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罂粟-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没什么。”张洁是真的无所谓,她又不是电视台的新人,事事都要拍领导的马屁,位置朝不保夕。而且她现在也没什么事有求于她的胖主任,必须如何怎样。她说:“倒是你,以后要少和这样的人接触,小心传染。”
    陈石点了点头:“我知道。”这句话他跟自己也说过好多次了,但事到临头总是忘,至少他无法拒绝郭强林。可是他突然心中灵光一闪,问她:“张洁,你刚才说什么?你们主任的女儿要采访那家人?”
    “嗯。”张洁奇怪地看了看他。
    “晨报的?”陈石又问。
    “对。”张洁更奇怪了,不禁说,“你怎么了?你想说什么?”
    “什么也没有。”陈石对着她笑,笑得很是舒展,“我们歇歇吧。”他们的前方就是家咖啡店,在黄昏的灯光里朦胧得很有情调。张洁想拒绝,可看了看他,又点了点头。这时陈石脸上的笑更浓了,心里也突然变得轻松,那不仅是因为他又看到了张洁,更重要的是他想起了她的那个主任他见过,好像是姓何。
     …
    十如此就范(1)
     …
    隔天之后,梅林市的晨报《梅林之晨》的头版头条上出现了一条新闻调查,就梅林市内公开身份的第一个艾滋病家庭要求信威药业集团出示其生产的血浆制品的生产数据一事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文中明确提供了这个家庭中得病人员的确切姓名还有其怀疑信威药业集团血浆有问题的确切理由,而且还附带了去信威集团与它的总经理康大为的接触过程和被拒绝的结果。这个家庭会继续要求得到那些数据。最后晨报表示会继续关注此事的发展,进行跟踪报道。还特别提到了晨报的一位叫何晓晴的年轻女记者破除普遍的世俗偏见与这个艾滋病家庭近距离的接触,得到第一手资料的勇气和执著的职业精神。
    这篇新闻立即在梅林市引起了轰动,人们除了对此事的关注外,也开始变得人人自危。艾滋病虽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可是明确地知道了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却是另外一回事。尤其是还牵涉到了一家本市的制药企业。那是药品,是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用的生活必备品。人们真的恐慌了。谁会知道自己曾经吃过的药,注射过的药里面都会含有些什么?如果真是按那个得了艾滋病的女人杜月所说,她的致病原因是因为生孩子时输了血的话,那人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安全可言?!
    人人都知道那很可能不是真的,或者最多也不过是千分之几或万分之几的“中奖”率,但仍然无法安下心来,一时间信威药业与艾滋病的名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它所生产的各种医药制品都成了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
    这篇报道让信威药业集团的大小官员和各级秘书都在康大为的办公室外噤若寒蝉,刚才康大为的怒吼咆哮声还在他们的耳边震荡着,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康总会有这个样子,那个严整豁达、极有风度的民营企业家,当地的风云人物在发怒时竟是这么的狰狞可怕!
    现在办公室里安静了,但他们都不敢走开,一般来说康总解决问题非常地快,随时会有指令下达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随叫随到,那他们离被辞退也就不远了。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先被叫进去的人是谁,更不知道康总经理会有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这个突如其来的难题。
    康大为这时又站在了那面巨大的玻璃窗前,他眼前的还是那片宏伟壮观的厂区,可是他却再没有了往日激越飞扬的心情,有的只剩下强烈的不安和咬牙切齿的悔恨。他明明白白地感觉到了这片厂区在摇晃,在震荡,它很可能就此真的发生一次地震!
    这不是危言耸听,医药企业的生存根本虽然也在技术力量、资金统筹这些金融概念上,但是更加重要的却是人们口碑相传,日积月累的信誉上!一个好的品牌的建立或许要用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就像北京的同仁堂那样的经典医药老字号,可是要它垮台却是再简单不过,就像他现在面临的这样的事一样!
    他的生命的根本在动摇,他得想出对策来。
    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是走投无路狗急跳墙?还是他前天的应对方法有问题?他真的是太强硬了吗?
    不,他在心里否认。面对那样的来客,那是唯一可行之道。那一定不能软,否则对方就会得寸进尺,条件提起来没完没了,到那时就算不惜一切代价对簿公堂,己方也站不住理了——你不心虚,心里没鬼的话,当初为什么不严词拒绝?
