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骨推拿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骨头病必然好,两派观点很相对。少林推拿派对颈椎病、落枕治疗多数也能一次治愈,比大手法治疗次数少。而大手法又认为是因为落枕后肌肉难以放松,有时一次治不到位。谁是谁非,从理论难以判断,临床上针对病人具体情况,各有所长。
这门手法对治疗杂病有独道之处。例如一个18岁的男青年于某,在8岁时蹲了一下尾骨,X光片显示,尾骨向前错位,之后到18岁,始终走路姿势不正,像脑瘫患者。其间住北京一家三甲骨科医院,前后三次,毫无效果。又在固安某专科医院住院半年,也是没有什么效果。我问他:“把手指插入肛门,用手指搬法可以正骨复位。”王文全老前辈说:“理论那么说,实际是搬不动的,问题也不在那里。是在筋上,把尾骨两侧筋顺好,病就好了。”于某18岁时,求治于王文全,用了一个月,治愈。体态完全正常。X光显示尾骨复位,至今未复发。这其中机理我也说不清。
以至于妇女产后骨盆多年不合,走路拉跨,有的歨路外八字,一眼能看出骨盆关节没合好。到老年,关节韧带已松的病人,用少林派推拿顺筋手法,也能使骨盆复原合位。
现代女人生育后,虽然大多骨盆复位比早年间复位好,不会出现耻骨联合1、2公分的活动间隙,关节韧带松驰,复位极难的情况。但是,现在复位不全的妇女还是有许多的。骨盆复位好的女人,不管年龄大小,从走路姿势看,骨盆抱的很紧,如同未生育的姑娘,是看不出生育过孩子的。老年间,中国的贵族阶层和大户人家,有产后合骨缝的讲究。大夫多为技术精湛的传人。多数强调早期治疗,一般产后三天治疗,出了月子就会落下月子病,再治就难了。一般认为月子病月子治,这次月子没治好要等下次月子治。我初识这门手艺时,才知道月子病被老百姓传歪了,月子病是产后全身骨缝没合好,不仅骨盆骨骼,全身骨骼都存在位置不正的问题。生产是女人生死关,元气大伤。元气肾所主,肾为水,藏精气,主骨。全身骨骼关节不正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一门手艺不知要多少天性爱美的女人,生育后身条仍如处女,中国的女人都身态优雅了,也说明社会富足、人文昌盛了。只是可惜,在骨科界知道这门手艺的医生都不多了,就不用说精湛手艺的推广了。少林推拿是对多年后的月子病骨缝不合能复位,并稳定住,也不能不称奇了。
这一派在临床上治疗的病种,其实更多的是内科疾病。尤其是西医说不清的难治之症。如结肠炎,以及说不出病名的疾病。其手法是抓、捏、拍、打。其要点是软组织的关系调理好,也就是下手去摸,找出不正常的反映点和反映体,病就好了。曾经用胫骨内侧反应沟治疗手法与王老做过对比。身体无病的人,下肢小腿骨内侧从膝关节内侧到脚内踝,用指头推下去有一道沟,沟内平顺无结节。病越多,结节越多。结节从上到下,基本反映人的疾病位置。初学针灸时,对这道沟的结节想过许多办法,一两年的结节用针灸直刺,尚可消解,时间长的就没有手段了。我对王老说:“这结节断难消解,以我的见识,大多正门的手法、药物也化不掉。”王老说:“你看我的”。正好王老也有一些很硬的阳性结节。我们就以此为准,看谁说的对。过了两月左右,一摸,果然“一马平川”,都没了。
