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仁超文集-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个人倾向相信金融市场是一个无秩序及低效率市场,一旦受到干扰,市场本身无力真实地反映企业或债券的真正价值,十分容易形成偏高或偏低局面。在无序市场中,政府可扮演什么角色?除了要求加强讯息披露外,政府应否介入买卖及如何有效监管市场去减少〃无序波动〃? 

  三、估价问题。股份的价值如何进行评估?如果没有上述核心标准,如何决定一只股份、货币、债券价格是偏高或偏低?如果连估值亦没有核心标准,如何决定买入或卖出?近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多次授予与估值理论有研究的学者,反映出估值理论渐受注重。但广受理财人员认同的估值理论至今仍未出现,令理财者在进行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前,没有〃核心理论〃作标准,容易形成羊群心态。1956年萨兹尔森等学者曾提出有效市场理论,即假设市场获充分竞争,市场价格变动可反映其真正价值。1970年法玛特理论更进一步将市场分为三类,即强式有效市场、次强式有效市场及弱式有效市场。并假设市场愈开放,为价格本身可充分反映其合理值;反之市场开放度不足,资讯流通受阻,价格本身便无法反映其合理值。个人观察所得,世上没有一个市场能符合强式有效市场的要求,大部分市场仍停留在弱式有效市场水平,理由是企业估值理论仍未确立。 

  在工业经济社会,估值较易进行。例如工厂工人、产能、原材料成本、产品售价、边际利润。由于较易掌握该工厂一年利润,因此亦十分容易评估该厂的实际价值。 

  愈来愈多国家进入第三产业(服务业)时代,情况更见复杂。例如知识产权如何计算、品牌价值多少、市场占有率价值如何计价,可见〃企业价值〃理论目前是非常薄弱的。至今为止,学术界仍未出现全球公认的权威理论作为估值核心。 

全球财富再分配 

  在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的大前提下,人们持有的金融虚拟资产在个人财富上所占比重愈来愈大。例如证券、存款、外汇相对于实物资产。如工厂、商铺、住宅等。最近由2007年10月底至2008年1月底,恒生指数在三个月内便失去三分之一价值,其速度之快、变化之大令实物资产相对失色。随着人类所拥有的财富愈来愈多,流向虚拟资产的财富所占比重自然愈来愈大。例如只拥有一百万元财产者,有多少比例投入虚拟资产?相信应付了住宅首期30%后,财产已所余无几;当拥有一千万元财产后,有多少比例投入虚拟资产?相信百分比大大上升。当拥有一亿财产后又有多少比例投入虚拟资产? 

  过去三十年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令全球储蓄、投资及消费作重新分配。这促进了全球GDP加快增长,同时产生国际间贸易不平衡及经济倾斜现象。大家都知道,少量倾斜,问题不大,但大量倾斜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理论上物体倾斜度一旦达七十五度角至六十度角之间便有倒塌危机。事实上倒塌情况已出现于拉丁美洲国家、日本及1997年东南亚,这次更出现于美国,名称叫次按危机。上述是证券、保险、房地产信贷不断膨胀的后果)2003年金融业占美国GDP20。4%,目前大约占美国GDP 25%以上。其利润占美国所有企业利润总和的四成。2001年发生九一一事件后,美国政府对金融业采取较宽松政策,令金融业加快扩大,美国透过美元贬值从外国持有美元资产者手中获得利益,以此维持美国经济繁荣,抵销2000年美国科网股泡沫爆破所造成损失(估计超过四万亿美元)。2001至2006年美国房价累计升幅接近40%,一旦调整,估计影响力大于2000年科网股泡沬爆破,对全球经济影响力更难以估计。2007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80%,却只占全球GDP 20%;美国人口只占全球人口4%,却占全球GDP 25…28%。上述情况一旦出现调整,幅度可以好吓人。 


曹仁超 信报董事
 
PDF原文:
  
原序号:36序号:
 36 
标题:
 跌市总比指标快 难为牛熊定分界 
来源:
 信报 
发布日期:
 2008…02…21 
全文:
   常见报道指「恒指跌穿二百五十天牛熊分界线」,但《信报》曹仁超则认为,技术分析中从来没有牛熊分界线这回事;他认为五十天线跌穿二百五十天线才是确认熊市的讯号(二○○八年一月三十一日〈投资者日记〉)。 

  技术分析源于道氏理论,而该理论其实是由《华尔街日报》创办人 Charles H。 Dow 在一九○二年临终前的二、三年于其专栏发表,其后被整理收录于 William Peter Hamilton 一九二二年出版的 The Stock Market Barometer 及 Robert Rhea 一九三二年出版的 Dow Theory。理论共有六大中心思想,但并非本文重点,有志者可自行上网寻找。 

  从逾二万交易日找答案 

  今文目的,亦非要肯定或否定牛熊分界线的存在;因为既然不少人认为有或认为该线就是二百五十天移动平均线,那就干脆约定俗成当作有吧,反正就算从来没有,也可定义出来(念数学的人就有这种习惯)。本文目的是,要看看二百五十天线究竟有没有用和五十天线穿二百五十天线是否良好指标。要谈与道氏相关的题目,首选的当然就是道指! 

