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温室黄瓜栽培技术-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水肥供应失调,环境条件多变,也是形成畸形瓜的主要原因,例如先端尖细的尖头瓜,就是幼瓜发育后期肥水供应不足,营养缺乏造成的,或因幼瓜发育后期遇到低温、弱光,光合效率低,有机营养供应不足造成的。
  预防畸形瓜的发生,必须注意:调控好温室内的温湿度;平衡并满足肥水的供应,均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维持植株健壮、不徒长的旺壮势态;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肥料;喷施“天达…2116”等叶面肥,提高植株的光合效率,增加有机营养的生产与积累,才能不发生或少发生畸形瓜。 



温室黄瓜栽培,怎样识别与防治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褪绿黄褐色斑点,病斑直径0。2-0。5厘米,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
  成株发病,多从温室前沿开始,发病株先是中下部叶片反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正面不显,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病斑变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出现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干枯。
  黄瓜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侵害引起,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中,人们的生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防治黄瓜霜霉病,必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全面搞好节能温室蔬菜栽培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
  首先要调控好温室内的温湿度,要利用温室封闭的特点,创造一个高温、低湿的生态环境条件,控制霜霉病的发生与发展。
  温室内,夜间空气相对湿度多高于90%,清晨拉苫后,要随即开启通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并以较低温度控制病害发展。9点后室内温度上升加速时,关闭通风口,使室内温度快速提升至34℃,并要尽力维持在3334℃,以高温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和控制该病发生。下午3点后逐渐加大通风口,加速排湿。覆盖草苫前,只要室温不低于16℃要尽量加大风口,若温度低于16℃,须及时关闭风口进行保温。放苫后,可于22点前后,再次从草苫的下面开启风口(通风口开启的大小,以清晨室内温度不低于10℃为限),通风排湿,降低室内空气湿度,使环境条件不利于黄瓜霜霉病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浸染。
  如果黄瓜霜霉病已经发生并蔓延开了,可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在晴天的清晨先通风浇水、落秧,使黄瓜瓜秧生长点处于同一高度,10点时,关闭风口,封闭温室,进行提温。注意观察温度(从顶风口均匀分散吊放23个温度计,吊放高度于生长点同)当温度达到42℃时,开始记录时间,维持42℃44℃达2个小时,后逐渐通风,缓慢降温至30℃。可比较彻底的杀灭黄瓜霜霉病菌与孢子囊
  第二要注意实行轮作,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肥水,调控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瓜秧健壮;要坚持连续、多次喷洒“天达2116 ”等药液,提高黄瓜植株的抗病能力。只要能坚持始终,不但黄瓜霜霉病很少发生或不发生,其它病害也会很少发生。
  第三要注意及时喷药保护和防治,注意!每次灌水之前,必须事先细致喷洒防病药液保护植株不受病菌侵染。平时,在发病以前,每10—15天喷洒1次1:0。7:240200倍波尔多液。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可采用下列药液交替使用、细致喷洒植株:72%杜邦克露800倍 80%乙磷铝500倍液,72。2%普力克700倍液,天达裕丰2000倍液,72霜疫力克600—800倍液,96%天达恶霉灵3000…5000倍液, 80%乙磷铝500倍 64%杀毒矾500倍液,70%甲霜灵锰锌或乙磷铝锰锌500倍液,绿乳铜800倍液,特立克800倍液,克霜氰600倍液,ND-901制剂6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铜高尚600倍液,1:4:600倍液铜皂液等每5—7天1次。注意每10—14天须掺加1次600倍天达—2116,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和防治效果。
  注意!喷药要在晴天进行,要细致周密,操作时要开启风口,促进药液加速蒸发干燥,提高防治效果。
  如遇阴天,可以用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667米2温室1000克,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烟,每667米2温室300-400克。 



温室黄瓜栽培,怎样识别与防治黄瓜疫病? 
  黄瓜疫病俗称“卡脖子”,整个生育期都能受害,主要为害叶、茎和果实,其生长点幼嫩部分最易受害。幼苗期受害,生长点初呈似水烫的暗绿色水渍状软腐,最后干枯尖秃,严重时,萎蔫枯死,成株期发病,多从地面茎基部发病,先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病部软化缢缩。叶片逐渐下垂后全株枯死,叶片青枯,但病株维管束不变色。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无明显界限,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很快。由叶柄迅速蔓延到茎节部,病部溃烂。干燥时,病斑扩展较慢,病斑边缘较明显暗绿色,中部浅褐色或青白色,常干枯脆裂。果实被害一般先从花蒂部发生,开始为水渍状,暗绿色凹陷病斑,后软腐,表面生灰白色稀疏霉状物,果实迅速腐烂。
  黄瓜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侵染所致,该病菌借气流、雨水和人们农事活动传播,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5-30℃,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9-37℃,土壤湿度是发病的决定因素,高湿则发病迅速。
  防治上应重点抓好综合防治(参考黄瓜霜霉病防治),此外要注意保护根茎,可结合防治蔓枯病,在定植后及时用200倍“天达—2116”(壮苗专用型) 3000倍96%天达恶霉灵或300倍乙磷铝锰锌等药液涂抹根茎、并浇根,涂抹高度达20厘米以上,10—15天1次,连续2—3次。
 



