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破除邪见与疑惑-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护法,则再要放低一点。只要以如上所述次第地排,可以把佛、菩萨及出世间护法在一起供。世间的神明、祖先、龙族及地神等,我们三宝弟子不应依止。如要略事供养,亦不可放在佛坛上,只可分开其他地方而供奉,而且不应生起依止信皈的念头。对已死的祖先供奉,其实并不能为他们带来真正益处,倒不如以利益他们的心而代为供养三宝,把功德回向他们。祭祀祖先是汉地民间传统,并不是佛教的。

 

84、在佛坛上烧很多香是不是能得更大的庇祐呢?

 

供燃香的意义在于供上香气,并不是在于供黑烟。如果是上好的香枝,多供一、两枝还可以。如果是极劣的化学制品,就最好避免了,宁可用有限的钱买少一点但好的香,也比供上一大束劣质化学香为适宜。既然供香的意义在于香气,你毋需把大束大束的香堆在佛像面前薰烧,只要在佛坛前手持香枝供养及祈愿,然后把香枝插在较远的香炉中即可。香炉最好不要采用印上佛经及咒语的那种。经咒是用来念诵及领会的,不是用作装饰法器的图案。如果炉上没有印上经咒,可以把香炉及香枝放地上,不需一定放在佛像正前方,免把佛坛薰黑。我们供香的对像是诸佛等圣众,不是面前的铜像。诸佛不同凡夫,所以你不需把香堆在他们面前才能令他们嗅到香气。事实上,供香乃为我们自己积聚功德而做的,诸佛等根本也并不需要我们之供养。如果把整束香枝放在佛像前薰,会令佛像很快就被薰至乌黑肮脏,这样反而不好。因为众生的数目是无量的,在我们为众生之利益而供养诸佛时,功德就会增大同等的倍数,我们也是众生的一份子,所以也自然会得到利益。只要以清净及正确的发心去供奉,即使只供上短短的一截香枝,也能积无量功德。反过来说,如果只以为自己求福的狭窄心态去供养,因著发心的浅小,功德也自然一样地浅小,供上更多的香枝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利益。在供香时,心要想著是在供养三世十方一切佛与菩萨等,对面前圣像生真佛想。如果只认为是在对著面前之铜铁像供养,并不会生起什么功德。此外,供香如果用电力的假香,就没有供香气的意义了。供灯是在供养光明,所以绝对可以用电灯代替;供香却是供香味,并不能以电香代替,而且电香的微弱之闪光并没有吉祥的缘起。

 

附:供了佛的食物应如何处置?如果有一天忘了供养怎么办?

 

如果仍然是新鲜的食品,可以自己受用或送予别人;如果供品已经变坏或过期了,则只好丢弃吧!供在佛坛上的食物,不需要放太久时间,即使只放一分钟而在心中供养,也已足够了。佛经并未开示必须供多久的时间,但诸佛根本不需要凡俗的食品,所以你不需要放很久去等圣众受用完毕才撤供,略供一会儿即可以了。供养饮食的时候,不应把好的自己留起而供劣质的。连你自己也不会受用的劣质饮食品,当然不宜作为供佛之用途。虽然诸佛并不会真的受用这些供品,但为了吉祥缘起及积集功德,你仍须供上合适的供品,否则就宁可不作供。忘了供养并无问题。诸佛不同于凡俗的众生,你毋须担心他们会生气或报复,他们也不会因你忘记供养而要捱饿。供养只为了自己之积聚功德,并不是圣众有此需要。不过修持之要诀在于恒久不辍,每天的修持及供养等最好不要中断,这才能生出因恒心而得之成就。尤其是过在家生活的居士,反正每天都要买菜购物,只要把买回的食品或未食用之菜式作供即可。这样的话,既方便又易行,只要你不忘记每天吃饭,就不会忘记作供。

 

附:我不再需要的佛经及佛像应如何弃置呢?

 

已皈依三宝的人,必须视佛像为真正的佛陀,不可以世俗之价值及新、旧观念待之。旧的佛像,绝不可以因为有了新的或更漂亮的佛像而把旧的丢弃或送走。新皈依的三宝弟子,最好先勿过度兴奋地购置过多佛像。多供奉佛陀形相当然是好事,但若后来没有足够地方供置而要丢弃岂不是糟糕?一个完整的佛坛,只要有一尊释迦牟尼像、一本佛经及一个舍利塔就已完备,此外可加供一尊祖师像及一尊本尊像。如果能如法供奉供养,一尊佛像已能令你藉而长养功德。若不如法供奉及供养,越多佛像反而令你积累越多不善业。佛经代表了法宝,所以我们不能胡乱丢弃。如果实在破损,又不能转赠他人,你可以观想经上的字全部合融为一个梵文‘阿’字入于自己心中,心想经典之法已尽入自心,又想著现在面前的典籍只是白纸,然后恭敬焚毁,把灰烬放入干净的江河中。此外,佛经不要放在地上或在上面跨过,以免积集不敬法宝的缘起。以上所述乃出自佛经及历代开示,并非个人之观点。作为三宝弟子,就必须依循皈依之各别学处321及共通学处而行。

 

85、有人说净土修持只为一己往生,所以是小乘的修持,这见解有何错处?

