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参、刺参基础知识-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触手:位于体前端腹面,通常有20个楯状触手围在口的周围,呈环状排列,刺参靠触手的扫和抓将食物送入口
                          中
                口:位于围口膜中央,其入口处呈环状突起。
                肛门:位于体后端且稍偏于背面。
                生殖孔:位于前端背部距头部1厘米~3厘米的间辐部上,呈一凹孔,此孔色素较深,
                              在生殖季节明显可见 ,除生殖季节外,此孔难以看清。
                体长:一般20厘米,直径约4厘米,体长最长可达40厘米
内部构造 体壁 上皮层
               皮层
               肌肉层
               体腔上皮层(体腔膜)
               石灰环
               骨片
               消化系统 口
                               咽
                               食道
                               胃
                               肠
                              排泄腔
              呼吸系统 呼吸树
                              皮肤
                              管足
              水管系统(步管系统)环状水管
                                                辐水管
              循环系统 背肠血管
                             腹肠血管
                             环状血管
               神经系统 口神经系统(外神经系统)
                              下神经系统(深层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繁殖季节生殖腺)
                                雌性 橘红色
                                雄性 淡乳黄色、乳白色
                备注 (1)上皮层 上皮层由单层的表皮细胞所组成,包在体表起保护作用。表皮细胞能分泌粘液,润滑身
                                体。
                       (2)皮层上皮层下面为厚的胶质皮层,主要为结缔组织。
                         刺参商品质量的好坏主要依据皮层的厚薄及丰满度。
                        上皮层与皮层之间埋有无数细小的石灰质骨片。石灰质骨片,形状随年龄而变化。幼小刺参的桌形骨片
                        塔部细高,底盘较大,周围平滑;老年刺参的桌形骨片塔部变低或消失,只剩下小形的穿孔盘。
              
自然分布 1。温寒带种
                2。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浅海,包括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沿海和中国北部沿海
                3。辽宁省 大连、旅顺、长海沿海(以大长山、广鹿、獐子分布数量较大)、绥中止锚岛
                   山东省 长岛、龙口(龙口湾、桑岛)、莱州(三山岛)、蓬莱、烟台、威海、荣成、即墨、青岛、胶南、日
                               照石臼所、前山岛(刺参自然分布最南断)
                   河北省 北戴河 

刺参运动 1。在饵料丰富、环境适宜的地方,移动范围小
                2。在饵料缺乏、生活环境条件不良,可进行大规模的移动,有的个体甚至出现全身放松、随波逐流的现象
                3。人工饲养条件下,身体下垂漂浮于近水表面,这种漂浮现象多发生于夜间或者凌晨
                4。秋天刺参的活动能力和觅食活动不如春季 

水温 1。低于3℃,摄食量减少,活动迟缓,逐渐处于半休眠状态
         2。适宜水温5~18℃   
         3。最适宜水温10~17℃    
         4。17。5~19℃对成参的摄食和消化开始产生不利影响
         5。超过20℃,幼参虽然不夏眠,摄食量仍然较大,但消化吸收率开始下降
         6。超过23℃,对其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7。26℃,刺参自然分布海区很少超过26℃
         8。超过30℃,体重呈下降趋势,在人工生态环境中刺参可以适应   

盐度 1。适宜范围26。2~39。3
         2。耳状幼体 10以下 1小时后全部死亡
                            20以下 12小时后有近半数个体死亡
            稚参      水温15℃ 盐度25以上    未见死亡个体
                         水温15℃ 盐度20以下    出现死亡个体
                         水温20~25℃ 盐度20以上 无死亡个体
           体长5毫米 水温15℃ 盐度20以上    无死亡个体  
                             水温20~25℃ 盐度15以上 无死亡个体     

PH值:7。9~8。4 

呼吸   刺参体内的呼吸树是营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此外皮肤和管足也具呼吸作用。
          温度不同刺参的耗氧量也不同。在其正常活动的温度范围内,成体的耗氧量为0。4~0。8ml/小时。

运动   主要依靠腹部密生的管足和身体横纹肌、纵纹肌的伸缩,进行缓慢而有节奏的运动。

潮流和风浪 1。潮流顺畅、流速缓慢、风浪较小的浅海和内湾

水深 1。多分布于水深15米以内,最大分布水深可达35米以上
         2。在同一海区,分布水深与年龄有关,幼参多分布于浅水区,随年龄增长逐步向深水区移动
         3。水深:潮间带           体壁重:2。5~22。5克    平均:9。6克
            水深:4。5~6。0米      体壁重:17。5~102。5克 平均:45。8克    
            水深:9。0~10。5米    体壁重:37。5~207。5克 平均:87。9克  
            水深:12。0~13。5米  体壁重:102。5~187。5克 平均:150。0克 
            水深:13。5~15。0米 体壁重:122。5~232。5克 平均:180。6克 

