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步步生莲(上)-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没有在人前表现出对浩特别的关护。只是淡淡一瞥便回转大营。进入前营之后。他便吩咐下去。令人马上向官家|营汇报今晚敌军偷袭的详情。又向本其余各营以及东南北三处围城大军以鼓讯和灯讯传递了消息。这才返回中军本阵。
    杨浩注到。前营:置俘虏清扫战场的事程世雄一句不问。完全交由前营守将负责。他麾下其他各营的将官也都严本营。并无一人离开队伍赶来慰问主帅的安危。只以灯火讯号发出询问。的知程世雄安然无恙后各营的灯火便次第熄灭。进入一片沉寂。仿佛今夜从不曾发生过这么一场鏖战似的。杨浩不禁暗暗钦服这看似粗犷的汉子治军有方。
    回到中军。程世雄和亲兵们一起到角营灶旁。亲手从那口新打的井里提上水来。士兵们相冲刷着身上的血污。程将军和普通士卒一样裸着上身。如果不是他臂上有伤。看来他也要提起一水来。痛痛快快的冲个凉。
    士兵们嘻嘻的冲洗着身上的血污。他们的一些袍泽兄弟就在方才的一战中丧了命。还有一些负了伤断了手脚。如今正在郎中照料下养伤。可是从这些士们脸上杨浩完全看不出一丝哀伤和缅怀。尽管方才并肩做战时。这些子可以毫不犹豫的为同伴去挡一刀。以刀枪写人生。视死如等闲。就是粗犷的西北大汉。因为石双之死一直抑郁在心的杨浩看到这些好男儿放下生的快意模样。不禁也敞开了自己的胸怀。因为石双之死而一直郁积于胸的闷气一扫而空。
    他解下束发的布巾。让一头长发披撒;脱下自己染血的战袍。裸着那与袍泽们相比略显单的身子。提一桶水。自头顶畅快淋漓的浇下。甩一甩细密珠。仰头望向静谧而湛蓝的天空。天空中繁星无数。那里边有一颗。一定就是石双的英灵。
    “兄弟。不错啊。看你文文静静的。第一回上阵杀敌就敢这般凶悍。像咱西北的兵。没给咱大将军丢脸。”往回走的时候。范老四搭着杨浩的肩膀夸奖。
    新兵总是受人排挤欺负的。哪怕程大将军曾经叫他一声“浩哥儿”如果他是个甭种。照样不会有人把他放在眼里。战场上。想赢的别人的尊重。就的一刀一枪的凭本事去拼。今日一战。杨浩已经被程世雄麾下这些骄兵悍将命之徒视为自己人了。回到中军。众亲兵侍卫散去。各回营帐休息。程世雄掀开帐帘刚要进帐去。忽的顿住脚步。头唤道:杨浩。”杨浩所住的营帐就大将军营帐的左侧。他正欲进帐。闻声止步。转来:“大将。”
    “你今夜遗下的那三刀。可曾?”
    杨浩微微一怔。随露出会心的笑容。他双手抱拳。郑重说道:“回大将军。那三刀。属下已经补上了。”
    世雄摸摸颌下的大胡子。侧头看着他。营帐中的灯光流泻出来。映在他的眼睛上。他的眼睛里有一抹狡黠的意味:“这人肉桩子。比那木桩如何?”
