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年纪事:1937-1947年-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三、轻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幻想依靠“全中国统一的国防军”求得抗日战争的速胜。
  在会上毛泽东没有作正式报告,但他在两次发言中,正面阐述了洛川会议以来中共中央的正确主张。他说:团结御侮是我们的基本方针,统一战线问题要适合于这个总方针。在统一战线中,“和”与“争”是对立的统一。国民党内划为左、中、右派,而且左、中、右派会变动的。过去我们反对国民党派大官来也是必要的,因为西安事变后国民党要派大批人来侮辱和破坏红军,应该拒绝。如果没有共产党的独立性,便会使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方面去了。国民党与共产党谁吸引谁这个问题是存在的,不是说要将国民党吸引到共产党来,而是说要国民党接受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我们所谓独立自主是对日本作战的独立自主。战役战术是独立自主的。抗日战争总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在有利条件下打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一部。洛川会议决定的战略方针是对的。独立自主,对敌军来说我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对友军来说我是相对的集中指挥,对自己来说是给下级以机动。总的一句话:相对集中指挥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这次会议,由于毛泽东等的抵制,王明的错误意见没有形成会议决议;王明的错误意见虽然一度影响了一些同志,但没有为全体与会同志所接受。会议决定成立由25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王明为书记,并由毛泽东、张闻天、康生、陈云、王明五人组成筹备委员会秘书处。会议决定,增补王明、陈云、康生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由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组成中共代表团,负责与国民党谈判;由项英、周恩来、博古、董必武组成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中国南方各省党的工作。会议之后,王明前往武汉,并担任了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使当时国民党统治区、华中敌后地区的党的工作和开创根据地工作受到了一些不良影响;但是,就全党范围来说,还是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方针为主。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使梁漱溟对抗战前途感到悲观,同时又想对中国共产党作一考察。于是,梁漱溟产生了赴延安见毛泽东的念头。经蒋介石同意,中共方面表示欢迎,梁漱溟便很快成行。1938年1月5日,梁漱溟由西安前往延安,1月25日返回,往返共三个星期。在延安,毛泽东不仅设宴招待了梁漱溟,临走时又为梁送行,而且进行了6次长时间的交谈。有两次竟通宵达旦。他们谈的内容很多,主要的归纳如下。
  梁问:造成1927年后国共两党分裂、斗争的客观因素是什么?毛答:大致分为国内的因素、国际的因素。如国际的因素,那时各帝国主义同惧中国的赤化,他们可以统一起来。于是他们就来分化中国内部,使国共分裂。但到今天则相反。今天国际上有侵略的日德意一边,有反侵略的英美法一边,因统一不起来,他们就不能共同来对付中国。日本的侵略逼成中国的团结,反侵略者则不愿中国再有内战,处处从正面助成我们的团结。1936年西南“两广事件”和“双十二事变”时,英美友人的心理及其活动,就是最好的例证。毛泽东说:这就是今昔客观因素的不同。由于这些因素(国际的加国内的),他相信国共前途只会团结,不会分裂。
  关于抗战前途问题,梁漱溟说出了自己的失望和悲观。中国的前途如何?中华民族会亡吗?他说,到延安就是专程讨教的。毛泽东十分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后,面带笑容,斩钉截铁地回答:中国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观,应该非常乐观!最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只能是这个结局,别的可能没有!接着毛泽东分析了国内、国外,敌、我、友三方力量的对比,强弱的转化,战争的性质,人民的力量等等,使梁漱溟十分信服。毛泽东这次谈的“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观点,即是不久后他写成的《论持久战》一书的主要论点。
  谈到如何建设一个新的中国问题,毛泽东和梁漱溟分歧很大。毛泽东事先用一天时间读了梁漱溟著的几十万字的《乡村建设理论》一书,这是梁在谈话前送给毛的。毛泽东作了许多摘录。毛泽东对梁漱溟说,你的著作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分析有独到的见解,但你的主张总的来说是走改良主义的路,不是革命的路。改良主义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中国的社会需要彻底的革命。革命怎样才能彻底?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是在对中国社会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分析、估计后,从这一基本分析、估计得出的力量对比出发,来确定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十分强调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作用,梁漱溟不同意的正是这一点。他争辩说,中国社会与外国社会不同。在历史上,外国的中古社会,贵族与农民阶级对立鲜明,但中国的中古社会贫富贵贱不鲜明、不激烈、不固定。