温室黄瓜栽培,怎样识别与防治黄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为害花、幼瓜、茎、叶等,以为害花和幼瓜最为普遍。发病初期,幼瓜蒂部成水渍状,色渐变浅,病部变软、腐烂。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黑色霉状物。花瓣枯萎脱落,瓜条停止生长,瓜尖腐烂。叶部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浅灰褐色,病斑直径达0。2-0。25厘米,其边缘较明显,中间有时有灰色霉状物,有时有不明显的轮纹。茎上发病,溃烂,生灰褐色霉状物,前部瓜蔓折断死亡。
  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其病菌最适宜发病湿度为18-23℃,最高32℃,最低4℃,当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严重。
  防治与用药:防治灰霉病其综合防治措施同黄瓜霜霉病,此外,要注意调整室内温湿度,以高温、低湿抑制发病,其调控方法同黄瓜霜霉病防治有关部分。
  在用药上选用:“天达—2116”(瓜茄果专用型),掺加下列杀菌剂防治效果较好(注意不可与碱性药剂混用):96%天达恶霉灵50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灰核威800倍液,菌核净600-800倍液,万霉灵6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5%抗霉威1000倍液。 
  如遇阴天,须用5%万霉灵粉尘剂喷粉,每667米2温室1000克,或25%灰霉清烟雾剂熏蒸,每667米2温室300-400克。 
温室黄瓜栽培,怎样识别与防治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茎蔓与叶柄。初发病时,叶片下出现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最后可连成片,叶面上布满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叶片逐渐变黄,干枯,有时病斑上出现许多黑色点状物。
  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真菌侵染所致,其病菌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5℃,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30℃,在高于30℃或低于1℃条件下很快失去生活力。白粉病对湿度要求不严,最适宜发病湿度为75%。相对湿度达25%以上,分生孢子就能萌发,湿度越大病害越重。但是,病菌孢子遇水滴或水膜,吸水后会破裂。若管理粗放,瓜秧衰弱或浇水不当,氮肥施用过多,栽植密度过大,都会加重病害发生。
  在防治上,综合防治措施同黄瓜霜霉病,此外要着重抓好化学防治,发病以前要坚持经常喷洒1:0。7:240倍波尔多液、或800倍绿乳铜液、或600倍铜高尚液,每10—15天1次,进行叶片保护。
  如已经发病,可选用下列药剂,交替使用,细致喷洒植株,每5—7天1次,连续3—4次。喷药时,要间隔掺加600倍“天达—2116”,每10—15天1次,提高防治效果和植株的抗病能力。适宜药品如下:25%粉锈宁2000倍液、或15%粉锈宁1500倍液、40%福星6000—7000倍液、10%世高200030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粉必清200倍液、 2%武夷霉素2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200倍液。也可以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烟,每667米2温室300-400克,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多菌灵粉尘剂喷粉,每667米2温室喷1000克。 



温室黄瓜栽培,怎样识别与防治黄瓜蔓枯病? 
  黄瓜蔓枯病主要为害茎蔓与叶片,叶片被害,病斑多沿叶片边缘呈“V”字形或半圆形发展,有时近圆形。病斑呈黄褐色至褐色,上散生许多小黑点。茎蔓被害呈椭圆形或菱形病斑,油渍状、灰白色、稍凹陷。潮湿时可分泌雄黄色胶状粘液,干燥时病部红褐色,干缩纵裂呈乱麻状,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严重时茎蔓腐烂、死亡。
  蔓枯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甜瓜球腔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孢子借风雨、灌溉水和田间操作传播。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发病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达85%,土壤湿度大、栽植密度大、植株衰弱易发病。
  防治方法与用药:参阅黄瓜疫病综合防治。 



温室黄瓜栽培,怎样识别与防治黄瓜炭疽病? 
  黄瓜炭疽病从幼苗到成株皆可发病,幼苗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上有橙黄色点状胶质物,茎部发病,近地面基部变黄褐色,渐溢所,后折倒。成叶染病,病斑近圆形,直径4…18毫米,灰褐色至红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茎蔓与叶柄染病,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绕茎一周,植株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为淡绿色,后成黄褐色,病斑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粘稠物,后期开裂。
  黄瓜炭疽病是半知菌亚门真菌,葫芦科刺盘孢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与用药:参阅黄瓜灰霉病综合防治。 



温室黄瓜栽培,怎样识别与防治黄瓜细菌性病害? 
  节能日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