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25-医学妙谛-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枳橘饮、薤白、茯苓、姜汁。 
x肝络久病,悬饮流入胃络,致痛不已,宜太阳阳明开阖方法x 
人参 甘草 煨姜 茯苓 桂枝 南枣 
x腑中之气开阖失司,最虑中满。夫太阳司开,阳明司阖,浊阴弥漫,通腑即是通阳。仿仲 
景开太阳法。x 
牡蛎 泽泻 干姜 防己 五味 
陈曰∶喻嘉言谓浊阴上加于天,非离照当空,气露焉得退避。反以地黄五味阴药附和其 
阴,阴霾冲逆肆空,饮邪滔天莫测,当用仲景熟地附配生姜法,扫群阴以驱饮邪,维阳气以立基本。 

卷上杂症
咳嗽章
属性:(干咳附) 
咳嗽当分二病为,有声无痰咳症知。有痰无声名曰嗽,嗽属脾家湿痰欺。咳为肺经痰气 
盛,均为肺病总无疑。新者痰食风寒属,或泻或散易治之。久者劳火阴虚症,虽可攻补却难 
医。治用贝母杏紫苏,花粉桔梗及前胡。栀芩清火宽中壳(枳壳),半夏消痰甘橘荷(薄荷)。 
引用生姜与灯草,饮时食后起沉 。风痰添以星(南星)沥汁,肺实桑葶不可无(脉右浮洪有 
力,或气喘甚)。若还风嗽声难转,麻黄羌活防风苏。清早嗽多肺火动,天麦二冬在所用。上 
午嗽者胃火伏,知母石膏病自中。下午嗽多属血虚,四物补阴二冬共。阿胶五味款冬花,元 
参北沙皆可奉。春嗽柴芎芍加入,夏宜清火麦冬得。秋用桑防冬解表,麻防桂半干姜吃。呕 
吐痰涎无声者,二陈平胃治之适。再增术枳亦多功,姜汁加引不可忽。 
x寒x 
桂枝 杏仁 苏梗 桑叶 桑皮 甘草 苡仁 生姜 象贝 
x寒包热x 
麻杏石甘汤 
x风x 
杏仁 薄荷 橘红 苏梗 前胡 桑皮 桔梗 象贝 
x风温化燥x 
玉竹 沙参 桑叶 花粉 山栀 橘红 
贝母 杏仁 甘草 芦根 梨肉 
x暑不宜重发散x 
香薷 花粉 杏仁 贝母 麦冬 鲜竹叶 沙参 滑石 橘红 甘草 山栀 六一散 
x温化燥伤胃阴x 
玉竹 沙参 甘草 梨汁 桑叶 扁豆 蔗浆 麦门冬汤 麦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大枣 粳米 
x胆火犯肺x(解木郁之火) 
羚羊片 连翘 薄荷 栝蒌 苦丁茶 山栀 杏仁 菊叶 
x郁火伤胃x(益土泄木) 
玉竹 桑叶 茯苓 白芍 枣子 甘草 沙参 丹皮 扁豆 
x肾胃阴兼虚x(摄纳下焦纯甘清燥) 
熟地 五味 淮膝 茯苓 山药 车前 胡桃 莲子 黄 沙参 麦冬 扁豆 甘草 柿霜 枣子 
x营热x 
生地 元参 竹叶 麦冬 百合 甘草 
x中气虚x 
归 建中汤、异功散 
x劳嗽x(金木同治) 
熟地 扁豆 麦冬 六味丸 沙参 川斛 茯神 异功散加燕窝 都气丸加青铅 
x劳倦阳虚x(左咳甚木乘金也) 
干姜 桂枝 枣子 五味 茯苓 甘草 
x胃嗽呕痰x(当用甘药) 
沙参 麦冬 南枣子 扁豆 茯神 糯稻根 有伏邪∶麻黄 石膏 杏仁 甘草 
半夏 小半夏汤 半夏 生姜 加姜汁 
x肝犯肺胃x(气左升吞酸) 
丹皮 钩藤 半夏 桑叶 茯苓 陈皮 
小青龙汤去麻黄 细辛 甘草 加石膏 安胃丸 
x肝风巅胀x(宜和阳熄风) 
牡蛎 阿胶 淡菜 青黛 左升太过∶阿胶 女贞子 鸡子黄 木反刑金 生地 天门冬 糯稻根 
x胁痛x 
旋复花汤加桃仁、柏仁 
x寒热右胁痛x 
芦根 苡仁 白蔻仁 杏仁 枣子 枇杷叶 
x大肠嗽x(必便溏畏风) 
白术 木瓜 赤石脂 炙草 枣子 茯苓 白芍 禹余粮 姜汁 
陈曰∶木扣金鸣,清金制木,暑与风寒热兼症,理肺治胃为主。风用辛平,寒用辛温,土 
虚不生金,用甘凉、甘温二物,合乎阳土阴上。 

