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1.11m-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业生存壮大的“国际惯例”,这一手已经成为居于金融行业垄断制高点的美英
银行封杀竞争对手的有效武器。当年成功打垮日本金融业扩张势头的老巴塞尔协
议,已经改头换面地升级为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完全可能被用在中国银行
系统的头上,从而成为阻止中国金融行业海外发展的重要障碍。如果中国本土的
银行尚未实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意味着这些银行在美国和欧洲的分行有可能被
改制甚至关闭,中国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海外金融网络存在着被一网打尽的危险。
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的对策就是,也只能是,“对等开放下的外线作战”。如
果所在国利用不管何种“国际惯例”来封杀中国的海外银行分支,中国也将如法
炮制,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业规定,限制乃至关闭其银行在中国的运
作。回顾英美成为国际银行业的主导力量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建立国际银行网
络是必经之路。中国的银行业与其只在中国本土与国际接轨,不如实施外线作战,
去直接收购欧美的银行或扩张分行,建立中国自己遍布世界各地的金融网络,在
战争中去学习战争。藏汇于民不如藏金于民面对美元的长期贬值的趋势,许多学
者提出要藏汇于民,以分摊国家的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与其藏汇于民,不如藏
金于民。任何外汇从长期来看都会对黄金贬值,只是贬值速度不同而已。要想将
中国已经创造出的巨大财富实现购买力保值,唯有变外汇储备为黄金白银储备。
国际黄金价格波动其实不过是个假象而已,看破了这一层,哪怕它汇率市场掀起
千重浪,中bbs。2360 国自有万吨黄金作为定海神针。藏金于民从根本
上保护了人民的财富安全,无论是商品还是资产形式的通货膨胀都无法侵蚀老百
姓的真实购买力,这是所有致力于和谐与平等社会构建所不可或缺的经济自由的
基石。黄金作为中国的镇国之宝,具有所有货币中最高等级的流动性。黄金不仅
在人类5000年的历史上,被不同文明、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政
体的社会公认为财富的最高形式,它也必将在未来的社会担当起经济活动最基本
度量衡的重大历史重任。在世界历史上,人们曾四次尝试抛弃黄金作为货币体系
的基石,而试图“发明”更为聪明的货币制度,前三次已经失败,而我们当今的
世界正在经历第四次失败。人类与生俱来的贪婪本性注定了以人的主观意识来标
定客观经济活动的尝试不会成功。藏金于民以待天下有变,以黄金为支撑的“中
国元”将在一片由过度债务贪婪所造成的国际金融废墟上卓尔屹立,中华文明自
有出头之日。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使得罗斯切尔德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罗斯切尔德银行的马车奔驰在(欧洲各地)的公路上,罗斯切尔德银行的船穿梭于海峡之间,罗斯切尔德银行的间谍们遍布(欧洲的)城市街道,他们揣着大量现金、债券、信件和消息,他们最新的独家消息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中被迅速地传播着。但所有的消息都没有滑铁卢战役的结果更为宝贵。”'注1。1'1815 年6 月18 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赌博,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了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如果英国败了,英国的公债(Consols)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时,罗斯切尔德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在两边的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的情报。更多的间谍们随时负责把最新战况转送到离战场最近的罗斯切尔德情报中转站。到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个名叫罗斯伍兹bbs。2360(Rothworth)的罗斯切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他立刻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奥斯坦德(Ostende)港。当罗斯伍兹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别通行证的罗斯切尔德快船时;已经是深夜时分。这时英吉利海峡风急浪高,在付了2000 法郎的费用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手连夜帮他渡过了海峡。当他于6 月19 日清晨到达英国福克斯顿(Folkstone)的岸边时,内森。罗斯切尔德亲自等候在那里。内森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当内森快步进入股票交易所时,正在等待战报的焦急和激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内森那张毫无表情莫测高深的脸。这时的内森放慢了脚步,走到自己的被称为“罗斯切尔德支柱”的宝座上。此时他的脸上的肌肉仿佛像是石雕一般没有丝毫情绪浮动。这时的交易大厅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富贵荣辱寄托在内森的眼神上。稍事片刻,内森冲着环伺在身边的罗斯切尔德家族的交易员们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声不响地冲向交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大厅里立时就引起了一阵骚动,有些人开始交头接耳,更多的人仍然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这时,相当于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被猛然抛向市场,公债价格开始下滑,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这时的内森依然毫无表情地靠在他的宝座上。