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找黄金船-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努力挣扎避免下沉以外,他们还互相鼓励安慰。比利·博区受了伤,和几个人挤在一片窗户之上。〃为了鼓舞大家,他模仿海怪,说一些有趣幽默的故事。他的伤口流血,遭受海浪的凌虐,却表现出地地道道的哲学家气质,激发旁人的勇气。〃 
  时间过得很慢,旅客一个接着一个无声无息地停止挣扎,沉入海底。多日来累积的疲惫,浮沉于冰冷的水中,再加上海浪的冲击,榨尽了他们的最后一点活力。他们的手指发软,无力地张开,手臂下垂,昏迷不省人事,然后死亡。大海逐一攫走他们的生命,同伴们只能无助地旁观,然后他们自己也难逃一死。 
  〃中美洲〃号沉没前的最后一刻,安素和贺登船长都站在最上层的甲板上。那时罗伯给安素一件救生衣,刚刚扣好钮扣,第一阵大浪猛冲而至,大副的强壮手臂抓住他的脖子,两人一起被漩涡吸入一片黑暗之中。他挣脱大副的纠缠,又被挤出水面,置身于几百个挣扎的旅客之中。碎片就像飞弹不停地从水中射出,他迅速抓住一片木板。 
  遭受海浪冲击之时,安素看到下风处〃海事号〃的灯光,上面有他的爱妻。在漆黑的海面上,他时而大叫,时而听到遥远微弱的回答。他似乎陷入精神狂乱的状态,又好像自知陷入这种状态。 
  漂流了大概3 个小时之后,威廉·艾迪忍受不了可怕的孤单,他宁可回到沉船前的时刻,至少还可以感受到甲板正逐渐沉入水中。他大喊:〃哈罗!哈罗!〃 
  不远处的黑暗中,有人回答:〃喂!喂!〃 
  〃你是谁?〃 
  〃加州松谷的杰克·路易士。〃 
  艾迪也回报了自己的姓名和籍贯。路易士突然问他:〃你晚上准备住哪里?〃 
  〃五星级的大饭店啊!老兄。〃之后一切归于沉寂,对方没再回答,艾迪再也没见到这个人。 
  哈维医师独自飘流了5 个多小时。午夜过后,有人漂到身旁,伸手拉住他的门板。哈维颇为踌躇,唯恐门板承受不了。那个人自称是詹姆士·费兹,他说如果淹死,纽约的娇妻幼子将会孤苦伶什。哈维认出他原来就是船上的二副。〃我叫詹姆士放掉他的椅子,上来与我同坐门板。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同舟共济,同生共死。〃 
  〃海事号〃的货舱中,盛装糖蜜的木桶破裂,糖蜜流出,气味难闻。31位女士和26个小孩挤在8 英尺见方的小舱房中。大家的衣服都已湿透,妇女们只好用床单裹住小孩,把救生衣当作枕头。她们自己则尽量换上找得到的水手服装。 
  大浪还是不时地冲击船头,海水流过甲板,溅入舱房。有些妇女彻夜痴心苦候。多数孩童也只是短暂地打一下盹。 
  获救的41位男人挤在装载砂糖和焦油的后舱;舱内空间狭隘,呼吸困难。大部分男人爬上舷侧水柜,以多余的帆布当床。虽然湿冷凄惨,但保住老命,总算大幸。 
  爱德琳和另一名妇女不肯离开甲板。船长命人在甲板上铺了帆布,让她们躺卧,再以帆布当被。爱德琳只要一闭上眼睛,眼前就是垂死者的挣扎景象,以及他们绝望的呼喊声。〃我不停地自责,〃后来她这么写道,〃为什么不留下来和安素同生共死?〃 
  柏特船长一有空就过来安慰她。爱德琳说:〃帕特船长的仁慈,我永生难忘……他真是睿智、仁慈、善良。他为我们费尽心血,对我尤其仁慈……他叙述了许多海难获救的故事,总以'我觉得船只一进港,你就会和丈夫相逢'来安慰我。〃 
  深夜时,海浪仍大,但风势稍弱,柏特船长用尽方法把船朝北开向〃中美洲〃号沉没的地点,然而索具受损严重,无法顶风航行。柏特船长只有寄望于海浪了,他希望海浪送来落水的人的速度快过漂移他的船。可是海上空无一物,没有在水中挣扎的人影,没有船只残骸,只有远处〃艾尔多拉多号〃的灯光。 
