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李敖:李敖快意恩仇录-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抱着敖弟走在爸爸旁边,他们走在最后。途中爸爸对妈妈说:“我做的事自己清楚,不必
担心……”但日本兵马上哇哩哇啦喊了几句,意思明显是不让爸爸妈妈交谈。因为雨大大,
不久灯笼也熄灭了,忽然拉着我的日本兵没看清掉在水沟里。妈妈听到落水声惊惶地喊:
“哎呀,安琪!,我回答说:
  “不是我!”只不知为什么眼泪随着落下来,心中无限委屈。我当时的心境也像外界一
样漆黑一片。最后总算走到榆次日本宪兵队。爸爸被安排一个人单独住,妈妈带我们三个孩
子睡另一间,爸爸妈妈之间相互不许交谈,实际上根本见不到面。
  敖弟和六妹那个时候都小,依在妈妈身边倒也不哭不闹。第二天清早我走进院子里,只
不过是孩子,日本兵对我并不防范。几个鬼子看守兵都不懂中文,爸爸妈妈对日文更是一窍
不通,结果用上我这个“大翻译”了。我学到的日文只是片语只字,还会唱半支日文歌,逗
得几个鬼子兵赞声不绝。爸爸看到机会喊我进他的房间,教我背诵六件事,说等有机会的时
候转告徐伟森叔叔。我也懂得事态严重不敢偷懒,努力默记在脑子里。在我数次出入爸爸那
间房间的时候,爸爸让我反复背诵给他听直到无误。记得六件事中有一条是“局长做的事自
己有底,不会有问题,更不会牵连别人”。从鬼子兵口中我不知道怎么听明白当天下午会离
开榆次,爸爸妈妈知道这一消息都称赞我能干。果然那天下午我们又被解送回太原。又进了
太原的日本宪兵队,听说队长叫长谷川,一个翻译对妈妈说:“太太可以带小姐、少爷回
家,没有我们通知先不能回北京。局长有些事要留下来!”爸爸对妈妈说:“你放心回去
吧,我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家。”接着爸爸被带走。坚强的妈妈眼圈红红的但不落泪,带着我
们三个没成年的孩子走出日本宪兵队,背后没有人跟随我们。妈妈喊来两部洋车,但在紧要
关头敖弟和六妹都要跟妈妈,而不肯跟我坐一辆洋车。没办法只好四个人落在一辆车里回到
禁烟所。徐伟森叔叔以深沉而冷静的态度,听我背诵了爸爸的几点嘱托,并且边听边点头。
事后妈妈多次夸奖我“真懂事”。接着就知道与爸爸同时被捕的还有钟科长、信科长和于松
涛秘书。以后的几天,每天早上醒来都看见妈妈坐在床上发呆,红肿的眼睛说明她痛苦悲伤
无法安枕。不太久,妈妈被允许带着我们三个孩子回北京。爸爸并没有被判刑坐牢,而是囚
禁在日本宪兵队。
  半年以后。
  终于有一天雨过天晴,北京总局局长刘六爷的太太派人送来一封封住的信,上面写着
“李太太亲启”。温茂林看到信像捧到圣旨一样。马上“教育”我们说:“亲启的信就是秘
信,只能自己看,谁也不能拆。”妈妈当时不在家,等得人好心焦。
  刘太太也曾是爸爸的学生,最终妈妈回家谜底揭晓,信上只有几个字:
  据闻老师不日归京。
  寥寥几个字使全家乐开了锅、接着是朗盼、期盼、再期盼,总算盼到爸爸回家了。消瘦
了很多很多,头发是被剃光后新长出来的短搓儿,面色苍白,看上去格外让人心酸。能从日
本宪兵队活着出来,等于通过了鬼门关死里逃生……
  二姊提到的“男仆温茂林”是中国民间耿直、倔憨而又忠诚人物的代表,当然也是某些
方面愚昧的代表,这由我六岁时得盲肠炎开刀那一次可概其余。二姊回忆:
  四姑嫁人后,南房的大间大部分时间空着,我们放学后自行车放在里面。一度温茂林住
