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药学第8讲活血化瘀药-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棱苦平,破血中之气,破血的力量大于破气。莪术辛温破气中之血,破气的力量大于破血。二药常合用,散一切血瘀气结。
香附行气而活血,通行十二经,以行气为主。莪术行气破血,主入肝经,以散肝经气滞血结为主。香附力缓,莪术力峻。
元胡、郁金、姜黄皆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莪术为气中血药(行气破血)。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近些年有的用为抗癌药。可资参考。
我在治癌症加用本品时,往往出现患处疼痛的情况,将用量减少,再逐步加量(从3克渐至9克),则不痛。故建议不可突然用大量。仅供参考。
用量一般3~9克。
气血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骨  碎  补
骨碎补味苦,性温。主要功用是活血、止血、补肾接骨。兼能祛骨风、治牙痛。常用于外伤骨折,肾虚久泻,骨痛、牙痛等症。
1。外伤骨折:本品能入肝肾活血祛瘀、止血、接骨续筋,外伤骨折常配合当归、红花、桃仁、苏木、续断、自然铜、土鳖虫、乳香、没药等同用。
2。肾虚久泻:本品能入肾,肾司二便。久泻多属肾虚,不可专责脾胃。可配合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炒山药、茯苓、赤石脂、制附片等同用。
3。肾虚牙痛:齿乃骨之余,属肾经。肾虚,肾阳浮动而致牙痛者,可用本品配合地黄、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牛膝、细辛、独活等同用。
补骨脂、骨碎补皆能补肾。但补骨脂偏用于温补肾阳,治五更泄泻。骨碎补偏用于祛骨中毒风,治痿痹骨折,并能坚肾固齿。
续断疗折伤,主治在筋。骨碎补疗折伤,主治在骨。
寻骨风治风寒湿痹之骨痛。骨碎补治毒风瘀血之骨痛。
用量一般3~9克。
胃火盛的牙痛忌用。

                     红      花
红花味辛、甘、苦,性温。功能活瘀血、生新血。少用有活血养血作用:多用可有破血行瘀的作用。
红花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妇科使用尤多。凡血瘀经闭,或月经量少,行经有血块,或经期后延等症,皆可选用。常配合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桃仁、茜草、香附、牛膝等同用。行经腹痛者,还可选加五灵脂、元胡、蒲黄、川楝子、吴茱萸、小茴香等。
若胎死腹中,也可用本品配当归、川芎、牛膝、肉桂、车前子、生大黄、芒硝、桂枝、桃仁等同用。
内科疾病中,凡因瘀血阻滞而产生的胃脘痛、腹痛、腹中积块等,皆常应用。例如胃脘痛可配高良姜、香附、五灵脂、蒲黄、砂仁等同用;腹痛可配合当归、白芍、丹参、元胡、桂枝、吴萸、木香等同用;腹中有积块者,还可选加三棱、莪术、炙鳖甲、生牡蛎、桃仁、炙山甲、海藻等同用。
由于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而致气血两虚者,也可用本品(量不可大)配当归、丹参、白芍、生地、熟地、白术、党参、茯苓、陈皮、炙草等同用,有祛瘀血、生新血的作用。
本品能入心经兼入肺经,对于血瘀气滞或气血不通畅而致的胸痹心痛,可以本品配合瓜蒌、薤白、桂枝、五灵脂、枳壳、苏梗、檀香等同用。我常用瓜蒌30克、薤白9克、桂枝3~6克、檀香6克(后下)、制乳香3克、红花9克、五灵脂9~12克、蒲黄9克、槟榔6~9克、远志6~9克、半夏9克、茯神木15克,随证加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仅供参考。
对于传染性肝炎(肝大或不大)表现有胁痛、腹胀闷、病程久、或舌质暗、或舌有瘀斑,中医认为有血瘀气滞的证候者,我常用红花配合柴胡、皂刺、白蒺藜、茜草、川楝子、苏木、泽兰、泽泻、焦三仙、槟榔等同用,每周服六付,连用4至10周,对恢复肝功能及使肿大的肝变软变小有一定帮助。仅供参考试用(肝大而较硬者,可加莪术3~6克或炙山甲6克、片姜黄6~9克、生牡蛎30克、炒莱菔子9克等,并且须较久服用,随证加减)。
中风半身不遂,可用本品配合桑枝、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炙山甲、地龙、黄芪、牛膝、片姜黄、竹沥等同用。
红花有南红花、西(藏)红花的分别,二者功用相近似。但南红花祛瘀活血的作用较强,而养血作用较差。西红花性质较润,养血的作用大于祛瘀作用。处方上只写“红花”时,药房中即给南红花(又名草红花)。西红花价较贵,多不入汤药同煎,常用0。9~1。5克,放入酒杯中再放黄酒半杯多,隔杯用开水炖化,兑入汤药内服用。
桃仁治瘀血偏于局部有形、或在下腹部者。红花治瘀血偏于散在全身无定处者。二者常同用,可有协同作用。
用量一般2。5~9克。
前人有“过用能使血行不止”的经验记载,故不可过用。无瘀血者及孕妇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红花煎剂能使实验动物的在体子宫及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尤其对已孕子宫更为明显;对实验动物有降血压作用;能使犬心脏的收缩及扩张增加;对实验动物的支气管平滑肌有收缩作用。

