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1.11m-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克的对冲规模早已超越了风险控制的合理范畴,说它的策略是金融豪赌也绝不
夸张。在其海量的单向卖空黄金的行动中,巴里克无形之间造成了同行之间竞相
杀价的局面,其结果必然是自毁市场。在巴里克的年报上,系统性地误导了投资
人,它吹嘘自己复杂的对冲策略使其总能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卖出黄金。其实,巴
里克卖到市场上的黄金中有相当部分就是通过“金锭银行家”向各国中央银行低
息“借来”的黄金,它在市场上抛售这些“借来”的黄金所得的收入,用于购买
美国财政部的债券,其中的利差收益,就是所谓的“复杂的对冲工具”所产生的
奇妙效果的真正来源。这构成了典型的财务欺诈。在几个方面的合力之下,黄金
价格不断下跌,这符合所有参加方的利益。黄金生产商由于早已锁定出售价格,
在金价下跌时,他们账面上做空黄金的各类“金融资产”,还会升值。于是,黄
金生产商就奇怪地成为金价下跌的同谋者。生产商得到的只是短暂的甜头,失去
的却是长远的利益。黄金反垄断行动委员会(Gold Anti…Trust Action mitee)
主席比尔。莫菲将这个蓄谋打击黄金价格的特殊利益集团称之为“黄金卡特尔”
(Gold Cartel ),它的核心成员包括:JP摩根公司,英格兰银行,德意志银行
(Deutsche Bank ),花旗银行,高盛公司,国际清算银行(BIS ),美国财政
部,和美联储。当金价被强大的市场需求不断推高时,中央银行就会冲到第一线,
公开抛售大量黄金,直到吓退投资者为止。格林斯潘在1998年7 月的众议院银行
委员会(House Banking mittee )的听证会上宣称:“黄金是另一种有大量
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场外交易的商品,投资者无法控制黄金的供应量,如果黄金价
格上涨,中央银行们随时准备‘出租’黄金储备来增加供应量。”换句话说,格
林斯潘公开承认,如果有必要,黄金价格完全处于中央银行家们的控制之下。1999
年3 月科索沃战争爆发,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北约的空袭迟迟未能奏效,黄
金价格在强大购买力的支撑下开始积蓄爆发力。如果金价一旦失控而持续走高,
“金锭银行家”则必须从市场上高价买回黄金,归还给中央银行家们。如果市场
上没有这样多的现货,或者当初以“地下未来”黄金产量做抵押的黄金生产商破
产,又或许地下根本没有足够的黄金,不仅国际银行家要承受巨大损失,中央银
行家们的黄金储备账目也会出现巨大的亏空,如果事情败bbs。2360 露,
人民得知实情,只怕真的会有人上断头台。情急之下,英格兰银行终于在1999年
5 月7 日,冲到了第一线。如果能够吓退投资者,金价继续下跌,自然皆大欢喜,
即便失手,坏账的黄金索性卖出,到时候也死无对证。正所谓“黄金坏账,一卖
了之”。这就是为什么中央银行家们出售黄金时,人们从来不知道谁是买主的原
因。尽管科索沃战争在1999年6 月10日结束,惊出一身冷汗的中央银行家们觉得
玩得太过火了,再加上国际黄金市场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声称要告中央银行家们操
纵黄金价格,各国政治家们也开始关注黄金价格问题。事情看来要闹大了。在这
种情况下,1999年9 月欧洲的中央银行家们达成了“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Agreement),
限制各国在未来5 年内出售或出租黄金的总量。消息传来,黄金“租借”利率在
几个小时之内从1%跳升到9%。 做空黄金的生产商和投机商的金融衍生产品损失惨
重。黄金近20年的熊市终于划上了句号,它预示着商品市场大牛市的到来。19
99年是黄金战场的重要战略转折点,其意义相当于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保
卫战。从此以后,打压金价的企图,再也未能取得黄金战场的战略主动权。以美
元为首的法币体系将在黄金的强大攻势面前,不断败退,直至最终崩溃。在控制
黄金价格的主战场之外,国家银行家还开辟了第二战场,那就是舆论战和学术战。
国际银行家最成功之处就在于系统性地对经济学界进行洗脑,将学术界的热点引
导到与实际世界经济运行严重脱节的数学公式游戏之中。当多数现代经济学家疑
惑地问黄金究竟有何用处的时候,国际银行家应该感到非常欣慰,一切尚在控制
之下。人们自然会问,法币制度有何不好?我们不已经在法币体系下生活了30多
年了吗?经济不在照样发展吗?原美联储纽约银行副总裁和花旗集团副总裁约翰。
埃克斯特的回答是:“在这样一个系统之下,没有国家需要向另外一个国家支付
真正保值的货币。因为他们没有兑换(金币)的纪律约束。我们可以用纸币去购
买石油,不管我们印多少这样的纸币。他们(经济学家)选择忽视人民对一种能
够储藏财富的坚实货币的渴望。事实上,他们拒绝承认黄金是货币,而武断地认
定黄金只是一种普通商品,就像铅和锌一样在货币系统中没有任何位置。他们甚
至建议财政部没有必要继续储存黄金,应该逐渐在市场上抛售。拿掉黄金之后,
他们任意地定义纸币价值。他们不曾告诉我们这种永远以神奇速度增加的‘IOU
’(我欠你)借条如何能够实现货币保值的功能。他们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以这
种神奇速度增发的纸币会bbs。2360 有一天造成债务问题。凯恩斯和弗
里德曼只是20世纪的约翰。劳的翻版。他们选择漠视纸币兑换黄金这一铁律,而
故意以某些经济学家或政治家的思维定式中的速度来印刷纸币,他们认为这样就
能够欺骗自然规律,无中生有地‘创造’财富,消除商业周期,确保全民就业和
永远繁荣。这意味着某些经济学家为着特定政治倾向而制定政策,在不用他们自
己的金钱在市场中冒险的前提下,以当年约翰。劳一般的智慧,对经济事务无所
不知,任意决定货币、财政、税收、贸易、价格、收入等政策,还告诉我们这样
对我们最好。于是他们就‘微调’了我们的经济。当今大多数经济学家们都是凯
恩斯的徒子徒孙培养出来的,包括那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如著名的教材《经济
学》的作者保罗。萨缪尔森。他的教材里充满了数学公式和各种彩色图表。但是
当读到他对黄金的观点时,才发现他的看法几乎没有任何历史纵深而显得非常肤
浅。他是20世纪学术界的一个典型的例子,经济学家们完全忽略了对金钱历史的
研究,或者是为了某些理由而选择故意忽略。”'9。12'萨缪尔森在他著名的对1968
年以后的黄金价格双轨制的评论(The Free…market tier)中说:在IMF (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之外,黄金最终被完全去货币化了。它的价格完全由供需关系决
定,就像铜、小麦、银或盐一样。一个中东的酋长如果在55美元一盎司的价位上
购买了黄金而在68美元的价位上卖出的话,他一定能挣不少钱。但是,如果他是
55美元买进,而38。5美元甚至33美元抛出的话,他就会输掉身上的衬衫。萨缪尔
森坚信一旦黄金被踢出货币系统,那么对黄金的需求就只限于很少的几种工业需
求,如首饰业。所以,1971年8 月15日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布雷顿体系垮台之
后,黄金已不再是货币,谁还会需要黄金呢?到1973年,这位大教授出版这段宏
论时,他认定1972年75美元一盎司的金价肯定维持不住,黄金最终可能跌到35美
元以下。让教授下巴脱臼的是7 年以后,黄金的价格冲到了850 美元一盎司。还
好,萨缪尔森不是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否则的话他输掉的就不仅仅是上身的
衬衫了。7。一级警报:2004年罗斯切尔德退出黄金定价


