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佛教教理(佛协-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以《维摩》、《思益》等经为第三时抑扬教(赞扬菩萨、抑挫声闻),以
《法华经》为第四时同归教(会彼三乘,同归一极),以《涅槃经》为第五时常
住教。一说慧观于顿渐二教外立不定教成为三教,这是由于《胜鬘经》(刘宋求
那跋陀罗译)、《金光明经》(昙无谶译)的译出而有此看法。《胜鬘》、《金
光明》不是顿、渐二教所摄而阐明佛性常住,所以叫它作不定教。其次萧齐隐士
刘虬在他所作《无量义经序》当中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分作七阶。然而据净影
慧远的《大乘义章》说,刘虬也把一代教法大别作顿、渐二教,华严等经是顿
教,
其余是渐教,渐教当中有五时七阶。所谓五时是:一、佛初成道为提谓等说五戒
十善人天教法,二、佛成道后十二年中说三乘差别教法,三、佛成道后三十年中
说《般若》、《维摩》、《思益》等经三乘教法,四、佛成道四十年后于八年中
说《法华经》辩明一乘教法,五、佛临灭度一日一夜说《涅槃经》阐明一切众生
悉有佛性法身常住的教法。所谓七阶,是在第二时中更分三阶为拘邻等演说四谛
授声闻乘,为中根演十二因缘授缘觉乘,为上根说六波罗蜜授以大乘,和其余四
时合成七阶。

  教相判释在慧观、刘虬之后,一时称盛。大成天台宗的智顗,在他所说的
《法华玄义》当中,网罗这一时代的教判,便概括作“南三北七”。南北之分,
据荆溪湛然说:“南谓南朝,即京江(扬子江)之南;北谓北朝,河北也。”一
般作江南三家、江北七家。南地诸师之说侧重佛说法的形式,主要把一代教法加
以时间的配列,而以教理的组织辅之。北地诸师之说侧重佛说法的内容,主要把
一代教法就教理的浅深加以组织,其中也有参合时间的配列的。

  南北诸师的判教互有出入,然而智顗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都用
顿、
渐、不定三种教相。他说:“南北地通用三种教相:一顿,二渐,三不定。华严
为化菩萨,如日照高山,名为顿教;三藏为化小乘,先教半字,故名有相教,十
二年后为大乘人说五时般若乃至常住,名无相教;此等俱为渐教也。别有一经非
顿渐摄而明佛性常住,《胜鬘》、《金光明》等是也,此名偏方不定教。此之三
意通途共用也。”吉藏《大乘玄论》也说:“常途诸师,顿、渐、无方三种判
教。”
实际南三以顿、渐、不定为通相,北七则以顿、渐、圆为通相。


【江南三家】

  在顿、渐、不定三种教相当中,关于顿教及不定教的判释,江南三家大致相
同,他们的分别在渐教。

  一、三时教说。虎丘山岌师在渐教内更开作有相教、无相教、常住教三时。
依他说,佛在《华严经》以后十二年间所说,阐明见有得道的法门,叫做有相
教;
十二年以后到《法华经》,阐明见空得道的法门,叫做无相教;最后在《涅槃
经》
的会上阐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是为常住教。岌师不见于僧
传,事迹不详。

  二、四时教说。宗爱法师在渐教内更开作有相教、无相教、同归教、常住教
四时。在岌师所判无相教终末的《法华经》,说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所以
特别把它提出来,叫作同归教。此说为梁京庄严寺僧旻(梁三大法师之一)所采
用。宗爱也不见于僧传。

  三、五时教说。齐定林寺僧柔、惠次两师,承道场慧观之说,在渐教内更开
作有相教、无相教、褒贬抑扬教、同归教、常住教五时。《维摩》、《思益》等
经,贬抑声闻,褒扬菩萨,所以把它从无相教的终末提出来作为褒贬抑扬教。此
说为开善寺智藏、光宅寺法云(智藏、法云是梁三大法师中的两位)所采用。


【江北七家】

  在江北七家中的特点,是开出了圆教。即北魏慧光僧统承佛陀扇多之说把一
代教法大别作顿、渐、圆三教,并以《华严》为圆教之初,为后世贤首宗所祖
述。

  一、五时教说。北地某师用刘虬说以《提谓波利经》为人天教,又以《维
摩》、
《般若》两经列为无相教,其余三时和南地相同。其实就是于南地的四时教说加
上人天教。

  二、半满二教说。北魏菩提留支说佛说法第十二年以前都是半字教即声闻
藏,
十二年后都是满字教即菩萨藏。如吉藏《胜鬘宝窟》说:“从菩提留支度后,大
分佛教为半满两宗,亦云声闻、菩萨二藏。”