    杨浩一叹。答道:不好劈啊。”
    世雄哈哈大笑。一掀帐帘便钻了进去:“好生歇了吧。大丈夫要出人的。这世上还有是人肉桩子你砍呢。”





    第三卷 莲子始生 第138章 沧海桑田?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10…1…8 21:15:18 本章字数:1221

    刘继业逃回城去之后,为他六百壮士戴孝祭拜,痛哭失声。经此一战。皇帝刘继无心惊胆战,对于夜间袭营的提议再不敢接受,只令四城紧闭,防止宋军再度攻城。这位后汉皇帝在宫阙之内每日登高远眺,向北方怅望,犹如一块望夫石,他的求援信使早就派出去了,可是契丹人却始终不曾露面。难道父皇帝已经抛弃了他这个儿皇帝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继无愈来愈是绝望。
    这两天,杨浩已和程世雄相处的亲密无间,杨浩上一世养成的规矩本分、文质彬彬,在这些老兵油条子的影响下已荡然无存,现在的他已经越来越像一个兵了,一个有些痞气却更具野性的军人。
    这一天,他和范老四、刘世轩,带领一队军卒离开大营,向西南方向扫荡。因为军中接到消息,被打得溃散四逃的北汉残兵这两天破坏了粮道,袭击了自广原赶来的辎重队伍。由于程世雄这支人马原本的任务就是负责扫荡外围,因此官家将原本围攻西城的禁军稍微整顿后重又调上前线,代程世雄分担一部分防务。令他出动一路人马确保粮道安全。本来杨浩是他的亲兵,不需要执行这样的任务,但是程世雄嘴上虽说军营之中不徇私情,对他毕竟有些关护,便让他担负了这个任务,其中不无锤炼之意。‘
    “杨指挥,前方有一个村子(更/新/最/快  w/a|p。1|6|k|x|s。c|o|М)说不定就有北汉的残兵败将躲在村中。咱们要不要去搜一搜?”
    范老四指着前方一个小村庄向杨浩询问道。范老四和刘世轩是这一路人马的“差使”,是官,但是没有品级,只是这百十名士卒的统领,杨浩是程世雄的亲兵,派出来之后临时委了个“指使”的官,是这支队伍的负责人,不过这“指使”同样是不入流的小官,连品级也没有。
    杨浩向前方望去,只见平原上有一个村落,村子十分破败,残垣断壁、茅屋土墙,村前又有一条小河流过,四下一望都很荒芜,纵然真有北汉残兵,也没有办法在此设伏。便颔首道:“使得,我率一路人先进村去,刘大哥,范大哥,你们再侧翼照应。”
    杨浩头一次带兵,虽说手下只有百余名士兵,当的又是个比弼马温还小的官儿,但是有任何决定都十分的谨慎,对士卒们也十分的关护,“兄弟们给我冲”和“兄弟们跟我冲”哪个是真把别人当了兄弟,纵然这些士兵全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也能分得清的。他谨记着“身先士卒才能得到士卒的拥戴“这句话。遇事必身先士卒,一天下来两个原本十分倨傲的”差使”已经对他有了几分真正的敬意。
    杨浩说完不待他们推辞,便率了一路人马先行往村子里走去。村子里静悄悄的,这一对大兵扛枪冲进来,也没有鸡飞狗跳的景象,这个小村子实在是太穷了,就像村口那两株叶子稀疏的百年老枣树,干别的不见一丝油水。





    第三卷 莲子始生 第139章 一计不成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10…1…9 12:33:50 本章字数:6553

    最近雨水很充沛,大小河流都是爆满,然而莫名其妙的就把北汉都城变成了一片汪洋泽国,这可能吗?
    正当有些心眼直的宋兵惊慌失措的寻找着自己的队伍时,杨浩心中灵光一闪,已经明白过来:“引水灌城,这是我宋军借助天地自然之力以水灌城啊。”
    杨浩刚刚想到这儿,就听一阵战鼓声起,河水涌来的那条山谷中突然杀出无数兵卒,看服饰正是大宋禁军。他们乘着小船儿,更多的确实站在粗大原木绑扎而成的巨大木筏上,船上和筏上装着强弓硬弩,士兵抵着以人高的大盾,借着水流的涌动,不需费力撑划,便鼓噪着向北汉都城南门冲去。
    自古以来,借助自然之力威力何止胜过千军万马,博望坡一把大火,关云长水淹七军,都是利用地势,借助水火自然之力,人为制造一场灾难。然而,这里毕竟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城池,城基甚为宽厚结实,这场人为制造的洪水能一举制之么?
