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询者:“当然是小孩,不懂事的小孩。你那是吓唬小孩子的。”

    心理医生:“为什么?”

    求询者:“因为不合乎成年人的经验逻辑……衣袋里不可能拿出大灰狼来咬,还有……”

    心理医生:“这时如果有一个小孩子真的被吓哭了,你怎么办呢?”

    求询者:“哄他,我可以告诉他:‘咱们不怕,大灰狼来鼻子,咱们把它捉住,放在锅里煮着吃’。”

    心理医生:“你见了穿孝服的人就认为人家家里有癌症死者,而且‘细菌’已经传到你身上了,恐惧到如此程度,这到底是成年人的经验和逻辑,还是小孩的心理?”

    求询者(思索了一会):“这样看来,似乎是小孩的心理,不符合成年人的逻辑,但我这么大了,怎么会有儿童心理呢?”

    心理医生:“你用洗濯来消除对癌症的恐惧与你用煮大灰狼吃来安慰受了惊的小孩,在方式上有何不同呢?”

    求询者:“嗯!有点儿相似。”

    讨论到这里,求询者开始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带有幼稚性。解除这种恐惧所表现出的行为可采取类似哄孩子的方式。施治者又向他解释,人的恐惧心理和恐惧对象以及排除恐惧的方式是因年龄而不同的。成年人怕的,幼年儿童不一定怕,而幼年儿童所怕的东西,在成年人看来往往是可笑的。进一步分析指出,他的恐惧心理和消除恐惧的方式都是幼稚的,是幼年期受过的惊吓在影响着他。要求他站在成年人的立场上,用成年人的心理来看待自己的恐惧和解除恐惧所用的方法。求询者能够理解,说这种解释以前从未听说过。妻子也完全同意施治者的解释。

    [第二次会见(一周后)]求询者说,上次会见后,懂得了生病的道理,感到有治好的希望,心情也好多了。但仍然怕出门,不敢到饭馆去吃饭,上街回来,还要反复洗手,对自己带有儿童性质的行为的理解并不深刻。他说,小孩子不懂得癌症可怕,为什么说怕传染上癌症是儿童心理呢?施治者又反复解释了恐惧心理和恐惧对象与年龄的关系。虽然求询者已经是成年人了,懂得了癌症可怕,但只是表面的对象。其实,在他的理智上,也已承认癌症不是传染病,用大洗全身的办法是不能预防的。他恐惧心理如此严重,而且用幻想出来的方式来解除这种恐惧,不符合成年人的经验和逻辑,是儿童心理。求询者能接受,态度也很认真。

    [第三次会见(半个月后)]求询者此次是自己来门诊,显得很高兴说近半个月来,恐惧情绪大为减轻,敢到饭馆里用饭了,走在街上鞋面溅上污水也不十分在乎了。有时,心里仍有些怕,一想到不应当像小孩子那样就减轻了许多。在街上看到戴黑纱的人,还有些紧张,回去要洗几遍手,但已没有那么恐惧了。施治者再次解释儿童行为模式和成年人行为模式的区别,让他联系自己的情况多多思考,并经常用成年人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恐惧和行为。

    [第四次会见(20天以后)]妻子陪来。求询者自称他的病已经好了70%,可随意到各处参观、游玩,心里感到很轻松。也看不到那么多的戴黑纱的人了,感到很奇怪。妻子见他情况好转,相信他以前是有病而不是故意捣乱,对他也能谅解了。施治者反复解释他的恐惧心理来自幼年时期所受的惊吓,成年后遇到不愉快的事,幼稚的恐惧情绪又会重新出现,成为当前的病态,还解答了求询者提出的一些问题。求询者对患病的道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五次会见(一周以后)]求询者及其妻子都说他的病几乎完全好了。回忆起前几年的行为时自己也感到可笑。求询者说,这次心理治疗像“洗了脑盘”,也不知道以前为什么那样“固执”。准备外出旅游几天,就回去工作了。

    施治者再次解释后祝贺他摆脱了儿童心理的支配,嘱咐他以后不要再让儿童心理占上风,让心理逐渐成熟起来。

    [第六次会见(半年以后)]上次会见后已经过了4个多月,这次是来向施治者告别。求询者说,他的病已经完全好了。外出旅游,一切都好。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妇女边晕车呕吐,秽物溅到他的衣服上,他回去稍稍洗了一下,就行了。

    这位求询者每年给施治者写信。到1988年,情况一直很好,家庭和睦,工作也有成绩。

    二、间接咨询

    间接咨询,是指由心理咨询人员对来访的求询者亲属及其他人员所反映的当事人的心理问题进行的咨询。间接咨询的特点是在咨询者与当事人之间增加了一道中转媒介,当事人的心理问题靠中转人向咨询者介绍,咨询者对当事人的处理意见也要由中转人付诸实施。因此,在间接咨询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咨询者与中转人的关系,使咨询者的意见易为中转人所接受并合理实施,是关系到咨询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三、个别咨询

    这是心理咨询最常用的形式。所谓个别咨询,是指咨询者与求询者一对一的咨询活动。这种咨询活动既可以采用面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电话、信函等其它途径进行。个别咨询具有保密、易于交流触及问题深刻、便于个案积累和因人制宜等优点,但这种咨询形式也有费时和社会影响较小等不足。