  三、四宗说。又慧光把一代教法分作四宗:(一)因缘宗,指说六因、四缘
的《毗昙》;(二)假名宗,指说三假的《成实》;(三)诳相宗,指说凡所有
相皆是虚妄的《大品经》及三论;(四)常宗,指说常住佛性本有湛然的《涅槃
经》及《华严经》。《胜鬘宝窟》也说:“北土彰于五时,立四宗教,谓因缘、
假名及真、不真。”又法藏撰《华严探玄记》说:“齐朝大衍法师(慧光的弟子
大衍寺昙隐)等立四宗教:(一)因缘宗,谓即小乘萨婆多等部;(二)假名
宗,
谓《成实论》及经部等说;(三)不真宗,谓诸部般若说即空理,明一切法不真
实等;(四)真宗,谓《华严》、《涅槃》明法界真理法性等故。”

  四、五宗说。有师在慧光的四宗内,更从常宗中把《华严经》提出,叫它作
法界宗。此说是护身寺自轨法师所采用,净影慧远也采用它。

  五、六宗说。有师说《法华》、《大集》两经,慧光的四宗未收,《法华》
说诸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可称为真宗;《大集》说染净俱融,法界圆普,可称
为圆宗;其余四宗同前。此说是耆阇寺法凛法师所依用,凛师也不见于僧传。

  六、二种大乘教说。又北地禅师立二种大乘教:(一)有相大乘,(二)无
相大乘。《华严》、《璎珞》、《大品》等经,立十地位次,各说其功德行相,
叫做有相;《楞伽》、《思益》等经,说真理没有位次,叫做无相。

  七、一音教说。北地禅师说佛用一音说法,然而众生随着不同的机类而获得
不同的理解。如《大乘义章》等说一音教是菩提流支所立。

  依智顗《四教义》卷一:南三以成实师为重点,北七以地论师为重点。这是
有相当的见地的。如南地诸师中僧柔、慧次及梁三大法师都是有名的成实师;岌
师及宗爱,依《法华玄义》所说,似乎也是成实师。北地诸师中菩提流支是《十
地论》译者之一,慧光是地论师的先行者而他的四宗说是北七当中最足重视的,
五宗、六宗所据的四教义也是地论师所说。

  智顗在《法华玄义》当中纵横难破南三北七十家之说,但他的化仪四教
(顿、
渐、秘密、不定)实渊源于南地诸师之说,他的化法四教(藏、通、别、圆)也
是基于北地诸师之说而发展的,所以他的教判可以说是集南三北七之大成。

(黄忏华)


【十二部经】

  十二部经,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
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
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
经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一、修多罗、素怛缆,此译为经或契经,如《四阿含》、诸大乘经、戒经以
及三藏外的一切经典,皆名契经。但此处所说的契经,是单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
行经文,故又称长行经。

  二、祇夜,此译重颂或应颂,颂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
四、
五、六为一颂不定。凡经中偈颂,以偈颂体裁重颂前经长行经文之义,此类颂
经,
名“重颂经”。

    三、和伽罗那,此译授记,凡经中佛于菩萨授当来必当成佛之记,于缘觉后
世当得道,于声闻人今后世得道,记余六道众生后世所受果报之处,即名“授记
经”。

    四、伽陀,此译讽诵,或孤起颂,不依长行,直以偈颂显示诸法的经,如《
法句经》等,名“讽诵经”。

    五、优陀那,此译自说或无问自说经,凡无请问者佛自宣说之经文,如《阿
弥陀经》,名“自说经”。

    六、尼陀那,此译因缘经或缘起经,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
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
戒,
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
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故名“因缘经”。

    七、阿波陀那,此译譬喻,凡经律中所说譬喻,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故名
“譬喻经”。

    八、伊帝目多伽,此译本事,或如是语经,即经中讲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
行业事历之经文,及教令精进求道解脱因缘之处,即名“本事经”。

    九、阇陀伽,此为本生经,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
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

    十、毗佛略,此译方广,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辩诸法甚
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
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十一、阿浮陀达摩,此译未曾有,即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
有,
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十二、优波提舍,此译论议,即佛所说诸经,若作论议问答辩理,分别广说
之经文,即名“论议经”。

(任 杰)


【十二有支】

  十二有支,也叫十二因缘,十二缘起。原出《阿含》经典,包括无明、行、
识、名色、六处(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支,称为“十二
有支”。

  这种结构,在佛教原始经典中是为探求有情众生生死苦恼的缘起而设立的。
无明(对佛教真理不能自觉)为缘引起行(善恶行业),行为缘引起识(识别作
用),识为缘引起名色(身心),名色为缘引起六处(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六处为缘引起触(反应),触为缘引起受(感觉),受为缘引起爱(妄
执),爱为缘引起取(追求执着),取为缘引起有(存在),有为缘引起生,生
为缘引起老死。以此次序构成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
故彼灭”的相依相对的因果关系,而说为“十二因缘”。

  后来的小乘论书把十二因缘同轮回相配,众生由过去的业而受现世的果报,
由现世的业而受未来的果报,就有说众生涉三世轮回的次第缘起。《俱舍论》把
十二因缘分成四种:一、刹那缘起,于刹那间立十二支;二、连缚缘起,十二有
支因果无间,连续而起;三、分位缘起,立三世两重的因果关系,从胎生学的角
度来解释十二因缘;四、远续缘起,悬远相续无始,而立十二支。其中分位缘起
说为有部所采用。

  依分位缘起说,过去世无始的烦恼,叫做无明。依过去世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