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86-知医必辨-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芩、地究虑其早,往往去芩、地,加当归、赤芍,兼加二陈以和畅阳明,使痰不生而邪无 
所踞,寒颇易解,而热亦不甚,似亦刍荛之一得。遇阴虚不能化汗者,当归用至八钱,一汗 
而解。曾医李青原着有成效。此等运用,学人宜知。至于伤风,亦不必骤用桂枝。南方之风 
气柔弱,非比北方之风气刚劲,只须苏杏二陈加防风钱许可解。如果头痛、项强,伤及太阳 
,不见有汗,则羌、防亦可稍加。如果畏风兼畏寒,则桂枝亦可加用,但不宜多耳。 
至于时邪症候,乃天地六淫之气,非尽寒邪,亦非尽热邪也。如受风寒,则按上法治之 
。如 
受暑,则多从口鼻而入,侵及心胞,三阳之药全不合用,宜清暑益气汤,六一散或生脉散, 
于医书暑门内参酌而用之。惟暑能伤气,不可妄用温散;暑能伤阴,不可妄用刚燥也。如受 
热,则所谓阳邪,不同暑乃阴邪也。故受暑必有汗,而受热必无汗;受暑则心中懊 ,受热 
则神情烦躁。人参白虎汤、天生白虎汤服之,一汗而解。有治之已迟,热入心胞者,则犀角 
地黄汤在所必用。诊此须分析明白,切不可暑、热混为一门也。若夫长夏伤于湿,有宜燥者 
,有宜利者。但长夏受湿,往往兼暑,暑伤气,暑伤阴,专于燥、利,又恐转伤阴气,湿更 
难化。昔人以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湿自不能困脾;以六味地黄汤治下焦湿热,而湿热因养 
阴而化。此皆治其本也。若先治其标,则五苓散、四苓散、平胃散、小厘清饮、渗湿汤,皆 
可相宜而用。要之,湿有未化热者宜燥;渐化热者宜湿热兼治,古方所以有二妙、三妙也; 
湿有全化热者,则宜专治其热。今人总言曰湿热,而不分此三等治之,所以鲜效也。至于冬 
伤于寒,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此《内经》之言也。而喻西昌增为长夏伤于湿, 
秋伤于燥,实有至理,足补《内经》之缺。常见秋分以前,或暑气未尽,即湿气亦未尽,秋 
分以后,暑湿俱退,金风拂拂,燥火侵人,肺不耐燥,故生咳嗽,喻氏清燥救肺汤实可获效 
。乃柯韵伯以为多事,此不过欲抹煞前人,自诩高明耳!即其伤寒注释之书,何能如喻氏之 
深入而显出?吾辈宜宗喻氏,即秋燥一层,毋庸疑议,庶可备六淫之气,而详审时邪之病也 
。 
但用药之道,宜小其制,得效乃渐加增。李士材云∶将欲用凉,先之以清;将欲用热, 
先之 
以温。后人万不及前人,安得任意妄用乎?至于大寒、大热之药,尤宜谨慎。寒药如水,热 
药如火。譬如一卷书,错落水中,急急捞起,难免破烂矣;错落火中,急急救起,难免枯焦 
矣。病患之脏腑,岂堪破烂、枯焦乎?若夫用下,更宜慎之又慎。六淫之邪,如风寒便闭, 
腹痛拒按,热邪传里,神糊谵语,可以用下,然非瘟疫,亦下不可早。至暑湿亦可用下乎? 