 

净土修持属于大乘佛法,并非小乘的修持。以为修持净土是小乘佛法,只源出于未通达净土修持法门的发心。 大乘修持者的发心,是为利益众生而求无上佛果。修持净土的人,知道六道中烦恼极多,不利于修持,所以发愿往生净土之中,以期精进修持直至成佛。净土并非大乘修持之最终目的,而只是像个中途站一样。在净土中,我们可以直接地依佛陀学法,而且该土并无令我们生起烦恼及痛苦的外缘,所以更适合于修持。在净土中修至较高境界时,我们还是会自愿地回到六道之中救度众生,或者变出化身在六道之中利益众生。

 

修持净土的人,如果是如法地发起大乘的菩提心,以此作为动机而修证净土,就符合了大乘的修持。如果并不持这样的发心,则不能算作大乘的修持,但这并非说净土法门本身不是大乘法门,只能说个别修持者之发心不符合大乘精神而已。真正的净土法门修行者,是应以大乘的菩提心作为动机去修持的。

 

佛法上的任何修持,大都取决于发心而定夺是否佛法或是否大乘,并不取决于修持的内容。例如持咒,如果以小乘心去持诵,就是小乘的修持,成为解脱生死之因;如果以大乘心去持诵,则成大乘之修持,成为成就佛果之因;如果只以求寿求福的心去修诵,虽然也会有成效,但就说不上是佛法的修持了。

 

86、有些人认为须消尽了业障才能往生净土,有些人却主张可以带业往生,到底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

 

净土分为三种,即法身佛净土、报身佛净土及应化身佛净土。法身佛净土只有成就佛果时才能说是达到了;报身佛净土只有大菩萨才能达到;但应化身佛净土的性质不同,凡俗的众生是可以依靠五力而往生于其中的。我们平时所说的弥陀之极乐净土,其实是指弥陀的应化身佛净土,并非指他的报身净土或法身净土。三种净土的性质完全不同,如果我们把三者混为一谈,就不易弄明白往生其中的条件了。

 

极乐净土乃由弥陀的福慧及悲心所变化生出,所以我们一辈凡俗的众生可以依靠五力的力量而往生其中。药师佛的琉璃净土及弥勒的兜率净土的本质,也是类似 极乐净土的,只要具备五力资粮便可以顺利往生,并不限于已完全忏净业障的大圣者才可以达到。

 

要往生极乐净土之中,最重要的条件是对六道轮回的出离心及对弥陀的信心。依传承开示,往生净土必须具备五力,即白籽力、熟习力、决定力、祈愿力及断绝力。忏净罪障固然是佛子必须致力于进行的方向,但五力才是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可说是我们上路所需的盘缠。对阿弥陀佛供养、塑造弥陀的圣像、持诵他的名号或真言,及念诵与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有关的经典,都是在积集其净土的因。同时,对极乐净土生起希求,发愿往生彼土而得脱六道生死,及对阿弥陀佛的信心,这些都是往生于极乐净土的关键因素。

 

话说回头,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罪障一点也不生悔,又完全不作任何忏罪的修持,则很难奢望能具足五力而往生矣!所以,忏罪的确是有利于往生极乐净土的,但却不能说必须要达到完全没有罪障的境地才可以顺利往生!

 

附:佛陀开示了多个净土法门,到底哪一个净土是最好呢?

 

每一个净土法门都是好的,否则佛就不会开示它们了。但因应个别众生之根器及因缘,我们与各净土之因缘是有深浅之分别的。我们会较易往生于某些净土,较难希望成就另一些净土,这并非净土或诸佛之分别,只是我们与各净土及各佛之不同因缘而已。

 

弥陀的西方极乐净土与汉人及藏人很有密切的因缘。极乐净土的确是与汉地有特别因缘。观音之普陀净土与极乐净土是一而非二,所以也与我们有极深的因缘。故此,汉地的人修这两个净土或许较有因缘。在末法期后,弥勒佛会在人间化生及示现成道、说法等事业,所以弥勒现在所处的兜率净土与我们也特别有因缘。格鲁派的历代祖师中,有很多都往生兜率净土之中。因为这传承加持的因缘,我们与兜率法门也特别有深缘。

 

此外,药师佛对末法众生是极其垂祐的,所以药师的东方琉璃净土与我们末法众生又有这特别的因缘。

 

我们千万不要说只有某净土是最好的,或者某法门是唯一殊胜的法门。如果有某个净土是最好的,佛陀却开示了这么多的其他净土法门,岂不是佛陀在说废话?佛陀既开示了多个净土法门,当然是说它们都是好的及能成就往生的,并不能说某净土是最殊胜的。

 

附:有人说兜率净土较近我们的世界,所以比西方极乐净土较易往生,也有人认为兜率天只是天界,并非佛土,所以不应求往生于其中。这些观点哪一个才对呢?

 

净土与我们的距离并不成为易证或难去的因素。要达至净土,需要的是出离心、五力及积集往生之因,并不需要交通工具。事实上,佛经上所述净土所在,乃权宜为凡夫理解而说的。

 

兜率净土的确较接近我们的世界,我们也与它有密切的因缘。但地理上之接近不一定代表较易往生。佛陀亦极力提倡极乐净土法门,所以众生要往生于其中也是较有因缘的,并不能说因为兜率较近而就会较易往生其中。

 

兜率天的确是天界的一部份,亦即六道中的天道转生。这不是三宝弟子所应视为往生目标的地方。兜率天上有一个内院,是弥勒住持的地方,也称为兜率内院及弥勒内院,它是一个佛化的净土,与兜率天完全不同。兜率天是凡俗的六道之中,兜率内院则为净土,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我们可以发愿往生于兜率净土之中,却不应发愿生于兜率天中。

 

要生于兜率内院,必须积集往生之因。共通的因包括出离心、依止三宝的心及五力等;不共的因包括弥勒像、对弥勒像绕行或顶礼供养、持弥勒及宗喀巴名号、诵念与弥勒有关之经典及修持弥勒仪轨或《兜率百尊仪轨》(注:参阅《心生欢喜》)等等。

 

附:我又向往极乐净土,又想修持药师佛的琉璃净土,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我们修持以专心用功为有效力;如果三心两意,结果或许两个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