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利场(四)-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是美好的;同时也解脱了烦恼;得到真正的快乐。萨克雷的说教即使没有被忽视;也不过是说教而已。至于揭露真实;他是又细心。又无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始终没有妥协。他熟悉资本主义社会;能把那个社会的丑态形容得淋漓尽致。有人竟把《名利场》看作〃对当时社会的宣战书〃(参见《忧患的锻炼》四一八页。)。可是萨克雷在赤裸裸揭出社会丑相的同时;只劝我们忘掉自己。爱护别人。单凭这点好心;怎么能够对付社会上的丑恶;萨克雷在这方面就不求解答。他确也鄙视贵族(萨克雷把贵族阶级称为〃下等人〃(见《全集》第十五册九四页);处处把他们挖苦;如《全集》第十五册五六一。一七五页;第二十册三二○。。。。。。三三二页;又如第十八册《四位乔治》(The Four Georges)那部讲演集里把四代皇帝形容得尊严扫地。);有时也从制度上来反对统治阶级(他反对帝王用〃神权〃来〃胡乱的辖治〃(参看《智慧的年代》二五五。。。。。。二五六页);又以为势利是制度造成的(见《全集》第十五册十七。五七页)。)。可是他没有像他同时代的狄更斯那样企图改革的热情(他以为贫穷和疾病死亡一般;都是自然界的缺陷;无法弥补(参看《书信集》第二册三五六页)。);而且以为小说家对政治是外行;不赞成小说里宣传政治(参看《萨克雷在〈晨报〉发表的文章汇辑》七一。。。。。。七四页。他偶尔也很激进;如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参看《智慧的年代》二五一页);他也曾参加过国会议员的竞选(参看《智慧的年代》二六五。。。。。。二七一页);可是他对政治一贯的不甚关心;晚年尤趋向保守。)。
    《名利场》描摹真实的方法是一种新的尝试。萨克雷觉得时俗所欣赏的许多小说里;人物。故事和情感都不够真实。所以他曾把当时风行的几部小说摹仿取笑(参看《名作家的小说》(Novels by Eminent Hands);。。。。。。见《全集》第十九册。)。《名利场》的写法不同一般;他刻意求真实;在许多地方打破了写小说的常规滥调。
    《名利场》里没有〃英雄〃;这部小说的副题是《没有英雄的小说》(A Novel Without a Hero);这也是最初的书名(《书信集》第二册二三三页。)。对于这个副题有两种解释。一说是〃没有主角的小说〃;因为不以一个主角为中心(参看西昔尔(D.Cecil)《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的小说家》(Early Victorian Novelists);《企鹅丛书》本六六页。);这部小说在《笨拙》杂志上发表时;副题是〃英国社会的速写〃;也表明了这一点。另一说是〃没有英雄的小说〃;英雄是超群绝伦的人物;能改换社会环境;这部小说的角色都身受环境和时代宰制的普通人(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著《萨克雷评传》一八九二年版九一页;普拉兹(M.Praz)《英雄的消灭》牛津版二一三页;凯丝琳。铁洛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小说》二二九页;西昔尔《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的小说家》六六页也提到这一点。)。两说并不矛盾;可以统一。萨克雷在《名利场》里不拿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做主角。