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4-医学真传-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不悲哉!故治病必求于本,而伤寒治本之法,难以言传,识六气之标本,明经络之浅深,更 
合经论而会通之,其庶几乎! 



发热
属性:寒为阴,热为阳。发热,阳也,由阴气不和于阳而发热也。夫阴气不和于阳,是为阴虚。然阴在内,为阳 
之守,阴虚则阳无所守,阳无所守则阳气亦虚,是发热有属阴虚者,有属阳虚者。阴虚发热,宜养血滋阴,阳 
虚发热,当养气助阳。人身阴阳和则无热,阴阳不和则发热,揆其常理,但当和阴阳、调气血也。然而热之发 
也,有微暴不同。微热者,热而和缓,阴血内虚也;暴热者,热之燔灼,阳气亢害也。阴血内虚而热,当以 
滋养之药治之;阳气亢害而热,宜以温热之药治之。盖微热者,有根之热也∶热暴者,无根之热也。无根之热, 
是为脱热;脱热者,阳气外脱而热也。如是之热,当求其属以衰之,故曰甘温除大热也。凡病而发热者什之九, 
是身虽发热,必有本证。医者当视其色,诊其脉,察其表里,揆其虚实,合本证而详论之,得其要矣。 



恶寒
属性:热,阳气也;寒,阴气也。恶寒者,周身毛窍不得阳气之卫外,故皮毛啬啬然而洒淅也。人周身八万四 
千毛窍,太阳卫外之气也。若病太阳之气,则通体恶寒。从头项而至背膂,太阳循行之经也∶若病太阳之经, 
则其背恶寒。恶寒之外,又有身寒。身寒者,着衣重复而身常寒,乃三焦火热之气不能外温肌肉也。《伤寒论》 
云∶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形冷恶寒,即身寒之谓也。凡伤寒初起,身必发寒,盖寒乃太阳之本气也。 
经云∶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是太阳以寒为本,以热为标也。恶寒之外,又有恶风。经云∶厥阴之上,风气 
主之。人身通体皮毛,太阳之气所主也。皮毛之内,肌腠之间,则有热肉充肤之血,厥阴之气所主也。病太 
阳之本气,而皮毛不利,则恶寒;病厥阴之本气,而肌腠不利,则恶风。风、寒难以分别,从皮毛、肌腠而有 
别也。病在皮毛,则皮毛闭拒而无汗;病在肌腠,则皮毛开发而有汗。盖凝敛闭拒则为寒,鼓动开发则为风。 
风也,寒也,皆正气内虚,而淫气随生也。有身虽发热,发热之中,仍兼恶寒,法当辛温以治其热。经云∶病 
未反本,治当从本。此之谓也。 



头痛
属性:头痛之证有三∶一太阳头痛,一少阳头痛,一厥阴头痛。太阳之脉,上额交巅络脑,而太阳之上,寒气主 
之;太阳头痛,寒痛也。少阳之脉,上抵头角,而少阳之 
上,相火主之;少阳头痛,火痛也。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而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厥阴头痛, 
风痛也。头痛虽有寒、火、风三者之异,尤当观其微剧,察其阴阳。身有他病而兼头痛,痛之微者也;独患 
头痛,其痛欲死,痛之剧者也。凡阴血虚而阳热盛,则痛微;若阳气虚而阴寒盛,则痛剧。风火头痛,有余则 
清散之,不足则滋补之。阴寒头痛,乃阴盛阳虚,所谓阳虚头痛者是也,非桂、附、参、 不能治之。世遇头 
痛之证,便谓外受风寒,即与发散;发散不愈,渐加寒凉,非芎、防、荆、羌,即芩、连、栀、膏,风火头痛 
而遇此,不致丧身,若阳虚头痛而遇此,必致殒命矣。可不慎哉! 
世有三阴无头痛之说,岂知阴虚头痛,纯属阴寒,阳几绝灭,病此者,十无一生。所以然者,一如日不丽 
天,下沉于海,万方崩陷也。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火之阳,日也;地有四海,人亦有四海, 
头为髓海,胸为气海,胃为谷海,胞中为血海。在天之日,昼行于天,夜行于海;在人之日,既行于天,亦行 
于海。自头项至尾闾,如日之行于天也,自血海至髓海,如日之行于海也。今阳虚头痛,乃阴寒蔽日,逆于髓 
海,不能上巅至项,以行于背,反从阳入阴,以行于腹。是以头痛不已则心烦,心烦者,阳光逆于气海也;心 
烦不已则呕吐,呕吐者,阳光逆于谷海也;呕吐不已则神昏,神昏者,阳光逆于血海也。头痛至神昏,则入阴 
之尽,如日 
沉海底矣。在天则万方崩陷而大荒,在人则阳光绝灭而身死。不知其源,妄投汤药,至治之不效。有云肝风 
入脑者,有云客寒犯脑者,有云真头痛者,其言如是,而散风、散寒之药,终以不免。岂知散之之法,非所 
以治之,适所以害之,旨哉!《灵枢》四海论云∶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其即日逆 
于海之头痛,而医者倒行逆施,不善治而致死之谓欤! 



