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为什么活着-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努不努力不是都一样吗?”这种思维是错误的。依我的看法,释
迦牟尼期望的是,人类能够尽量净化自己的心灵。因此,人类在
往生之前,无论如何都要一步一步地使自己的心灵更趋美丽。这
件事对人类而言十分重要。
更具体的说法是,多数人都希望在自己离开世间时,让周遭的人
都称赞自己“那个人品行真好”、“他真是个好人”,并以此作
为人生的目标。
换句话说,这些人将临死之前能够提升多少品行和人格,看成代
表自己此生成功与否的人生奖章。至于事业是否成功、是否拥有
博士学位、是否在企业或组织内居于崇高地位,对他们而言是没
有价值的。总之,只要想到这些,心情自然会变得越来越轻松。
事实上,不论眼前是否贫穷、是否罹患病痛,只要下定决心,谁
都可以做到让自己的心灵多一些平静,让自己的人格品质和灵性
多一些提高。
一般人在遇到经济困难或生病时,心情往往会变得比较慌乱。然
而,如果能及时改变自己的想法,例如想到“穷有什么关系,三
餐还有饭可吃就满足了”,人生观自然就会遽然改变,生存的勇
气也会随之涌现。
然而,也有一些人沉溺于享受安逸的生活环境,宁可让自己的心
灵维持在贫乏的状态,他们担心的只是自己的财富是否减少了。
这样生活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创造出人生的价值和个人的魅
力。说句真心话,这样的人生距离生命真正的目的只会越来越远。
意识与灵魂(1)
book。sina 2009 年03 月22 日21:50 新浪读书
意识体并非停留在某一个个体中,它不断移驻到下一个“我”的
身体里,借此提升自己的心智、品德和人格。因此,我们不只对
此生的自己要负责,对来生的自己也要负责。
何谓意识?当有人用手捏你的脸颊时,你会感到疼痛,这就是一
种意识。这种意识是脑细胞捕捉到表皮神经的反应,随之产生
“痛”的感觉。人类不但有这种肉体上的意识,也有一种与生俱
来的意识,那是一种前世的意识或记忆。
所谓记忆,是一种被储存在脑神经元里的东西,然而这又是什么
呢?
记得有一次去参加小学同学会,席间有人说:“你某年某月某日,
做了这样的事……”甚至记得当时老师的表情,这种超人的记忆
力实在让人惊讶。这些记忆全部被保存在神经元内,提取时难免
令旁人心生疑窦,但同时却又让人感觉如此真实!
难怪有人不解。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类的脑细胞数量会逐日减少,
但属于有机物质的神经元却可以保存五十年,丝毫未受损,这点
确实让人难以置信。
记忆又是如何被保留的呢?我认为是把经过脑细胞反应后的资
讯储存在所谓的意识内,因而才被保留下来。总之,人类自出生
到死亡之前,意识体不断累积保留了所有的记忆。
很多人一听到“前世”、“意识体”、“灵魂”等字眼便禁不住皱眉
头,但是我却相信灵魂的存在,也相信人类死亡的时候,灵魂或
所谓的意识体会与肉体分离。换句话说,人死亡时,内在的意识
并不会与肉体一齐消失,只是离开身体进入另一个空间罢了。
如果把人比喻成电脑,就能更清楚地理解意识体的定义。简单地
说,只有硬件的电脑是无法运作的,还需要安装软件。对人类而
言,肉体如同电脑的硬件,必须有作为软件的灵魂进驻以后,才
开始发挥“人”的功能。
如此一来,意识不就如同电波,能够不断对外发射能量吗?举凡
古代所谓的以心传心法门,还有人类的心灵感应,或是昆虫能反
应大环境的变化而对人类提出警讯等,这些情况的产生原理与意
识极为相近。
问题在于,人类的肉眼既无法窥见意识这种东西的形状,也看不
到死亡时意识体究竟如何离开肉体并去往何方。只能以意识体与
宇宙意识既然属于同一种存在,而去想象离开人体后的意识体应
该遍布在宇宙之间。
此外,我们也能想象,离开人体之后的意识体,将会通过轮回转
生的方式,进驻到别的肉体之内继续存在。
书中频频使用“意识体”这个词语,很多人可能认为“意识体”
与“灵魂”并无差别,那么为何我一定要用“意识体”这个词汇?