他在开卷第一章就说;这部小说写的是琐碎庸俗的事;如果读者只钦慕伟大的英雄事迹;奉劝他趁早别看这部书(《全集》第一册六。。。。。。七页。)。萨克雷以为理想的人物和崇高的情感属于悲剧和诗歌的领域;小说应该实事求是的反映真实;尽力写出真实的情感(《书信集》第二册七七二页。萨克雷反对小说里写英雄;参看《全集》第十二册七四。七六。一七七页。最近有人凭主角左右环境的能力把作品分别种类;说:主角能任意操纵环境的是神话里的神道;主角超群绝伦;能制伏环境的是传奇里的英雄;主角略比常人胜几筹。但受环境束缚的是史诗和悲剧的英雄;主角是我们一般的人;也不能左右环境;他就称不得〃英雄〃;因此萨克雷只好把他的《名利场》称为〃没有英雄的小说〃;主角能力不如我们;那是讽刺作品里的人物。。。。。。见傅赖(N.Frye)《批评的解剖》(Anatomy of Criticism)普林斯登(Princeton)版三三。。。。。。三四页。)。他写的是沉浮在时代浪潮里的一群小人物;像破产的赛特笠;发财的奥斯本;战死的乔治等;甚至像利蓓加;尽管她不肯向环境屈服;但又始终没有克服她的环境。他们的悲苦的命运不是悲剧;只是人生的讽刺。
    一般小说里总有些令人向往的人物;《名利场》里不仅没有英雄;连正面人物也很少;而且都有很大的缺点。萨克雷说都宾是傻瓜;爱米丽亚很自私。他说;他不准备写完美的人或近乎完美的人;这部小说里除了都宾以外;个个人的面貌都很丑恶(《书信集》第二册三○九页。)。传统小说里往往有个令人惬意的公道:好人有好报;恶人自食恶果。萨克雷以为这又不合事实;这个世界上何尝有这等公道。荣辱成败好比打彩票的中奖和不中奖;全是偶然;全靠运气(同上书;四○二页;《全集》第二册二七二页;又参看第十二册六○页;第十三册一○五;一一二页。)。温和。善良。聪明的人往往穷困不得志;自私。愚笨。凶恶的人倒常常一帆风顺(《全集》第二册二七三页;又参看第四册四四八。。。。。。四五○页。。这样看来;成功得意有什么价值呢;(同上书;三二页。)况且也只是过眼云烟;几年之后;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在历史上难道还留下什么痕迹吗(《全集》第十五册三五一。。。。。。三五二页。)?因此他反对小说家把成功得意来酬报他的英雄(《全集》第十二册一七七页。)。《名利场》里的都宾和爱米丽亚等驯良的人在社会上并不得意;并不成功;丑恶的斯丹恩勋爵到死有钱有势;利蓓加不择手段;终于捞到一笔钱;冒充体面人物(萨克雷给朋友的信上安排《名利场》结束时利蓓加怎样下场。信尾说;利蓓加存款的银行倒闭;把她的存款一卷而空。可是他没有把这点写到小说里去(参看《书信集》第二册三七七页)。)。《名利场》上的名位利禄并不是按着每个人的才能品德来分配的。一般小说又往往把主角结婚作为故事的收场。萨克雷也不以为然。他批评这种写法;好像人生的忧虑和苦恼到结婚就都结束了;这也不合真实;人生的忧患到结婚方才开始(《全集》第一册三二○页。)。所以我们两位女角都在故事前半部就结婚了。
    萨克雷避免了一般写小说的常规;他写《名利场》另有自己的手法。
    他描写人物力求客观;无论是他喜爱赞美的;或是憎恶笑骂的;总把他们的好处坏处面面写到;决不因为自己的爱憎而把他们写成单纯的正面或反面人物。当时有人说他写的人物不是妖魔;不是天使;是有呼吸的活人(《书信集》第二册三一二页。)。萨克雷称赞菲尔丁能把真实的人性全部描写出来:写好的一面;也写坏的一面(《全集》第二十二册二六四页。)。他自己也总是〃看到真相的正反两面〃(《全集》第四册三一八页。)。譬如爱米丽亚是驯良和顺的女人;是个贤妻良母。她是萨克雷喜爱的角色(萨克雷对他最要好的女朋友说:〃爱米丽亚的一部分是你;一部分是我母亲;大部分是我那可怜的太太〃(《书信集》第二册三三五页);后来又对她说:〃我老在描写的女人不是你;不是我母亲;她是我那可怜的太太〃。