                    姜      黄
姜黄味辛、苦,性温。主要功用是破血、行气。
姜黄破血兼理血中气滞,入肝脾二经,善破肝脾二经的血瘀气结,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因血瘀气滞而引致的胸胁疼痛,可配合枳壳、苏梗、桔梗、川楝子、香附、元胡、桂心等同用;胃脘痛、腹痛,可配合高良姜、香附、砂仁、木香、干姜、乌药、元胡等同用;月经痛,可配合当归、白芍、艾叶、香附、五灵脂等同用。我常用片姜黄或姜
黄配合枳壳、白蒺藜、川楝子,加入应证汤中,治疗肝炎患者肝区痛表现明显者,对除疼痛恢复肝功能,均有一定帮助。谨供参考。据近代研究报导,姜黄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有改善肝脏实质病损的作用。
片姜黄功用与姜黄大致相同,但有入肩背手臂等处活血祛风而治风湿痹痛的特点,常配合桂枝、羌活、归尾、红花、防风、秦艽等,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疼痛表现在上肢及肩关节者。
郁金、姜黄均能破血活瘀,但郁金苦寒入心,偏于活血,姜黄辛温入肝脾,兼理血中之气。
莪术苦温,偏入肝经气分,兼破气中之血,姜黄辛温,偏入肝经血分,兼行血中之气。
据近代研究报导,姜黄有兴奋子宫的作用,使子宫阵发性收缩;能促进麻醉大的胆汁分泌,但作用较弱而持久。
用量一般2。5~9克。
无瘀血及身体虚弱者慎用。

                              刘 寄 奴
刘寄奴味苦,性温。专入血分,通行走散。主要功用是破血通经,内服可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等。常配合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泽兰、乳香、没药、元胡等同用。
外用,可敷治跌打损伤、或金刃破伤。对外伤又有活瘀止血作用。我常以刘寄奴(取其通行走散)配柴胡、黄芩、皂刺、白蒺藜、红花、泽泻、焦三仙、槟榔、茜草等,用于慢性肝炎,对恢复肝功、消除症状、解除肝大等,有一定帮助,仅供参考。
骨碎补破血,尚能补肾,长于治骨折。刘寄奴破血,通行走散,无补力,但外用能活瘀止血,长于治金疮破伤。
用量一般3~9克。
无瘀血者慎用。

