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宏基的世纪变革-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来,如果是美国人可能早就纷纷离开,即使自己不走,可能也会被公司裁员,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在欧洲离职不像在美国那么容易,无论如何,德州仪器的团队留了下来,后来为宏碁立下汗马功劳。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与兰奇建立互信。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宏碁收购德州仪器笔记本电脑事业之前,当时他飞到圣荷西与我见面,但那次我们并没有深谈。购并之后,我曾私下与兰奇深谈,除了谢谢他的努力成果之外,也让他了解宏碁是世界上少数可以让他稳定长期地当家作主的公司,不像美国公司往往说变就变,我请他把我的讯息转达给欧洲的经营团队,让他们了解宏碁的文化跟欧洲人重视长期的价值观很接近,请他们继续为宏碁效命。我说服他们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如果他们经营宏碁成功了,结果不只是他们当家而已,而且还有很独特的成就感。欧洲人经营美国公司成功了,顶多是被派到美国去,像苹果电脑、康柏都是如此,很多成功的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都是欧洲人,如果兰奇和他的团队走同样的路,顶多成为众多成功案例之一而已。但是我相信他们如果把宏碁做起来,就可以创造一个独特的案例,成就感会比较大。    
    为了建立与欧洲团队的互信基础,王振堂花很多时间随时和他们用电话联络,每个月还有视讯会议,每一季有总经理会议。除了王振堂以外,他们和赖泰岳(国际营运总部总经理)、翁建仁(信息产品事业群总经理)也都建立密切的关系。    
    总部与地区单位之间的合作,对很多国际化的公司来讲一直是个问题,地区单位碰到问题时,总部不一定会配合,就算配合,最后也不一定能达成目标,这些情况往往会削弱双方的互信基础。可是宏碁的情况不同,我们的欧洲团队虽然对总部的要求很多,而且他们承诺的营业额和利润的目标相对而言比较保守,但是如果总部愿意配合他们的意见,他们通常都能够达到承诺的目标,而且每一次的实绩都超过原来的目标,这正是建立总部对他们的信心最务实的做法,因为谈未来、谈理念都是空的,实绩才是建立信心的关键。    
    宏碁在欧洲扬眉吐气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产品竞争力。二造之后,我们采取多供货商的策略,全面提升我们产品的竞争力。以前我们自己制造时,十个产品可能只有三、四个有竞争力,其余五、六个都是陪衬,因为资源不足,不能照顾到每一个产品,无法达到经济规模,这样打起仗来就很辛苦。二造时,我们改由三家供货商来生产,每一个公司负责三、四个机种,每一个产品都具竞争力,包括质量和上市速度都有竞争力。产品有竞争力之后自然产生规模,如果没有经济规模,不但价格高,质量也比较不稳定,更没有余力去开发新产品,改成多家供货商之后,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欧洲市场成功的第三个关键就是新经销营运模式。二造之后,宏碁不再做制造,产品从我们的供货商直接送到分销商(distributor),再由分销商送到经销商(dealer),这么做是为了降低库存。库存低有两大效用,第一是降低成本,第二是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快,个人电脑业最重要的就是这两点。    
    我们的货虽然不是直接送到经销商,但是经销商还是直接对我们负责,我们要管辖零售点。2001年9月惠普跟康柏宣布合并,新公司打算加强直销,很多原先属于他们的经销商因此而对他们存有顾忌,我们掌握到这个市场变化,决定全力支持经销商,所以争取到很多优秀的经销商合作。此外,我们也直接与消费者沟通,无论是提供服务,或是传达讯息,都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欧洲就是这样一个客观环境之下,做得非常成功。    
    总部对欧洲团队很服气,现在唯一比较担心的是整个公司越来越仰赖欧洲,2003年欧洲占宏碁整体营收的约63%,所以我们要兰奇积极花时间到美国去,同时我们也积极投资中国大陆,都是为了要平衡这个问题。    
    在三大关键因素的配合下,我们在欧洲从点到面,逐步复制成功的模式。老实说,当初我们并没有预期欧洲市场会如此成功。我们在收购德州仪器笔记本电脑事业之初,他们在意大利已经做得很好,但是当时意大利是由位于德国的总部管辖,所以起初意大利的成功对别的地区没有产生影响。等到欧洲总部迁到意大利,由兰奇当家之后,他按部就班,一个一个国家地推动,把意大利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德国、西班牙等其他国家。通常意大利人都比较感性,他这么理性务实的做法不太像意大利人,不过他的团队是美国公司训练出来的,所以不太一样。    
    每次复制之后,经过半年到一年就会逐渐展现成效,大概两年之后宏碁在当地就会跃居第一。兰奇复制的包括物流、营销和管理。以物流来说,我们在欧洲的经销商都是美国公司,例如英迈国际(IngramMicro)和TechData,所以兰奇就先跟他们的总部谈,谈好之后,他们在欧洲各国的分公司就很容易跟我们配合。    
