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博弈论的诡计(1)-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驳壳检,一把是暗的,平时藏在裤兜里不轻易掏出来的,是马牌槽子。你知
道肖飞为什么要有两把枪吗?”
    老刘接着说:“那马牌槽子是为了保护那驳壳枪的。如果肖飞的驳壳枪让
29’I
减篁鲨型型
人缴了,他马上就把暗藏的马牌槽子掏出来对准缴他枪的人,这样就能把驳
壳枪又夺回来。有马牌橹子的保护,肖飞才敢胆壮地掂着驳壳棺到处走。休
想.枪是杀人的,本身就已经够厉害的了,可枪还要用枪来保护.你想想这
里面对你有什么启发吗々”
    老刘说:“这就说到你这次搞钱,你事先有没有想过:你搞到钱后拿什么
来保护这个钱?你有什么奉事不让这个钱又被人收走还把你关进去々你有什
么能耐保证这个钱搞到手后就安安稳稳是你自己的,钱是好东西,可不是什
么人都有资格去搞的!老潘,我告诉你,现在抓出来的,都是叉想搞钱叉没
有本事去保护钱的人!真正有本事的都是抓不出来的。你没那个资格去搞钱
你搞的什么钱’抓的就是你们这些人!你可不就活该坐牢嘛!老潘,咱俩共
事这么长时间,关系不错,我才跟你这么说的,你好好想想吧。”
    然后.老刘严肃起来,正式代表单位党委通知老潘开除他的党籍。
    在竞争时,一方只要在遭受对手第一次袭击后有还手的能力,而且这种
二次打击能力足够致先进攻的一方于死地,那冲突就不会发生。因此,博弈
者通过威慑战略保护自己的耍诀,是隐藏和保护自己的武器,而不是隐藏自
己的收益。
    也正因此,就像和平的希望不能寄托在裁军或躲避核辐射的庇护所上,
而是寄托于二次打击能力一样,肖飞的马牌槽子也是为了保护那驳壳枪。至
于现实生活中的“老潘”们会不会由此变得更为狡猾,那就不在本书的讨论
范围之内了。
西点军校的规矩
    隋朝时,大将杨素带兵执法严酷.对违犯军令的人立即斩首。每当将要
与敌军对阵之时,他就搜求有过失的士卒杀掉,多的时候曾杀掉100多人,
少的时候也不下10人。杀的人多了,鲜血流到帐前,他却谈笑自若,就像没
发生任何事情。
    战斗打响时,他先命令300人冲锋,若冲破敌军防线便罢了;如果不能
攻破敌军阵地而败退回来,则不问缘由全部斩首。然后,再命令300人发起
1298
承诺与威胁;胡萝h加大棒的艺术
进攻,不胜则照杀不误。将士们受此恐吓,对他极其敬畏,作战时皆抱必死
之心,所以作战非常勇敢,没有一个人后退。
    古罗马军队也曾对进攻当中的落后者判处死刑。按照这个规定.军队排
成直线向前推进的时候,任何士兵只要发现自己身边的士兵开始落后.就要
立即处死这个临阵脱逃者。为使这个规定得到执行.未能处死临阵脱逃者的
士兵同样会被判处死刑。这么一来,哪怕一个士兵本来宁可向前冲锋蹈阵,
也不愿意回头捉拿一个临阵脱逃者,现在他也不得不那么傲,否则就有可能
赔上自己的性命。
    罗马军队这一策略精神,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于西点军校的荣誉准则之中。
西点军校的考试无人监考.作弊属于重大过失,会被立即开除。不过,由于
学生们不愿意告发自己的同学.学校规定,发现作弊而未能及时告发同样违
反荣誉准则,同样会导致开除。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荣誉准则,学生们就会举
报.因为他们不想由于自己保持缄默而同样违规。
    这几个故事的启示在于,其他人常常可以帮助我们立下可信的承诺。虽