                                 没药
没药味苦、辛,性平。有散瘀血、通结滞、消肿定痛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痈疡肿毒:痈疡初起,红肿热痛,可用本品活瘀散结,消肿定痛。常配合银花、连翘、赤芍、红花、防风、白芷、归尾、炙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2。跌打损伤:由于跌打损伤而瘀血青紫、筋骨肌肉肿痛,可以本品配合当归、川芎、牛膝、红花、续断、骨碎补、乳香等同用。
3.经闭癥瘕、产后腹痛:因血凝气滞,月经久闭不潮,腹中凝血日渐增大,形似怀孕,按之有块,或剧烈疼痛而拒按等症。可以本品配合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乳香、元胡、水蛭、虻虫、生大黄等同用。妇女产后瘀血未尽而下腹疼痛,可配当归、红花、川芎、元胡、炮姜、益母草等同用。
4.风湿痹痛:本品能入十二经,通滞血、散结气,消肿定痛。对于风寒湿痹引致的肢体关节疼痛,可配合羌活、独活、防风、桑寄生、威灵仙、细辛、当归、赤芍、红花、炙虎骨、炙山甲、制附片等同用。 
乳香、没药皆能活血止痛,但乳香是行气以活血兼能伸筋,通经舒络而止痛。没药是散瘀而活血,消肿定痛,一偏于气,一偏于血,二药合用则相得益彰,故临床多是二药合用。
用乳香、没药止痛,须详审疼痛的病因,有风祛风、有热清热……再佐以乳、没定痛则可,若单持乳、没去止痛,则不符合辨证论治的精神。
乳香、没药于疮疡破溃后则不宜用。
乳香、没药用醋制后可加强疗效。
用量一般1。5~9克。
因有活血散瘀的作用,孕妇不宜用。

                        虻  虫
虻虫味苦,性微寒。有毒。有破血逐瘀、消癥通经作用。“能攻真气运行不到之血”。常与水蛭同用。例如:
腹中有瘀血积块(癥块),月经闭止不来者,可用本品配水蛭、桃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当归、赤芍等同用。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配丹皮、骨碎补、续断、乳香、没药等同用。 
水蛭与虻虫虽都有破血逐瘀作用,但水蛭药力较缓而作用持久,偏入肝经、膀胱经,逐瘀效果较好。虻虫破血力较水蛭更猛峻,遍行经络,通利血脉,服后即可致泻,(药力过后即止),逐瘀效果不如水蛭较稳。二药常配合使用,可使相得益彰。
用量一般1~3克,水煎服或研末服。
孕妇及无瘀血者忌用。体弱者慎用。

                         蒲   黄
蒲黄味甘,性平。生用性滑有活血祛瘀、凉血、利小便的作用。炒用性涩,有止血作用。
凡因血瘀化热而致的各种出血,如吐血可配生地、阿胶、侧柏叶、白芨等同用;衄血可配大小蓟、芦根、元参、青黛、生地等同用;尿血可配白茅根、生地、冬葵子、黄柏炭等同用;便血可配槐花炭、防风、地榆炭、槐用等同用。
因有利小便、通淋的作用,故对小便涩痛不利、尿中带血,可配合滑石、猪苓、黄柏、车前子、泽泻、萹蓄、瞿麦、大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蒲黄有活血化瘀而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因瘀血而致的疼痛。如月经痛可配合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白芍、香附、元胡等同用。产后腹部攻痛,按之有瘀块,名叫“儿枕痛”。可配当归、川芎、红花、炮姜、桃仁、五灵脂等同用。心、腹痛可配五灵脂、高良姜、香附、元胡、乳香、没药等同用。据近代用动物实验研究报导,本品有收缩子宫作用。
本品为黄色粉末状,外伤出血的用此粉掺于伤口,可止血。对口舌生疮、皮肤湿疹,可用炼过的猪油或蜜调合本品如膏状,敷患处,有滋润、凉血、消肿作用。
五灵脂活血散瘀,偏于温散。蒲黄活血化瘀,兼能凉血、止血。
用量一般3~9克。
血虚无瘀滞者,应慎用。

                         茜   草
茜草又名红茜草,味苦、微酸,性微寒。生用能行血活血,消瘀通经。炒炭用可以止血。常用于以下情况:
1。 月经闭止:妇女月经不通,可用本品31克,黄酒煎服,有行血通经作用。《内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