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6-素问经注节解-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如水泉之动,但出而不入。)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 
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发死。(颓土之状,谓浮之大而虚 ,按之则无。按∶垒发当作雷发,雷发于春, 
谓脾胃之病,遇木王之时必死也。)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如颡中之悬雍也。)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熟,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 
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菀,积也。熟,热也。)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 
不足也,枣叶生而死。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脉至如 
华,谓似华虚弱,不可正取也。小肠之脉,上入耳中,故常听也。按∶以上脉状,自浮合起,一十五则,义 
多难解。不敢强释,谨照注录之,阙疑也。) 

内篇卷之三
病能论
属性:能犹言情状,盖言病之情状也。凡七则,有精义,有阙误,有衍文,洵缀集成篇者。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 
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胃为水谷之海,其血盛气壮,今反脉沉细,是逆常平也。人迎谓结喉旁脉 
动应手者。按∶胃痈乃实热之证,脉当沉细有力。有力者,实热也。沉细者,毒蓄于内也。经虽但言沉细,其 
为有力无疑也。王注直以沉细为虚,误矣。凡诊脉者,内见沉细有力之脉,形于右关,外则人迎动脉,盛于结 
喉旁,诊候若此,其为胃痈无疑矣。)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血气壮盛而热内薄之, 
两气相合,故结为痈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脏有所伤及情有所倚则卧不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按∶王本精有所之,寄则安。文义难通。甲乙经作情有所倚则卧不安,是也,今改从之。上古天真论曰∶“恬 
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生气通天论曰∶“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盖心无所慕,则情 
无所钟,坦然而卧,帖然而安矣。彼夫功名之士,驰驱于荣禄,逐臭之夫,权 夫泉刀,以至酒色之徒,朝拥 
匏樽,暮寻窬窦,心望望兮四驰,神摇摇而靡定,日维不足,夜以继之,卧不即安,皆情有所倚之为害也。 
是故欲保命者,先须却病;欲却病者,须断妄想;欲断妄想,先用清心。心清则妄去,妄去则神定,神定矣, 
卧云乎哉。是知枯禅之断六根,直是祛病良法。悬,犹远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按∶偃,仰也。)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居高布叶,四脏下之,故 
云。)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肺气盛满,偃卧则气促喘奔故也。)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按∶甲乙经不然作不知。)岐伯曰∶冬 
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浮为肺脉, 
故言颇关在肺也。腰者肾之府,故肾受病则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 
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左脉浮迟,非肺来见,以左肾不足而脉不能沉,故得肺脉,肾为病也。) 
帝曰∶善! 
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言所攻则异,所愈则同,欲闻真法何在也。) 
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息, 也,死肉也。石,砭石,用以破大痈出脓。按∶治之有异者,以痈原各有所宜故也。)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 
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言阳气被折郁不散也。此人多怒,亦曾因暴折而心不疏畅故尔。皆阳逆躁极所 
生,故病名阳厥。)帝曰∶何以知之?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 
(不应常动而反动甚者,动当病也。按∶此就脉之动于颈项者而言也。阳明人迎脉,动于 
结喉旁。太阳天窗脉,动于项两旁大筋前陷者中。少阳天容脉,动于曲颊下。然阳明常多气多血,其动显, 
故云常动。巨阳常少气,少阳常少血,其动隐,故云不动。今阳厥之证,三阳并动,是不特动者动,而不动者 
亦动,其为疾也,讵不大哉。)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 
即已。使之服以生铁落为饮,夫生铁落者,下气疾也。帝曰∶善!(按∶食以养人,多食则能害人。无病之时, 
尚须节慎,若既病矣,而仍自纵恣,则生痰助火,乏胃牵邪,养人者反以害人矣,故阳厥之证,尤当夺食也。 
盖食之为道,精则变化气血,粗则增长虚骄。人之有邪,必根据卫气而发发者,卫为水谷之悍气故也。阳盛善食, 
禁勿令食,故云夺也。铁落,金属,欲制火先须平木也。洛,甲乙作落,是也,从之。) 
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 
术各十分,麋御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饮酒中风者也。风论曰∶“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是亦名漏风 
