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我们知道劳动是资源,谁能澄清这个问题?既然劳动是资源,那么,它到底是财富还是收入呢?还是两者都是呢?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所以要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并在我们“经济学思想史”的课堂上讨论。这个问题涉及人的行为选择,人首先必须选择如何生活,作为选择的结果,你的劳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收入,在另外一种程度上是财富,所以变得很模糊。我们可以想像,若一个劳动者过度出售自己本期的劳动存量会伤害他的健康,这就影响到他的财富,换言之,他的存量会过度折旧。所以,从理性选择的出发点,即从资源禀赋或初始财富,或者由财富流出的本期收入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理性选择模型或者整个经济学个人选择理论的复杂性,即初始条件无法确切定义,初始条件依赖于选择的结果,可是该选择要以初始条件为参量才有最优选择,这是理性选择模型包含的第一个复杂性。

    第二个更切实的复杂性是:通常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里,每一个“经济行为人”或者国家(例如中国、日本或印度),它们的财富是由什么定的呢?财富的实物量要区别于它的价值量,价值量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资源禀赋的存量按照主体所决定的出售的量流到市场上的交换所得,结果,存量的流量部分有一个价值量,以劳动力市场为例,就是小时工资乘以出售的劳动小时数,与此对应的实物量就是行为人所能够出售的劳动小时。那么,任何一项资源,比如矿产、石油或空气和水都有各自的实物量,可以以物理单位——立方米或者是加仑等加以度量,同时还有价值量,它的价值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价格决定的。说一个国家“富不富”是个很模糊的问题,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任务是要澄清财富这个基本概念,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做富裕?一个原始游牧部落的酋长看起来仿佛有财有势,但经济学家古诺(Cournot)说,他根本一文不名,虽然他有万顷草原,成群的牛羊,但是一分钱的财富都没有,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古诺这样的大经济学家要这样看待问题?下面我们将会看到答案。

    财富的实物量,在今天,是由资源禀赋的向量给出的。所有的资源(我们以前已经讲过,资源概念本身是经济学的出发点,所以是模糊的、没有定义的,经济学无法反过来再定义什么是资源,资源的确切定义要由自然科学家给出),包括矿产、土地、森林、劳动力……这些资源的物理数量可以列成一个向量,这叫做资源禀赋的实物表达,把它乘以“地球村”的经济所形成的一般均衡价格(我们可以把一般均衡价格看做不变的、可观察的市场价格),可以得到资源禀赋的价值量。可是,就像刚才我们讨论劳动力市场一样,这里存在着因果循环——国际市场上的资源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呢?是由一般均衡模型来计算出来的,或是通过市场交易达到了一般均衡。可是一般均衡的出发点是什么呢?是三大结构。第一个结构是人们的偏好结构,每个人的主观口味都不一样,所有的偏好结构可以列成一个半序偏好向量;第二个是资源禀赋结构,每个人或每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一定要初始给定,不能变;第三个结构是生产性的知识或者是技术结构,它也必须是给定的,不能变。在这三大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阿罗—德布鲁模型,新古典经济学告诉我们:存在着一般均衡不动点,可是这个不动点存在的前提是什么呢?是给定自然资源禀赋的向量。现在我们反思一下就发现,这个资源禀赋的向量是依赖于市场价格的,也就是说是因果循环的。如果我们大家认真反思一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今天的经济学有很多问题就是这样出来的。如果真正学通了经济学,所遇到的大多是此类问题,而绝不会是书本上的那些习题。

第四部分 18。齐齐尔尼斯基:内生资源禀赋

    我一直想给一位女性经济学家写一篇传记,因为她的一生很感人。这位女经济学家叫齐齐尔尼斯基(Chichilnisky)。她是阿根廷人,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参加了联合国的南北贸易谈判,她担任主任。她的经济学非常的反主流。她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理论的呢?她发现,按照我们刚才讲课的思路,重新计算一下一般均衡的价格,就会出现悖论——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是资源富裕的(比如中东的产油国是石油富裕的,咱们中国是劳动力富裕的)。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我们都知道自由贸易是双赢或多赢的,输出石油的国家最后会从贸易中获利,改善生活条件。石油输入国,例如西方发达国家,也会改善生活条件。齐齐尔尼斯基的一般均衡模型只是把资源禀赋向量内生了,叫做“内生资源禀赋的一般均衡模型”,也就是说,她把因果循环关系连起来了,然后用计算机仿真模型去计算。她的模型在很多具体事例上得到了相当令人惊讶的结论:一个国家出口石油越多,这个国家就越穷,为什么?因为石油出口越多,整个地球的石油储量就越少,对不对?这时石油的价格就会上升,于是原料就贵了。所以你再买能源,发展汽车,生产家电时,资源的使用成本就提高了。所以,一般均衡的结果很可能是:你出口的上游产品,也就是原料产品和矿产品越多,就越穷。这是反对西方中心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所以,联合国秘书长非常喜欢她,因为她代表发展中国家。齐齐尔尼斯基现在还是很忙碌,致力于宣传南北贸易的不公平理论。