    我们在欧洲市场已经打下很好的基础,接下来要进一步扩充产品线。本来我们可以使用德州仪器的品牌两年,但是我们很快就放弃了双品牌的做法,而以Acer为主打配合他们的次品牌TravelMate,最近开始积极加强另一个次品牌Aspire,主打家用笔记本电脑。
第四部分 国际化开花结果第21节 美国市场,全力奋战
    目前宏碁在欧洲的表现可说是名列前茅,美国的表现则不够理想。美国市场那么大,又是最重要的一场战役,虽然美国市场从2002年开始转亏为盈,但是营业额的规模不大,与欧洲相比还差得太远,现在美国市场只是止血而已,先确保公司可以生存下去,然后再等待机会。    
    美国市场无法像欧洲那么成功,主要原因是经营团队不稳定、不够强,以及销售渠道的无效。    
    就经营团队而言,宏碁初期在美国为了营销据点的当地化,曾经找过美国SteveMckenze担任总经理,起初的情形还好,但是后来因为时机和双方信任度都不理想,所以就改变做法。1987年宏碁收购康点(Counterpoint)之后,由当时宏碁台湾的总经理刘英武兼美国的董事长,借重他曾任职IBM,有管理跨国企业的经验,并借重原康点的总裁,一位华裔女性PaulineAlker担任美国总经理。PaulineAlker之后由庄人川(现任美国宏碁创投总经理)接任。    
    美国市场的第二个问题是零售渠道的无效。庄人川接美国总经理时,我们开始就近在美国生产,所以他上任初期运作得相当顺利,到了1996年,情况有些变化,由于美国的大型零售渠道运作不合理,影响了宏碁在美国的营运。美国大型零售渠道一直就是一个大坑洞,不仅对宏碁是如此,对很多其他电脑公司都如此,例如帕克贝尔(Packardbell)、IBM等。    
    欧洲主要是通过经销商,少数是通过像家乐福之类的大型零售商。家乐福在欧洲的做法并不像在美国那么不合理,而且零售商在欧洲毕竟不是主要销售管道,我们即使不通过零售商也没有关系。但是在美国,零售商是很重要的销售管道,但是他们的交易条件很不合理,我跟很多人包括英特尔、麦肯锡顾问公司(McKinsey&Co。)讨论如何改变美国市场这种生态,否则在美国做个人电脑,只要通过零售商就没有办法赚钱。    
    美国渠道最大的问题在于库存太多,资产闲置一、两个月没有利用,零售商可以任意降价求售,甚至大幅折价以求出清存货,存货还可以退回,甚至不付钱,卖给零售商的库存其实是算供货商的,等于是美国渠道运作的无效却要供货商来负责。渠道说他们也是受害者,但渠道只是做一些小虚工,供货商却会因此而亏损。这个问题不解决,供货商很难赚钱,大概全世界的电脑公司都栽在这个销售管道上。    
    宏碁也吃过这种亏。1995年我们推出第一代渴望电脑(Aspire),本来是要利用渴望电脑来塑造形象,大展宏图,虽然上市后占有率节节上升,但是美国的零售渠道不健全,造成渴望电脑的出货量虽然很大,利润却非常低,算总帐始终无法获利,而且渴望电脑卖愈多亏愈多。    
    在美国,因零售渠道的运作不合理,所以作一般消费者的生意是亏本的,作企业或个人工作室的生意比较有机会获利,戴尔电脑就是如此。但宏碁在美国打不进大企业的市场,因为品牌不够强势,组织也不够大到能够服务企业客户,所以我们只能以中小企业为目标;不过即使在中小企业市场上,宏碁仍算是小公司,占有率不高。    
    美国市场难打,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美国的竞争者实在太强。我常常说,在美国是不公平竞争,我们到美国,是在别人的地盘打仗,当然不公平,美国公司到台湾来跟我打仗,也打不过我。外国公司在美国,除非是日本的消费性电子公司,他们强到打得美国没有竞争者,或者是产品有差异化,像双B汽车(BMW&Benz)就是因为有差异化,所以还可以打入美国市场,否则就算是欧洲的产品也打不进美国,我们到美国打仗就更辛苦了。如果到大陆打仗,美国公司跟我们一样都是外国人,但我们半赢一点点,因为我们的语言通;在欧洲打仗,我们半输一点点,因为他们都是白种人。    
    宏碁在美国市场一直都很辛苦,但是美国距离台湾那么遥远,不能一直靠总部支持,补给线太长了,总部有再多资源也不够用。美国至少要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有盈余,像欧洲那样。在没有找到美国市场的获利模式之前,只有靠缩小规模来减少亏损。    
    庄人川之后由吴广义(现任旭阳创投合伙人及曜硕科技董事长)接任美国总经理,他把美国分公司的规模缩小一点,但还是亏损。2000年林森楠(现任宏碁产品事业群副总经理)接吴广义,他上任之后,尽量精简人事,现在的规模还不到我们全盛时期的十分之一,我们最多的时候在美国有两千多人,现在大约两百人。此外,宏碁二造之后提升了竞争力,包括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和库存降低。    
    美国宏碁终于从2002年开始转亏为盈,林森楠达成阶段性任务。接下来的这一场仗,宏碁目前正在酝酿积极反攻的条件,现在看来唯一的希望就是采用欧洲的模式。当然,美国和欧洲的情况不太一样,西欧分成几个国家,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慢慢打,而美国是一个那么大的市场,比整个西欧市场还大,不过至少他们都是白种人,情况比较类似,而且在现今的市场里,欧洲的模式是有效的,因此我们先从欧洲派总经理过去,由兰奇兼管美国市场,在美国实行欧洲模式,花比较长的时间慢慢调整,希望能够有所突破。    
    我们希望兰奇能把新经销营运模式的成功经验移植到美国。我们在欧洲趁着惠普和康柏合并后加强直销的情势,争取到优秀的经销商合作,美国虽然也有同样的客观条件,但是经销商在选择新的合作伙伴时,宏碁的排名并不在前面,例如,宏碁在欧洲比日本品牌强势,但在美国日本品牌比我们强势,而且由于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