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79-章次公医桉-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赤石脂6克,百草霜6克,苍术6克,山楂炭9克,禹余粮6克,荷叶1角。

19,徐幼。肠炎多能引起高热,四逆散、芩连汤是标本并治之法。另用炭类,制止发酵,吸收水分。咳加苏子、橘红。柴胡2.4克,枳实3克,黄芩5克,焦楂炭6克,白芍6克,甘草1.5克,香连丸3克,百草霜5克,苏子5克,橘红2.4克。

20.沈幼。便多白沫,为肠炎之的证。假使肠热病,其便当如浆汁而稀,按其腹痛,更为肠炎之表现。

白头翁6克,白槿花6克,枳实炭3克,神曲6克,百草霜3克,北秦皮6克,银花炭6克,山楂炭6克,荷叶1角,红茶3克。

21.叶幼。肠炎之热,多起伏无定,然则仲景之小柴胡汤,其适应证亦在消化系。柴胡3克,黄芩6克,神曲6克,百草霜5克,甘草1.5克,半夏3克,党参、苦参各6克,红茶3克,生姜1片。

22.叶幼。肠炎与痢,从形态上可以鉴别;腹痛为二者所共有。今便溏有泡沫,肠炎也。熟军3克,苏梗5克,神曲6克,香连丸3克,红茶5克,杭芍6克,青皮3克,艾叶3克,百草霜5克。

23.冯幼。热3日,暮重于昼,大便鹜溏,完谷不化,腹痛而胀,此肠病也;流清涕,则为外邪所乘。防风3克,陈皮2.4克,柴胡3克,麦芽9克,白术5克,白芍5克,枳实2.4克,天浆壳3克。

24.徐幼。大便清稀,日十余行,精神疲乏异常,终日迷迷然嗜睡,面白肢冷。附子5克,白术6克,党参6克,炮姜炭2.4克,清炙草3克,扁豆衣6克。'按'张景岳说:〃泄泻之本,莫不由于脾胃。〃然临床有寒、热、虚、实之异,治各不同。泄泻病案中,有属于脾胃虚寒,用附子理中汤的;有脾虚而挟食滞,复为风邪所乘,用四逆散合痛泻要方的;有湿热滞于胃肠,用香连丸的。皆为常法。亦有虚实兼见而融温阳、健脾、消导于一炉的;也有涩肠药与消导药、升清药同用的。对于这些病例,先生打破常规,往往补泻寒热同用,值得我们很好地体会。

25.周幼。西医诊为细菌性痢疾,服药未效,今高热不退,非白头翁汤不能。白头翁9克,川黄柏5克,川雅连1.5克,北秦皮9克,苦桔梗6克,杭白芍9克,枳实炭9克,马齿苋9克,苦参片6克,白槿花12克,荠菜花9克。'按'痢疾见高热,多为里热炽盛,邪毒肆扰。白头翁汤直清里热;苦参、马齿苋、白槿花都有解毒清热作用;白芍、枳实同用大能止痛;荠菜花用以凉血。

26.王幼。测体温39.3℃,先泻粘液而赤,泻时攒眉苦目,可见其腹痛而努责。凡稚孩病痢,最能使正气衰沉。今见高热,而泪之缺少,脉之沉细,四肢之清冷,干呕,独头动摇,败象叠见,例属难瘥。全当归9克,杭白芍9克,陈阿胶18克,肉豆蔻5克,罂粟壳9克,川连2.4克,炮附块9克,潞党参9克,煅牡蛎30克(先煎)。

'按'病痢高热,一般均当凉血解毒。今脉沉细,肢冷,干呕,独头动摇,都为正气不支而出现的征象;此热正为一线孤阳,预示〃阴阳离决〃之危,清凉之品决非所宜。故急用参、附以回阳救脱;牡蛎、白芍、阿胶以敛阴;肉蔻、粟壳以收涩。正气得复,再思去邪,尚未为晚。况在温中少用黄连之苦寒,涩中采用当归之滑利,不徒为目下之痢疾腹痛投,亦为下一步去邪之计。

27.夏小。热与泻将及两月,腹部既不胀硬,则鉴别诊断在肺病与肠炎,病者虽咳,其外观不类结核,作肠炎论治。葛根9克,川连1.2克,干荷叶1角,白槿花9克(包),黄芩6克,升麻3克,生地榆9克,北秦皮9克。

28.马弟。痧后半月,不慎饮食,滞下,里急后重,一昼夜数十行,有表证。炒荆芥5克,薤白头9克,熟锦纹3克,江枳实9克,海南片6克,制黑丑5克,红茶6克,神曲9克,炒防风6克,谷麦芽各9克,杏仁泥12克,香连丸2.4克(分2次吞)。