  黎明的曙光显示天气稍微转晴;波浪仍然汹涌不已,但力道减弱。〃海事号〃蹒跚前进,获救的人以饼干当早餐,大家共用5 个杯子轮流喝咖啡。柏特船长升起更多船帆,继续在估计沉船的地点搜寻。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们没有发现雍容优雅的〃中美洲〃号所留下的任何痕迹,也没有任何生还者的迹象。远到天边的地平线之间,只见海天一色,除了〃海事号〃,什么也没有。下午2 点,柏特船长认为已尽人事,加上船上的100 名乘客缺水缺粮,所以下令开船,朝诺福克港前进。 

上一节目 录下一节

□ 作者:'美'盖瑞·金德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第三节 俄亥俄州哥伦布市 1981年 

  贝特勒纪念研究院创立于1929年,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私人研究机构。二次大战期间,旗下的500 位科学家参与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坦计划〃。其后陆续发明或改良影印机、硬币铜锡察装法、太空船的隔热片等等。 
  研究院总部位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正南边,共有3000位科学家从事研究;其中60%的研发项目是政府委托进行的,国防部是最大雇主。 
  装备研发部主任唐恩·费凌克(Don Frink )说:〃我们处理所有的疑难杂症:太空的、地下的、敌后的、还有水中的;其中大部分都是海洋工程,它的性质最为独特。〃 
  他们每年约可收到200 封求职函,精挑细选之后,大约只有20位可以与费凌克进行面谈;而5 名录取者之中,通常有4 名前来就职。费凌克需要有各种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只懂理论而缺乏工作经验的申请者,都在摒除之列。 
  汤米云游全国,搜集资料和累积经验之后,在1981年春天回到哥伦布市。他求见费凌克。汤米相当符合费凌克雇用新工程师的4 个条件:聪明、进取、热诚、易于共事。但费凌克也唯恐这位兼具发明家和企业家禀赋的年轻人难以久安其位,说走就走,那么研究院对他的投资将会化为乌有。 
  但是汤米保证:〃不会的。我一向渴望能到贵院工作。〃 
  费凌克向俄亥俄州立大学查证,发现所有教授都对汤米有深刻印象。他们保证:汤米那个家伙一定会有成就,虽然不能预见是什么成就,但一定会闯出名堂。费凌克也承认:〃他的IQ一定是天文数字。〃 
  费凌克邀请了4 位工程师共同参与面试,他们全数通过雇用汤米。尽管如此,费凌克仍然颇为踌躇:汤米那种人根本就是工作狂,工作时间又不正常,必定相当难以共事,恐怕同事无法忍受他的作为。费凌克还有另一层顾虑:工作人员必须随时随地、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连下意识都必须为贝勒特工作;他怕汤米心猿意马。但是后来他承认:〃汤米工作的时间比我所预期的还久,都已经过了4、5年了,他还留在岗位上。〃 
  费凌克只顾忧虑汤米会投注多少心力在贝特勒,又会把多少心力分心于其他工作,但他从未想到,有朝一日,他和唐·海克曼(Don Hackman)都将为汤米工作。 
  汤米在往返基威斯特和哥伦布之间时, 结识了鲍伯·伊凡斯(Bob Evans);他也是主修地质学的大学生。鲍伯原来也是古典钢琴演奏家,后来改奏爵士乐,擅长搜集小道消息,而且记忆力惊人,联想力丰富;个性良好,毫不做作。 
  此后他们来往密切,经常彻夜深谈,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乃至汤米的工作经验,无所不谈,颇有相见恨晚之感。汤米谈到如何分辨和确认自己要寻找的沉船。这些沉船地点都在浅海,狂风巨浪和海底洋流把沉船的物件汇集在一起,像是孵卵器中的鸡蛋;汤米说这是〃垃圾场效应〃。 