过。茂林眼中只有敖弟,不把我们放在限里,憨直到不讲理的程度。三不来两眼瞪得老大,
自以为是地指责别人或乱发谬论。最可恨的是清早他要睡懒觉,门从里面锁着。我们上学怕
迟到敲门的时候,从窗户玻璃看到他有心慢腾腾地起来,将袜子正面甩了又甩,反过来再用
力甩,然后像慢镜头一样一点点地往脚上套,愈急得敲几他就愈拖时间,令人哭笑不得。对
小少爷李敖那可是忠心耿耿,当名医关颂韬诊断敖弟患阑尾炎须动手术治疗的时候,温茂林
向爸爸苦谏不能开刀。他说:“动刀开膛还了得?”等爸爸信任关大夫的诊冶方案,同意手
术切除敖弟的阑尾时,茂林蹲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比任何人都动真情。说也奇怪,听到开
刀的李敖忽然说他肚子不痛了,就连诊断阑尾炎重要手段压痛症状也突然消失。专家关颂韬
当然不会上小小的李敖的当。手术是在南池子东华医院进行的,症状已转成腹膜炎,伤口不
能马上缝合,而是每天换纱布引出脓水,李敖很坚强,任凭换药一声不响,受到医生不少称
赞。有一天我睡在李敖病床边的一个小床上陪他,熟唾了一整夜。第二天李敖抱怨说:“二
姊说来陪我,可一直睡觉。”可见他痛得睡不着。我回家后温茂林说若是他陪,他要瞪着眼
看小少之一。孩子们都去买新鞋,他会挑选式样八股价钱便宜的鞋,爸爸看了固然高兴,但
四妹骂他是“伪君子”,敖弟最要好的同学叫詹永傑,两个孩子有八拜之交,敖弟屈居老
二,过年的时候小兄弟俩都穿上缎子长袍黑马褂,拜年的样子四平八稳的,就像又回到巴金
写的“家春秋”的年代似的。与我们读教会中学,习惯洋打扮的姊姊们,在穿戴方面显得格
格不入。
  二姊又特写我和詹永傑,说:
  两人判若兄弟常形影不离。我家曾在市场买来一只狮子毛小叭狗儿,我们叫它“伯
儿”。“伯儿”像马戏团的小狗一样会许多表演,后来“伯儿”有个体态庞大的男友,生下
一条杂种大长毛狗并送给詹水傑。过旧历年的时候,詹永傑牵着叫“伯儿”的后代来我家拜
年。詹水傑白白胖胖、仪表不俗、举止大方、彬彬有礼,十分讨人喜爱。就连磕头的样子都
四平八稳,一看就知道是受过正宗训练。他和李敖是拜把子兄弟,两个人学习成绩也都数一
数二。过年一样穿上长袍马褂,人人见了都夸赞这一对小哥俩。
  詹永煤这名字现已简化成詹永杰,分别四十年后跟我再度联络上,他送我“墨宝文房用
品”一盒,内附手书:

    李敖学兄把兄如晤
      契阔四十五载
        常思念
          但愿有朝一日
            重相见
              弟永杰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一日于北京

  二姊又回忆到我的娱乐。她说:“敖弟小时候也不像女孩喜欢跳绳、拍皮球、玩丫子
儿,而他最爱戏里的刀枪剑戟”,她说我:
  从小在姊妹堆中长大,可丝毫没有娘娘腔。喜欢舞京剧的道具大刀、扎枪之类,尤其喜
欢和亲戚一个叫大连的孩子相互对打乱砍。李敖口中发出锣声“蝶匡匡匡”,大连不断用鼻
子发出“得儿哼哼哼”的梆点声应战。有一夭半夜里,我蒙蒙胧胧听到“得儿哼哼哼”战斗
声,奇怪地想为什么半夜二更敖弟和大连武打开场啦?好一会儿才清醒是外祖母在睡觉打呼
噜呢!
  二姊又说:
  敖弟比我胆子大很多,记得有一天客厅里飞进一只马蜂,我吓得乱叫,敖弟正赤脚坐在
沙发上,他一声没响跳下来先用手掌打在窗户上的马蜂,当马蜂被拍落在地上他又用脚丫
踩,我好惊讶他胆子那么大,到底是男孩子!
