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章 心理防卫机制的建立 四、内射作用

    四、内射作用(内射作用是一种与外射作用相反的心理防卫术。它是将外界的因素吸收到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的一种心理防卫术。事实上,人们的思维、情感及行为,往往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在早期的人格发展过程中,婴幼儿最易吸收、学习别人——特别是自己父母的言行与思维,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比如说,有个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被父亲说这是不应该的,影响了房子的美观,他就不敢画了。假如此事重复了几次,父亲的批评也就渐渐内射到孩子的头脑里,以后即使父亲不在,他自己在脑子里也能进行判断,这是不应该做的事,于是就停止不做了。换句话说,父亲的道德、价值观念已被小孩内射于他的性格中去了。

    “孟母三迁”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故事。就是现在,人们在搬家时,也无不事先探听周围邻居各方面的情况。至于孟母为何三迁,大家又为何如此关心周围的环境,理由很简单,因为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这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就是内射作用的结果。内射作用通常是毫无选择性地、广泛地吸收外界的东西。但有时却是通过特别的心理动机,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某些特殊的人或物,我们将其称为仿同作用(identification)。

    “仿同”是指一种吸收或顺从另外一个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当个体欲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时,就可采取仿同的心理防卫术。比如说,女孩子因喜欢、羡慕妈妈,结果模仿妈妈,学妈妈擦口红,穿妈妈的鞋和衣服等。通过仿同,有助于小孩性格发展的成熟。一般说来,仿同的动机是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有时却是由一种心理防卫机制而产生的。

    举例来说,一少女自称生平最讨厌遇事大声吼叫的女人,可是自己遇到了生气的事,却总是控制不住大吼大叫,而事后又每每因其失态而懊悔。经深入查询,发现这个女孩有一个非常专横的母亲和一个非常柔顺的父亲。家中的事情父母之间一旦存在意见分歧时,只要母亲大声一吼,父亲就俯首称是,照母亲的意思去做。作女儿的生长在这种环境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认知,即遇事不分对错,只要谁的声音大,谁就得胜。

    虽然她理智上知道大声吼叫是不好的,但是在潜意识中,却处处模仿她母亲的粗陋行为,因她觉得这才是致胜之道。一方面她对母亲的这种行为很反感,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应付困境的好办法,只要她面临困境时就大声吼叫。这种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的现象,称之为“反感性仿同作用”。与此相类似的现象是与恐吓者仿同,称之为“向强暴者仿同”。它是指有些人常受强者恐吓,威胁或欺负,很害怕,也很讨厌。可是因为被威胁、恐吓得没办法,结果向恐吓者模仿,自己也变成一模一样地去威胁或欺负比他弱小的人,以免除因被人恐吓而害怕的心理。这也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的表现。

    有些孩子经常被父亲或哥哥殴打、欺负,结果,反而向他们模仿,转而去打弟弟或动物,以减轻或消除自己被欺负的心理。有时一个人失去他(她)所爱的人时,去模仿所失去的人的特点,使其全部或部分出现在自己身上,以稍慰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称之为“向失落者仿同”,是心理防卫机制的另一种表现。比如,有一位年轻人,自从母亲去世后,常常担心自己会患上心脏病,不时按脉搏、摸头部。只要身体稍感不适,就东奔西跑找医师,要求量血压、作心电图,唯恐心脏病突发而身亡。

    分析其病因,原来他母亲一向很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只要他身体稍微不舒服,马上就替他按脉搏、摸头部,找医生检查。现在母亲去世了,他不知不觉中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模仿母亲关心身体不适的“习惯”。他这样过份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潜意识中保留了他已逝母亲的一些气质与习惯,借以使他产生仿佛母亲尚在身旁的感觉,略慰失母之痛。仿同的心理防卫使用过甚或仿同了错误的模式,其行为反而会变得不正常。充满矛盾的仿同,有时易导致多重性格。上述这些仿同现象,基本上源于“内射”作用。因内射作用主要是婴儿早期心理机制的特点,是人格未成熟时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故内射作用被认为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之一。)

第四章 心理防卫机制的建立 五、退行作用

    五、退行作用(退行作用是指回复到原先幼稚行为的一种心理防卫术。我们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人格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走向成熟的。因此,人在长大以后,应付事情的方式会有很大改变,变得比较成熟。比方说,小孩一旦有了排泄的欲望,就会随地大小便,而成人则会考虑到适当的地点或时间;小孩一遇到不如意之事,就痛哭流涕,而成人则会因需要懂得“饮泣吞声”或“强抑悲痛”,甚至强颜欢笑,即既要考虑到什么是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方式,也要考虑怎样的反应才有效且合适。不过,有时人们在遇到挫折后,会放弃已经达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恢复使用原先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或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就是退行作用或退行现象。

