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犹太商道-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摩根赚钱的轻松,是很值得人们思考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味艰苦地工作,往往看不清市场的本来面目,被市场所愚弄,当然赚不到钱了。而摩根在玩乐中,超然于纷繁复杂的市场之外,他能够极为冷静地判断目前的市场走势,透过光怪陆离的表面看清楚目前的问题所在,这才是摩根的过人之处。拼命地工作,盲目地跟随,结果肯定是输得一塌糊涂。   
  犹太著名的企业家吉威特,他经营多处餐馆、又承包了大量的工程,还创办报纸,他一个人是怎样兼顾这些的呢?   
  原来,对于报社的经营,他完全委托给负责者,自己并不亲身参与,但是业绩却丝毫不放松,他让责任者们定期向自己汇报最近的业绩情况,如果情况不好,就让他们拿出解决的方案,他只看最后的结果就可以了。    
  对于建筑工程也是一样,他向工程的负责人指示:只要不发生错误,他从不干涉。他认为对经营者来说,这是一种应该遵循的原则:只指出做法,然后把一切托付给实际负责人,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才能使得各种事业皆能顺利发展。   
  这就是吉威特的过人之处,也是经营者应该遵循的原则。   
  “有些事情何必自己去干呢,你只需要干自己必须去干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干好了。一个人倘若事必躬亲,不论其才干多么高超,也难以兼顾。”洛克菲勒说,“我永远信奉干活越少,赚钱越多。我只去做那些需要自己认真思考的事情,这才是你的任务。”   
  厚利赚大钱   
  薄利多销就是往自己的脖子上套枷锁,厚利经销才能长盛不衰。   
  ——《塔木德》   
  “薄利多销”是很多国家商界牢不可破的商业法则。但是犹太人却相反,他们的口号是“厚利才能赚钱”,结果,他们比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赚取了更多的财富。   
  在犹太人的公司里,老板经常递给自己的员工厚厚的一摞资料,对他说:“请用我们的资料去说服消费者吧,我们的商品是最好的,你一定会成功的。”假如你看看他们资料下方的价格,你会大吃一惊:“这么贵,谁买?”但是,犹太老板会很有信心地对你说出很多道理,说高价出售是何等的正确,并且给你举出无数的例子让你相信。于是,各种各样的印刷精美的统计资料,小手册、卡片就飞到各地的经营者的办公室里,他们办公室几乎每天都可以收到犹太人寄来的各种资料。   
  事实上,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喜欢贵的东西,即使明明知道它的实际价格。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在某个鸡尾酒会上,犹太人斯赛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千元大钞,向所有的来宾宣布:他要将这张千元大钞拍卖给出价最高的朋友,大家互相竞价,以50美元为单位,到没有人再加价为止。出价最高的人只要付给斯赛特他所开的价码即可获得这张千元大钞,但出价第二高的人,虽无法获得千元大钞,仍需将他所开的价码如数付给斯赛特。   
  这个别开生面的“以钱买钱”的拍卖会,立刻吸引了大家的兴趣。开始时,“100美元”、“150美元”、“200美元”的竞价声此起彼伏,到价码抬高到“500美元”时,步调缓和了下来,只剩下三、四个在竞价。最后只剩下汤姆和彼得在那里相持不下。   
  当彼得喊出“950美元”时,斯赛特弹一弹他手上的千元大钞,暧昧地看着汤姆,汤姆似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1 050美元!”这时会场里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斯赛特转而得意地看着彼得,等待他加价或者退出,彼得咬一咬牙说:“2050美元!”人群里起了更大的骚动,汤姆摆一摆手,喝口鸡尾酒,表示退出这个“疯狂的拍卖会”,大家才松了一口气。结果,彼得付出“2 050美元”,买到那张“1 000美元”钞票,而汤姆则平白付出了“1 050美元”。两人“平分秋色”,各自损失的“1 050美元”都纳入了犹太人的荷包。   
  这只是犹太人把一张千元钞票卖两倍的小游戏,在商场上他们更是把东西卖到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犹太人认为:压低价格,说明你对自己的商品没有信心。即使是一张1美元的钞票,犹太人也可以卖到2美元,甚至是10美元。“决不要廉价出售我们的商品”这是犹太人的信条。   
  为什么当其他的商家表示“要把降价进行到底”的时候,犹太人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呢?他们说,同行之间开展薄利战争,总是把自己的价格定得比别的同行低一些,这样大家互相压低价格,那么商品的利润在哪里呢?薄利虽然多销了一些,但是市场的容量就是那么一点,大量廉价商品进入市场,最后市场也饱和了,无法容纳更多的商品,那以后生产出来的商品怎么办呢?而且微薄的利润,厂商怎么能够维持长久的经营呢?薄利竞争的结果就是,厂家可能大批地倒闭掉,并且,大家的生存空间越来越艰难。   
  对于这样的营销策略,犹太人认为这是下等的。因为薄利以后的效果就是卖3件商品所得的利润只是1件商品的利润,这样不是事倍功半吗?上策是经营出售1件商品,应得1件商品的利润,甚至是两三件的利润,这样可以节省出各种经营费用,还可以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并可以很快按高价卖出另外两件商品。   
  “薄利就是把绳索往自己的脖子上套,是大家在比赛自杀,这是死亡的大竞争。”犹太人大声疾呼,“这是愚蠢之极的行为。”   
  因此,犹太人坚决不做薄利多销的买卖,他们做的是厚利适销的生意。在行业的选择上,他们也颇为精明:选择那些昂贵的消费品来经营。因此,世界上经营珠宝、钻石等行业的,犹太人居多。看看犹太人发展的领域吧:金融证券、信贷投资、媒体报纸……这些无一不是厚利乃至暴利的行业。   
