
些虽然在严寒或者盛暑宁愿坐在剧场数小时不到终场不起身的,是我们的朋
友。那些为喜剧而大笑,为悲剧而流泪,为剧中提出的问题而警惕于心的,
是我们的朋友。常看见远道赶来的观众,或者因为来迟只好坐在最后排,但
是终于忍受着听不清楚看不清楚之苦,终场始行离去,还要冒着夜寒披星戴
月走几十里长路回家的,是我们的朋友。从他们那里我们便得到人间无限的
温暖,远超过我们所得的微薄的收入之上,也随时鼓励着我们乐此不疲,终
身致力于戏剧事业。
 我这里要说的,是另外还有一种朋友,就像我们在街上遇见的女孩子一
样的。
 戏剧是人生的缩影,对于人自然具有吸力,人们坐在剧场里看了那些五
色缤纷的形象,便时常发生一种欲望,想转到后台去看一看演员们的本来面
目和一切后台的秘密,很多朋友在见面的时候便时常说:
 “什么时候领我们去参观后台?”
 待他们真到了后台时,便目迷五色,伏在椅背上看呆了,到前台开了幕,
还舍不得走。
 尤其近两年来由前台通后台的那条走道的秘密性逐渐消失了。许多观众
不但认识从家里到剧场的路,而且也认识了后台的路。每一次公演时的后台
常常拥挤着许多陌生的面孔,把我们的极窄极小的地方挤得水泄不通;管理
人要一次再次三次地费尽气力和唇舌才能使后台清静起来。而这些陌生的面
孔在过了若干时日之后便会觉得不陌生了,久之便会同我们成为真正的朋
友。
 这些朋友随时给我们许多温暖与同情,甚至关心我们,照顾我们,让我
们更深地意识到我们走着的路不是荒芜的,我们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我们纵然常在遭受阻碍,可是前途有着光明。
 譬如在街上遇见的三个女孩子也就是我们的春天的象征。
 后台是不是值得令人这么迷恋呢?我的回答说:“是的。”我也爱后台。
 我不是演员,我不会导演,我不能作任何一种舞台工作。因此,在后台
我从来派不上任何职务。后台原没有我插足的份,但是我多么喜爱着后台啊!
我的脚步常常带着我到后台去,消磨那些可爱的黄昏与夜晚,后台是我最幸
福快乐的宫殿。
 世有不少向往于后台风光者,然而正如一群男孩子围着一个女孩子,虽
然所爱者一,但却各有所爱;譬如我爱她的性情,你爱她的精神,他爱她的
灵魂一样,我亦将以这样的心情,来描绘我爱的后台。
 那天下午天气阴寒而且下着小雨,我的小房间里也是凄凉而寂寞的。
 那空气沉重使我不耐,心中涌起一阵仿佛天要塌下来的感觉。我沉不下
心来工作。甚至在屋里再也待不下去,站起来带上了门,我一人走到街上去
了。
 我忘记了带伞,也没有披大衣,在街上低着头乱走,让风吹过我的耳边,
让小雨落在我的肩膀同头发上。我想起许多没有办法的事情,非常烦恼。我
为工作不顺遂而烦恼;为眼高手低笔不从心而烦恼;为得不到亲人的谅解而
烦恼;为得不到我所要的而烦恼;为打不破这荆棘遍地的险恶环境而烦恼;
为怀念着一个美丽的境界不能达到而烦恼;为一切不如意而烦恼……
 一丝一丝的,连绵不绝的,一望无际的,冰冰凉的小雨点渐渐湿透了我
的头发和衣裳,但是都不能润泽我心中的燥热。天慢慢黑下来,我不知道走
了多少路,也不想知道已经走到了什么地方。偶然碰到了一片光亮,我抬起
头来看时,我正站在××剧场的大门前面了。
 一个人有时候以离群独处为安适,可是此时我急切要见到关在后台的朋
友。于是我自然走进了剧场,看见观众已经坐得满坑满谷,第一记锣响过,
电灯暗下来,将要开幕了,观众的嘈杂声音还没有静止,我就转至旁边的太
平门到后台去了。
 舞台上的紧张,是坐在前台的观众不会知道的,灯光管理在灯光台上爬
上爬下双手不停地插上去,拔下来,试着每一个机纽。布景师举着钉锤督率
着工人们敲打最后的几颗钉子。道具管理在摆正那些桌椅窗帷的地位,清点
每一样小的物件有没有遗漏。效果管理已经埋伏在前后左右,开始聚精会神
地准备着幕开后的音响。演员们有的已经在场上站好坐好,有的站在景片后
等待开场。舞台监督照顾着全场,举着锣锤就要敲响最后的一下。
 像是在前方火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