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58-医学传心录-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便秘乃血液燥结

大便秘结者,乃津液少之故也。治当养血润肠。宜四物汤加麻仁、杏仁之类。切不可妄用芒硝、大黄、巴豆、牵牛峻下之剂,戕①损真阴,败伤胃气,反致大害。若夫胃气先实,邪蓄肠内,则非下不可,而硝黄等药又当必用也。

润燥汤

润燥汤九味,桃(仁)红(花)(当)归二地,甘草共大黄,麻仁升麻剂。



①戕:qiang2(音强)。戕损:也就是损伤。

小便闭乃气滞不行

东垣曰:小便不通,以渴与不渴而辨之,在气在血而治之。如渴而小便不利者,邪在上焦气分,宜清肺气,泻其火以资水之上源,清肺饮主之。如不渴而小便不利者,热在下焦血分,宜除其热邪,以滋膀胱肾水之下元也,通关丸主之。

一人小便不通,服诸药不效。予日: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今秘而不通者,气之滞也。用大皂角炒焦研末,蜜丸,桐子大,白汤送下,七丸即愈。

清肺饮

清肺饮猪(苓)泽(泻),木(通)车(前子)通(草)瞿麦,灯心扁蓄(茯)苓,煎调琥珀末。

通关丸(一名滋肾丸)

通关丸知(母)(黄)柏,各用二两(酒)炙,肉桂只一钱,水送空心吃。

痔疾肠风湿热所致

痔疾者,湿热之气所主也。如树生菌物,必因湿热而生。治宜凉血宽气为主。予尝制一方,用条芩、黄连、秦艽、当归、生地、荆芥、防风、甘草、青皮、枳壳、槐角、白术,水煎服。外用冰片三厘、雄猪胆(用熊胆更好)三分、番木鳖一个、井水浓磨药汁,敷之,即日奏效,治验颇多。

大便下血:清而色鲜者,名曰肠风;浊而色黑者,名曰脏毒。大便前来者近血;大便后来者远血。总用当归和血散。

当归和血散

当归和血散,川芎白术升(麻),槐(花)青(皮)荆(芥)(穗)熟地,肠风病可轻。

乌梅丸

乌梅烧作炭,研末醋糊丸,空心米饮下,便血立能痊。

发斑瘾疹风热所乘

发斑者,皮肤之上有云头红片也。瘾疹者,皮肤之间有点如蚤斑①之状也。皆因风热所乘。犀角消毒饮治之。大便秘结者,防风通圣散主之。

犀角消毒饮

犀角消毒饮,牛蒡(子)与防风,荆芥同甘草,红斑顷刻空。

防风通圣散见19页

耳聋者肾虚之故

耳者,肾之窍也。肾气实则耳聪;肾气虚则耳聋。此大概言之也。其实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二经之所过。故有气厥而聋,有挟风而聋,有劳伤而聋者,必因其症而治之。肾虚者四物汤加枸杞、苁蓉、知母、黄柏、菖蒲、柴胡。气聋者二陈汤加香附、木香、黄芩、龙胆草、柴胡、菖蒲。风聋者九味羌活汤加柴胡、菖蒲。劳聋者补中益气汤加远志、菖蒲。



①蚤斑:跳蚤咬的红点。

四物汤见6页

二陈汤见7页

九味羌活汤见17页

补中益气汤见17页

目疾者肝火之因

张子和曰:〃目者,肝之外候也。〃又曰:〃圣人虽言目得血而能视,然血亦有太过、不及也。太过,则目壅塞而发痛。不及,则目耗竭而失明。大抵年少之人多太过,年老(瘦弱)之人多不及〃。大法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治目用剂之法:散风用防风、荆芥、羌活、白芷、蔓荆子、菊花、薄荷之类。清热用黄芩黄连、栀子、黄柏、连翘、知母、胆草之类。养血用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熟地、枸杞、夏枯草之类。理气用香附、枳壳、青皮、槟榔、白豆蔻、苍术、甘草之类。补气用人参、黄芪、白术之类。退翳用木贼、蒺藜、蝉退、蛇退之类、明目用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草决明、羊肝、柴胡之类。