有句老话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自当强。”因此中国社会阶级分化和对立也就不鲜明、不激烈、不固定。根据这种分析,梁漱溟提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8个大字。“伦理本位”是指中国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原则,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亲朋善友等等,即注重义务。“职业分途”,就是社会分工,人人尽责,做好本行,则社会就能稳定、发展。这一次,梁漱溟讲了许多,毛泽东耐心听着,有时插话。毛泽东强调说,中国社会有着特殊性是对的,但中国社会却同样有着与西方社会共同性的一面。毛说梁的观点太看重了中国特殊性的一面,而忽略了共同性即一般性的一面。梁则说毛是太看重了一般性的一面,而忽略了特殊性的一面。两人相持不下,谁也没有说服谁。
  毛泽东和梁漱溟之间虽然存在着重要分歧,但毛泽东政治家的风貌和气度,给梁漱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致使他终生难忘。梁漱溟结束对延安的访问要返回西安去了。临别时,毛泽东对梁漱溟说:我对你说一句要紧的话,要贡献你一句要紧的话。恩格斯写了一本书,叫《反杜林论》。你要读读《反杜林论》。
  1938年初,在延长、延川、宜川等县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有200多名伤病员集合起来要上延安“请愿”,并点名要找毛主席提意见。
  两延河防司令员知道后,很着急,他赶紧请来伤病员代表谈话。原来,这些伤病员大部分是长征过来的老同志,当时留在陕北根据地的几个伤残医院里疗养。由于日寇和国民党军队对我抗日根据地的蚕食、“扫荡”、封锁,物质条件非常艰苦。同时有些医务人员医护作风差,对伤残人员照顾得不周到,因此,他们很有意见。司令员听了伤病员代表的意见,一面找房子安排这些同志先住下,一面打电话把这件事报告毛泽东。
  毛泽东详细询问了伤病员提的意见,又问司令员怎么处理的。当了解清楚后,毛泽东说:“没有责备他们就好。这些同志大部分是长征过来的,流过血,对革命有贡献,现在伤残了,没有伸手要什么,就是要求我们改进工作。是些好同志呵。”稍停片刻,毛泽东又沉痛地说:“同志,这个事情我们没有搞好啊!”“我们确有官僚主义,要发动伤病员给我们提意见,‘动手术’医治这官僚主义。”他要司令员转告伤病员:“就说毛泽东和中央领导的窑洞已经腾出来了,欢迎他们到延安来住,整整我们的官僚主义。”司令员内心很不平静,放下电话就跑到伤病员的住处转告毛泽东的话。大家听了深受感动,都说毛主席总是和群众血肉相连,心心相印,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有个伤病员哽咽着说:“请转告毛主席,我们不去延安了。”
  司令员报告毛泽东后,毛泽东还是坚持邀请伤病员派代表到延安来开会。开会前,毛泽东为了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把司令员等人召到延安,制定切实改进的措施,连更改医院名称的细节都考虑到了。毛泽东说:“不能再叫残废医院了,这个名称对伤病员的人格不尊重,任何人到那里去,都会对这个名词反感,很不好。要把残废医院改成荣誉军人教导院,积极地当作训练干部去办好。”
  1938年2月底,会议在延安抗大旁边的房子里召开。毛泽东亲自到会讲了话,他说:“欢迎大家提批评意见。过去工作没搞好,责任在我们上面没有组织好,缺乏主动精神来抓这一工作。当然,客观上也确实存在好多困难,需要谅解。”最后,毛泽东说:今后大家都要照这里讲好的去办。伤病员代表和所有参加会议的同志,听了毛泽东的讲话都非常激动,每个人的心中都鼓起了一股劲:做好工作,团结抗日。
  会议刚开过,毛泽东根据有的伤病员要求回家乡的意见,请周恩来副主席先同国民党交涉,待人身安全有保证后,再送伤病员回去。后来,通过周恩来同国民党交涉好了,荣誉军人教导院才把2000余名荣誉军人送回老家。当时有些同志提出:将来还叫不叫他们回来呢?毛泽东说:全国胜利后,当然要他们回来,因为他们是回各地做抗日宣传动员工作的人员。在做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毛泽东还指示,全残的同志不要让他们回去,因为他们到白区去,连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会有很大困难的。
  1938年底,毛泽东还召集卫生部门和中央有关负责同志,到杨家岭向他汇报对伤残工作的检查情况。在会上,毛泽东当即指示有关部门,今后发物资的次序为:(一)前方;(二)伤病员;(三)残废同志;(四)后方部队和机关等。残废同志的伙食标准与伤病员相同(中灶标准,每人每天7分钱)。
  在毛泽东的直接关怀下,伤病员和残废同志的生活立即得到提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忽视对伤病员和残废同志在生活上的照顾和政治上的培养。这已成为我们党和军队工作的优良传统了。
  毛泽东20年没有写过日记了,自2月1日起再来开始,说是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在第一天的日记上写道:“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一月十七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辩证法,从1—385页。今天开始看第二篇,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387—416页。”
  以后毛泽东几乎每天不漏地记录着读过的页码,有几页、十几页、几十页不等,要是工作紧张没有时间,就写上“没有看书”。
  2月6日,读完李达《社会学大纲》第二篇,开始读第三篇“社会的经济构造”。
  2月20日,读完李达《社会学大纲》第三篇。开始读第四篇“社会的政治建筑”。
  3月5日,开始读李达《社会学大纲》第五篇“社会的意识形态”。
  3月16日,读完李达《社会学大纲》全书。
  3月18日,开始读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本日看完第一章,一直到55页止。
  3月25日,开始读《新华日报》社社长潘梓年寄来的他所著《逻辑与逻辑学》。本日看到93页。毛泽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