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药学第8讲活血化瘀药-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不留最常用于下乳。劳动人民中间流行着“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的经验。妇人产后乳汁不下,可用本品配合穿山甲、路路通、沙参、麦冬、通草等同用(参看穿山甲项下)。
通草、王不留均能下乳,但通草味淡体轻,能使阳明经精气升发上达而下乳汁,王不留入阳明、冲、任经血分,通血脉而下乳。
用量一般1。5~9克。特殊重症,有时用15~30克。
孕妇及无血脉瘀滞者忌用。

                      五 灵 脂
味甘,性温。主要功用是活血散瘀,通利血脉。炒炭用也可以止血。主入肝经血分。前人经验认为“血闭能通,经多能止。”能治“男女一切心腹肋胁诸痛”,临床上常用于瘀血所致的各种疼痛(痛处较为固定、病程较久、舌有瘀斑等)。例如:
1。胃脘痛:可配合蒲黄、乳香、元胡、高良姜、香附等同用。
2。腹痛:可配合当归、白芍、川芎、桂枝、吴萸、丹参、炮姜等同用。少腹痛可加川楝子、小茴香、胡芦巴等。
3。胁肋痛:可配柴胡、枳壳、青皮、白蒺藜、片姜黄、皂刺、赤芍等同用。
4.关节痛:可配鸡血藤、桑枝、桂枝、附子、松节、威灵仙、当归、红花、羌活、独活、炙山甲等同用。
5。妇女痛经及产后腹痛:痛经可配当归、川芎、熟地、白芍、桃仁、红花、蒲黄、香附、川楝子等同用。产后腹痛可配蒲黄、泽兰、牛膝、益母草、元胡、炮姜、川芎、红花、桃仁、当归等同用。
但应注意本品主要用于活血散瘀,并无生血的作用。所以五灵脂与丹参、当归尾、红花等的活血作用不同,要注意随证配伍应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五灵脂炒炭,可用于兼有瘀血引起的出血过多,如妇女崩漏下血、痔疮出血等。
前人有关于五灵脂炒用兼能治痰涎挟血结成窠囊而致咳嗽痰中带血,时发时止,多年难愈的记载。我曾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炒五灵脂,治疗支气管扩张的咳血有效,仅供参考。
用量一般3~9克。
血虚无瘀滞者不用。不要与人参同用(相畏)。

                           血  竭
血竭味甘、咸,性平。内服有活血散瘀、除血痛的作用;外用有去腐生肌、收疮口的作用。
凡一切血瘀、血聚而引致的疼痛、瘀肿等都可选用。例如瘀血心痛,可配瓜蒌、薤白、五灵脂、红花、细辛、桂枝等同用。瘀血积滞腹痛,可配当归、红花、元胡、炮姜等同用。跌伤、骨折、瘀血疼痛,可配苏木、续断、乳香、没药、骨碎补等同用。跌打损伤疼痛最常用的成药,如七厘散(血竭、乳香、没药、红花、儿茶,麝香、冰片、朱砂)等即含有血竭。
我对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疼痛表现为血瘀证(疼痛较固定、刺痛、舌质青紫或瘀斑明显、脉涩)者,常用血竭粉0。6~1。5克,装入胶囊中,随汤药吞服。或再加三七粉0。3~0。6克。对活血止痛有帮助。其他血瘀明显的证候,也有时使用。如用七厘散(服法同上)效果更好。仅提供参考。
外科多外用,常配入生肌散类药物中使用。
用量一般内服一次0。6~2。5克,一日两次,为丸剂或装胶囊中吞服。外用适量即可。
本品性急不可多用,久用。

益母草
益母草味辛、苦,性微寒。专入血分,功能行瘀血,生新血。行瘀血而新血不伤,养新血而瘀血不滞。兼能利水消肿。
本品为妇产科最常用之品,无论胎前、产后,皆可随证选用。前人称它为“经产良药”。例如:月经不调,可配川芎、当归、白芍、丹参、白术、香附、茺蔚子(如益母胜金丹)等同用。难产或胞衣不下,可配麝香、当归、川芎、乳香、没药、黑荆芥等同用。
益母草膏(益母草2500克、生地62。5克、白芍47克、当归62。5克、川芎47克。用水煎透,炼蜜收膏)有和血顺气、养肝益心、调理月经的作用,胎前、产后诸疾皆可服用。有的方中还有木香。药房中有成品出售。
本品还有利水作用,对肾虚气化不利而小便少,引致慢性水肿,腰脚痠重,食后腹部胀闷,面色苍黄,行动困难,精神疲倦等。可用本品配茯苓皮、冬瓜皮、车前子、茯苓、泽泻、桂枝、淫羊藿等同用。或每日用益母草125克,煎汁300毫升,分为三次服。
近些年来有人报导,本品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
据近代实验研究报导,益母草有增强子宫收缩力的作用。其作用与脑垂体后叶素、麦角相近似。益母草与益母草子有降血压作用;益母草子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
用量一般为二、三钱。特殊情况有时用到一、二两。
益母草子名茺蔚子,作用与益母草近似,但兼能明日益精,行中有补。常用于肝热而致的目赤肿痛、目昏,和眩晕、头痛、心烦等症。用量一般一至三钱。瞳孔散大者忌用。