然每个人在独立行事的时候都有可能显得弱不禁风,但是大家结合起来就可
眦形成坚定的意志,团队合作可以在社会压力的范畴外发挥作用。通过运用
一个强有力的策略.迫使我们遵守自己的许诺,这就给我们一个社交中的有
益策略:重视利用圈子来解决问题。
    圈子在当今中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尽管世界很大。我们走上
社会以后。经过几年就会建立起一个相对固定的交往圈子,所处的地域、行
业、阶层、亲朋好友等共同构成了这个圈子,圈子就是基本的社会关系。无
论在哪个领域、哪个地方,都存在各式各样的圈子。圈中的人互相提携,互
相帮助,而不同圈子的人之间则彼此排斥和攻击。从这个角度来看,圈子似
乎是弊大于利。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从内部人的相互关系来看,所谓的圈子,实
际上就把彼此之间的双边关系,放进了多边关系中来考虑。这样一种转变,
可以使不少问题迎刃而解。某人可以为了1000元的利益而背叛你,但着他背
叛了你一个,同时也意味着一群人不会再借钱给他的话,那么他可能就要仔
细掂量了。因而在一个圈子中.名声和信誉非常重要,这其实也是一种道德
29。I

约束.其机理大大降低了个体回报的成本。
  认识到这一点,在交际中将新朋友介绍给老朋友认识,是一个十分有效
的策略,将使彼此间的承诺与威胁更为有力,因而关系也就更为牢固。
策略意义的可信度
    在中国北方,流传着一个“鸣镝射马”的故事。它发生在西汉王朝初期
的漠北草原。当时。匈奴部落的单于叫头曼,前妻生子冒顿。后来,头曼所
宠爱的后妻阏氏又生了个小儿子.头曼想把小儿子立为太子,就派冒顿到月
氏王国(甘肃张掖)当人质。等冒顿去了之后,头曼发兵猛攻月氏,希望月
氏王把人质杀掉。冒顿察觉到危险,立刻夺得一匹好马逃了回来。老爹有点
懊悔,同时认为儿子很有胆识,于是分给他一万名部众。
    冒顿自有主张,不久就发明一种发射时能发声的响箭——鸣镝。他命令随
从说:“注意鸣镝.鸣镝所向,你们一齐射。”打猎时,冒顿鸣镝射向鸟兽,
有未跟着射的随从。立即斩首。冒顿叉用箭射自己的战马。有的随从一看是
单于的战马,有所迟疑,结果无一例外都被斩首。过了一些时候,冒顿用响
箭射他自己的妻子,随从中又有不敢跟射的.也被立即杀掉。最后.冒顿射
父亲的坐骑.随从都不敢不跟着射。冒顿知道已训练成功,于是把鸣镝射向
他的父亲,随从的乱箭随之,把老单于射成了刺猬。冒顿把他的继母与弟弟
杀掉,宣称自己是单于。建立了匈奴汗国。
    一项可能改变的行动在一个懂得策略思维的对手面前,根本起不了任何
作用。他知道你的言行未必一致,因而会认为这只是一种战术诈骗,而加以
轻视。建立策略意义上的可信度,意味着你必须让别人相信你确实会实践休
的无条件行动,会信守许诺。也会实践你的威胁。但是人们不会按照表面意
思领会一个承诺的内容,而要进行检验。因而为了使一个策略行动可信.你必
须采取其他附加行动,使扭转这一行动变得代价高昂乃至完全没有可能。可信
度要求对这个策略行动做出一个承诺。当冒顿的鸣镝射向鸟兽时.把没有跟射
的随从立即斩首.可以视为对下一次行动会执行处罚的承诺。
    一个跨国公司总想让新的竞争者相信,这个行业不会给它们带来好处。
r。
承诺与威胁:胡萝}加大棒的艺术
这基本上意味着,如果它们硬要进入这个市场,产品价格就会大跌,跌到不
能弥补它们成本的地步。当然了,这个跨国公司只会放出风声.说它将发动
一场冷酷无情的价格战打击一切后来者。不过,后来者为什么会相信这么一
个口头威胁呢?说到底,价格战也会使跨国公司付出重大代价的啊。
    跨国公司建设超过目前产量需要的生产设备的做法,可以使它的威胁变