齿痛乃胃热气虚

齿者,肾之标,骨之余也。肾实则齿固;肾虚则齿豁。其齿痛者,非干肾也,乃阳明经热也。以清胃散治之。有气虚而痛者,补中益气汤加熟地、丹皮、茯苓、白芍。有洞者,用川椒、烧石灰为末,蜜丸,塞于洞中即愈。牙疳用五倍子烧灰,加龙骨末少许,擦之神效。

清胃散

清胃散用升麻(黄)连,当归生地牡丹(皮)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及牙宣。

喉痹乃火动痰升

喉痹者,乃喉咽闭塞不通也。曰乳蛾,曰缠喉风,名虽不一,其因则火与痰也。脉浮而微者不治。用药之法:清热用黄连、元参、山豆根、灯心。解毒用射干、牛蒡子、甘草。消痰用贝母、花粉、茯苓、桔梗、枳壳。滋阴用白芍、生地、黄柏、知母、竹沥。

一少年值天气暴热,远行而归,忽咽喉闭塞不通,面热滚泪。予谓暴病属火,怪病属痰。以辰砂五分、白矾二钱为末,冷水调下,顷刻而愈。又治一痰症不语者,药下即语,亦此方也。

鼻塞者肺气之不利

鼻者肺之窍。鼻塞有二症:鼻塞不闻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风寒而塞者,是肺经素有火邪,火甚则喜热而恶见寒,故遇冬便塞,遇风便发也。若一时感风寒而鼻塞声重者,自作风寒治。大抵鼻之为病,除伤风鼻塞之外,皆由火热所致,俱用清热之药也。

辛夷散

辛夷散里藁(本)防风,白芷升麻与木通,(川)芎细(辛)甘草茶调服,鼻生瘜①肉此方攻。

苍耳散

苍耳散中用薄荷,辛夷白芷四般和,葱茶调服疏肝肺,清升浊降鼻渊瘥。



①瘜:xi1(音息)。瘜肉:鼻痔。

口疮者脾火之游行

口者,脾之外候也。脾火上行,则口内生疮,泻黄散治之。黄连、干姜为末敷之。有虚火上炎,服凉药不愈者,理中汤从治之。心热则口苦,泻心汤治之。脾热则口甘,泻黄散治之。肺热则口辣,泻白散治之。肾热则口咸,滋肾丸治之。肝胆实热则口酸而苦,宜柴胡、龙胆草、青皮、黄芩之类。胃虚热则口淡,宜补中益气汤。唇燥裂生疮者,脾血不足也,宜归脾汤。

泻黄散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火口疮并见功。

泻白散

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人)参茯(苓)知(母)(黄)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施。

滋肾丸(即通关丸)见42页

理中汤见15页

泻心汤见15页

补中益气汤见17页

归脾汤见35页

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

丹溪论经水之大义是:经水者阴血也。血为气之配,因气而行。经水来而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经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色淡者,多痰亦虚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也。紫者,气之热也。黑者,热之甚也。凡经候不调者,悉以四物汤为主。

用药法:补气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补血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艾叶、阿胶、蒲黄炭。气滞用陈皮、香附、乌药、莪术、青皮、枳壳、砂仁。血滞用红花、桃仁、归尾、丹皮、牛膝。清热用柴胡、黄芩、知母、黄柏、黄连、生地。温经用干姜、附子、肉桂。定痛用砂仁、元胡。去痰用南星、半夏。止涩用赤石脂、伏龙肝。

四物汤见6页

妇人心烦潮热多是郁生

妇人多有抑郁之症,乍寒乍热,食减形瘦,宜用越鞠丸以开其郁,逍遥散以调其经。

越鞠丸见24页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药),柴(胡)(茯)苓(白)术(甘)草加薄荷,散郁调经功最捷,调经丹皮栀子合。

带下砂淋由于湿热

带下之状,如涕之稠粘,治当清心补养为主。砂淋之状,如水之淡薄,治当清热燥湿为主。

妇人无病单下白者,是湿热下注也。妇人久病,赤白并下,是气虚下陷,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治之。