29.陈幼。始下赤白痢,将及两旬,继则溏薄中夹有粘液。因营养缺乏太甚,目疏无所见,两足亦有浮肿状。此脾阳大虚之候。炮附片9克,潞党参9克,赤石脂12克,肉豆蔻9克,生艾叶5克,乌梅丸9克,炮姜炭3克,淮山药9克,云苓12克。共研细末,每取5克,稍加白糖,和入饮食中。'按'赤白痢急性期多系湿热为患,但延久则脾阳受伤,不宜投苦寒清肠之品再伤其阳。方以附子理中(去甘草)加味,峻补脾阳、收涩止泄为主;乌梅丸能调肠中寒热,善治久痢,因以佐之。

30.李大弟。病泻数月之久,始则作白粘液,赤者则为近半月事。仲景乌梅丸能治久痢。乌梅丸15克,生艾叶5克,海南片6克,炮附块5克,石榴皮9克,陈红茶6克,炒枯赤砂糖9克。'按'乌梅丸寒温并用,故对寒热夹杂之久痢,最为合适。

31.徐幼。慢性痢日久,大便溏而频。此方温脾兼有杀虫之意。

炮附块3克,炮姜炭2.4克,罂粟壳2.4克,益智仁6克,肉豆蔻5克,生艾叶3克,五味子2.4克,诃子肉3克,海南片6克,苦参片5克,川楝子3克。

'按'此为慢性痢疾,从药测证,必为脾肾阳虚之候;加用苦参、川楝子等杀虫药,殆为阿米巴痢。

32.王幼。形瘦腹膨已久,验便有阿米巴原虫,数日来排便如浊涕,具有努责之意。

炮附子5克,海南片6克,杭白芍9克,干蟾皮2.4克,陈红茶5克,石榴皮6克,炙乌梅5克,川楝子9克,炮姜炭3克,炒枯赤砂糖9克。

'按'形瘦腹膨已久,则疳积早已存在,故用蟾皮治疳消积;检便既见阿米巴原虫,则属冷痢无疑,温中酸敛,全面稳当。


咳嗽

1.莫幼。凡稚孩平卧则咳剧者,总是痰之作祟。夫痰多而见高热,则痰热交作,肺失清肃,咳、喘、惊乃意中事也。

淡子芩9克,炙紫菀9克,连翘12克,白前6克,桔梗5克,地龙9克,蚤休3克,苏子15克(包)。

'按'痰壅易于内闭致喘,热盛易于风动致惊。方用白前、桔梗、紫菀、苏子以宣肺化痰平喘;连翘、黄芩、地龙、蚤休以清热熄风定惊。

2.金幼。热而咳,其热有升降起伏,其咳并不连绵剧烈,作感冒论治。

北柴胡2.4克,前胡6克,连翘9克,僵蚕4.5克,黄芩5克,桔梗3克,苏子9克(包),黑大豆9克,绿豆衣9克。

3.马幼。咳声尚未畅,但因痰而呼吸紧张,此症不能镇咳。

苦葶苈子3克,射干5克,桔梗5克,山慈姑2.4克,远志3克,橘红3克,苏子9克(包),莱菔子9克,牛蒡子9克(炙),紫菀9克。

'按'咳声不畅,肺气不宣之故;痰多壅塞气道,升降阻碍故呼吸紧张。予泄肺排痰之剂,痰去则呼吸自能复其常态。镇咳剂有抑制痰涎排出之弊,所以不相宜。

4.薛幼。咳呛有表证而日久者。三拗合止嗽散最为的当。生麻黄2.4克,杏仁9克,甘草3克,炙紫菀9克,百部6克,白前6克,桔梗5克,橘皮6克,荆芥5.4克。

'按'久咳当镇咳,兼表证宜发散。方中用麻、荆散其表寒;杏仁、桔梗开肺止咳;橘皮、甘草化痰缓急;紫菀、百部、白前温润下气。全方以三拗汤和止嗽散复合,为散邪、止嗽剂。