底质 1。泥沙含量 含泥量超过20%   很少有刺参分布
                           含泥量超过27。8% 无刺参分布
                           含泥量10%以下(沙砾为主、泥沙混合、沙粒较大、细沙和粉沙含量少) 最适宜刺参栖息
           这是和刺参天生对抗天敌的能力薄弱,寻求掩体保护有关,故此,在人工水泥池养殖模式中海参聚集角落和爬壁
           亦是一样的道理,属于正常现象,不建议改变其生活模式将刺参赶下池壁。
         2。有机质、硫化物 底质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硫化物含量较少,适宜刺参分布
         3。礁石、大型海藻、大叶藻三作用  为刺参提供隐蔽和栖息场所,如暴风雨来临、夏眠
                                                              有利生物饵料的增殖
                                                              形成局部涡流,有利于有机颗粒沉降
         4。礁石 形态各异、大小不等,交错排列,形成很多缝隙、孔洞的礁石 效果好
                    平板状礁石和巨峰状礁石,表面光滑,少缝隙,无孔洞,不具备渔礁三作用 很少分布
         
初级生产力 初级生产力定义:单位水面、单位时间绿色植物(底栖硅藻、浮游植物、大型海藻、大叶藻)合成碳水化合
                                              物的能力
                   主要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较高,刺参分布较好

食性(杂食性)1。微小生物(底栖硅藻、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小型桡足类、螺类及双壳贝类的幼体和幼贝)
                         2。有机质碎屑(大型海藻、大叶藻碎片、虾蟹类蜕皮壳碎片及各种动植物尸体碎屑)
                         3。细菌类 细菌是沉淀物食性刺参的主要事物
                                        刺参能量需求的70%以上来自细菌
                                        刺参幼参附着基质的细菌数量往往较多;对幼参的营养价格更大
                        4。泥沙、沙砾、贝壳碎片
                        5。直接从周围海水中利用溶解有机物

摄食  摄食深度:几毫米
         摄食选择:泥沙俱下,其摄食的泥沙与其栖息环境的底质基本一致 
                         体壁重2。5克以下幼参,消化道内食物除少量泥沙外,多为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
                         随个体增大,消化道内食物泥沙的比例也随之增加
        消化时间:摄食昼夜不停,消化道一昼夜可充满饵料1。14次,经常处于满腹状态
                         夜间摄食量大于白天,约占日摄食量的79%
        消化量:对天然饵料的消耗量为每克体重每昼夜1。40克(估计是指去处水分后的净质量)
        摄食量:蛋白质含量低,如藻类碎屑,刺参摄食量大,粪便粗而散
                      蛋白质含量高,如小型螺类、蟹类的碎屑,摄食量变小,粪便细而粘
        摄食温度:水温适宜,摄食量大
                         水温不适宜,摄食量减少
                         夏眠时,不摄食
                         个体越大对温度反应越明显,幼参不明显,成参特别明显
                         摄食量随水温的变化,与消化管重量的变化是一致的

夏眠 定义:水温升到20℃以上时,迁徙到海水较深的礁石和草丛处,不食亦不动,待水温降到20℃以下,重新出来活
                    动或摄食。
        对象:体重超过20克的个体均会出现夏眠
        当年幼参 临界温度:不夏眠
            1年      临界温度:24℃ 失重率 52。8%
            2年      临界温度:23℃ 失重率 39。7%
            3年      临界温度:22℃ 失重率 45。5%
        日期:山东沿海  6月下旬(夏至前后)至10月初(寒露前后)
                  大连沿海  8月中下旬至10月末(霜降之后)
         变化:夏眠期间,消化管萎缩成细线状,最粗处不到1毫米

排脏 定义:受到强烈刺激,把内脏(胃、肠、呼吸树、背血管丛、生殖腺等)排出体外,俗称“吐肠”
         排脏后无法进食
         温度的剧升或剧降、污水以及其它物理与化学刺激都易引起刺参排脏
        
再生 将肉刺切除,5~7天后出现小的隆起,30天后完全再生
         将触手切除,7~10天后伤口愈合呈突状隆起,25~30天后再生至和原来等长度的触手,能营正常的摄食活动
         在体背或腹部切开2~4cm长的伤口,经5~7天后可完全自愈
         将刺参横切成两段,部分刺参切断处的伤口5~7日可愈合,但是不能正常愈合、造成死亡的情况也较多

自溶 刺参离开海水时间过长,刺参将化掉

刺参繁殖  1。性腺发育期:休止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   
                2。繁殖期 温度:15~20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