  我家西面是男二中的操场,我们学骑自行车也多半是在那个操场上由敖弟的男佣人温茂
林教的,操场东头是个土坡,坡上长着杂草,热天我很喜欢在草堆里捉蚂炸,捉到就放在一
个硬纸盒千里,盒子上面扎好多洞给蚂蚱透空气用。
  有一天妈妈嫌我整天疯在草堆里不好好念书,骂了我一顿让我将蚂蚱全放掉,我将盒盖
打开一条缝儿,看到里面密密麻麻都是蚂蚱,相互踩来踩去东咬西嚼的样子,忽然手麻害怕
起来不敢捉了,结果是敖弟自告奋勇将盒子拿到院子里东驱西赶,好不容易将蚂蚱拨走,剩
下飞不动的便宜了猫。
  敖弟不太喜欢大喊大叫,常是闷声不响地调皮。有一夭他将两个小青杏儿塞进自己的两
个鼻孔里拿不出来,跑来找我帮忙,我真费了好大劲几,在他鼻子上又是推又是捏的,才好
不容易将青杏弄出来,另有一天我们捉迷藏,敖弟藏好后无论如何真的找不到他了,最后惊
动得大人们慌了手脚,原来他躺在盖着丝绒台布的麻将桌下两把椅子上,任凭大家声嘶力竭
地喊“小敖”,他就是不吭声,谁也没想到他藏到那么刁钻的地方。还有一次大人们在北海
公园茶座喝茶,我们几个孩子爬上一个小上坡,看到很多非常大的蚂蚱,敖弟抓一只放在自
己手臂上看它爬,结果下臂肿起好大一片红疙瘩。
  敖弟和我有一段时间睡在一张大床上,一天不记得为什么我们两个人吵了一架,于是规
定第几根栏杆为界,谁也不许睡过界线,十夜睡梦中我发现有人踢我的脚,睁眼一看原来是
敖弟,他说我的脚睡过了界。
  清朝北京的雍和宫,本来是雍正没当皇帝以前的住所,当时他是雍亲王。他做皇帝后,
把这地方赐给活佛章嘉呼土克图,作为西藏喇嘛的庙,在这庙的温度孙殿的楼上,赫然在焉
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欢喜佛。二姊回忆:
  有一年爸爸妈妈带着我和敖弟去参观雍和宫。……雍和宫里有个六丈二尺高的佛像,这
还不算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由一一根整木材雕成的。因为佛像太高,在室内即使退到墙根儿
也看不全它的脸,另外每逢过年,寺院里的憎侣用各种颜色的细粉,耐心洒成寺院的立体结
构模型,我已忘记是派什么用处,只记得上程浩大而且细腻。那天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是去看
欢喜佛。本来欢喜佛是不对外开放的,除非额外付钱,导游僧带我们到楼梯口,上楼之内忽
然小卢问爸爸:“小姐是不是也上去?”爸爸看我一眼口答说,“没关系。”我当时真好好
奇。为什么要怀疑我不能看?为什么不怀疑更小的敖弟?正因为好奇,上楼后我反而仔仔细
细多看几眼,令我失望的是,什么破绽也没看出来。试想封建保守色彩浓厚的中国,又是寺
院中的佛像,即使内容露骨一些又会到什么程度呢?与很多现代艺术、雕像、画报、照片内
容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说不定也只是化缘的办法之一而已。
  这些欢喜佛和导游的妖僧绝没想到在四十年后,我竟写“欢喜佛”一文研究它们,并且
进而对既不智慧也不慈悲的黑暗西藏文物,大加挞伐。
  二姊又记得当时年纪小,大家一起演戏的盛况。在内务部街南房那个大间,我们合组了
一个“索罗门剧团”。在剧团中,我还单独演出过,一次是演明末遗恨,演崇帧皇帝被李自
成围城后,大将跑去救他,而我就是那大将。此剧底本大概跟北京景山“明思宗殉国处”那
棵树有关。明思宗是十七世纪的明朝亡国之君崇帧。国家危难时,他虽然有台湾,可是他没
脸去逃了,他终于为亡国之君的最后殉国,做了一次好榜样。这个件人皇帝虽然误国失国,
但他的从容一死,却多少引起入门的同情与怀念-比起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