交易大厅里终于有人发出惊叫“罗斯切尔德知道了!”,“罗斯切尔德知道了!”,“威灵顿战败了!”。所有的人立刻像触电一般醒过味来,抛售终于变成了恐慌。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时候,跟随别人的行为成了一种自我强制性行为。每个人都想立刻抛掉手中的已经毫无价值的英国公债,尽可能地留住一些残余不多的财富。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成为一片垃圾,票面价值仅剩下5%。此时的内森像一开始一样,仍然是漠然地看着这一切。他以一种不是经过长期训练绝不可能读懂的眼神轻微地闪动了一下,但这次的信号却完全不同。他身边的众多交易员立即扑向各自的交易台,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6 月21 日晚11 点,威灵顿勋爵的信使亨利。波西(Henry Percy)终于到达了伦敦, 消息是拿破仑大军在8 个小时的苦战后被彻底打败了,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士兵,法国完了!这个消息比内森的情报晚了整整一天!而内森在这一天之内,狂赚了20 倍的金钱,超过拿破仑和威灵顿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注1。2'滑铁卢一战使内森一举成为英国zf 最大的债权人,从而主导了英国今后的公债发行,英格兰银行被内森所控制。英国的公债就是未来zf 税收的凭证,英国人民向zf 缴纳的各种税赋的义务变成了罗斯切尔德银行向全民变相征税。英国zf 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换句话说,英国zf 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必须向私人银行借钱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币结算。当内森手里攥着具有压倒优势的英国公债数量的时候,他实际上就决定着公债的价格,左右着整个英国的货币供应量,英国的经济命脉被紧紧地捏在了罗斯切尔德家族的手中。志得意满的内森毫不掩饰他征服了大英帝国的骄傲:“我不在乎什么样的英格兰傀儡被放在bbs。2360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谁就控制了大英帝国,而我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2。 罗斯切尔德起家的时代背景“那些少数能理解这个系统(支票货币和信用货币)的人要么是对这个系统所产生的利润非常感兴趣,要么就是非常依赖这个系统的施舍(政治家),这个阶层的人是不会反对我们的。在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人民在智力上是不足以理解基于这个系统所衍生出的资本所带来的巨大优势,他们将承受压迫而且毫无怨言,甚至一点都不会怀疑这个系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老罗斯切尔德生长在工业革命在欧洲迅猛发展;金融业空前繁荣的时代,全新的金融实践和思想从荷兰和英国向全欧洲辐射开来。随着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成立(Bank of England);一个远较过去复杂得多的金钱的概念和实践被一大批富于冒险精神的银行家创造了出来。在17 世纪的一百年中,金钱的概念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1694 年到1776 年亚当。斯密的问世时,人类历史上银行发行的纸币量第一次超过了流通中的金属货币总量[注1。3]。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对铁路、矿山、造船、机械、纺织、军工、能源等新兴行业空前巨大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金匠银行的古老低效和极为有限的融资能力之间产生了日益强烈的矛盾。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新兴银行家,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机遇,以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全面主导了现代金融业的历史走向,而所有其他人的命运则不得不或毫无知觉地被这种制度所决定。1625 年以来的两次内战和政局动荡使英国国库空虚,当1689 年威廉一世入主英国(由于娶了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才得到的王位)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再加上他与法国路易十四正在进行的战争,使得威廉一世四处求钱几近饥不择食的程度。这时,以威廉。帕特森(William Paterson)为首的银行家向国王提出一个从荷兰学来的新生事物:建立一个私有的中央银行– 英格兰银行,来为国王庞大的开支进行融资。这家私人拥有的银行向zf 提供120 万英镑的现金作为zf 的“永久债务”(Perpetual Loan),年息8%,每年的管理费4000 英镑,这样每年zf 只要花10 万英镑就可以立刻筹到120 万英镑的现金,而且可以永远不用还本钱!当然zf 还要提供更多的“好处”,那就是允许英格兰银行发行国家认可的银行券(Bank Note)。人们长久以来就知道金匠银行家(Goldsmith Banker)最有利可图的就是发行银行券, 这些银行券其实就是储户存放在金匠那里保管的金币的收据。由于携带大量金币非常不便,大家就开始用金币的收据进行交易,然后再从金匠那里兑换相应的金币。时间久了,人们觉得没必要总是到金匠那里存取金币,后来这些收据逐渐成了货币。聪明的金匠银行家们渐渐发现每天只有很少的人来取金币,他们就开始悄悄地增发一些收据来放贷给需要钱的人并收取利息,当借债的人连本带息地还清借据上的欠款,金匠银行们收回借据再悄悄地销毁,好象一切都没发生过,但利息却是稳稳地装进了他们自己的钱袋。一个金匠银行的收据流通范围越广,接受程度越高,利润就越大。而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的流通范围和接受程度都是其它银行远远无法比拟的,这些国家认可的银行券就是国家货币。英格兰银行的现金向社会招募,认购2000 英镑以上的有资格成为英格兰银行的董事(Governor)。一共有1267 人成为英格兰银行的股东,14 人成为银行董事,包括威廉。帕特森。1694年月27日,英王威廉一世颁发了英格兰银行的皇家特许执照(Royal Charter),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