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7届-麦家:暗算-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你在这干什么?〃

  她说:“找你啊。”她的声音和笑容一样甜美。

  我问:〃 找我干什么?〃

  她说:〃 你不是在招人嘛,我也想来试试看。〃

  我问:〃 你是干什么的?〃

  她把头天真地一歪:“你猜呢?”

  我很粗暴地顶回去:“我不想猜。”

  她略显尴尬,但很快又露出笑颜,说:“看你这么凶巴巴的,好像我是国民党
的残余分子似的。〃 哈哈一笑,又说:”我不是国民党的女特务,我是爱国知识分
子,从美国回来报效祖国的教授,周总理还接见过我呢!“

  我听着,云里雾里的,一时愣在那儿。

  她敲敲我房门,落落大方地要求我:〃 开门吧,请我进屋吧。〃

  便开门进了屋。
05

  说说这个女人的经历很有意思。

  她叫黄依依,正如她自己说的,是个爱国知识分子,归国前曾在世界著名数学
家冯。诺伊曼手下工作过,算得上是个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而她与诺伊曼博士的缘
分,得益于她打得一手举世无双的好算盘。

  黄依依打算盘的绝活儿是祖传的。在广东英德县大源镇的黄家祠堂里,至今还
挂着慈禧太后的御书:两广第一算盘,说的就是她爷爷。老人家晚年曾追随孙中山
先生,当过一阵子临时国民政府的收支总管,后人将此演绎成他是孙先生的账房完
生。黄依依从3岁就开始跟爷爷练习珠算,到15岁赴广州读中学时,算速之快已
经与年迈的老祖父相差无几。老祖父临终前,将他一生视为宝贝的一个价值千金的
象牙金珠算盘赠予她,引得黄家几十个嫡传后裔们无不眼红心绿。

  老祖父遗传下来的这算盘实为稀世之宝,其外形只有一只烟盒子一般大,犹如
块王佩似的,可以合掌护爱,而奇特的用料和工艺更是令人惊叹,整个算盘由一枚
野生象牙浑然雕刻而成,手艺和功夫有盖世绝伦之高超,而且上面101 个算珠子个
个着有纯黄金粉,看上去金光闪闪。拿在手上凉手称心,可谓美不胜收,举世无双。

  算盘小巧又珍贵到这般地步,与其说是个算盘,还不如说是件珍宝,只有观赏
性,而无使用性。因为算珠子大小,小得跟一粒绿已似的,常人根本无法使用,要
想使用,只能用指甲尖来点拨。然而,黄依依却可以拿它未跟所有珠算高手比试算
速,开头几年用的是真指甲,十指尖尖的,后来改用假指甲,跟弹琵琶似的。却依
然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将细小的算珠子点拨得骤风暴雨般快,飞沙走石般响,那感
觉如同你看艺人踩着高跷,依然健步如飞。这是她的手艺,也是她的骄傲,不论何
时何地,她总是随身带着这宝器,高兴或不高兴时,需要或不需要时,便拿出来热
热手,有时候是展示,是炫耀,是露一手,更多时候是习铭记。

  1946年,黄依依以优异成绩被国民政府教育部保荐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
读数理学博士。有一次。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来给他们开讲座,也许早有意想引起
这位大数学家的注意吧,中间休息时,她从身上摸出算盘,戴上纤巧、朱红的假指
甲,噼噼啪啪地打起来,一下把这位数学巨人吸引过来,看得如醉如痴的。一年后,
在博士论文答辩会上,她再次见到这位大教学家,后者对她说:我有一个助手刚离
开我。

  如果你今天的答辩依然像你的算盘术一样打动我,我将热烈欢迎你来做我的助
手。后来,她果真做了冯。诺伊曼的助手,于是转眼成了世界数学界人所共知的人
物。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人事部、外交部、教育部、中科院等六部院联合发表公
开书,欢迎海外爱国人士归国建设新中国。该公开书由周总理签发,上面具体点到
了21位人名,其中就有黄依依的名字。她就这样回到祖国,成了当时中科院最年轻
的研究员,也里全国最年轻的女研究员,年仅26岁。后来,她又到莫斯科呆过半年,
带回来一个苏式绰号:伏尔加的鱼。至于有何寓意,少有人知晓。

  这一切,我当然是在后来才逐渐了解到的。当时我打开门请她进屋,只想尽快
打发她走人,因为我对她过分风情的举止有些反感(也许还有点害怕)。而对她堂
皇的自我介绍又半信半疑。我说过,我的房间是十套问,外间是会客室,我住进后,
对外间的布置作了一些调整主要是把两张沙发分开了,一张移到了窗前,由我坐,
另一张移到了对面,由来面试者坐:而在原来放沙发的位置的墙上,挂了一块小黑
板,是我跟面试者交流用的。黄依依进房间后,便站在黑板前,停住不动。
那黑板上,写着两道〃 数学迷宫题〃。看一会儿,她回头问我:〃 你这是在做什
么?〃 我说:“你不是想来应试嘛,这就是考试题。”

  事实上,这是我下午专门为三名初选入困者出的考试题,说实话,我将根据他
们三人解题的情况(对错、快慢,简繁等),最后来裁定录取者。但是,时间已过
去大半天,没有谁交来答案——也许永远都了会有人文来答案。要真是如此,我不
知道最后怎么来做裁定。

  她问:〃 那我要是将题破了呢?〃 我说:“那我就录取你。”

  就这样录取了。
06

  不可思议。

  简直不可思议!