主要是因为“灵魂”这个词语太过抽象,容易引起误解。
另外,有关肉体死亡之后,“意识体”会离开肉体的情况,在不
少记载濒临死亡经验的书籍中都曾提到过此等耐人寻味的话题。
例如,有人临终时“看见”自己的肉体横躺在病床上,医师触摸
着自己的身体,对家属宣布:“他已经进入弥留状态。”病房顿时
充满了家属的哭泣声,然而那时自己却想:“我还活着呢,为何
哭呢?”这样的实例并非少见。虽然科学至今都无法证实,但因
为不乏实例,所以很难一概否定意识体的存在。
我认识的人之中,也有人拥有过濒临死亡的体验。
他于半夜心脏病突发倒卧家中,妻子很快叫救护车将他送到医院
急救,到医院时心跳已经停止。经过三次心脏电击急救后,终于
又有了生命的迹象。
翌日清晨,我接到消息后到医院探望他。病人的意识十分清醒,
医生说已无大碍。“好险呀!”他一边嚷着,一边告诉我他的濒死
体验。
意识与灵魂(2)
book。sina 2009 年03 月22 日21:46 新浪读书
他说,在家时感到身体不适之后就倒地不起,他记得倒下后被送
到医院,当时自己的心跳已经停止了,因此被送到急诊室,医生
会诊之后心脏仍然处于停止状态,因而引起医生和护士的惊慌。
他说的下面这段话非常有趣:“最初觉得身体很痛苦,之后的感
觉却越来越好。猛一抬头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走进花园里散步,
这时你迎面走过来,问我:‘你在做什么?’我吓了一跳,此时
正好被电击,心脏又开始跳动了……”这是他亲口说出的真实的
濒死体验。
根据一般常识,心脏病发倒地、心脏停止跳动,表示意识已经不
存在了,然而他却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过程和状况。正是这个理
由,让我相信人类的肉体和意识是分别存在的东西。当然,理由
不止于此,现代医学也使用所谓的催眠疗法。已有实例显示,只
要使用催眠术就可以让患者增加自愈能力、免除疼痛和增强免疫
力。
催眠疗法中有一种方法称为“催眠回溯”,是指利用催眠让人回
溯过去的记忆,这属于心理学疗法。利用这种疗法,可以让人的
意识回到出生的时刻,甚至可以出现自己仍然在母亲的子宫和产
道中的疼痛感觉。利用催眠回溯还可以继续追溯到出生之前,也
就是前世的状况。
这方面的书籍所记载的实例,都是利用催眠状态让人回忆前世的
生活实况。例如,前世生在古希腊的人,尽管此生从未去过希腊,
进入催眠状态后,却能说出古希腊的语言。太多类似的实例可以
证明,人类具有可以保存前世记忆的意识体,若非如此,人类也
无法解释以上的事实。
传说中有一则关于灵媒的小故事。提到灵媒,总让人觉得难以置
信,但是此人不仅为文学博士,还是日本神社的最高管理者(神
官)。他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当他集中意识,进入非常专注的
状态时,便可能看出一个人的前世。
据说,他曾经为了指点某位信徒的烦恼,使用过这种能力。他描
述了对方前世的身世,包括他所属的豪门的姓氏,以及因为在某
场战役中杀过人,因此面临眼前的祸端。
但是由于正史并未记载那场遥远的战役,因此他的说法无法立刻
取信于人。直到数年之后,因为辟建高速公路,才意外挖掘到这
位灵媒所说的战场遗迹。灵媒竟然能说出连历史都不曾记载的事
迹,这件事不仅让历史学家感到震惊,也为日本的野史加添了新
的一页。重要的是,假如人类不具备能记忆前世的意识体,就不
可能出现所谓的灵媒和灵媒口中的神奇故事。
再举个身旁的例子。我也是为人父母,有时难免会发现,自己的
孩子讲出不像自家孩子会讲的话。孩子的某些外观特质承袭自父
母,脸形五官也有些近似,有些习惯和言谈内容也和双亲一致。
但是,偶尔会出现让父母觉得和自己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言辞,此
时不禁让人怀疑:“这小子是我的孩子吗?”
此外,如果同时拥有三个儿女,往往三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为
何用同样的方法却养育出不一样的孩子,这种现象常常叫人纳
闷。孩子之间并非只有某些地方有差异,而往往是根本完全不同
的。
儿女之中难免有性子猴急的小鬼头,但是他的兄弟却个性稳重。
也有人“歹竹出好笱”,生出能力比自己强很多的下一代。
为何会发生这种状况?我认为这是具有前世经验的意识体,在未
出生之前就已经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缘故。
人死后将去往何方?三十年前一位前大阪大学的教授曾就此疑
问著书讨论。他说,人死后灵魂就像病菌一样浮游在空中,曾经
有户人家生出和死去的祖父十分神似的孙子,就是因为祖父的灵
魂变成像病菌一样的浮游物质,然后进入新生儿体内重新诞生为
人。
这样的说法很有趣,但我无法采信。我更相信,是因为人活着的
时侯,遭遇各种经验和试炼,并将这些记忆积蓄在意识体之中,
等到死后,意识体再度转生到别的个体中。
为何人会转生呢?我想,是因为人类认为前一世的自己不够完
美,想再生为人,再度磨炼自己的心智,使之更趋于完美。
例如,有一个意识体原本想出生在有钱人家,期望呱呱坠地之后
在家人的呵护下好好修行,自由自在地过日子。结果反而终日被
烦恼、欲望所困,临终之前才发现自己的人格品质比孩提时期更
糟糕。于是,其意识体再度反省并发愿,希望转生到新的生命中,
重新修炼自己。
就这样,人类依靠不断地转生来提升自己的人性,再慢慢地锻炼
出高尚的神性,到达所谓如来的等级。根据佛教的说法,到了如
来的等级就不再轮回转世了。
因此,意识体并非停留在某一个个体中,它不断移驻到下一个
“我”的身体里,借此提升自己的心智、品德和人格。因此,我
们不只对此生的自己要负责,对来生的自己也要负责。
科学(1)
book。sina 2009 年03 月22 日21:48 新浪读书
现代的科学家都相信,无论是动物或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如果环
境突然转变,只有对新环境适应力最强的才可以存活下来,这就
是达尔文“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我不是专家,但是我想就达尔
文的进化论提出不同的看法。
日前,有位京都大学的原子物理学者兼宇宙物理学教师也提出了
达尔文的理论,当时我就昆虫的拟态(伪装)本能提出了个人的
意见。
我说:“有一些昆虫的身体看起来就像是一片枯叶或一根枯枝,
据说是为了适应环境产生的突变,以利存活,但是世上也有不需
要变成和枯叶一样就能存活的昆虫,即使有此必要,也不必相像
到这种程度吧?”学者回答我说:“那是经过超乎人类想象的长
远时间才演化出来的。”这是根据“或然率”的说法,于是我又
提出不同的看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