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绍琴+温病浅谈-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须用辛凉轻剂桑菊饮法以清热琉风,如早用三宝或寒凉清气,
病必不除,轻则不减,甚则而肿神昏矣,参考卫分证治。
    (2)温邪在气分:阳睨胃热炽甚,热扰于心,心主神明,心
烦急躁,有时神志欠清,或可神昏谵语。高热汗出,日千且渴,
脉象拱大有力,因属阳明,可能热结,日晡潮热,大便秘结,腹
满痛拒按。本病j'阳明气热,如不清气通腑,单以三宝用之,效
不理想。必须用白虎承气攻下以清气方法。
    (3)温邪熟八营分:营阴被灼.轻则心烦不寐.重者神昏谵
语,身热夜甚,舌绎脉细,当以清营育阴,加用牛黄丸可也。若
有湿痰蒙蔽,先须开窍豁痰,若单以三宝仍属不效。
    (4)温邪蓄血:热入下焦,血热互结,热扰心神,神志恍惚,
其人如狂,或发狂较重。步腹硬满,大便色黑,小便自利,舌有
瘀斑,唇Ⅱ色紫。此为热入血分,当以活血凉营为治。
    (5)热陷心包:温邪热闭心包,钧液成痰。痰热闭窍.神昏
谵语,或昏愦不语,身灼热,舌蹇涩、肢厥、舌绛苔黄起刺,两
脉细小射数。此属温邪逆传入里,由热闭部,当以至宝丹清开方
法,用局方至宝丹一丸或两丸,分服以观其后。
    (6)痰蒙心包:湿热蕴郁,酝酿成痰,或素体痰湿较盛,痰
热蒙蔽.神识不清,甚则昏愤不语,或神昏谵语,轻则时明时睐,
醒后果痴。症见身热痰多,脘闷气痞,舌苔白滑或黄腻或黄厚垢
腻,脉象以{I滑为主,此时当以开郁化痰兼清其热。考虑体质,
可用菖蒲郁金扬,礞石滚痰丸,局方至宝丹或牛黄丸。但不可以
专用寒凉之品以清气热或甘寒滋腻以滋水制火。必须仔细结合脉
色权衡轻重。
    (7)瘀热阻窍.温邪经久不愈,深入血分,发热夜重,舌绛
紫暗,抻昏谵语,两目无神,乃热陷心包,瘀血阻络,当以活血
祛瘀,凉血散血;久病体弱,病势深重,深恐正不胜病。先以加
减复脉汤中酌情以开窍,脉若祝弱甚徽时,仍须考虑扶正。
    总之,韫病高烧,消耗体力,邪盛未能正确治疗,常可出现
神志异常,本病重点鉴别神昏的性质。神昏的轻重,首先要弄清
是热闭还是痰熟湿殂之闭,或是其它原因引起的昏迷。凡属热闭,
来势快速.脉象是实与热,从症状上一目了然,象温邪上受,首

{軎
一  .1
卜一
先犯肺,逆传心包之类,痰闭昏迷,来势缓慢,先以嘈睡为主,
逐渐昏迷。湿阻热郁,气热上蒸,脉舌色证全不同,当以清化、
芳化,少佐清气和营之品。又有温病后期,正将复而邪初退,慢
性病发作,尤其是脑病复发,就要细致分析,酌情用药。
    (九)痉厥
    痉和厥是两种不同的症状,因为温病过程中常同时并见,敞
习惯上统称痉厥。
    1.痉的含义  以四肢拘急、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
为动风之象。
    (1)发痉的机理:所谓痉,即是四肢拘急之象。肝为风木之
脏,主藏血而主舫,当某些原因造成筋脉失养就可能出现四肢拘
急,即是动风发痉之症。温病中导致美痊的原因有热鄢亢盛,熏
灼筋脉,筋脉挛急,肝风内动等。或因肝肾阴亏,水不涵木,筋
脉失其湃养,故拘急而肝风内动,亦能发痉。
    (2)发痉的辨证:①热极生风:邪热炽盛,风火相煽,熏灼
筋脉,故筋脉拘急,肝风动ⅢⅡ抽搐发作。凡属邪热过盛,来势紧
急,四肢抽搐r紧张有力,牙关紧闭,甚则发作频繁。角弓反
张,两目上帚.廿眼歪斜,肝热故发热较重,头痛呕吐舌绎脉弦
劲而数。在温热病阴伤过甚,或伤胡过甚,冶法当凉血熄风方法。
荮如羚羊勾藤汤。②虚风内动:温热日久,邪热久羁,肝肾阴伤.