    四、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是较个人咨询相对而言的。当具有同类问题的求询者被咨询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或较大的团体,进行共同商讨、指导或矫治时,这种咨询形式便称为团体咨询。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量与咨询服务中心,针对一些学生在咨询过程中反映的考试焦虑问题,曾在1988年5月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团体咨询活动。咨询者将前来求询的多名学生组成一个临时团体,先由咨询者就求询者的考100试焦虑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指导,然后要求每个成员填写一份《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对个人的考试者实施团体放松治疗。这种团体咨询形式对集中解决一些学生共同的心理问题具有明显效果。可见,团体咨询较之个别咨询,在节省咨询的人力和时间、扩大社会影响、集中解决一些共同的和较迫切的心理问题方面极具优越性。团体心理咨询对于帮助那些有害羞、孤独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更有其特殊功效。因为将此类学生编为小组,进行多向交流和模仿,可形成浓厚的团体感染气氛和支持效应,从而有助于求询者问题的解决或障碍的排除。当然,团体心理咨询也有其固有的局限,主要是个人的深层心理问题不便暴露,个体的心理问题差异也难予照顾。因此,在团体咨询中注意适当的个别指导,将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有机结合起来,是心理咨询中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

    五、通信咨询

    通信咨询是指,由心理咨询机构以通信方式对求询者及其相关人员所提出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指导的咨询形式。通信咨询的优点在于不受居住条件限制,有疑难者可随时通过信件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咨询机构在选择专家答疑解难时也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对于那些不善口头表达或较为拘谨的求询者来说,通信咨询的优点更是显而易见的。不过通信咨询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咨询效果易受求询者的书面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个性特点的影响。假如求询者书面表达能力较差,问题的叙述过于简单、含糊或前后矛盾,咨询人员便无法根据来信内容做出正确判断;如果求询者做事草率粗心,信件书写潦草,字迹难辨,名址不详或错漏,也将给咨询工作带来极大麻烦。

    另一方面,还有往返周期长、咨询双方的非言语交流受到限制、咨询帮助浮于表面和不够灵活等缺点。当然,通信咨询的上述缺点,经过咨询双方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的。就求询者来说,首先要求在书写求询信件时认真、全面,一定要写清所需解决的心理问题的来龙去脉,并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如本人的家庭状况、群体气氛和人际关系情况、个人的劳动成绩、兴趣爱好等。这样,才有利于咨询者作出全面、准确的分析判断,进而提出恰如其分的指导性意见。其次,求询信件写好后,应从头将内容仔细检查一遍,看问题是否已叙述清楚,有无遗漏或笔误,信件末尾的署名、通讯地址和邮编是否齐全和工整。

    就心理咨询人员来说,则应本着对求询者关心、负责的精神,精心处理每一封来信,及时函复求询者提出的问题,并力争使每封回信在字里行间都饱含对求询者的深切关怀、热情鼓励和急切期待,同时在中肯分析的基础上附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措施。这样,才能使通信咨询的功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下面是一通信咨询指导的实例:

    咨询医生:

    我是一名女大学生,性格内向。不久前我恋爱了,我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温馨。但是,当我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之中时,当我爱得刻骨铭心时,却突然失恋了!他认为我们之间缺少共同语言,性格不合,如果长此下去双方感情会淡漠的。我彷徨、失望、痛苦,我不理解,为什么昨天我们还是花前月下,而今天却分手了,我的理智和感情无法平衡。咨询老师,您能帮助我解脱失恋的痛苦吗?

    晶晶

    针对求助信的内容,咨询者对此进行了通信指导。下面即为一位咨询医生撰写的指导信全文:

    晶晶:你好!

    看了你的来信,我深深地为你的纯情所感动,也为你的状况担忧。我猜想你一定非常天真、纯洁,没有经历过如此重的精神创伤,作为朋友,我将尽最大努力帮助你。失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青年时期最严重的挫折之一,失恋者像你所述的那样,常常陷入紧张消极的心理状态,内心感到痛苦和焦虑、忧伤和愤怒、彷徨和惆怅,甚至茶不思,饭不想,精神不振,健康每况愈下。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痛苦,迈向新生活呢?

    我想,首先应该认识失恋,冷静分析一下失恋的根本原因。虽然从失恋后的心理状态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是,人的情绪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它受意识、理智的调节和控制,所以人完全可以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绪。理智的分析可帮助你摆脱“失恋”的苦恼。从你的信中,大致可看出你们的分手主要是由于个性不合,思想感情上缺乏交流。你过去的男友或许比你成熟,对此有所察觉,因此和你分手了。

    其实,夫妻合谐,除了社会公认的品质、观念以外,还有诸多特殊的心理需求。比如性格协调、志趣相同、价值观一致等等。如果因为这些方面发生矛盾使恋爱不能进行下去,倒不必过于痛苦。这时,你不妨进行一下逆向思维。如果勉强凑合下去,造成以后感情不合,爱情又有什么幸福可言?恋爱总是以双方思想上的交流、个性上的沟通为“媒介”,并最终以思想上的一致、个性上的相容而“粘合”。没有志同道合,个性契合,就无真正的爱情。勉强凑合,只能带来痛苦。失恋固然不是幸事,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我觉得你们的分手并非是坏事。

    你现在失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