卷上杂症
干咳
属性:(治法与前咳嗽门可参看) 
干咳日久用滋阴,内热无痰最害人。四物汤堪为主剂,再加知柏及元参。灯心甘草和诸 
药,桔梗天花火用芩。茯苓贝母消痰用,天麦款桑润燥增。血见丹皮北沙苑,肺伤白芨参 
吞。酸收诃味泻桑壳,辛散姜防用有灵。面红吐血火炎上,童便藕汁效如神。 

卷上杂症
喘病章
属性: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肺最清高无窒塞,一有邪干便喘急。内因痰火外风寒,六脉浮洪更有力。是为实症五虎 
汤,半辛甘石及麻黄。桑皮杏壳姜葱益,随症加减无成方。若有痰升痰喘症,茯苓香附南星 
石。乍进乍退名火喘,麦冬苏味栀芩益。食因作喘食积因,曲芽腹实查同进。大便燥结不能 
通,苏子元明大黄胜。何者乃为正气虚,过劳则发似邪欺。吸入气知脉无力,补中益气汤堪 
施。黄芩山栀兼火用,茯苓半夏挟痰宜。 
x肺郁水气不降x 
麻黄 苡仁 杏仁 甘草 干姜 茯苓 人参 半夏 五味 葶苈 桑皮 川朴 
猪苓 泽泻 木通 腹皮 小青龙汤去桂芍,加人参、杏仁,此彻饮以就太阳也。 
x乙肝升饮邪上逆x 
越婢汤 麻黄 石羔 甘草 生姜 大 
枣旋复花汤 
x肾气不纳x 
熟地 阿胶 萸肉 茯苓 龟版 附子 怀膝 远志 五味 慈石 秋石 山药 
黄 淡菜 胡桃 杞子 青盐 人参 白术 海参 芡实 莲子 青铅 蛤蚧 补骨 
脂八味丸 生姜汁 车前 炙草 
x精伤者填以浓浓之剂兼镇摄x 
肾气丸加沉香,都气丸入青铅。 
x中气虚x(此中虚气馁,土不生金也) 
人参建中汤去姜 
x胃虚x 
黄精 茯苓 胡麻 甘草 
x肾阳虚浊阴上逆x 
人参 干姜 泽泻 附子 茯苓 猪苓 
陈曰∶丹溪有外感之喘治肺,内伤之喘治肾。以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耳。先喘而后胀治 
肺,先胀而后喘治脾。肺宜辛则通,微苦则降,直入中下,非治肺之方法。 

卷上杂症
哮病章
属性:此症初感外邪,失于表散,邪伏于里,留于肺,时发时止,淹缠岁月。更有痰哮、咸哮、 
醋哮,过食生冷及幼稚之童天哮诸症 
喉中为甚水鸡声,哮症原来痰病侵。若得吐痰并发散,远离浓味药方灵。定喘之汤可参 
用,化痰为主治须明。 
定喘汤 白果 黄芩 苏子 半夏 款冬花 麻黄 杏仁 甘草 桑皮 
x寒x 
桂枝 制麻黄 茯苓 五味 橘红 川朴 干姜 白芥子 杏仁 甘草 半夏 
小青龙汤亦可参用 
x病举发x 
葶苈大枣汤 
x养正x 
肾气丸去肉桂、牛膝 
x哮兼痰饮x 
真武丸、小青龙汤去麻黄、细辛,加赤砂糖、炒石膏。 
x气虚x 
四君子汤增减 
陈曰∶治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为主。又必补益中气。其辛散苦寒、豁痰破气之药俱非 
所宜,忌用金石药,记之。 