    “快看快看,那是步军都虞侯赵将军的人马。”有些眼尖的士兵看到一个数丈方圆的大木筏上所立的旗帜,便兴奋地喊叫起来。他们立在山脊上看着,只见那位步军都虞侯赵将军率领各种简陋的船只、木筏一路呐喊着杀到北汉城下。
    城中早有所持的北汉军立即发出一阵密集的箭雨向他们袭来。因为洪水淹到了城池一半的高度,他们距城头的位置已经很近了,可是立在这样操纵不便的船只木筏上,既不能携带重型攻城武器,又无法灵活躲闪敌人的箭矢,正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大宋禁军虽然骁勇善战,这一轮冲锋还是在无数箭雨下无功而返。
    随即,原本驻守南营的宋军再度发起了攻击,一员宋将战的兴起,弃盔解甲,乘小船于前,亲擂战鼓激扬士气,不料城头箭如飞蝗,他连躲闪之处都没有,手下亲兵立在狭窄的小船一侧用盾为他护住身体,只不慎露出一线空隙,一支利箭便射中他的脑袋,主将身死,士卒溃散,第二轮冲锋又失败了。
    随即,宋军一方暂时进入了沉寂,显然将领们正针对这种情形在商议对策。杨浩看看他们出兵的那座山谷与自己这里是相连的,便赶紧招呼士卒道:“走,咱们快去与大队人马汇合。”
    他们沿着山脊一路行去,堪堪走到那座藏兵谷,已经发现了宋军的一杆杆大旗,忽地听兵士惊呼道:“我家程将军出兵了。”
    杨浩驻足一看,果然宋军再度发兵,一杆大旗上高书一个程字,旗下立着手拄大戟,昂然而立的程世雄。这一遭儿,宋军不再使人力硬攻了,在程世雄身前有数十架木排,木筏上堆着无数碎木柴草,只使几个小校在木筏两侧控制着方向,驶向北汉城下。
    木筏将到那座城市南门时便放起火来,那些识水性的宋兵跳下水向后面游去,一架架木排接连撞上南城门,一时烈焰焚天,浓烟滚滚,把城楼上 戌守得北汉兵都熏烤的逃到了两旁城墙上去。大火冲销,就连水面都映得彤红一红。
    杨浩等人一面观战,一面向那座山谷靠拢,山谷中早有人看到他们这支队伍,已派人迎上前来,问明是负责扫荡外围的人马归来,便向他们指引了本阵的所在。杨浩等人不急着赶向自己城池,只在山脊上看着自家将军攻城。
    那数十架木排拥塞在一起,火焰冲天烧了足足有大半个时辰,余焰尚未燃尽,程世雄的大筏已让开位置,高声喝道:〃射箭!”
    后面轰然应诺,一只比程世雄的木筏更庞大的筏子驶上前去对准了城门,木筏上有一只怪模怪样的大弩,那是一只“八牛弩”,数十人绞弦上箭,八牛弩上,中间是一支比投枪还粗的巨箭,左右各有三枝细一些的小箭,称为“一枪三剑箭”,次箭一发,射在被烈火几乎烧透的大门上,本已被火烧得摇摇欲坠的巨大城门受不了重创轰然倒下,洪流一拥而入,程世雄大喜,刚欲挥戟号令三军乘机入城,不料那城楼摇晃几下,竟因下边是去支撑,又受洪水浸泡,一下子垮塌下来。
    巨大的城楼一倒,把洪水激起一团两丈多高的巨浪,冲翻了最前面的几只小船小筏,把程世雄的大筏也推得向后一冲,若非他以大戟牢牢钉住筏面,此时便和筏上许多士兵一样摔倒在地。
    这一来城楼垮塌,虽然城楼主体被没入水中,但是有它阻着,想要籍洪水一拥入城也成了泡影,尤其是城楼的一角飞檐还竖在水面,阻碍了木筏和小船靠近,速度更是大受影响。北汉城头守将正式刘继业,他见此情形暗叫侥幸,连忙组织弓弩手自断墙左右向船上筏上射箭,阻止他们靠近。
    刘继业立在城头,一面指挥调度,一面手执大弓,亲自向宋军射箭,他箭术如神,射无虚发,弓弦一响,必有一名宋军中箭倒下或一头栽入浑浊的洪水。程世雄立在激荡摇晃的木筏上,脚下无根,平时的勇武连六分都发挥不出来,手中的大戟没有用武之地,他便拔出佩剑拨打城头箭雨,一着不慎被刘继业射中,身旁的几名亲兵更是早被刘继业的神箭射得穿胸而过,仆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