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趣味物理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移动得最慢的,不难想象是跟地面接触那一部分的各点。严格地说,
这些点在跟地面接触的一瞬间,它们是完全没有向前移动的。

当然,以上所说的一切,都只是对于向前滚动的车轮说来是对的,但
是对于那些只在固定不动的轮轴上旋转的轮子却不适用。例如一只飞轮,
轮缘上的随便哪一点都是用相同的速度在移动的。

不是开玩笑的问题

下面还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有一列火车假定从甲地驶向乙地,在这
列车上有没有这样的一些点,在跟路轨的相对关系上说,正在向反方向—
—从乙地向甲地——移动着?

你觉得这个题目出得荒唐吗?但是事实上这列车的每一个车轮每一
瞬间有这种向反方向移动的点。你可知道它们究竟在什么地方吗?

你当然知道火车轮缘上有一个凸出的边。好,那么让我来告诉你,当
火车向前行进的时候,这个凸出边的最低一点竟不是向前移动,而是向后
移动的!

你觉得奇怪吗?好,那么做完下面这个实验你就明白了。找一个圆形
的东西,例如一枚硬币或者一个钮扣,把一根火柴用蜡粘在这圆东西的直
径上,让它有长长的一段露出在外面。现在,把这个圆东西放在尺边上的
C 点,把它从右向左滚动,你就可以看到火柴的F、E、D 各点不但没有跟
着向前移动,倒相反地向后退去,火柴上离圆东西的边越远的点,在圆东
西向前滚动时候倒退的现象也越显著(D 点移到了D■点)。

火车的车轮凸出部分的下端当火车前进的时候,也恰好跟我们这个实
验里的火柴露出的部分一样,是向反方向移动的。

现在,我说在飞驶着的火车上有一些不是向前而是向后移动的点,你
已经不会觉得奇怪了。这个反方向的移动固然一共只延续几分之一秒,尽
管在我们的印象里一向都没有这种认识,但是在飞驶的火车上向反方向移


动的点终究是有的。这一点,图6 和图7 可以给我们很好的解释。

帆船从什么地方驶来?

假定有一只舢板,正在湖上划行,并且假定图8 里的箭头a 表示它的
行动方向和速度。前面有一只帆船,正在跟舢板垂直的方向上行驶着,箭
头b 表示帆船的方向和速度。假如有人问你,这只帆船是从什么地方驶来
的,你一定立刻能够指出岸上的M 点来;但是,假如把这个问题提给坐在
舢板上的乘客,那么他们会指出完全另外的一点来。为什么呢?

原因是,舢板上的乘客所见到的帆船行进的方向,并不是跟他们的行
动方向垂直的。因为他们并不感到自己的本身运动:他们只觉得仿佛自己
是停在原地不动,而周围的一切却用他们一样的速度向反方向在移动。因
此,对于他们,帆船不只沿箭头b 移动,同时还沿着跟舢板行动方向相反
的虚线箭头a 的方向移动,帆船的这两个运动——实际运动跟视运动——
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律加合起来,结果使舢板上的乘客觉得帆船是沿着用a
和b 做两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移动,也正是这个缘故,舢板上的乘
客才会认为帆船的出发点不是岸上的M 点,而是N 点,照舢板前进方向来
说,是比M 点更在前面。

我们在跟着地球沿公转的轨道移动,遇到星体的光线的时候,对于各
星体位置的判断,也正犯了舢板乘客判断帆船位置的同样错误。因此,各
星体的位置对于我们或多或少有沿地球行动方向向前移了一些的感觉。当
然,地球移动的速度跟光速相比是太渺小了(只等于光速的10,000 分之
一);因此,星体的视位移也并不显著,但是这个位移仍旧可以用天文仪
器来发现。这个现象叫做光行差。

假如这类问题引起了你的兴趣,那么,请你试就上面所提的帆船的题
目把下面几个问题回答一下:

(1)对于帆船上的乘客,他们觉得舢板正向什么方向行进?
(2)帆船上的乘客认为这只舢板要划向什么地方去?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应该在a 线上
画出速度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表示帆船上的乘客认
为舢板行驶的方向,以为舢板正在他们面前斜驶,仿佛正预备靠岸一样。

第二章重力和重量·杠杆·压力

请站起来!

假如我向你说:“请你坐到椅子上去,我可以肯定地说,你一定站不
起来,虽然并没有用绳子把你绑在椅子上面。”你一定要认为这话是在开
玩笑。

好的。那么,请你象图10 的样子坐下来,把上身挺直,而且不准把
两只脚移到椅子底下去。现在,不准把上身向前倾,也不许改变两脚的位
置,请你试试看站起身来。

怎么,不成吧?无论你花多大力气,只要不把上身向前倾或者把两脚
移到椅子底下去,你就休想站得起来。

要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得先来谈些关于物体以及人体平衡的问


题。一个站立着的物体,只有当那条从它重心引垂下来的竖直线没有越出
它的底面的时候,才不会倒下,也就是说,才能够保持平衡。因此,象图
11 的那个斜圆柱体无疑的是要倒下去的;但是,假如它的底面很宽,从
它的重心引垂下来的竖直线能够在它的底面中间通过的话,那么这个圆柱
体就不会倒下了。在比萨和波伦亚的所谓“斜塔”以及在阿尔汉格尔斯克
的所谓“危楼”,虽然都已经相当倾斜,却并没有倒下来,正就是因为从
它们重心引下的竖直线并没有越出它的底面的缘故(当然还有次要的原
因,那就是这些建筑物的基石都是深埋在地面以下的)。