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内科病强调经络、穴位。但是最高境界要忘掉经络、穴位。尤其是与医界同仁交流少的推拿、按摩师。长期临床以手中感觉为线索治病,经络名称、穴位名称用不上了,长期不用,最后都记不上名了。就像古人相马的典故,只看马的本质,连马的颜色都忘看了。手下的反映点、线成为关键因素。见过几个老按摩师都是这种情况。如果按现在西医考中医的方法,考这些高功夫的人,大约大部分又是不及格。
这些手法的效果,是拍铁砂袋为基础的。其中所包含的抖和颤的发力技巧起着关键作用。中医正骨按摩的基本功与中华武术有共通之处。比如拳击的拳头看上去是打出去,从出拳的角度说,拉回来的意识更强,在拳头接触对方的瞬间,要有一个颤的力量,就象快速上下摆动绳子的一端,绳子会波浪前进一样,颤的力量会向机体内部传递。武术击打,据称可以达到表皮没有痕迹,而形成内伤的地步。推拿手法也是讲究力的传递的。
推拿手法治疗内科病的机理,虽然用中医经络、经筋的理论可以解释,但是总觉得解释的有些不全面,对其中奥妙,也就无从说起了。
王文全老人家,身体还好。73岁开始齿落更生,长出第三套牙齿。但必定已74岁高龄。向下还没有传人。这一门失传的可能性就不必说了。
我个人视野必然有限,能接触到的少林推拿正门传人就此两家。不知社会上还有没有正宗少林骨折手法门派。

2。3。2。5武当派
道家以武当派为代表,由于道家“不敢为天下先”风范,虽有传承,也隐秘不露。路过武当山三次,也没有机缘上山一述。只在北京认识了一个正宗传人,姓周名宽,就是前边说过的断臂试药的周宽大夫。
周宽今年五十多岁,虽说与我称兄道弟,聊中医的话题写成书,十本书也写不完,就是说起正题来甚为保守。武当派传承到他的传承关系只字不提。追问过数次,坚称不知道。从其手法看与传闻的武学派手法相合。早期追问传承关系,坚称是自已攒出来的。这个理由是万万不能成立的,中华医术“手到心会”的部分是几千年的总结,靠一个人的创造是不可能的,没有明人指点,就不会明白究竟。高人的指点未必多,关键之处一点就通,但不能没有。随着交往的加深,一次我说他:“说没有师承,那是你数典忘祖!”一句话终于把甚爱传统文化和中医的他激怒了,承认了是几位武学派老道人所传,手法、方药具是画龙点睛之处。再追问传承辈份、大名,还是坚称不知道。后来追问的紧了,就说:“你上武当山,问一问年纪大的老道,会告诉你师傅姓字名谁。”问他“是否有人问过”,周宽说:“是有人问过,都说了,但忘了叫什么名字。”师傅的名字能忘?不可能。想来是师傅有所交待,不便说出来,也就不好再追问。几位老道人的传授是20年前开始的,前后十来年。手法以骨折复位、脱臼复位为主,没有小关节手法,也没有按摩手法。
武当派手法动作幅度小,力量轻,大部分复位手法给人感觉就象扶了一下。不明窍门的外行看了,觉得有道家的神秘感。
未看其复位手法时,同他聊天常提到手法,从描述上我觉的说不通,手法太轻,怎么可能把关节或骨折断端复位?后来约定有代表性的病例通知我一下,让我看一看,周宽也欣然同意,声称“天底下就对你一人如此厚待了,同外人不用说让他看,说都不会说一个字,”还说:“还没有人跟我盘过道,问我也不同他说。”话里话外有傲视天下,孤芳自赏的意思。
前后奔波一年,看了一些病例。其手法我想公之天下,同他谈了几次,周宽一再强调:“只可意会的东西,用嘴说就走了样,别人学不好,不说不得要领,说这门手艺不行,就坏了这门名声,让我无颜面对老前辈们,”不让我写。几派手法,以道家最神秘,不让我说出来,不足以说明中医手法的独道之处,无法说出中医“简便效廉”之所在,于中医走出困境不利。何况现在国家对医改下了很大决心,如此机会实在难得。把上边的道理申明之后,周宽终于同意我落于笔墨了。