戴北山《瘟疫明辨》,较胜于吴又可《瘟疫论》。然其书止辨气一条,谓瘟疫必作尸气,不 
作腐气,可见时邪、瘟疫之分,而其余所论,则皆时邪也,何不云时邪明辨,而曰《瘟疫明 
辨》耶?其最误人者,谓下法至少用三剂,多则有一、二十次者。人之肠胃无血肉,不得已 
而用下,未尝不伤气血,下至一、二十次,岂不邪正俱亡耶?戴北山究治何人,具有成效, 
并无医案,而为此妄言,其害不更胜于吴氏耶?今之医者,轻率用下,往往以此为辞。现有 
乡医某姓,在城悬壶,好用下法,屡次误事,每以下迟下少为说。予亲见李氏子出麻,被其 
再下而死,而犹执戴氏之说以为辨,岂不深可痛恨哉!予此篇真可谓之明辨,我后人宜细玩 
之,切忌之,毋负老人苦心也。 


论肝气(二条)
属性:人之五脏,惟肝易动而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亦或延及别脏,乃病久而生克失 
常所 
致。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肝位于左,其用在右。肝气一动,即乘脾土,作痛作胀,甚则 
作泻。又或上犯胃土,气逆作呕,两胁痛胀。肝之大脉,布于两胁,而胃之大络,亦在两胁 
也。又成上而冲心,致心跳不安。又或上而侮肺,肺属金,原以制肝木,而肝气太旺,不受 
金制,反来侮金,致肺之清肃不行,而呛咳不已,所谓木击金鸣也。又或火化为风,眩晕非 
常。又或上及巅顶,疼痛难忍。又或血不荣肝,因不荣筋,四肢搐搦,周身抽掣。又或疏泄 
太过,致肾不闭藏,而二便不调。又或胀及背心,痛及头项。其变幻不测,不能尽述;其往 
来无常,不可思议。总之,肝为将军之官,如象棋之车,任其纵横,无敢当之者。五脏之病 
,肝气居多,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气,则思过半矣。《内经》治肝有三法∶辛以散之, 
酸以敛之,甘以缓之。后人立方,合三法为一方,谓之逍遥散。用柴胡为君,以为辛散;用 
白芍以为酸敛,用炙草以为甘缓。因肝气必有肝火,又加丹皮、山栀,谓之加味逍遥散。今 
之医者,一见肝气,即投以逍遥;不应,即投以加味逍遥;再不应,则束手无策矣。不知《 
内经》论治肝,不过言其大概,临证则变幻无常,而治法甚多,岂能拘于三法? 
予尝深思详考,治肝竟有十法焉。心为肝之子,实则泻其子,一法也;肾为肝之母,虚 
则补 
其母,二法也;肺为气之主,肝气上逆,清金降肺以平之,三法也;胆在肝叶之下,肝气上 
逆,必挟胆火而来,其犯胃也,呕吐夹酸、夹苦酸者,肝火苦,则胆火宜用温胆法,平其胆 
火,则肝气亦随之而平,所谓平甲木以和乙木者,四法也;肝阳太旺,养阴以潜之,不应, 
则用牡蛎、玄武版介类以潜之,所谓介以潜阳,五法也;肝病实脾,则仲景之老法,六法也 
;亦有肝有实火,轻则用左金丸,重则用龙胆泻肝汤,亦应手而愈,七法也。合之《内经》 
三法,岂非十法乎?若夫专用破气,纵一时较快,而旋即胀痛,且愈发愈重,此粗工之所为 
,不足以言法也。然而庸庸者,大抵以破气为先,否则投以逍遥散,至不应,则以为病重难 
治,岂不冤乎?予故特作肝气之论。 
或问逍遥散一方,集方书者,无不取之,如子言,其方竟不可用欤?予应之曰∶逍遥散 
本是 
良方,奈粗工不善用,遂觉不灵耳!其方以柴胡为君,主于散郁,所谓木郁达之也。果病者 
肝气郁结,或为人所制,有气不能发泄,郁而生火,作痛作胀,脉虽弦数而见沉意,投以逍 
遥,辛以散之,自然获效。若其人并无所制,而善于动怒,性不平和,愈怒愈甚,以致肝气 
肆横,胀痛交作,不时上火,头疼头晕,脉来弦数而无沉意,此乃肝火化风,平之不及,而 
犹治以辛散,譬如一盆炭火,势已炎炎,而更以扇扇之,岂有火不愈炽,而病不加甚耶?故 
逍遥散非不可用也,奈用之者,自不求甚解耳! 


