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儿科醒-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睡不安。 
软柴胡 甘草(各五分) 川芎(八分) 当归 
白术(炒) 茯苓 钓藤钩(各一钱) 
上水煎。子母同服。以蜜丸。名抑青丸。 
导赤散 治心火。及小肠热证。小便赤涩而渴。 
生地 木通 生甘草(各等分) 
上加竹叶二十片。水煎服。(一方加人参麦门冬。) 
易简参苏饮(方见表论) 
惺惺散(方见表论) 
调胃承气汤(方见里论) 
四顺清凉饮(方见里论) 
理中汤(方见寒论) 
五味异功散(方见热论) 
地黄丸(方见热论) 
泻心汤(即泻心散方见热论) 
秘旨安神丸(方见热论) 
泻黄散(方见热论) 
益黄散(方见寒论) 
六君子汤(方见寒论) 
泻白散(方见热论) 
四君子汤(方见热论)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论) 





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属性:小儿急慢惊风之说。古书不载。后人妄立名目。概用金石脑麝之品。贻害至今。杀人不 
知凡 
几。虽代有名哲。因世俗胶结既久。猝难更正。故著作之家。不得不仍以惊风二字目之矣。 
夫小儿形气未充。易生恐怖。又何尝无惊吓之症。是凡骤闻异声。骤见异形。或跌扑叫呼。 
雷声鼓乐。鸡鸣犬吠。一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皆能致病。治法急宜收复神气为要。此即 
内经所谓大惊猝恐之症是也。但当以惊吓二字立名。不当以惊风二字目之矣。此立名之妄。 
其误一也。其次。亦有因惊吓而致肝心二脏。木火俱病者。用药但宜泻心平肝。其病自已。 
亦非金石脑麝所宜投。其误二也。至于慢惊。或因吐泻。或因病后。或因过服克伐之剂。 
或脾胃素虚。以致脏腑虚损已极。全属虚寒败症。急宜温补。无风可逐。无惊可疗。而名之 
曰慢惊。更属谬妄。其误三也。此外。如伤风发搐。伤食发搐。潮热发搐。将见痘疹发搐。 
太阳病变痉。以及天钓。内钓。痫症之类。皆有搐掣反张强直之状。世人不知。昧于分别。 
往往亦混作惊风施治。且或委之于无知妇人之手。致令无辜赤子。横遭夭折。其误四也。今 
将以上各条。辨症论治之法。汇列于后。俾临症者有所指归。一洗从前陋习。庶几登赤子于 
寿域矣乎。 



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大惊猝恐

属性:小儿气怯神弱。猝见异形。猝闻异声。最伤心胆之气。内经云。大惊猝恐。则气血分离 
。阴 
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经脉空虚。血气不次。乃失其常。又惊则气散。 
又恐伤肾。惊伤胆。其候则面青粪青。多烦多哭。睡卧惊惕。振动不宁。治法急宜收复神气 
为要。宜秘旨安神丸。或独参汤。茯神汤之类主之。若妄进金石脑麝之品。是犹落井而又下 
之以石矣。 



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因惊吓而致肝心二脏木火俱病者

属性:乳儿之母。嗜食肥甘。或酒后乳儿。或将护失宜。衣衾太暖。致令小儿邪热郁蒸。积于 
心而 
传于肝。盖心藏神而肝藏魂。猝被惊触。神魂恐怖。心肝之气亦伤。心虚则邪热得以乘之。 
肝虚则内风旋绕。以致夜卧不稳。或笑或哭。忽尔闷绝。目直上视。牙关紧急。口噤不开。 
手足搐掣。身热面赤。脉数引饮。口中气热。二便黄赤。或秘。搐而有力。为邪气实。宜导 
赤 
散。更加干地黄防风竹叶。连进三服。或兼辰砂抱龙丸。少少与之。用以导心经之邪热 
。息肝脏之虚风。其病即愈。倘肆用香散走窜。或寒凉攻伐之剂。必变为虚寒败症。不治者 
多矣。宜兼详虚实二论。 