(《书信集》第二册四四○页);他又说;爱米丽亚不是他那位女友;但是如果没有认识她;他不会想出爱米丽亚这个角色来(《书信集》第二册三三五页)。他的女友。母亲。妻子三人的性格并不相似;不过都是贤妻良母型的女子。)。萨克雷写到她所忍受的苦痛;对她非常同情(《全集》第二册二七二。。。。。。二七四页。)。可是他又毫不留情地写她自私。没有识见。没有才能。没有趣味等等(爱米丽亚的长处和短处和萨克雷的妻子都很相似。。。。。。参看戈登。瑞著《萨克雷生平索隐》(The Buried Life)牛津版三一。。。。。。三二页。)。利蓓加是萨克雷所唾骂的那种没有信仰。没有希望。没有仁爱的人(《全集》第一册九四页。有说利蓓加是萨克雷仿着他朋友的私生女德瑞莎。瑞维丝(Theresa Reviss)写的;《名利场》发表时她才十五岁。她后来身世和利蓓加很相似(参看《书信集》第一册导言一五七。。。。。。一六○页)。)。她志趣卑下;心地刻薄;一味自私自利;全不择手段。可是她的才能机智讨人喜欢;她对环境从不屈服;碰到困难从不懊丧;能有这种精神也不容易;她出身孤苦;不得不步步挣扎;这一点也使人同情。萨克雷把她这许多方面都写出来。又如都宾是他赞扬的好人(当时人都认出都宾是萨克雷按照他的好友约翰。爱仑(John Allen)写的(参看《书信集》第一册导言八一页)。);罗登是所谓〃乌鸦〃。。。。。。他所痛恨的人;他也是把他们正反两面都写到。萨克雷的早年作品里很多单纯的反面角色;远不像《名利场》里的人物那么复杂多面(譬如《全集》第十二册《巴利。林登的遭遇》里的主角比第十三册《凯丝琳》(Catherine)里的女主角复杂;萨克雷把这个混蛋的心理写得很细微贴切;可是比了利蓓加;他只是单纯的坏人。罗登是《全集》第十四册《二爷通信》(Yellowplush Correspondence)里玖斯。埃斯(Deuce-ace)一流的〃乌鸦〃;可是他兼有《全集》第十三册《戴尼斯。哈加蒂的老婆》(Denis Haggarty;s Wife)里的主角对老婆的那一片忠诚;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表现在他一人身上。)。
    但是萨克雷写人物还有不够真实的地方。譬如利蓓加是他描写得非常成功的人物;但是他似乎把她写得太坏些。何必在故事末尾暗示她谋杀了乔斯呢。照萨克雷一路写来;利蓓加心计很工巧;但不是个凶悍泼辣的妇人;所以她尽管不择手段;不大可能使出凶辣的手段来谋财害命。萨克雷虽然只在暗示;没有肯定她谋杀;可是在这一点上;萨克雷好像因为憎恶了利蓓加这种人;把她描写得太坏;以至不合她的性格了(参看圣茨伯利(G.Saintsbury)为牛津版《名利场》所撰序文十五。。。。。。十六页。)。
    萨克雷描写人物往往深入他们的心理。他随时留心观察(他说他随时张大了眼睛;为他的小说收集材料;又说他常看到自己和别人一样无聊(《书信集》第二册三一○页)。又说他在阔人中间来往;每天都有些收获(《书信集》第二册三三四页)。);也常常分析自己(萨克雷说他常照的镜子也许是裂缝的。不平正的;可是他照见了自己的懦弱。丑恶。贪纵。愚蠢种种毛病(《书信集》第二册四二三。。。。。。四二四页)。);所以能体会出小说里那些人物的心思情感。譬如他写奥斯本和赛特笠翻面为仇;奥斯本正因为对不起赛特笠;所以恨他(《全集》第一册二一一。。。。。。二一三页。;又如都宾越对爱米丽亚千依百顺;她越不把他放在心上;都宾要和她决绝时;她却惊惶起来(《全集》第二册四○四页。)。萨克雷并不像后来的小说家那样向读者细细分析和解释;他只描叙一些表现内心的具体动作。譬如利蓓加是个心肠冷酷的人;但也不是全无心肠。她看见罗登打了斯丹恩勋爵;一面索索发抖;却觉得自己的丈夫是个强壮。勇敢的胜利者;不由自主的对他钦佩(同上书;二二三页。)。她和罗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