论类中症不可妄用再造丸
属性:(三条 附录龚赵氏常服调理方) 
类中之症,多由肝虚生风,所谓内风,非外风也。间有外风引动内风者,然所见甚少。 
大抵 
风自内生也,故景岳直谓之非风症。其论曰∶凡非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四肢无力,掉 
摇拘挛之属,皆筋骨之病也。肝主筋,肾主骨,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亏损,不能滋养百骸 
,故筋有缓急之病,骨有痿弱之病,总由精血败伤而然。如树木之衰,一枝精液不到,即一 
枝枯槁。景岳素重温补,而于类中之症,则独重养血。诚以《内经》有云∶足得血而能步, 
掌得血而能握,指得血而能摄。治偏废者,能无以养血为主乎?陈临川先生有云∶治风先治 
血,血行风自灭,可谓要言不繁。予数十年来,守此法以治类中,未有不效。虽初病亦有痰 
涎壅塞,不得不先为疏通者,然如活络丹方,不宜多用,恐养阴不及,反耗其阴也。乃乾隆 
年间,扬州盐商;不知所延何医,制有再造丸,药味夹杂五十余味,多用香燥,以为可以通 
络开窍,全不思类中多由精血不足,肝失所养,虚风鼓动,经络空虚,焦燥太过,转伤阴血 
,何能熄风乎?吾乡有原任池州府吴某者,半身不遂,延予调治。其人好内,肾不养肝,阴 
虚火盛,且食量甚大,专嗜肥浓,胃火亦甚旺。予专以滋肝清热,兼以清胃消痰,日见痊好 
,惟语言謇滞耳!或劝以须服再造丸,予再三开导与病不合,伊芳见手足如常,亦暂根据从,常 
服膏方,不复延医,已数年矣。乃忽急延予诊,至则卧床不起,谓左腿不知何在矣。细询其 
过,则有某医者,劝服再造丸,其人本自卖此丸,连服五丸,而左腿若失矣。伊芳悔恨无穷, 
求予挽救。予曰∶还尔腿尚可,履步如常,万不能矣。仍以前法加减,调治十数日后,腿渐 
有知,又数日渐可待人而行,而软弱无力。其人年逾七旬,现虽尚存,然经年卧床不起矣。 
再造丸之害如此,不知医而妄用者,尚慎旃哉! 
今之人先天不足,气血多亏,加以利欲熏其心,酒色耗其肾,肝失所养,木燥生风,类 
中之 
症多由于此。能先事预防,一病即治,调养得法,或即痊愈,或带病延年。予所治者不少, 
大约除中风不语,最难获效,予却不治,余则鲜有无效者,但总不用再造丸耳!如庄仪吉类 
中风几二十年,至今尚存。刘颂芬类中十年,尚能游览。龚赵氏乃吾义女,类中治愈,今已 
十余年,并不复发。又治丹徒县熊公,今亦十余年不复发,即如今岁朱惠畴、王新楼皆有中 
象,一治而愈。凡此皆先告以勿妄服再造丸。夫再造丸非必一无所用,如遇肥人多痰,经络 
阻塞,或夹外风,其方香药散药不少,亦可有效;而如遇肾不养肝,木燥生风之症,则服之 
无益而有损。近来此症甚多,而一遇此症,症者、医者以及旁人,无不欲服再造丸。嗟乎! 
医理精深,岂一再造丸遂能治天下之类中症耶?予明辨之,尚望医者同辨之,不然,吴某前 
车可鉴也。 
予治类中症,尝用十味温胆汤加减。其方有开有合,以开进补,以补进开,不凉不暖, 
调理 
最宜,而治类中为尤合。惟初病夹痰,不宜用参,则易以沙参、孩儿参;初病风火交盛,则 
以地易熟地;心肺火旺,则以麦冬易远志,以白芍或女贞易枣仁。若夫筋惕肉 ,则羚羊角 
在所必用,所谓入肝舒筋之圣药也;更佐以 ,虽口眼歪斜,无不应手而愈。至经络不和 
,血脉不通,则加以参须、归须,谓之二须饮;或助以橘络、丝瓜络,谓之二络饮。至大便 
结燥,养阴即以润燥,久自能通,或以五仁润之,切不可下,致犯虚虚也。方药甚多,不能 
尽述,大致如此,在后人神而明之,触类而长之耳! 

论类中症不可妄用再造丸附录
龚赵氏常服调理方
属性:大生地(八钱) 北沙参(二钱) 大白芍(三钱) 大麦冬(三钱) 法半夏(一钱五分) 陈 
皮(八分) 云苓(三钱) 生甘草(八分) 枳壳(一钱) 鲜竹茹(三钱) 
时有加减,总不出此范围。用十味温胆意,而不拘拘成法。如女贞、羚羊、 、二须 
、二 
络等,亦临时酌用。此方服数十剂全愈,迄今三十余年,其方珍藏,其人犹健,岂易易哉! 


论胎孕
属性:(附论胎产金丹) 
或谓予论症宜遍考病机,详求治法,始于人有益,乃论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