辨舌
属性:舌者,心之窍。心,火也。舌红,火之正色也;上舍微胎,火之蕴蓄也∶此为平人之舌色。若病则君 
火内虚,胃无谷神,舌色变而胎垢生,今人妄谓胸中有食,则舌上有胎,非理也。若谓胎因食生,则平人一 
日数餐,何无胎?若谓平人食而即消,病则停滞胎生,何初病一二日,舌上无苔,至三四日谷食不入,舌反 
有苔?则有食有苔之说,可知其讹谬矣。方书辨三十六舌,张大繁言,毫无征验。世医不知此属伪言,临病施 
治,执以为信,非所以救之,适所以害之矣。夫平人之舌本无苔,微有苔者,不过隐隐微微,淡白、淡黄 
之间耳!惟三焦火热之气,为寒所侵,则舌上白苔而滑,身发热而谷不入,中、上二焦,虚热相蒸,则舌上 
粘苔而垢。苔色淡黄,或微黄者,中土虚也;苔色灰褐,或酱板色者,中土 
寒也。舌上紫色者,虚寒也;深紫色者,大虚大寒也;紫色光亮者,久病火衰,土无生原也,淡白光亮者, 
久病阴虚,荣血内脱也。苔色黑色者,君火虚衰,水色上乘也。须知舌者,火也,火得其色,乃为平人之舌。 
平人五火齐明,如天日光明,阴翳消除,何苔之有?惟伤寒大病,君火不明,至三焦相火乘于君火之位,则 
舌色反常。夫相火之乘于君火也,非相火之有余,乃君火之不足。医者不知救助君火之不明,反 没相火 
之上乘,进以寒凉,则君火愈亏,相火并竭,神志散乱,未有不毙。平人胃气有余,三焦和畅,君火光明,凡五 
味入口,无论酸、咸、甘、苦,皆过而无苔;病则胃气空虚,三焦失职,君火衰微,若五味入口,遇酸、咸、 
甘、苦,则舌上凝滞而苔生矣。人不之信,但观小儿服药,舌上药色凝而不退,大人食酸,舌苔即黑,此其 
征矣。夫黑者,水色也。伤寒苔黑,世有火极似水之说,品方用药,仍议清凉。夫火极似水,所谓物极必反也。 
既极而反,理应从治,不应对治,对治固宜清凉,从治则宜温热矣。奈何认舌,皆以虚为实,以寒为热,不能 
探本澄源,尽是以讹传讹。虽谓舌色反常,亦有实热之证,然舌色反常而实热者,十有二三,此三阳病也;舌 
色反常而虚寒者,十有七八,此三阴病也。舌色反常上有红点,大如芥子,此虚热舌也;舌色如常,上有红点, 
大如芥子,此实热舌 
也。舌上苔黑而热极者,其苔高浮于上,不伤舌之本体,或黑或灰,此犀角、芩、连、石膏之证,乃百中之一 
耳!至大、小承气之证,舌上亦有燥黑者,然必出言壮厉,神气虽昏,而原本之神凝聚于内,承气下之而愈, 
亦百中之一耳!其有散黑而润,四边灰紫者,虚寒舌也。又有凝黑而枯,上如鳞甲者,大虚大寒舌也,并宜参、 
术、桂、附,大忌寒凉。若胃气已绝,满舌如茧,板硬而黄,或板硬而黑,如是之舌,百无一生。余之辨舌, 
不合方书,观者未必能信,如能不弃余言,则杀人亦差少耳! 