5.郭弟。咳声如在瓮中发,惟气管痉挛者有之,故有痰而不易咯唾。以古人经验,当重用开肺。开肺祛痰一也;弛缓痉挛二也。

生麻黄2.4克,炙紫菀9克,白前6克,白芍9克,射干5克,干蟾皮6克,葶苈子9克,桑白皮9克,粉甘草3克。二诊:咳顿挫,再事原方出入。

生麻黄2.4克,白前6克,射干5克,桔梗2.4克,桑白皮9克,炙紫菀9克,葶苈子9克,粉甘草3克。

'按'咳声不扬,肺气不宣之征。案中用麻黄、紫菀以开肺;葶苈、白前、射干降逆涤痰。麻黄与桑皮并用,乃华盖散之配伍方法。用白芍者,发中寓收之意。

6.陈幼。稚孩之失音,属于阴虚者甚少,大多属于炎症也。大便溏,色绿而粘。古人以色绿当清肝热者,实因芩连能止泻也,不必拘。

生麻黄1克,升麻2.4克,炒防风5克,六神曲9克,射干3克,蝉衣2.4克,干荷叶1角,山楂炭9克,地枯萝9克

'按'稚孩失音,多系上感炎症。案中麻黄、蝉衣、防风用量均轻,其中麻黄仅用1克,盖取其轻清上浮之意。大凡治疗外感失音,风药无需重剂。证之临床,确实如此。

7.朱弟。咳嗽兼见咽痛,咽头充血故也。无须消炎,疏散亦是消除郁血之一法。

冬桑叶9克,杭菊花9克,射干3克,浮萍2.4克,薄荷叶3克,大力子9克,杏仁泥9克,胖大海3只,桔梗5克,生甘草3克。

'按'咳嗽兼见咽痛,为风热感冒的常见症。方用一派辛凉之品以疏散风热,既能治疗咳嗽,亦能治疗咽痛。因咽痛为兼见症,故疏散之即可;若咽部炎症较重,必须大剂清热解毒方能奏功。

8.朱幼。宣肺多是祛痰剂,肃肺多是镇咳剂。

射干5克,紫菀6克,马兜铃5克,冬瓜子9克,桔梗3克,桑白皮9克,杏仁泥6克。

'按'古人所称能宣肺的药物,大多具有祛痰的作用;所称能肃肺的药物,大多具有镇咳的作用。

9.沈幼。稚孩作咳,首当注意神态与热型。肺炎与白喉,其热之高张与否,虽不一定,而神态多不安宁。病者气管炎也。

射干5克,苏子6克(包),薄荷2.4克,桔梗2.4克,牛蒡子6克,桑白皮9克,杏仁泥5克,净连翘9克,粉甘草3克。


百日咳

1.蔡幼。连声咳,咳则痰与涕由口鼻呛出,病甫旬日。下列之药或能效,不效,便缠绵时日。

生麻黄2.4克,嫩射干3克,杏仁泥5克,炙紫菀6克,干蟾皮5克,白前6克,远志肉3克,天竺子5克,粉甘草3克。'

2.程幼。咳五六日,身热甚壮,6个月稚孩,慎防肺闭。

生麻黄2.4克,黄芩5克,浙贝6克,大地龙9克,嫩射干5克,白前6克,连翘9克,苏子6克(包),石菖蒲9克,粉甘草3克,牛黄抱龙丸1粒(化服)。

二诊:痰滑而不能自动咯唾,蓄积气道,故气为之急,鼻为之煽。

葶苈子9克,桔梗3克,连翘9克,黄芩6克,远志5克,苏子9克(包),山慈姑片3克,太乙丹1粒。

三诊:闻其咳声,是顿咳之象。气逆,鼻煽,肌热,乃并发症之最严重者。

蜜炙麻黄2.4克,黄芩6克,苏子9克(包),射干5克浙贝母6克,紫菀6克,片姜黄5克,山慈姑片3克,天竺子6克,粉甘草5克。

3.陈幼。据其病态,是百日咳。此症如见壮热,并发肺炎易如反掌。

生麻黄2克,杏仁泥9克,紫菀5克,冬花6克,白芍5克,百部6克,五味子2.4克,旋覆花9克(包),黄芩5克,甘草1.5克,天竺子9克,六轴子0.3克,苏子12克(包),车前子9克。另:①鹭鹚涎丸4粒,每服1粒,日服2次。②活麻雀1只,去毛及肠杂,煎汤饮。

4.李幼。不咳则已,咳则连续发作,咳时面赤、呕吐,此百日咳。欲求镇咳,必先宣肺。

生麻黄2克,杏仁泥12克,白苏子9克,蒸百部9克,射干3克,石膏12克,紫菀6克,天竺子15克,浙贝母9克,白前5克,甘草2.4克。

5.章幼。7个月稚孩,病百日咳,不可忽。

生麻黄2.4克,天竺子6克,车前子9克,郁金2.4克,粉前胡6克,桔梗2.4克,陈胆星2.4克,鲜石菖蒲3克

6.高幼。不咳则已,咳则连续5分钟之久,弯腰撷肚,不堪其苦,百日咳也。此症以镇咳为主,祛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