人在站立着的时候,也只在从他的重心引下的竖直线保持在两脚外缘
所形成的那个小面积以内的时候才不会跌倒。因此,用一只脚站立是比较
困难的;而在钢索上站立就更加困难:这是因为底面太小,从重心引下的
竖直线很容易越出它的底面的缘故。你可曾注意到老水手们走路时候的古
怪姿势吗?他们一生都在摇摆不定的舰船上度过,那儿从重心引下的竖直
线每秒钟都有可能越出两脚之间的面积的范围;为了不至于跌倒,老水手
都习惯把他们的身体的底面(就是两脚之间的面积)尽可能放大。这样他
们才可能在摇摆的甲板上立稳;自然,他们这种走路的方法也沿用到陆地
上来了。

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反面的例子,就是平衡增进了人体姿势的美观。
你可曾注意到,一个在头上顶着重物走路的人,他的姿势是多么匀称!大
家也都见过头上顶着水壶的女人的优美姿态。她们头上顶着重物,因此一
定要使头部和上身保持笔直的状态,否则,只要有一点偏斜,从重心(这
时候重心的位置比一般人提高了许多)引下的竖直线就会有越出底面范围
的危险,那么人体的平衡就要给破坏了。

现在,让我们还是回到方才坐定以后站起身来的那个试验上来。

一个坐定的人,他的身体的重心位置是在身体内部靠近脊椎骨的地
方,比肚脐高出大约20 厘米。试从这点向下引一条竖直线,这条竖直线
一定通过椅座,落在两脚的后面。但是,一个人要能够站起身来,这条竖
直线却一定要通过两脚之间的那块面积。

因此,要想站起身来,我们一定要把胸部向前倾或者把两脚向后移。
把胸部向前倾,是要把重心向前移;把两脚向后移,却是使原来从重心引
下的竖直线能够位置在两脚之间的面积之内。我们平常从椅子上站起身来
的时候,正就是这样做的。假如不准许我们这样做的话,那么,你已经从
方才的实际经验里体会到,想从椅子上站起身来是不可能的。

步行和奔跑

你对于自己每天都要做千万次的动作,应该是很熟悉的了。一般人都
在这样想,但是这种想法并不一定正确。最好的例子就是步行和奔跑。真
的,我们还有什么比对这两种动作更熟悉的呢?但是,想要找到一些人能
够正确地解答我们在步行和奔跑的时候究竟怎样在移动我们的身体,以及
步行和奔跑究竟有些什么不同,恐怕也并不太简单。现在我们先来听一听
生理学家对于步行和奔跑的解释。我相信,这段材料对于大多数的读者,
一定是很新鲜的。

假定一个人正在用一只脚站立着,而且假定他用的是右脚。现在,假


定他提起了脚踵,同时把身体向前倾①。这时候,从他的重心引下的竖直
线自然要越出脚的底面的范围,人也自然要向前跌倒;但是这个跌倒还没
有来得及开始,原来停在空中的左脚很快移到了前面,并且落到了从重心
引下的竖直线前面的地面上,使从重心引下的竖直线落到两脚之间的面积
中间。这样一来,原来已经失去的平衡恢复了,这个人也就前进了一步。

这个人自然也可以就是这样停留在这个相当吃力的状态。但是假如他
想继续行进,那么他就得把身体更向前倾斜,把从重心引下的竖直线移到
支点面积以外,并且在有跌倒倾向的同时,重新把一只脚向前伸出,只是
这一次要伸的不是左脚,而是右脚——于是又走了一步,就这样一步一步
走下去。因此,步行实际上是一连串的向前倾跌,只不过能够及时把原来
留在后面的脚放到前面去支持罢了。

让我们把问题看得更深入一些。假定第一步已经走出了。这时侯右脚
还跟地面接触着,而左脚却已经踏到了地面。但是只要所走的一步并不太
短,右脚脚踵应该已经抬起,因为正是由于这个脚踵的提起,才使人体向
前倾跌而破坏了平衡。左脚首先是用脚踵踏到地面的。当左脚的全个脚底
已经踏到地面的时候,右脚也完全提到空中了,在这同时,左脚的膝部原
来略略弯曲的,由于大腿骨三头肌的收缩就伸直了,并且在这一瞬间成竖
直状态。这使得半弯曲的右脚可以离开地面向前移动,并且跟着身体的移
动把右脚踵恰好在走第二步的时候放下。

接着,那左脚先是只有脚趾踏着地面,立刻就全部抬起到空中,照样
地复演方才那一连串的动作。

奔跑和步行的不同,在于原是站立在地上的脚,由于肌肉的突然收
缩,就强力地弹了起来,把身体抛向前方,使身体在这一瞬间完全离开地
面。接着身体又落到地上,但是已经由另外一只脚来支持了,这只脚当身
体还在空中的时候已经很快地移到了前方。因此,奔跑是一连串的从一只
脚到另一只脚的飞跃。

至于在平路上步行时候所消耗的能,它并不象过去想象那样的等于
零:步行的人的重心每走一步都要提起几厘米。可以计算得出,在平路上
步行时候所做的功,大约等于把步行的人的身体提高到跟所走距离相等的
高度时候所做的功的十五分之一。

从开动着的车子里下来,要向前跳吗?

这个问题,无论你把它向什么人提出,一定会得到相同的答案:“根
据惯性定律,是应该向前跳的。”但是,你不妨请他把这个道理说得更详
细些,问他:惯性对于这个问题究竟起着什么作用?我们可以预言,这位
朋友会肯定地滔滔不绝地开始叙述;但是,只要你不去打断他的话头,他
会很快就自己也迷惑起来了:他的结论竟是,由于惯性的存在,下车时候
相反地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