水不涵术,虚风内动,来势缓慢;手足蠕动,甚或瘼疲撮空理线。
循衣摸床,伴有低热,神倦或神识恍惚,形体消瘦,五心烦热,
咽千口燥,舌绛少苔,脉虚细而数,或细小弦数。这些情况常在
温病后期,阴分大伤,筋脉失于孺养,可用大定风球方法。
第四章温病治法
    温病的治疗及服药方法与一般慢性病不同,温病的用药是力
    争时间,不是慢性病的一日两次。吴鞠通征《温病条辨》中说;“辛
    凉平;f6银翘散方: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草、芥穗、
    淡豆豉、牛蒡子。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
    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在卫分阶段)取轻清,过煎则昧厚而入
    中焦矣。瘸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瞻,
    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冶
    疗急性病,热性病的服药时问是非常注意的,要三小时一次,或
    四小时一次。要日夜服,每日六次或每天四欢等。
    治疗首先是寻找致病原因,分析人体的内在因素,注意人体
    正气与邪气间的辨证关系,以确定治疗的基本原则,选用有效方
    药,驱除病邪,阗整机体,改善功能的小平衡状态,恢复其机体
    韵生理功能,H而促使病人恢复健康。
:    温病的病因.主要是外感温热病邪,包括病种甚多,但其总
r    的性质可分为温热椰湿热两大类。
    温邪侵犯人体,是由日鼻而入,其传变规律不外卫气营血和
    三焦传变。温热邪气犯人,一般按卫气营血规律传变,其在卫气
    为功能性瘅碍,一入营血,则损伤人体的营养物质。    .
    湿热祁气犯^,其病多按三蒜传变。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道路,
    三焦受阻,则水道不通,
    。  温病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证侯类型,但总的说来,
    不越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内容。
    清代著名舳温廊大师叶天士先生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大法、
    温热病与湿热病的区别驶创立验舌、驻齿、辨斑疹、自痦等诊断方
    法。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又提出了三生辨证。薛雪对湿热病
    也有发展。杨栗山进一步发展伏邪现,创立了升降散等十五十名
    方。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说;“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捕
气。入营犹可避热转气……A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赢血散血”。
吴鞠通在《温病每辨*中说:“泊上焦如羽,非轻不举I治中焦如衡,
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作者认为,在卫汗之可也,
并非应用汗法,温病忌汗,汗为心液,何班能再遘汗伤律。温为
热邪,一邪从口鼻而八,通过喉、气管而入于肺。热邪蕴郁,热上
加热,热灼律液,阴伤热更增,故叶天士|兑:“刻刻顾其津液”。吴
鞠通在“温病条辨Ⅺ银翘散方论中说。“按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
解,反生他患”,又说:“病在手经,徒伤足太阳无益”,“病自口鼻
吸受而生,继发其袁亦无益也”,“且汗为心液,心阳受伤,必有
神明内乱,谗语,癞狂、内闭外脱之变”,“再,误扦虽日伤阳,
汗乃五液之一,未始不伤阴也”。又说:“温病最善伤阴,用药又复
伤阴,岂非为赋立帜乎”?。
    金代刘河间刨直了两解法,如双解散、防风通圣散等。明代
吴叉可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明确了温病自口鼻吸受而来,决非
风寒占^皮毛而入之伤寒,首立达原饮。    一    ’
    温病的诊断要早期诊断。温病发作急.来势快,变化多,
传变复杂,如能早期判断痰病的种安,对发展趋势,估计预后,
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疾病的蔓延和传播等,都具有极
为莺要的意义。吴鞠通说.“治外感如将”,昊叉可亦指出:“邪贵乎
早逐”,强调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诊断要正确。确诊是诊断巾罱关键的一环,不难设想,没有
正确的诊断就不会有正确的治疗。诊断不正确,早期诊断也是毫
无意义的,甚致会误诊,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所谓确谚,就是诊断的结论要完整无误,要能比较全面地反
映出整个病情的奎化。必须脉、舌、色、证的数据完整清楚,才
能确切地辨证。藉根据客观的发病季节、临床特点,分清四耐魔
当地的气候环境,然后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温病学的理
论的指导下,明确病因、病机,确定证候类型。《内经》说:“谨守
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老,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
必先茸胜,疏其血气,令萁调达,而致和平。”
    温病诊断的依据诊断过程是一个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的过
    一b‰一
程,这一过程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客观依据基础之上。就温病来说,
主要应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表现: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这是诊断温病的主
要依据。无论是辨四时温病,还是辨卫气营血证候阶段,都是以
客观症状为依据。通过盛状的分析、综台,可以在普遍性中找出
其特殊性,从而认识躺证的本质。在韫病上,要特别注意发热、
口福、神志、=便等方面的变化。
    (2)特殊体征:在温病诊晰卜具有普遍意义和重要价值的体
征,是发热、舌苔及脉象的变化,斑疹、白癌的出现也是i兑明温
热病、湿热病的发展情况。随着病变的发展,可以看出病邪在卫
气营血的不同阶段。发热的情况,来势之猛烈,体温的高低,舌
苔的变化,舌质的形态,脉象的部位,包括浮中按沉,脉形的情
况,都能反映出病理的阶段。再通过观察色泽、形态、神情等,
可以了解病邪的浅濂轻重,气血的盛衰,从而判断预后。给确定
治疗提供依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