一切霸权的力量源
泉和最终形式都体现于定价权。bbs。2360 


通过控制价格的过程
来实现有利于己而不利于人的财富分配方式。定价权的搏斗恰似帝位争夺一般剧
烈,充满权谋和机诈,价格鲜有在平等自由合理的市场运作过程中自然产生,拥
有优势的一方从来就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来确保自己的利益,这和战争没有
任何本质区别。


讨论价格问题必须用研究战争和战例的思路才能接近事情
的本像。制定价格、推翻价格、扭曲价格、操纵价格都是各路当事人反复激烈较
量的结果,没有人的因素作为参照背景,就不可能明白价格形成的轨迹。人们比
较容易理解的是为什么有人座在老板的位置上发号施令,而多数人只能服从,因
为一切都有切肤之感。但老板的老板通过控制老板来间接控制众人,就不是那么
明了和直观了,顺着这个权力链条越往上人数越少。定价权的取得也是如此,控
制一种商品的价格从来就是自上而下的行为。就黄金而言,谁控制了世界最大的
黄金交易商,谁就控制了黄金的价格。所谓控制,就是交易商们为了利益或迫于
威势,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权力上层的安排。罗斯切尔德家族从1815年拿破仑
战争中一举夺取黄金定价权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现代的黄金定价体制建
立于1919年9月12日,当五名各大财团的代表聚集在罗斯切尔德银行时,
金价被定在4磅18先令9便士的价位上,约合7。5美元。尽管1968年改
为美元报价,但其运作模式基本未变。参加第一次金价制定的代表除了罗斯切尔
德家族的人,还有Mocatta & Goldsmid, Pixley & Abell , Samuel Montagu
& Co。 , Sharps Wilkins。。罗斯切尔德家族随后成为固定的主席和召集人。从
这一天开始,五位代表每天在罗斯切尔德银行会面两次讨论实物黄金的交割价。
由主席建议一个开盘价,这个价格立即通过电话传到交易室,主席然后询问谁想
买卖多少400盎司的标准金条,数量是多少,根据双方出价和最终达成交易的
价格,主席这时宣布金价被“敲定”(The London Good Fix )了。这个黄金定
价制度一直运作到2004年。2004年4月14日,罗斯切尔德家族突然宣布退
出伦敦黄金定价体系,这一石破天惊的消息立刻震撼了全世界的投资者。戴维。
罗斯切尔德解释道:“我们在伦敦商品市场(包括黄金)交易的收入在过去5年
中已经下降到不足我们业务总收入的1%,从战略分析的角度看,(黄金交易)
已经不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所以我们选择退出这个市场。”英国《金融时报》立
刻在4月16日大声附和这一说法,“正如凯恩斯所说,(黄金)这一‘野蛮的
遗迹’正在走进历史的尘封。当我们看到令人尊敬的罗斯切尔德家族从黄金市场
中退出,连号称最铁杆的‘黄金虫子’的法兰西银行也不得不斟酌它的黄金储备
时,黄金作为投资品已经更加接近它的尽头了。”bbs。2360 无独有偶,
白银交易市场的大哥大AIG 集团于6月1日宣布退出白银市场定价,自愿降级为
普通交易商。这两件事从里到外透着蹊跷。莫非罗斯切尔德家族真的看淡黄金吗?
若是如此,为何不在1999年金价跌到历史最低点退出,反而要在黄金白银气
势如虹的2004年金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