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虚寒败症

属性:凡小儿病后。或吐后泻后。或脾胃素虚。或误服药饵。或过服克伐之剂。或感受风寒。 
而致 
气微神缓。昏睡露睛。手足厥冷。身体或冷或热。或吐或泻。涎鸣气促。口鼻气冷。惊跳螈 
。搐而无力。乍发乍静。面色淡白。或眉唇青赤。脉象沉迟散缓。或细数无神。此盖举世 
共诧为慢惊风者是也。殊不知病本于虚。脏腑亏损已极。无风可逐。无惊可疗。全属虚寒败 
症。不必尽由惊吓而致。盖脾虚不能摄涎。故津液妄泛而似痰。火虚则身寒。口中气冷。木 
虚故搐而无力。每见世医狃于陋习。辄作惊风施治。致令百无一救。此无他。良由前人立名 
之不慎以致此耳。若更乞灵于无知妇人。则其死更速。盖斯时一点真气。已届半续半离之际 
。一经动摇。鲜有不随手而脱者。吁可哀也。主治之法。急宜温补脾胃为要。如四君子汤。 
五 
味异功散。加当归酸枣仁。东垣黄 汤。若脾土虚寒甚者。六君子加炮姜木香。不应者。急 
加附子。脾肾虚寒之甚。或吐泻不止者。附子理阴煎。或六味回阳饮。若但泄泻不止者。 
胃关煎。若元气亏损已极。而至昏愦者。急灸百会穴。(百会在头顶正中。取之之法。 
用线量前后发际及两耳尖。 
折中乃是穴也。) 
兼服金液丹。凡此贵在辨之于早。而急为温补之。始克有济。倘稍涉迟疑。则必致不救 
。慎之慎之。宜兼详虚论。 



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伤风发搐

属性:凡小儿身热脉浮。口中气热。呵欠顿闷。手足搐搦者。此因伤风而得之。宜大青膏。或 
人参 
羌活散之类主之若搐而肢体倦怠。口气不热。则属虚矣。宜异功散以补脾。钓藤饮以制肝。 
则搐自止矣。若月内小儿。搐而鼻塞。亦属风邪所伤。宜用葱白七茎。生姜一片。细擂摊纸 
上。合置大人掌中令热。急贴囟门。(案方书。顶中央旋毛中为百会。百会前一寸为前顶。 
百 
会前三寸即囟门。)少顷即搐止而鼻亦利矣。寻常小儿伤风。亦可用之。愈后取去。仍当以 
绵胭脂一片。周遭以热面糊护之。以蔽大人口鼻之气为善。 



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伤食发搐

属性:凡小儿饮食过度。致伤脾胃。呕吐多睡。不思乳食。忽然而搐者。此因伤食得之。宜消 
食丸 
。若食既消而前症仍作。或见虚象者。此脾土伤而肝木乘之也。宜六君子加钓藤钩以健脾。 
平肝。慎勿肆用消导。而致变坏症也。 



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潮热发搐

属性:小儿潮热发搐。谓因潮热不已。血虚筋急而发搐也。所谓潮热者谓时间发热。过时即退 
。来 
日根据时而发。如江海之潮汐。而罔或愆期也。原其所自。由于因热而致搐。不由惊吓而致病 
。若妄作荒诞之惊风施治。则大误矣。主治之法。要不外乎虚实寒热四者而已。假如病因于 
肝 
。其候则身体壮热。目上视。手足动摇。口生热涎。颈项强急。当用地黄丸以补肾。泻青丸 
以治肝。若兼作渴饮冷便结。属肝胆经虚热。用柴芍参苓散。若更兼自汗盗汗。属肝胆经 
血虚。用地黄丸。若口吻流涎。属肝木克脾土。用六君子汤主之。假如病因于心。其候则心 
惕。目上视。白睛赤。牙关紧急。口内涎生。或渴而饮水。手足动摇。当用导赤散以治心。 
地黄丸以补肝。若渴而饮汤。体倦不乳。属土虚木旺。用六君子地黄丸主之。假如病因于肺 
。其候则不甚搐而喘。目微斜视。身热如火。睡露睛。手足冷。大便淡黄水。当用益黄散以 
补脾。泻青丸以治肝。导赤散以治心。若身体微热。属脾肺虚热。用异功散。若喘泻不食。手 
足逆冷。属脾肺虚寒。用六君子加炮姜木香。若久病而元气虚者。用六君子地黄丸主之。假 
如病因于肾。其候则不甚搐而卧不稳。身体温壮。目睛紧斜。喉中有痰。大便银褐色。乳食 
不消。多睡不省。当用益黄散以补脾。导赤散以治心。若吐泻不乳。厥冷多睡。属寒水侮土 
。用益黄散。不应者。用六君子加姜桂主之。大都治搐之法。皆当以固脾肺之气为先。盖土 
旺金生。则肝木有制。不来乘脾。其搐自止。治者审焉。宜兼详虚实二论。 