    这种退行现象,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这种现象各年龄阶段均可看到。由于环境的刺激,儿童会放弃已经养成的习惯而恢复到更小时候的水平。例如有一5岁孩童,本来已经学会了自行大小便。后来突然开始尿裤子、尿床。为此,他母亲烦恼异常经过仔细分析,才了解到这家就近添了一个婴儿,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小弟弟身上,整天“端屎端尿”,而无暇顾及“不惹麻烦”、“能自己照顾自己”的“乖哥哥”。这个男孩子发觉不能像从前一样获得父母亲的照顾,乃改为退行。成人中也常有退行现象。例如,七尺之躯的男子汉在忍不住疼痛时,常会失声叫“妈呀!”,也会“哭得像个孩子一样”。有些病人经过死里逃生的车祸或危险的大手术后,虽然躯体方面已经复原,但是内心却一直担心,认为身体还没好,想方设法留在医院,不敢出院去面对现实。这是因为病人经这变故,精神上受到打击,害怕再负起成人的责任及随之而来的恐惧和不安,而退行成孩子般的依赖了。事实上,人一生中,难免有想重回到未成熟时代的表现以重温旧梦获得满足的时候,只要无伤大雅,均可用退行作用来进行心理调节。

    比如,夫妻恩爱,像小孩子般互相撒撒娇,寻求彼此安慰;父亲与孩子捉迷藏,像个小孩子似的爬在地上玩。这种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极其需要的。可是假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常常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应付困难,或利用自己的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以避免面对的现实问题或痛苦,就成了心理问题了。因为退行作用毕竟是一种逃避行为而不是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况且不成熟的行为几乎无法避免地把困难加重得愈发不可收拾。假如一个人在小时候,遇到困难时,常发生头痛、肚子痛、手脚麻木等现象,且一头痛就可不去上学,肚子一痛就不用考试,手脚一麻父母就会特别照顾。到长大以后,遇到不能应付的困难时,就易退行,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而“产生”头痛、肚子痛等现象,以此逃避现实的困难。)

第四章 心理防卫机制的建立 六、幻想作用

    六、幻想作用(幻想作用是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无法处理而利用幻想的方法,使自己从现实中脱离开或存在于幻想的境界中,以其情感与希望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其心理上的困难,以得到内心的满足。它是一种与退行作用十分相似的心理防卫术。它可以说是一种部分的、且为思维上的退行现象。例如,一个在现实中备受欺凌的女孩,她可以想象自己有一天会碰到一位英俊的王子,且助她脱离苦境带来幸福……,这是西方童话中的“灰姑娘幻想”。如果一个男孩子觉得处处受大人限制时,往往会沉浸在“孙悟空式”的白日梦中,认为自己如果有七十二变的能耐,那就好了。对能力弱小的孩子说来,以幻想方式处理其心理问题,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一个成人仍然常常采用这种方式应付实际问题,就是毛病了。特别当他将现实与幻想混为一谈时,就沦为病态了。

    理想化作用(Idealization)是幻想作用的表现之一。它是指对另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或能力估计过高的现象。当一个孩子对父母理想化时,便树立了一种典范且确信自己同样伟大。他自傲而安全地感受到,他的父亲是世界是最伟大的,他的母亲是最美丽动人的。理想化作用对一个人的安全感有帮助,但会酿成虚幻的自尊,因为理想化作用带有浓厚的自我陶醉色彩。

    同其他心理防卫术一样,幻想作用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它能使人获得满足感,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和斗志旺盛等。然而,幻想作用也易形成人的情绪陷阱,因为幻想作用往往通过夸大他人的优良表现,从而宽容自己对失望和挫折的反应,形成以他人的成就来代替自己的努力实践的倾向。由于这种满足感是理想化的,而非自己努力的结果。过份使用就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导致一些实际上和情绪上的困扰。

第四章 心理防卫机制的建立 七、潜抑作用

    七、潜抑作用(所谓“潜抑作用”,是指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感情和冲动不知不觉抑制到潜意识中去的一种心理防卫术。它是各种心理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一般而言,人们都具有将一些所不能忍受或能引起内心挣扎的念头、感情或冲动,在尚未为人觉察之前,便抑制、存储在潜意识中的倾向,以使自己不致于知道,保持心境的安宁。这些存储在潜意识中的念头、感情和冲动,虽不为人知,却可能不知不觉影响到人们的日常行为,往往做出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来。换句话说,潜抑作用乃是把不愉快的心情,在不知不觉中,“有目的地忘却”,以免心情不快。它与通常所谓的“自然遗忘”,即因记忆痕迹的消灭而自然忘掉的情形性质不同。与压制作用也不一样,压制作用是指有意识地抑制自己认为不该有的冲动与欲望的现象。

    有个女孩子常常在傍晚突然惊叫,接着在地上打滚,大吵大闹,有时甚至作出一些怪动作,像跳舞一般在地板上跑来跑去。每次发作一两个小时,夜夜如此,持续了好几个月。家里人束手无策,只好带她到心理门诊求治。施治者问及病因是什么?求治者一概回答:“不知道”、“忘掉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每到傍晚,就自然发作。”施治者运用催眠术,让她保持浅睡眠状态,然后与之谈话,再问以同样的问题。结果,求治者在朦胧状态中,慢慢说出了她第一次生病的情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