一妇人年五十,患白砂淋,兼胸膈不宽。予以越鞠丸一料,二症全愈。

越鞠丸见24页

归脾汤见35页

补中益气汤见17页

崩漏下血为损任冲

崩漏①之病,为损于冲任之脉。盖冲脉为十二经之血海,任脉为生养之元气。因损此二脉,故血妄行。初起属实热,宜清热也。稍久属虚热,宜养血而清火也。日久属虚寒,宜温经而补血也。

清热:黄芩、黄连、黄柏、知母、生地、麦冬。

补血: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艾叶、阿胶、蒲黄炭。

补气:人参、黄芪、甘草、白术。

调气;陈皮、香附、砂仁。

升阳:羌活、独活、防风、升麻、柴胡。

止涩;赤石脂、伏龙肝。



①崩漏;忽然大量下血叫崩,日久淋沥不断的叫漏。

胎孕不安治有二理

安胎之法有二:有孕母有病,以致胎气不安者,但治母病,其胎自安。有胎气不安,以致孕母有病者,但安股气,其病自愈。

胶艾四物汤

漏血胶艾汤,川芎芍药当(归),地黄兼甘草,胎动即安康。

紫苏饮

子悬①紫苏饮,(川)芎当(归)芍药陈(皮),腹皮(人)参甘草。胀满即时宁。



①孕妇胸膈胀满,叫子悬。

子淋散

子淋①散麦冬,竹叶腹度(赤)苓,灯心(木)通甘草,溺涩即时行。

羚羊角散

子痫②饮羚羊,(川)芎当(归)薏(米)茯(神)(木)香,酸(枣仁)防(风)甘(草)独(活)杏(仁),五加皮生姜。

竹叶汤

子烦③饮茯苓,防风与麦冬,黄芩同竹叶,寤寐即安宁。

茯苓汤

子肿④饮甘(草)(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芩,麦冬栀(子)厚(朴)泽(泻),白术水煎吞。

李氏天仙藤散

子气用天仙(藤),陈皮香附煎,紫苏与乌药,木瓜(甘)草姜煎。

一妇人有孕二月患恶阻,予用二陈汤加当归、白芍、黄连、白术、竹茹、乌梅即愈。

一妇人有孕三月患心痛,予用食盐一钱(炒赤)、大枣十四枚(炒黑)研末,酒下即愈。



①孕妇小便频数淋沥作痛,叫子淋。

②孕妇无故突然倒地,抽搐不省人事。少刻又如好人一样,叫子痫。

③孕妇没有别的病,时时感觉心烦,则子烦。

④孕妇遍身浮肿,叫子肿。仅自膝至足浮肿的,叫子气。

附:保产无忧汤

《傅氏女科·产后篇补集》载有:未产能安,临产能催。偶伤胎气,腰疼腹痛,甚至见红不止,势欲小产,危急之际,一服即愈,再服全安,临产时横生逆下,服之奇效。

当归川芎菟丝子(各钱半)厚朴(酒浸)酒芍(各二钱)枳壳羌活(各八分)贝母芥穗黄芪(各一钱)艾叶炙草(各五分)鲜姜引

乐天按:二十五年前余爱人怀孕三月,肩荷重物,雨路滑跌,伤胎。腹痛难忍,翻滚床上。予以此方按原分量服之,片时即安,两剂痊愈。

产后发热原有七因

产后发热原因有七,有去血过多而发热者,有恶露不行而发热者,有感冒风寒而发热者,有过伤饮食而发热者,有蒸乳而发热者,有乳膨而发热者,有早起蓐①劳而发热者。必询问其因、诊切其脉。如去血过多者,六脉必虚,宜益气养营汤。恶露不行者,腹中必痛,宜黑神散。感冒风寒者,必兼头痛,宜五积散。过伤饮食者,胸膈不宽,宜消食饮。蒸乳发热者,乳汁不通,宜通乳汤。乳膨发热者,无人饮乳,用炒麦芽五钱研末,米饮送下。起早蓐劳者,腰胯作痛,宜猪肾饮。大抵产后用药,必须温暖,使恶露疏通,大补气血为主,虽有他症,以末治之。



①蓐:ru4(音辱)。

益气养营汤

益气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