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将见痘疹发搐

属性:凡小儿于将见痘疹之时。必先发热。热甚则阴分受伤。或心移热于肝。以致风火相搏。 
而见 
手足搐搦。口眼歪斜者。亦常有之。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云。诸痛痒疮。皆属于 
心。盖心主热。热甚则肺经受克。不能制伏肝木。热则生风。风火相搏。神气不安。故惊惕 
而发搐也。苟或妄以惊药治之。则心寒而肌敛。毒必内陷。害可胜言哉。主治之法。当察其 
所属而调剂之。如发热无汗。表邪甚而搐者。柴归饮。或惺惺散之类主之。烦渴饮冷。里热 
甚而搐者。导赤散。或辰砂六一散之类主之。肝胆热甚。大便秘结。烦躁而搐者。泻青丸主 
之热甚见血而搐者。犀角地黄汤主之。风热既退。则痘随出而搐自止矣。然此皆治实之法。 
此外有因禀赋素虚。心脾不足而搐者。但当以面色青白。神气怯弱为辨。宜七福饮。或养心 
汤。或六气煎。加枣仁主之。 



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太阳病变痉

属性:仲景先生云。身热足寒。头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 
背反 
张者。痉病也。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刚痉。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柔痉。又曰。太 
阳病。发汗过多。因致痉。小儿肌肤嫩薄。腠理不密。血液未充。易于感冒。往往初传太阳 
一 
经。便觉身强多汗。筋脉牵动。人事昏沉。是即变痉症也。良由热甚伤阴。汗多伤液。血气 
内虚。筋失所养。以致此耳。主治之法。若初病便痉。表邪未解。阴虚无汗身热者。宜人参 
羌活散。或三柴胡饮。或四柴胡饮之类主之。若因汗出太多。或过事表散。阳气虚甚者。宜 
参附汤。参归汤。人参建中汤之类主之。若汗出兼火。脉见洪滑。证见烦躁。或 
痰热甚者。用丹溪人参竹沥之法主之。若身微热。脉不紧数。此表邪已随汗解。不必再用发 
散。只宜专顾正气为要。宜五福饮之类主之。若大虚而脉见沉细阴胜者。宜大营煎。大补元 
煎。十全大补汤之类主之。其次。有以误下伤阴。或泄泻过度。或湿症误汗。或疮家误汗。 
或亡血过多。或妇人产后。或伤暑。或中风之类。种种不一。皆能致痉。奈何世 
医不明此理。以小儿太阳初病变痉。而谬名之曰急惊风。以汗下过度。神气微弱。口开眼张 
。而名之曰慢惊风。以妇人产后。血虚发痉。而名之曰产后惊风。以损伤亡血过多变痉。 
而名之曰破伤风。以暑伤正气。汗多厥逆。而名之曰暑惊风。以及体虚非风之类。不知皆属 
极虚之症。动以惊风为名。辄投开关镇坠之品。致使真气益虚。邪反内陷。死亡相继。何生 
民之不幸。若此其甚也。业幼科者。毋得以头摇口噤。反张搐搦。便妄作惊风施治。以致误 
人不救也。 



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天钓内钓

属性:天钓之状。发时头目仰视。惊悸壮热。两目反张。泪出不流。手足搐掣。不时悲笑。如 
鬼祟 
所附。甚者爪甲皆青。由乳母浓味积热。贻儿为患。或外感风邪所致。宜内服钓藤饮。外用 
双金散吹鼻。至于内钓。其状则腹痛多喘。唇黑囊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