    所以他没有错,就算是现在他知道了会有这样的结果,重回当时他还会那么做。但是他现在却真的一时想不出要怎么面对现在这样的局面了。
    可是他得解决问题。一定得解决……
    这时在杜月的家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那很怪,他们也同样面对着那张晨报,面对着这样的报道,他们没有理由高兴的,那终究不是什么光彩事,但是每个人却又偏偏都忍不住地喜形于色,好像这张报纸上的事妙不可言。
    的确妙不可言,以前是他们独受压力,现在至少拉着信威药业一起下了水。他们知道那会对信威药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是心里却并没有内疚的感觉——他们只是说出了事情的经过,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而且那些经过都是真实的,要求也不过分,就算是现在见了报,也是在向信威药业直接要求而不得的情况下才这么做的。除此之外,他们没有任何的歪曲对方的地方,更谈不上陷害。所以心里非常地坦然。
    并且他们早有准备,要是得到了相关资料,证明了自己得病的原因与信威药业无关的话,也会在各种媒体上澄清事实,并感谢信威药业的负责和人道精神。
    想到这些,他们都向陈石投去了感激的目光。陈石那天晚上的灵机一动,真是把杜月和江虹都救了。那时她们都没有办法,似乎只有上诉法院要求得到那些资料这一条道儿了。因为信威药业不同于七院,七院不同意交出手术记录的话,她们还可以去找它的上级单位,比如各级的卫生部,不必动辄闹到法院。而信威药业的上级单位是谁?那是个大型的私营企业,国家只有监督和收税等权力,它的经营等方面问题完全是它自己的事,什么人可以干涉它?可这张报纸让他们真切地领悟到,在这样的制度下,舆论的监督、民众的意向反而是对它最有约束力的。
    现在已经是下午了,晨报的那位能干的何记者已经在作跟踪的民意测验、民众的关注和怀疑了,那应该会让信威药业有所反应了。他们不管信威药业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重要的是现在再不能让它像上次那样漠然视之,不闻不问。
     …
    十如此就范(2)
     …
    康大为拿起了电话,他想起了一个人,这时候就应该由这个人出面了。他暗骂自己真是气昏了头,直到这时才想起他。电话马上就通了,他调整了情绪,平稳地说:“喂,你好。郑律师吗?是我康大为。”
    郑欣荣的声音总是那么厚重沉实,让人在电话里就能掂量得出分量:“你好,康总。有事吗?”
    “是的,你看过今天的报纸了吗?”
    “你是指晨报上那件事?我已经看到了。”
    康大为的心里好受了些,对方应该知道有这份自觉。这个郑欣荣在梅林市开了家私人律师事务所,是这里律师界的头面人物。他每年在信威药业集团拿近二十万元的固定薪金,如有特殊事情还要另外加算,这种报酬足以让他在半夜里也为信威药业服务。康大为问:“好,那你怎么看这件事?”
    “我没有太领会你的意思。”对方回答。
    康大为心里暗骂,这又是律师们职业病里的所谓语言谨慎了。他只好问:“我是说,依你之见,这个杜月她有没有犯法?她这么做是不是已经故意地伤害了我们集团的信誉?”
    对方沉默,显然是在思考,康大为只有等着。好容易郑欣荣才说话:“我想她没有。”
    怒火一下了充塞了康大为的胸口,他叫了起来:“她这样做都没有犯法?她这样做还不是故意损害我们的信誉?!郑律师,你要仔细地想想这个问题,不能由着他们胡来!”
    “康总,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可是法律与心情无关。”郑欣荣从心理到声音都没有被他的震怒所影响,还是平静地说:“现在对方并没有说他们的病是由信威药业的血浆感染的,而只是要求信威药业出具证明你们血浆合格的具体证据。这在法律上是无懈可击的,就是在法庭上他们也可以这样合理地提出。”
    康大为的呼吸急促了,他狠狠地问:“那他们至少也是在误导民众的意向!他们是在暗示我们的血浆有问题!这就是犯法,他们已经造成了我们的损失!郑律师,我现在要求你想出办法来阻止他们,必要的时候,我要起诉他们!”
    电话那边又没了声音,他知道郑律师又开始了思考,可是他现在真的难以再忍耐下去。他追问:“怎么样?可以吗?啊?”
    又是好一会儿,对方终于说了话:“对不起,我想不可以。”
    康大为差点叫起来,这个每年从他的信威拿二十万元薪金而不坐班,只是时不时地来转转,审审某些重大的合同就可以了事的人,竟然这样答复他!他忍了又忍才压住了火,这个人并不是他的下属,而且多年的商海浮沉让他早已知道怒火大多数时都无用,甚至还会让对方知道自己方寸已乱。他问:“那我们信威就只有这么受着吗?一点办法都没有?”
    “也不是。”郑欣荣说出了这三个字,让他提起了精神往下听去,“在国内外已经发生过的类似案例里,有过几种解决的办法。康总都想听听吗?”
    “你说。”
    “好,老实说这种案例在国内发生得还少,只有因为食品中毒发生过些纠纷,有两家公司是在事态还没有扩大时就积极地与受害者联系,给予赔偿和治疗,使影响变校事实上这两个案例都没有经过上诉,可能是厂家自知有错。但正因为处理及时,他们的声誉都没有受到大的损害;还有就是去年在黎阳发生的那次,相信你也有耳闻吧,那家食品厂现在已经转卖给别人,品牌也换了别的名字,等于是从头再来了。”
    康大为心里猛地往下一沉,这件事他当然知道,他非常厌恶郑欣荣这时提起来。他问:“那你是说我们也得跟他们妥协了?”
    “那不是妥协,而是权衡利弊,怎么好就怎么办。如果你认为这样不好,在国外倒有双方对簿公堂的案例。”
    “那怎么样?”
    “也各不相同,那时就要看双方谁能拿得出决定性的证据了。不过官司有输有赢,而厂家的声誉却是无法挽回的。”
    “噢……”康大为冷静了下来,他听出了郑欣荣的弦外之音。可是他也有他的难处,不能像他所暗示那样去做。就听郑欣荣又在说:“其实我觉得对方要的所谓证据,也正是你们必须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明,与其在那时出示,为什么不在这时就给他们,让他们无话可说?”
    康大为苦笑,他要是能给就好了。他清楚现在他在这个律师的嘴里已经掏不出更多的东西了,他说:“那好吧,郑律师,我们保持联系吧。这件事请你多费心。再见。”
    “好的,再见。”郑欣荣挂了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