  谁也想不到,我仅仅在沙发上抽了两支烟,就这么点功夫,她就把第一道题破
了。她这么快地破题,弄得我反倒心里不舒服。怀疑她是不是事先已听说过答案。
但仔细一想,这又怎么可能呢?

  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两道题其实是由两部已经破译的密码做出来的,除了70
1少数几个破译人员知道答案外,没有人,也不可能有人知道。黄依依轻易地破掉
那两道题,等于是轻易地破掉了两部密码!当然不是大难的密码,属于准中级密码。

  现在我把密码的基本情况做个简单介绍。密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简
易密码,又称替位密码。这是一种最原始、初级的密码,主要玩的是数字和文字的
游戏,比如将偶数当奇数用,把炮弹说成香蕉、进攻说成回家,诸如此类,玩的名
堂比较简易,有点暗语性质的。

  这种密码没有什么学术价值,也不体现智慧,只有一点小聪明,作用也只是防
君子不防小人的,所以一般都是在小范围内使用,临时性很强,风险也很大。早在
二战之前,这种密码就几乎已被淘汰,即使有些局部战役偶尔用一下,也是因为情
况紧急,迫不得已。

  第二类是专业密码,又称中级密码,或数学密码,主要奥妙在数学的运用上。
这种密码一般都是由专业的数学人才参与设计,玩的是数学的游戏,不是数字的。
二次大战中大部分国家和军队用的都是这种密码,因为设置的程序相当复杂,人已
无法单纯用头脑记清它的转换方式和程序,所以出现了专业的密码机。这类密码是
用数学造出来的陷协,所以,每部密码几乎都可以演变出一道或者几道超难的数学
题。

  第三类是高级密码,又称语言密码。研制这样一部密码,相当于创造发明一门
语言,也许该说是疯子的语言,破坏语言的语青,研制难度相当大,破译难度也很
大。二战期间,有少许国家开始尝试性地用,保密性很好,但之后并没有如人们所
期望的那样普及开来,原因是研制这样一部密码发资巨大,且使用难度极大,难以
普及。这是一种密码中的密码,即使在少数发达国家,一般只在高层联络中使用,
很难全面铺开。

  以前,我们701主要负责破译苏联军方的中级密码,虽然我们知道他们已经
在使用一部高级密码,但由于使用范围小,加上破译难度很大,我们基本上没去管
它。再说,想管也管不了。从战略意义上讲,反正我们不想主动去打他们,劳民伤
财地去被译一部高级密码,价值并不大,当然,这样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破译他们的
中级密码。只要破掉对方大部分中级密码,我方基本上可以得到应有的军事情报。
从而掌握对方军队的大致动向,做到防备有序。

  然而,我此行的目的,前面说过,却是为破译苏联乌字一号高级密码来的、这
是上面给我们新下达的任务。特殊而重要的任务。之前,由于两国关系一直友好,
我们是从不破译他们的密码的。那么上面为什么突然要我们破译这部密码?原因是
很显然的,因为当时两国外交关系很不正常,有点命悬一线的意味,随时都可能崩
溃,当然也可能化干戈为玉帛,重归于好。我们该做何准备?是准备崩溃?还是准
备重归于好?答案就藏在乌密中。
据我们所知,乌密并非军方密码,而是他们外交部的密码。把一部几乎是当时
最高级的密码交给外交部使用,而不是军队,这本身说明他们在外交事务中藏着见
不得人的鬼把戏。有时候,外交官手里的刀远比士兵手中的刀更险恶。杀人不见血
的险恶。而上面那么想破译这部密码,一方面说明我们很在乎跟他们的外交关系,
另一方面也说明即使外交上交恶,就当时形势看,双方的战争一时是不会发生的。

  然而,要破译马密又谈何容易。首先,作为一部高级密码,破译的难度本身就
是昭然若揭的;其次,既然以前我们没有破过他们的密码,就意味我们毫无破译他
们密码的经验或教训可谈,一切要从零开始。

  这感觉犹如要你在寸草不长的沙漠上一下培育出一棵参人大树,除非你有天大
本事,否则就是天方夜谭。正是在这种进退无路的严峻情形我就是这样来这里的。

  说真的,虽然上面赋予我足够的权力——只要我看中的,任何人都可以带走,
但问题是有没有这个人,这个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见有是无,只有天知道。天
知地知,还有我自己知道。一路上,我都在为这个未知的太苦恼着,梦想着,担心
着,害怕着,祝福着。现在,这个人似乎让我找到了,很容易地找到了。她就是黄
依依!

  黄——依——依——
07

  我去找所长。

  所长的办公室在三楼,我上楼的时候,在楼梯卜,恰好和一个女同志劈面相逢。
我为什么记得她,是因为我们擦肩而过时,我听到她在哭泣,于是我侧目偷看她,
于是我看到她掩面而泣的样子——一只手捂着嘴巴,一只手捂着胸日,头低低垂着,
是一种很悲伤、很无奈的样子。后来。从所长那里又知道,我看到的哭泣的女入正
是从他办公室里刚出去的。她为什么哭,包括为什么来找所长,其实都跟黄依依有
关。说真的,几天来所长对我一直是崇敬有加,好像上面的电话把我一下变成个很
大的人物似的。其实,我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有点神秘而已,所长大人对我已有
的崇敬,使我一下子不大能接受他对黄依依的态度,当他听我说要黄依依时,所长
脸上堆满了惊疑和不屑(不是原先的谨慎和不安)。

  〃 黄依依?你要她?你……〃 所长沉吟着,最后咬咬牙说,〃 你还是换个人吧。


  “为什么?”我有种一脚踩空的感觉。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