武当手法之所以用力轻,动作幅度很小,关键是在病人放松的状态下,利用病变周围软组织自身就有的牵拉力复位。也就是说在人体受伤时,正常组织与骨骼之间都有正常位置,在放松状态下,多数软组织牵拉力为零。受伤后骨关系改变,软组织被拉长或扭曲,形成牵拉力或牵拉力变大。复位时是利用这种变大的自身就有的牵拉力。例如,骨折断端左右偏离,那么必有被拉长的软组织形成拉力,这个拉力在受伤后的骨折断端卡住了,这时顺着一定角度轻轻一牵,打开卡住的部分,被拉长的软组织形成的拉力,会让骨折自动复位。如果有其它没有拉力的碎骨未复位,也不会占主要因素。当然动作幅度、力度都很小,不能让病人疼痛。病人一紧张就无法下手,同时这种自动复位的力也没有了。从旁边观看,手法中包含的动作很轻,不仔细观察看不出分解动作。
以小儿牵拉肘为例。小儿牵拉肘学名叫小儿桡骨头半脱位,临床多见于四岁以下小儿。由于幼儿桡骨发育不全,头颈一边粗,韧带松,在牵拉作用下容易脱出。一般发生于小儿无思想准备、上臂放松状态下,大人一牵手时容易错位。
社会上占有正统地位的医院中的手法,动作幅度最大,以中医五版教材为代表。以右侧小儿牵拉肘为例。家长抱患儿正坐,术者与患儿相对(这点几个门派相同),术者左手拇指放在桡骨头外侧处,右手握其腕上部,并慢慢地将前臂旋后,一般半脱位在旋后过程中常可复位。若不能复位,则右手稍加牵引至肘关节伸直旋后位,左手拇指加压于桡骨头处,然后屈曲肘关节,常可听到或感到轻微的入臼声。可或屈肘90°向旋后方向来回旋转前臂,也可复位。此手法的优点是易学、易推广。
武家派治疗小儿牵拉时,全部动作都是在小儿上臂伸直的情况下做的。用一只手的二、三个手指捏住握小儿手腕上部,在小儿放松的时候或瞬间,轻轻向下牵引,当然牵引之力很小,几十克以内,外人不易觉察,力大了小儿会紧张,也无法复法。牵拉是为韧带保持顺直。此时,医者手腕内旋,轻轻带动小儿前臂旋后,同时轻柔松开牵引力,一般的小儿牵拉肘此时可以复位。医者施加手法与患儿皮肤接触是二三个指头进行,若以手掌握小儿腕部,就很难体会小儿的紧张与放松,也很难体会组织关系的作用力。所以,外行没看出所以然,以为是用二三个指头摸了一下。
复杂的小儿牵拉肘,按中医五版教材手法,就需要曲肘了,武当派不曲肘。在上述手法的基础上,医者另一支手顺着肘关节皮肤肌肉的起伏,向上推或都说是摸,就会复位。中医正骨按摩手法摸时,有一个手下流畅的感觉,认为正常的位置都是平顺的,不会有突然的凹陷或突起,不平顺就是不正的,所以中医正骨按摩用一个字概括的话就是一个字——“正”。曾经给一个大本毕业,临床按摩六年而不得要领的中医大夫,用了半天时间讲这个“正”字,使其顿然开悟,谢意有加。核心就是手下感觉平顺而矣。这里说出来,不是一点就透的人应用的话,我必成“传非其人,慢泄天宝”,反而使中医落个骂名。尤其西医骨科,骨骼不断、不增生,都属于没病,与中医的讲究不可同日共语。中医治疗的骨科病,用中医手法一治就好,可西医说骨头没事,若西医与我论起来,就更没地方说理去了,那就失去了我的本意。
小儿牵拉肘大手法治疗也很讲究“正”,只是手法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定位准是大手法的特点。这里也不述说了。
再以肩关节脱位为例。按中医五版教材所流传的手法,是以医者的膝盖或脚顶住腋窝,用手牵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