  犹太人有3家最出色的银行,莱曼公司是其中之一,许多人相信它是利润最高的银行,他们的利润高达40%甚至一倍。莱曼家族的先人所信奉的基本原则是:“一便士买进,从中赚上一分利。”这也是犹太商业的箴言。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层次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已经改变,昔日一味强调价格低廉不过是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的反映,现在“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已经成为主流意识。一味地低价,你的商品就是“地摊”,难上档次,与名品、精品无缘,大家对你的商品的印象一旦定型,以后再想改变就是极为困难的了。   
  犹太商人的高价厚利策略,表面上是从富有者着眼,事实上是一种巧妙的生意经。讲究身份、崇尚富有的心理比比皆是,在富有阶层流行的东西,很快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起来。据犹太人统计分析,在富有阶层流行的商品,一般在两年左右时间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开来。道理很简单,介于富有阶层与下层社会之间的中等收入人士,他们总想进入富有阶层,由于心理的驱使,为了满足心理的需求或出于面子的原因,总要向富有者看齐,因此,他们也购买时髦的高贵新品。而下层社会的人士,往往力不从心,价格昂贵的产品消费不起,但崇尚富有的心理作用总会驱使一些爱慕富贵的人行动,他们会不惜代价而购买。这样的连锁反应,会使昂贵的商品也成为社会流行品,如金银珠宝首饰现在不是已成为各阶层妇女的宠物了吗?彩电、音响等原来被认为是昂贵的商品,现在也进入了平民百姓家庭;小轿车也成为了大众的必需品。可见,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策略是盯着全社会大市场的。   
  利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   
  暂时地放弃一些利益,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   
  ——《塔木德》   
  犹太人尊奉一种“使彼知己”的经商哲学,其主要目的,还在于让对方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这种精明的处世方式,能最有力地调动对方的思想。   
  耶路撒冷的一个犹太商人拉莫斯外出旅行,途中病倒在旅馆里,当他知道自己的病已经没有希望时,便将后事托给了旅馆主人,并请求他说:   
  “我快要死了,如果有知道我死而从耶路撒冷赶来的人,就请把我的这些东西转交给他。但是,不要告诉他我在哪家旅馆。”   
  说完,拉莫斯就死了,旅馆主人按照犹太人的礼仪埋葬了他,同时向镇上的人发表拉莫斯的死讯和遗言,让大家遵守拉莫斯的遗言即不要将他住的旅馆告诉来找他的人。   
  拉莫斯的儿子在耶路撒冷听到父亲的死讯后,立刻赶到父亲死亡的那个城镇。他不知道父亲死在哪一家旅馆里,也没有人愿意告诉他,所以,他只好自己寻找。   
  这时,刚好有个卖柴人挑着一担木柴经过,拉莫斯的儿子便叫住卖柴人,买下木柴后,吩咐卖柴人直接送他到拉莫斯死的那家旅馆去。   
  然后,他便尾随着卖柴人,来到了那家旅馆。   
  旅馆主人对卖柴人说:“我没有买你的木柴啊?”   
  卖柴人回答说:“不,我身后的那个人买下了这木柴,他要我送到这里来。”   
  通过一笔木柴交易,拉莫斯的儿子把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成交的条件,让卖柴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帮助他解决了难题。从根本上来说,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尤其是拉莫斯的儿子同卖柴人和旅馆主人这样非亲非故的关系中。其他考虑包括道德考虑也是需要的,但真能击中要害,调动对方的惟有利益。   
  利益是调动一切的积极因素。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利益永远让人替你着想,哈默就很清楚如何利用利益来挣钱。   
  哈默一生中有过很多合作伙伴,很多人都争着与他合作做生意。可是在这种有利的情况下,哈默还是给合作伙伴很优厚的条件。哈默和任何一个合作伙伴的利润分成都是四六分成,哈默四成,别人六成。   
  许多人不明白,哈默的一个朋友问他,“既然有这么多人和你合作,你拿六成也不过分?不行,也可以五五分成呀!”   
  哈默笑着回答道:“我拿六成,没有多少人会和我合作;但我拿四成,几乎所有的人抢着与我合作。单个看,我似乎吃亏了。但是,总体上看,我获得了多少个‘四成’啊!”   
  是啊,犹太人就是这么聪明。每个人都想得到利益,但是没有想过利益本身就能让人获利。只有他人的利益同你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的时候,他人才可以像为他自己谋利或避害一样,为你着想,因为这一着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努力,可以同时带来其自身利害的相应变动。所以,与人相处或调动对方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人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不计后果而为他人付出所有一切的人是最可贵的。这是犹太人判断和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犹太人把善行看作最重要的财富。财富是为了行善,很多犹太人就是这样的。   
  《塔木德》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男人黑夜外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路上看到对面来了一个打灯笼的犹太人,走近一看,却是一个瞎子,这个人就问这位犹太盲人:   
  “你提着灯却看不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