  在下千辛万苦找来自一八九六年五月道指面世至今的日度数据,共逾二万八个交易日(数据有价,不必企图来电索取)。剔除非交易日后,在下计算了每个交易日道指高于二百五十天线及五十天线高于二百五十天线,相对当日指数的点数百分比。计算百分比而非点数的原因显而易见:当年的一点与今日的一点完全是两码子事。鉴于数据过长,另因比例关系,故拆分四图。有这么多年数据在手,相信何谓熊市应不难判断。 

  但毕竟要以肉眼准确地认出一个由高峰跌至谷底的熊市,很可能要熊市结束一段时间后才能看清,情况有如NBER确认衰退一样。观图可见,多次较为像样的跌市皆见指数跌穿二百五十天线三成或以上,故以此为判别熊市的指标,尽管滞后,亦不失其客观意义(移动平均线是由指数本身计算出来的,故必滞后,此乃技术分析ABC)。 

  然而,等到指数跌穿二百五十天线三成,往往为时太晚。固然,单以指数跌穿二百五十天线就当讯号,又往往误鸣;至于怎样中间落墨(如取一成或两成),根本就是统计学的 Type I/Type II error 问题,是门艺术。由此可见,准则是客观的,但准则的制定方法却往往没甚准则。 

  未到捞底时机 

  还有,四图所见,指数跌穿二百五十天线与五十天线跌穿二百五十天线几乎同时发生。除了后者较为圆滑、更为滞后外,两者于跌穿零线甚至于整体走势上根本毫无分别;既然承认其一指标是牛熊讯号,那又凭什么去断定另一本质上相同的指标不是牛熊分界? 

  最后简述恒指,历次大跌,指数皆跌穿二百五十天线五成以上;跌穿三成几的两次(一九八九及九五年),如今回首,调整而已。不过一如上述,这些皆属滞后指标,岂非一无是处?那又未必。不少人已开始金睛火眼等待这次大跌来临,准备捞底。但更多人对几时「落捞」却没甚头绪,更甚者指美股已届捞底时机。如果熊市已到,以目前道指及恒指皆仅跌穿二百五十天线不足一成,捞得过吗?如果牛市未死,道指及恒指也恐怕分别要跌穿二百五十天线成半及三成才捞得过。即是无论目前是牛是熊,也未到捞底时机。 

  交通银行资金部 

  lawkachung@gmail
 
PDF原文:
  
原序号:37序号:
 37 
标题:
 编按 
来源:
 信报 
发布日期:
 2008…03…25 
全文:
   曹仁超先生外游未返,「投资者日记」专栏暂停一天。
 
PDF原文:
  
原序号:38序号:
 38 
标题:
 问老何所思问老何所忆 
来源:
 信报 
发布日期:
 2008…04…05 
全文:
   约是去年的第四季,会计师公会前任会长黄匡源主催了一个小组织,叫Good Oldies Club(老嘢俱乐部),每月搞一次早餐会,参加者众,十分成功。参与者已经到退休年龄,但撞面皆属男性,女性出席者皆属公会办事人员。

  「老嘢俱乐部」此名是笔者杜撰的,不是黄兄之意。笔者觉得粤人尤其是港人素擅自嘲,如自称「港灿」、「乡里是我大」等,并无禁忌。「老嘢」同时亦是「老爷」的别称,是故被人称此亦毌须介怀也。

  早前《信报》曾转载过某内地网上文章,说内地有人认为,有「十类人愈老愈值钱」,当中便有会计师和审计师在焉。参考钱锺书在《围城》中对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老科学家」称号的嘲讽,我们老会计师当可被理解为「老(指年纪)的会计师、老会计(指学科)的师或会计(指人)的老师。」

  愈老不一定愈值钱

  「愈老愈值钱」此话却不一定准确,因为近年准则的新陈代谢已达超速,如跟不上新要求恐怕难逃淘汰之局。但是新人也不见得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现在是个讯息多得无从消化的年代,各种学问向纵向横发展难以估量,新人须处理的难题只会比「老嘢」更多。去年,笔者就曾经为了解和描述客户购入的衍生工具 Accumulator 大伤脑筋。后来有幸读到庞宝林的大作,才知此「累股票据」之一二。想当日为了写好客户的账项附注,执笔呆坐逾一小时仍未知如何着墨,苦也!

  《信报》自改版后,有不少年轻同行加入写作行列,如明日之星的龚耀辉及「年青有计」的众会友,的确是好事。不过笔者想劝戒两句,最好别用太多广东俗语入文。惯于此调的黄沾和曹仁超皆已到挥洒自如且舍我其谁之境当作别论,故只可景仰不可模仿。何况咱们是属于宜谨宜慎的专业人士,为求过瘾强调传神终非好事。当年老曹为「木宰羊」是何义要出庭作辩的事你们知道么?林行止写文便很少写入俗语。

  要学,当要从难从严。尤其是近年流行写 ICQ。一旦习惯了,只会积重难返自寻烦恼。试想,若因工作与客户开会,席间提出要为某事项决定如何定案,如有保留意见段落怎撰写,须即席挥毫并由各方签押表示同意。如果出席者只能写出 ICQ,然后带回事务所待技术指导改正,能不面红?何况时间一拖,当事人反悔不愿签,那时怎么办?

  马振峰于《会计师的蓝海》一文中提到「成立一家公司专门向中小行提供专门技术支援服务」,只恐成事不易。主因在会计行内鲜有此规矩,不像律师行业有遇疑难事找个大状提供意见之例。而且行内不知谁人具备此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本事,足令行内人甘心向其俯首并奉银供养之?(如林智远?)笔者认为,倒不如由公会担起此重任,在技术监督基础上稍扩大之,设立一个技术支援或指导部,接受会员事务所按年进贡,有事时才上门请益,可为执业同人提供一个最后求解的处所。

  其实此议甚有积极意义。行内同人因不知如何履行准则,以致犯错,公会技术监督自要责罚处理。如早在前面提供了技术支援或指导,同人明解正确处理之道,那后面犯错的机会自可减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