    政治经济学有这样一个特色——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基本假设,就会得出不一样的政治含义。大家在学经济学教科书时要反思一下这个问题。从齐齐尔尼斯基的研究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可能存在着一些初始资源禀赋向量的值域(domain),落在这个值域里的国家可以避免“荷兰病”,比如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资源很平均,劳动力也很丰富,未必落在越交易越穷的困境里边。但是,确实存在这样一些初始资源的困境,如果一国的禀赋向量落在这些值域里,例如某些中东国家或非洲国家,在若干次交易之后,会发现自己财富的价值量越来越小,被锁入了一个不断恶化的怪圈。

    亚当·斯密论财富

    于是,从财富的一般概念,我们引出了积累过程,这恰恰就是亚当·斯密所要着力研究的过程——国家是怎样富裕起来的?或者,国家是怎样贫困下去的?在讨论古典经济学时,希望大家务必牢记:财富作为一个不断积累和消散的过程,这比财富作为一个简单的、静态的逻辑概念要复杂深刻得多。斯密在《原富》的第二册引论里边,使用了英文的“Stock”来指称财富(郭大力、王亚南的译本里译作“资财”)。我们来看原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原文是“ofthenature;accumulation;andemploymentofstock”。Accumulation在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里常常指资本的积累过程,马克思曾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Accumulationofstock则是指财富积聚的过程,但是我们发现很复杂,财富可能积聚,也可能消散,要取决于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说国际贸易的权力配置。然后是Employment,这个词在这里指“本期的运用”,就是每一期你如何使用资财,这是一个流量概念。

    斯密写道:“在无分工,少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物品都由自己供给的原始社会状态下,在这样的社会中维持营生,是无须预储资财的。人人都力图依靠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身随时发生的需要。饿了便到森林去打猎;衣服坏了,便剥兽类的皮来穿;房屋破了,便就近伐取树枝草皮,尽其所能,加以修葺。”(引自郭大力、王亚南译本,文字略有修改)原始人都是这样,他们甚至没有一天三顿饭的概念,三顿饭是后起的概念,为了提高效率,集中起来一天吃三次,你当然也可以吃五次,这是习惯问题。但是,考察过南亚部落的那些人类学家,以及我在夏威夷观察的结果都告诉我们,天然的人(我们不称他们是野蛮人,他们并不野蛮)是没有资财概念的。因为这些地方的气候很适宜生活,例如,夏威夷的树上有面包果,像面包一样,可以拿下来就吃,稍稍加工一下,味道仿佛山药;还有芋头,特别大的芋头,都是免费的。因为人少而食物多,所以根本用不着资财,你用不着储存什么,饿了可以吃一块芋头,渴了就喝山泉;山崖底下,弄一根绳子就可以钓“马虎”——特别好吃的大红鱼,所以那里人人都用不着资财,这就叫“无须预储资财”。原始社会(autarky)是自给自足的社会,无须预储资财,这是斯密的第一个观点。

    但是;“如果我们要想极大地增加劳动生产力,就有必要预储资财。”我们说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增长,当然要扩大资产规模,于是,预储资财就成为必要的。“Thequantityofindustry;therefore;notonlyincreaseineverycountrywiththeincreaseofthestockwhichemploysit;but;inconsequenceofthatincrease;thesamequantityofindustryproducesamuchgreaterquantityofwork”这里斯密的意思实际上是说: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不仅有各种各样的专业化分工的细节出现了,更多的行业出现了,同时,每一个行业里边的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

    接下来,我们直接就跳到了《原富》的第二册里边,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跳跃”呢?因为我们要讲的核心概念是“财富”;《原富》第二册里才触及了这个概念的核心。斯密在写《原富》时,第一册是从劳动分工概念入手的,那是经济学的入门概念。我们把第一册悬搁起来,先讲第二册,但若悬搁了第一册,有很多概念就没法解释,例如,劳动分工带来财富增长和专业化,就要作出单独解释;同时资本存量之间的分类也和劳动分工有很大的关系,这样就很不方便。但是我宁愿这样不方便,为了一上来就抓住斯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财富。

第四部分 19。亚当·斯密论财富

    斯密的存量概念

    在指称“存量”时,斯密没有用Capital(资本)这个词,他用的是Stock,这是最广义含义上的资本概念,因为Stock和Flow是存量和流量,这两个最日常的专业用语在这里有了它们的专业含义。你可以说我储备了一部分干粮,这个干粮英文叫Stock,农民在后院猪圈旁边有一个粮仓,那里边存的就是Stock。所以现在思想史学家经常把斯密叫做农业经济学家,因为他没脱农民习气,他讨论的所有问题都是农业经济的问题,他的“问题意识”是农业经济的,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那时主要是农业社会。第一类资本存量是为本期消费所准备的对应着“工资”的部分或者日常消费的部分,它不带来收入或者利润,由消费品构成,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所准备的;第二类存量是我们说的Capital,即固定资本存量,它的特征是用于生产,在不转让的前提之下每期可以

    给所有者带来收益或者利润。至于为什么每期都能带来收益,这是后话。这引出了一串“故事”,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