                     郁      金
郁金味辛、苦,性寒。主要有活瘀、凉血、行气、解郁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吐血、衄血:由于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郁生火,血热血瘀,肝火上逆,挟血上犯而致吐血、咳血、衄血,胸胁刺痛,吐血有块以及妇女倒经(每到月经期鼻出血)等症。本品有凉血散瘀、解郁行气的作用,可配生地、丹参、丹皮、炒栀子、三七、藕节、牛膝、泽兰等同用。
2.血热神昏、癫狂惊痫:由于邪热入心,血热痰浊蒙心而致神志不清以及惊狂、癫痫等症,可用本品清心热而开心窍,活瘀血而化痰浊。常配合朱砂、黄连、天竺黄、牛黄、远志、菖蒲等同用。本品配白矾,名“白金丸”,可用于治癫痫、惊狂。我常以郁金配生香附、生白芍、生赭石、珍珠母、天竺黄、胆南垦、远志、菖蒲、半夏、茯苓、黄连、生铁落、生大黄等,随证加减,用治疗精神分裂症及癔病的狂躁不眠,笑骂无常等,可有一定效果,谨提供参考。
3.胁助胀闷、胸腹疼痛,郁金辛散苦降,入肝肺二经,解气邮,散血瘀,故由气滞血瘀而引致的胸胁胀闷、刺痛,腹中作痛等,可配合柴胡、赤芍、香附、枳壳、青皮、陈皮(治胸胁胀痛)、当归、白芍、元胡、桃仁、木香(治腹痛)等同用。
4.胆热黄疸:由于肝胆郁热而致胆热液溢产生黄疸,可用本品散肝郁、凉肝血,活血散瘀、健胃利胆(据近代研究本品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常配合茵陈蒿、栀子、生大黄、车前子、黄柏、泽泻、焦三仙、枳实等同用。
川郁金活血化瘀的作用优于理气。广郁金行气解郁的作用优于活血。
香附行气之中兼能理血。郁金破血之中兼能理气。
近代有人报导,郁金中含有挥发油,能溶解胆固醇,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可用于治胆结石、胆囊炎及黄疸等。
用量一般3~9克。
血虚无瘀滞者及孕妇均忌用。

                                  元胡
元胡又名延胡索,味辛、微苦,性温,主要作用是活血行气,前人认为它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通过活血行气而能治一身上下、心腹腰膝、内外各种疼痛,常用于以下情况:
1.治诸痛:本品辛温善走,活血利气,血气通则不痛。例如热性胃脘痛(口干、舌苔黄、时痛时止、喜凉饮食,脉数),可配金铃子(金铃子散)、黄连、香附、炒山栀等同用;腹中冷痛(喜暖、舌苔白、喜热饮食、脉弦),可配高良姜、肉桂、干姜、附子等同用。气滞作痛(攻冲刺痛、生气加重),可配香附、青皮、木香、砂仁、沉香等同用;瘀血作痛(疼处不移、病程长、或舌上有瘀斑、或有跌打损伤史等),可配五灵脂、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同用;睾丸如坠疼痛或痛引少腹的疝痛,可配小茴香、桔核、荔枝核、乌药、川楝子、吴茱萸等同用;妇女月经痛,可配香附、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等同用;上肢疼痛,可配桂枝、桑枝、羌活、片姜黄等同用;下肢疼痛,可配桑寄生、牛膝、川续断、独活等同用;跌打损伤疼痛,可配乳香、没药、血竭、苏木、骨碎补等同用。等等。同时,要注意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不可呆板的搬套。
2.除癥瘕:腹中(尤其是下腹部)血凝气聚,成条成块,长期存在,固定不移的叫癥;发病则有,不发则无,时大时小,时有时无的叫瘕。本品走血分,能散瘀利气,消积除癥。可配当归、赤芍、红花、桃仁、牛膝、泽兰、炙山甲、莪术、三棱、大黄、乌药、青皮等同用。
胡芦巴偏用于腹痛喜热、喜按者,元胡偏用于腹痛筋急拒按者。
香附与元胡均为气血药。香附主入气分,善理十二经八脉诸气,但行气之中,兼行气中血滞。元胡主入血分,善理一身内外上下诸痛,但行血之中,兼行血中气滞。
小茴香治疝瘕疼痛,偏重于理气。元胡治疝瘕疼痛,偏重于活血。据近代研究报导,元胡含有延胡索素,有镇痛作用,兼有镇静、镇吐、催眠等作用;对治疗胃肠系统疾病引起的钝痛以及周围神经痛,肢体痛等有效;对暂时性的失眠,也有一定效果。
生用活血效力大,醋炒也可用于止血。
用量一般2。5~9克。目前常把它研为细粉,随汤药冲服,每次0。9~2。5克,一日两次。
血热气虚者不用,孕妇忌用。

                         泽  兰
泽兰味苦、甘、辛,性微温。主要作用是行血、利水。补而不滞,行而不峻,性质和平。常用于以下情况:
1。月经不调:因宿血瘀滞而月经后错或二、三个月来一次者,可用本品破宿血调月经,常配合当归、川芎、牛膝、赤芍、红花、桃仁、香附等同用。
2产后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而小腹作痛者,可配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红花、益母草等同用。
3产后水肿:本品能利尿消水肿。常配合防已、茯苓、泽泻、车前子、川芎等同用。
我常用泽兰配牛膝加入应证汤药中,治疗瘀血腰痛(痛处固定、或有扑打跌损病史、舌有瘀斑等)有效。前人有牛膝配泽兰可利腰膝间死血的经验。证之临床,确有一定效果。
我治疗早期肝硬化有少量腹水者,常以泽兰配合水红花子、防己、抽葫芦等,加入应证汤药中使用,有助于消腹水。仅供参考。
益母草、泽兰皆能行血利水,但益母草行血调月经的作用较优。泽兰除行血通经外,还有消水的作用,尤其是对与血分有关的水肿,效果较好,如血臌的大肚腹水常随证选用。
用量一般3~9克。重症可再加多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