  寻宝者通常要遍查各种纪录,只要没有打捞纪录的,就认为该船未经打捞,沉宝尚在原地。但事实如何呢?又该如何确定?汤米认为大型帆船吃水大约15英尺,所以大概会碰撞到15英尺深的暗礁。费雪找到的物件都在水深12英尺处;然而〃阿图加号〃的宝藏没有在1662年就被捞光,是因为沉船3 周以后,又发生了一次更大的飓风。 
  汤米认为寻宝者受制于太多的未知数,诸如天气、历史、政府、人性等因素,以至于无法掌握全局,几乎全都失败。成功之道,就在于掌握更多的因素,加上详尽分析,减低冒险程度。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无数的金银财宝从新大陆运往旧世界,其中有1/4沉于海底。所以确有宝藏存在,但不该从加勒比海浅海处的沉船残骸中去寻觅,那机会太渺茫了。汤米认为理想的寻宝地点,应该是在海浪冲击不到残骸的地方,在残骸不至于互相重叠的地方,在海底坚硬、海流缓慢的地方,在政府无法主张所有权的地方。所以汤米告诉鲍伯,他要在深海打捞沉船。 
  费凌克很快又发现了汤米的诸多优点:精力充沛、待人诚恳、学识丰富令人折服,尤其能够说服学识丰富的顾客。费凌克原本有意要汤米担任研发海军装备的设计师,至此改变主意,要他主持研究一个解决问题的全面系统。这时正逢政府有意投入大量经费,研究海底矿藏的开采方法。汤米全心投入,列出优先次序,仔细分配时间。他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一下班,又沉溺于思考海底沉船问题。他的思考重点不在残骸和财宝,而在技术。海底开矿的研究工作增加了他的新构想。除非海底矿物的价值剧增,否则开采所得将不足以支应研发费用;但是沉船不同,只要1 艘装载大量财宝的沉船,就足以吸引投资者,从而获得足够资金来研发所需技术。 
  17世纪时,哈雷管星的发现者哈雷爵士制造了第一个潜水钟,可以容纳3 个工作人员,下潜到60英尺深的水中1 小时45分钟。工作人员利用绳子或链条绑住沉船的物件,然后由其他水手拉上水面。300 年后,技术固然大有改进,但所能完成的工作依然没什么改变。 
  1963年〃长尾鲛号〃沉没之前,海军专家就已开始游说五角大厦,拨款研制潜得更深、配备伸臂可以抓取物件、能够自行移动的深海潜艇。然而设计完成之后,海军舰队视之为血统不纯的杂种,没有包商愿意承建。海军只好委托密勒通用公司建造,取名为〃爱尔文号〃。 
  1964年,l架空军B-52轰炸机在地中海例行巡逻时,失事坠入海中,残骸散落的面积广达10平方英里。该机载有4 枚核弹,威力都比投掷于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强70倍以上。 其中3枚在陆上寻获, 另外1枚连同降落伞沉入海中。海军当局动员了〃爱尔文号〃和新造的〃阿鲁米诺号〃前往搜寻。后者较新,能够下潜8000英尺,重达78吨;前者潜水能力则有6000英尺。当局称这次搜寻任务是〃在黑暗的草堆中寻找针眼〃。 
  〃爱尔文号〃潜水10次,终于在2800英尺深的海流中发现核弹的降落伞。但是母船丢下悬钩时,〃爱尔文号〃摇晃得像个醉汉,绞起的动作失败两次。核弹失去踪影,9 天之后才再寻获。这时海军只好动用最新的缆控水下研究船(CURV);这个小机器人配备有灯光、照相机和伸臂。正当它要绞起核弹时,降落伞突然张开,包住了机器人,使它动弹不得。母船的水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机器人连同核弹拉起。大家只好承认,这次成功全靠好运。 
  之后,海军继续研制了〃海底悬崖号〃和〃甲鱼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