咳嗽
属性:语云∶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夫所以难治者,缘咳嗽根本甚多,不止于肺。今世遇有咳嗽,即曰肺病,随 
用发散、消痰、清凉、润肺之药,药日投而咳日甚,有病之经脉,未蒙其治,无病之经脉,徒受其殃,至一 
月不愈,则弱证将成,二月不愈,则弱证已成,延至百日,身命虽未告殂,而此人已归不治之证矣。呜呼!本 
属可治之病,而坏于凡医之手,举世皆然,莫可如何!余因推本而约言之。《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 
令人咳,非独肺也,是以咳病初起,有起于肾者,有起于肝者, 
有起于脾者,有起于心包者,有起于胃者,有起于中、上二焦者,有起于肺者,治当察其原,察原之法,在 
乎审证。 
若喉痒而咳,是火热之气上冲也,火欲发而烟先起,烟气冲喉,故痒而咳。又有伤风初起,喉中一点作 
痒,咽热饮则少苏,此寒凝上焦,咽喉不利而咳也,或寒或热,治当和其上焦。其有胸中作痒,痒则为咳,此 
中焦津血内虚,或寒或热而为咳,法当和其中焦。此喉痒之咳,而属于上、中二焦也。 
若气上冲而咳,是肝、肾虚也。夫心、肺居上,肝、肾居下。肾为水脏,合膀胱水腑,随太阳之气,出皮毛以 
合肺。肺者天也,水天一气,营运不息。今肾脏内虚,不能合水腑而行皮毛,则肾气从中土以上冲,上冲则 
咳。此上冲之咳而属于肾也。 
又肝藏血,而冲、任血海之血,肝所主也。其血则热肉充肤,澹渗皮毛,卧则内归于肝。今肝脏内虚,不 
合冲、任之血,出于肤腠,则肝气从心包以上冲,上冲则咳。此上冲之咳而属于肝也。 
又有先吐血,后咳嗽者。吐血则足厥阴肝脏内伤,而手厥阴心包亦虚,致心包之火上克肺金。心包主血、 
主脉,血脉内虚,夜则发热,日则咳嗽,甚则日夜皆热,日夜皆咳。此为虚劳咳嗽,先伤其血,后伤其气,阴阳 
并竭,血气皆亏,服滋阴之药则相宜,服温补之药则不宜,如是之咳,百无一生。此咳之属于心包也。 
又手太阴属肺金,天也;足太阴属脾土,地也。在运气则土生金,在脏腑则地天交。今脾土内虚,土 
不胜水,致痰涎上涌,地气不升,天气不降,而为咳,咳必兼喘。此咳之属于脾也。 
又胃为水谷海,气属阳明,足阳明主胃,手阳明主大肠。阳明之上,燥气治之,其气下行,今阳明之气不 
从下行,或过于燥而火炎,或失其燥而停饮,咳出黄痰,胃燥热也,痰饮内积,胃虚寒也。此为肠胃之咳,咳虽 
不愈,不即殒躯。治宜消痰、散饮。此咳之属于胃也。夫痰聚于胃,必从咳出,故《咳论》云聚胃关肺。使不知 
咳嗽之原,而但以清肺、消痰、疏风、利气为治,适害也已! 
外有伤风咳嗽,初起便服清散药,不能取效者,此为虚伤风也,最忌寒凉发散,投剂得宜,可以渐愈。又有 
冬时肾气不足,水不生木,致肝气内虚,洞涕不收,鼻窍不利,亦为虚伤风,亦忌发散,投剂得宜,至春天和冻 
解,洞涕始收,鼻窍始利。 
咳嗽大略,其义如是,得其意而引伸之,其庶几乎! 
咳嗽俗名曰呛,连咳不已,谓之顿呛。顿呛者,一气连呛二三十声,少者十数声,呛则头倾胸曲,甚者手 
足拘挛,痰从口出,涕泣相随,从膺胸而下应于少腹。大人患此,如同哮喘,小儿患此,谓之时行顿呛。顿呛不 
服药,至一月亦愈。所以然者,周身八万四千毛窍,太阳膀胱之气应之,以合于肺,毛窍之内,即有络脉之血, 
胞中血海之血应之,以合于肝∶若毛窍受寒,致胞血凝涩,其血不能澹渗于皮毛络脉之间,气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