得可信。一旦如此庞大的设备装配完毕,产量就能大幅度提高,新增成本也
会降低。唯一要做的是为这些设备配备人员和购买材料;主要成本已经发生,
不可挽回。价格战打起来会更容易,代价也更小,因此也更可信。
陆象先的边缘政策
    唐朝末年,有一个名为陆象先的人.他的父亲陆元方是武则天时的宰相,
所以自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在青年时就气度很大,以喜怒不形于色而闻名。
    陆象先早年做同州刺史,有一次家里的仆人当街碰见他的下属参军(一
种地方军事官职),没有下马。这在当时虽然算是一件没有礼貌的事.但也并
不过分严重。参军仅仅是刺史下属负责军事的官员,况且,刺史的仆人也未
必认识他。但是,这位参军却大发雷霆,命人鞭打仆人,血流浃背。然后,
参军到陆的官府中禀告说:“下官冒犯了大人您.请您免去我的官职。”
    对此,陆象先早已知晓事情原委.从容答复说:“身为奴仆,见到做官的
人不下马,打也可以,不打也可以。做官的人打了上司的家仆,罢官也可以.
不罢官也可以。”说完,也不再理睬这位参军,白顾自地翻开一本书看起来。
参军一时揣摩不透刺史的态度,不知如何回答,只好灰溜溜地悄然退了出去,
从此收敛了很多。
    在冲突中,为了避免因为出错而导致同归于尽的后果,人们一定都希望
找到一个刚好足够阻吓对手而又不会过火的回应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使威
胁变得缓和一点,创造一种风险,而不是一种确定性,表明可怕的事情有可
能发生。这就是托马斯·谢林的边缘政策想法。在其著作《冲突策略》里.
他有这样的解释:边缘政策是故意创造一种可以辨认的风险,一种人们不能
完全控制的风险。这一策略在于有意将形势变得多少有点难以把握,其原因
∞l…
‰譬鲨篮窖
只是这种难以把握的形势在对方看来可能难以承受,因而被迫忍耐下来。这
等于将敌人置于一个双方共担的风险之下,对他进行干扰和威胁,又相当
于是告诉他,假如他采取敌对行动,我们可能大为不安,以至于不管我们是
不是愿意,我们都会越过边缘界线,采取行动与他同归于尽,从而对他进行
阻吓。
    “边缘”一词实际上本身就有这样的意思.它作为一种策略,可以将对
手带到灾难的边缘,迫使他撤退。肯尼迪在古巴导弹危机中采取的行动,被
普遍视为成功运用边缘政策的典范。
    边缘政策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微妙策略,本质在于故意创造风险。这个风
险应该大到让你的对手难以承受的地步,从而迫使他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以
化解这个风险。那么是不是存在一条边界线,在这一边是安全的,一旦落到
另一边就要遭受灭顶之灾?答案是否定的,并不存在这么一个精确的临界点,
人们只是看见风险以无法控制的速度逐渐增长。理解边缘政策的关键在于,
必须意识到这里所说的边缘不是一座陡峭的悬崖,而是一道光滑的斜坡.它
是慢慢变得越来越陡峭的。
    清朝名臣曾国藩手下有一员悍将,名叫陈国瑞。此人原是蒙古王爷僧格
林沁的属下大将。从未读过书,是个粗鲁莽撞之人。
    僧王死后,曾国藩接替剿捻事宜。正巧陈国瑞与刘铭任所统率的两军械
斗,曾国藩认为只有让陈国瑞真心服自己,才有可能在今后真正使用他。于
是曾国藩叫来陈国瑞.历数他的劣迹暴行。当陈国瑞灰心丧气,准备打退堂
鼓时.曾国藩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