卷上杂症
疟病章
属性:古人论疟不离乎肝胆,亦犹咳不离乎肺也 
寒热往来名曰疟,正气与邪相击搏。风寒暑湿食与痰,亦有阴虚兼气弱。阳分日发邪气 
轻,阴分深兮间日作。在气早临(气分)血晏临(血分),于阳为热寒为阴。并则寒热离则止 
(暑气邪气与营卫并行则疟作,离则疟止),营卫邪气交相争。邪不胜正到时早(邪达于阳病 
退),正不胜邪移晚行(邪陷于阴,病进)。总因感邪汗不泄,汗闭不泄痰郁成。痰郁不散发寒 
热,要看受病久与新。新疟宜泄宜发散,久疟补气和滋阴。无痰无食不成疟,初起饮服清脾 
灵。自汗去半加知料,无汗加苍干葛吞。多热黄芩知母进,多寒薄桂胥堪增。头痛川芎羌芷 
要,烦渴不眠粉葛凭。夏月香薷白扁豆,冬天无汗麻黄应。若既日久精神倦,六脉细微出盗 
汗。滋阴鳖甲归芍佳,补气参 洵称善。清脾饮除果浓朴,姜枣加之病渐痊。又生疟母左胁 
间,令人多汗胁痛连。治宜消导用何药,鳖甲棱蓬附四般。醋煎停匀加海粉,桃青芽曲红花 
兼。为末和丸日三服,块当化散不为艰。 
x暑热宜专理上焦肺脏清气x 
桂枝白虎汤 天水散 
x湿邪宜治脾胃中焦阳气x 
藿香正气散 二陈汤去甘草 加杏仁、白蔻、生姜。 
x足太阳脾虚,面浮胀满x 
通补用理中汤 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 开腑用五苓散 术 桂 茯 猪 泽 
x足少阴肾痿弱成劳,宜滋阴温养x 
复脉汤 人参 炙草 桂枝 麻仁 生 
地阿胶 麦冬 生姜 大枣 
x足厥阴肝厥逆吐蛔及邪结疟母x 
乌梅丸 鳖甲煎丸 鳖甲 黄芩 鼠妇 大黄 桂枝 石苇 乌扇 柴胡 干姜 
芍药 葶苈 川朴 丹皮 瞿麦 紫葳 半夏 人参 阿胶 虫 蜂窠 赤硝 羌琅 
桃仁 清酒 灶下灰 
x又瘅疟,但热不寒x(宜甘寒生津,重后天胃气,治在肺经) 
生地 元参 花粉 薄荷 蔗汁 西瓜翠 麦冬 知母 杏仁 贝母 梨汁 鲜竹叶 
x脾胃阳虚,腹胀,舌白不喜饮x 
于术 人参 半夏 茯苓 生姜 浓朴 知母 杏仁 草果 
x阴虚热伏血分x 
熟地 白芍 五味 山药 茯苓 芡实 莲子 鳖甲 知母 草果 生地 桃仁 
花粉 青蒿 首乌 丹皮 龟板 泽泻 炙草 桑叶 天冬 六味丸 清骨散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地骨皮 鳖甲苏 青蒿 知母 粉甘草 
x暑热拒格三焦,呕逆不纳x 
宗半夏泻心法 半夏 黄芩 炙草 大枣 川连 人参 干姜 
x胃虚呕逆x 
旋复代赭汤 
x热结痞结x 
半夏 人参 茯苓 川连 枳实 姜汁 
x疟兼热痢x 
人参 干姜 广皮 归身 枳实 川连 银花 黄芩 白芍 山楂 
x心经疟热,多神昏谵语,舌边赤,心黄,防痉厥x 
犀角 元参 竹叶 连翘 麦冬 银花 
救逆汤 桂枝 炙草 干姜 枣子 蜀膝 龙骨 牡蛎 此方去干姜加白芍可参用 
心经疟久动及其营,必烦渴见红,宜滋阴法。 
肺经疟久伤及其津,必胃闭肺痹,宜清降法。 
陈曰∶疟发久邪必入络,络属血分,汗下两者未能逐邪。仲景制鳖甲煎丸治络聚血邪, 
久则血下,温疟例忌足六经药,如柴葛之类,用桂枝白虎汤主之。古称三阴大疟,以肝脾肾 
三脏之见证为要领。阳疟之后养胃阴,阴疟之后理脾阳主之。太阳经行身之背,疟发背冷不 
由四肢,是少阴之阳不营太阳。 

卷上杂症
霍乱章
属性:霍乱之症起仓猝,外因所感内因积。胃中停蓄难运消,吐泻交作腹痛极。上焦但吐而不 
泻,下焦但泻无此逆。中焦吐泻两兼之,偏阴多寒偏阳热。因风怕风有汗沾,因寒怕寒无汗 
焉。因暑烦热并躁闷,因温倦怠身不便。因食胸肺自饱胀,治用藿香正气堪。红花木瓜转筋 
用,食伤曲麦(芽)山楂添。腹痛须加炒白芍,寒宜肉桂炮姜权。枳实青皮心下痞,柴胡干葛 
寒热缠。小便不利猪苓泽(泻),中暑发热连薷传。手足厥冷脉将绝,盐纳脐中烧艾烟。火灸 
人醒后施药,细将寒热阴阳参。又有一种干霍乱,腹痛欲死病势悍。不吐不泻绞肠痧,盐水 
吐之神妙案。但得吐泻病无妨,米饮热汤切莫劝。 
x藿香正气散x 
广藿 白芷 茯苓 陈皮 夏曲 紫苏 腹皮 白术 川朴 桔梗 甘草 生姜 枣子 
x清脾饮x 
白术 青皮 甘草 草果 茯苓 黄芩 川朴 柴胡 半夏 生姜 

卷上杂症
泄泻章
属性:(古称注下症) 
泄泻之原分六说,虚湿寒痰食与热。五泄之名(湿多成五泄)《内经》传(溏泄痢洞滑 
也),三虚之旨先贤诀。饮食伤脾虚不化,色欲伤肾肾虚极。肾虚自不能容藏,忿怒伤肝木土 
克(肝虚则木来克土)。健脾利水是主方,燥湿 
升提不可缺。芍陈曲朴木香车,二苓木通泻二术(苍白二术)。肠鸣腹痛属火明,方中益以栀 
连芩。腹不痛者是属湿,苍白术半加茵陈。完谷不化属虚意,术扁山药砂仁参。或泻不泻或 
多少,属痰半夏天南星。痛甚而泻泻痛止,属食枳实山楂增。泻不甚而腹微痛,是为寒泻香 
砂仁。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