也。夫极饮者,阳气盛而腠理疏,玄府开发。阳盛则痿弱,故身体解堕也。腠理疏则风内攻,玄府发则气外泄, 
故汗出如浴也。风气外薄,肤腠复开,汗多内虚,瘅热熏肺,故恶风少气也。因酒而病,故曰酒风。术味苦温 
平,主治大风止汗。麋含味苦寒平,主治风湿筋痿。泽泻味甘寒平,主治风湿益气。饭后药先,谓之后饭。 
帝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上无殒言母必全,下无殒言子亦不死也。 
按∶毒之谓妇人怀妊而病积聚,可用毒药治否。有故无殒,谓既有病,虽用重剂,母子俱可无害也。)帝曰∶ 
愿闻其故何谓也?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过禁待尽,毒瓦斯内余,无病可攻, 
以当毒药,毒攻不已,则败损中和,故过则死。按∶人之所以致有积聚者,多由正气内虚,不能运化,故欲去 
积聚,必顾正气。盖攻积之药,尽属驶剂,得去大半,势自难留,元气日增,积聚渐减矣。若攻之不已,必伤 
元气,而积聚益横,且至胀满而死,不可不慎也。此一段,王本原刻在六元正纪大论中,因与上下文义不合, 
故移置于此。) 

内篇卷之三
疟论
属性:疟者,邪正纷争之病,邪乘正虚,寒热交攻,止而复作,最为炎威,故病名疟也。疟之为病,其证虽多, 
然非外有所感必不发,且非内有可乘之机,则外邪亦无自而入。篇中所言,委曲周至,比之别篇论病为独详。 
凡一十四段∶首段前半统论疟之寒热,后言日作之疟;二段言间日;三段言疟发有早晏之不同;四段又申解间 
日;五段言疟发之故,初无一定;六段言邪留于内,必因卫气而作;七段言寒、温、瘅三疟之异;八段言疟 
已发时,不可医治;九段又详论疟发之故,与首段同;十段言欲治疟,必于未发之时,与八段同;十一段言疟 
之止作,因于卫气,与第六段同;十二段论三、四日疟;十三段言四时各有疟,不独夏秋;十四段又复解温、 
瘅而略寒疟而不言。此内经论疟,专属外感。至于血、痰、食、瘴等项,又为疟中之兼证,医家所当详察者也。 
黄帝问曰∶夫 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 犹老也,亦瘦也。)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 
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栗谓战栗,鼓谓振动。按∶邪之入也,原由毫窍,故其发也,先令毫毛洒 
淅。正虚不能胜邪,则神气倦怠,腰为之伸弛,而口为之呵欠。惟寒栗,故鼓颔也。)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 
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冻饮料。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 
(阳气者,下行极而上,阴气者,上行极而下,故曰阴阳上下交争也。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 
阴盛则内寒,由此寒去热生,则虚实更作,阴阳之气相移也。)阳并于阴 
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阳并于阴,言阳气入于阴分也。阳明,胃脉 
也。胃之脉,自交承浆,却分行,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故气不足,则恶寒战栗 
而颐颔振动也。巨阳者,膀胱脉。其脉从头别下项,循肩 内,挟脊抵腰中,故气不足,则腰背头项痛也。) 
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按∶阳主外,阴主内,邪在阳分则热,邪 
在阴分则寒矣。今三阳并入于阴,阴盛之极,一身尽寒,内之寒也,其实由外而入也。)阳盛则外热,阴虚则 
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冻饮料也。(按∶阴极于内,则复出之阳而阳又盛,是以内外皆热而渴,此又 
由内出外,所谓更虚更实,疟之情状如是也。阳愈盛则阴愈虚,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凡病皆然,不独疟 
也。)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疏,(按∶空犹 
孔也。)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 
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搏,是以日作。(按∶前言阴阳更胜则为寒为热,此则推原 
疟之所以为病也。荣主血,卫主气。血属阴,舍于内;气属阳,行于外。灵枢经言∶“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 
皮肤,肥腠理,司关阖者也。”邪气中人,必根据卫气而后发者,正以卫气运会夫一身,卫气循经外达,邪随之 
而发也。此气,邪气也。卫气一日一夜营运于周身,邪气随之而出入,故每日一发。) 
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 
是以间日而作也。(按∶邪入于阴愈深,则去阳愈远,及其返外而与卫气相应也,已多一日矣,故间日发也。) 
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风府穴在项上,入发际 
一寸,大筋内宛宛中。膂谓脊两旁。)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 
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节,脊骨之节。然邪 
气远则逢会迟,故发暮也。按∶此言疟发早晏,似以骨节之上下为次。其实元气虚陷,发必日迟,是则日下一节 
者,未必非正气渐虚之故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 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 
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项以下至尾 凡二十四节,故日下一节,二十 
五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