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6-素问经注节解-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十而即衰惫者,真可畏也。)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按∶人不可不知,而或不 
能尽知,所以同其体而异其形也。)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 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 
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圣人不为无益害有益,不为害性而顺性,故寿命长远,与天地终。)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入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 
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 
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 
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 
也,故邪居之。(……夫阴阳之应天地,犹水之在器也,器圆则水圆,器曲则水曲。人之气血亦如是,故随不 
足则邪气留居之。按∶天地阴阳犹不能全,人身脏腑岂能周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自然之理也。唯善养生 
者,防患未然,邪不易入,如下之所言是矣。)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 
(按∶邪虽乘虚,无间可入矣。) 
天气通于肺,(居高故。按∶天气轻清而上浮,然肺为五脏之盖,主气而分布于五脏,亦如天之居高以临 
下,故与天气相通。)地气通于嗌,(按∶地阴而主味,然嗌者饮食之道路也,是以阴血不足,则嗌为之哽涩 
而难下。注云次下,混矣。)风气通于肝,(风生木故。)雷气通于心,(象火之有声故。按∶天热郁则发而 
为雷,心藏火则散而为热。)谷气通于脾,(谷空虚,脾受纳故。按∶注是矣,然主受纳者胃也,而脾实主运 
化,此不可以不辨。夫脾与胃相连,脾不能运化,则受纳者必满而溢矣。是胃不可以兼运化之职,而脾实可以 
兼受纳之名也。)雨气通于肾。(肾主水故。按∶此以上言五脏之所通,分属也。以下则总论六脏九窍之 
形似,比类也注俱混论无别。)六经为川,(按∶六经,六腑也。流而不息之为川。六腑之职,化糟粕转味而 
入出,主泻而不藏,如川之流而不息也。注但云流注不息,不知六经为脏为腑也。)肠胃为海,(按∶人之饮食, 
由胃转肠,凡有所入,无不归焉,亦如海之广大,无所不容。)九窍为水注之气。(按∶七窍主纳,二阴主出, 
然总为五脏津液流通之门户,则气字疑为器字之讹也。然即以气解,亦通。盖脏腑之气必由九窍而外达,气不 
通则水不得出,九窍之气通,而后脏腑之水液因之而注矣。)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夫人 
汗泄于皮肤者,是阳气之发泄尔,然其取类于天地之间,则云腾雨降而相似也,故云。)阳之气,以天地之疾 
风名之。(阳气散发,疾风飞 
扬,故以应之。旧经无名之二字,寻前类例故加之。)暴气象雷,(按∶雷出地奋,郁极而通也。无病之人, 
气宿丹田,及其有病,或抽掣,或眩仆,或狂叫喘促,卒暴非常,正如雷之发于地。)逆气象阳。(……按∶ 
逆气者,下自丹田,冲突而上也。然有虚实真假之辨焉,或外感风寒,或真痰实火,有余之证,乃真阳也; 
若夫阴虚于下,则阳浮于上,喘促逼迫,象阳气之有余,岂知实真阴之不足也。注云“逆气凌上,阳气亦然”, 
是阳气尽逆也,误矣。)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善治者治皮毛,治之于将成未成,上工之治未病也。病入五脏而后 
治之,危矣。是故治之不可不早也。)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按∶天之邪气,四时不正之气,即六淫是也。邪气中人,由浅入深,必 
极于五脏而后止,非越经络六腑而径至于五脏也,中风之入脏,伤寒之传经是矣。)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 
腑;(按∶饮食之味,贵于和平,然其性实有寒热之殊,偏于寒则凝滞闭涩,偏于热则炎烈焦枯。或曰∶脏腑同 
在一身,而寒热之害,止及于腑而不及脏者,岂得无说乎?曰∶人之饮食必先入胃,胃与众腑同居膈下,其位 
阳,其地近。若五脏则阴而深,水谷不能入,故害不及焉,)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湿气胜则荣卫之 
气不行,故感则害于皮肉筋脉。按∶以上言人之为病,总不外此三者。以下乃治法之精义,轩岐之奥旨,全 
书大要,略尽于此。)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 
微得过,用之不殆。(深明故也。)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按∶天地之道,阴阳而已。人之病也, 
或偏于阴,或偏于阳,或阳实,或阴实,或阳虚,或阴虚,或阴盛而阳虚,或阳盛而阴虚, 
病之变化不可胜数,故其大要在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按∶心居上,肾居下,肝居左,肺居右,脾 
居中,审其气之清浊,则知其病之部分矣。)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按∶气逆而急谓之喘,一呼一吸 
谓之息,响出于口谓之声,声有分别谓之音。然喘息有缓急之殊,音声有清浊之分,内有所苦,外自形焉。乃 
喘息亦音声也,何以言视?盖气喘则身必动,轻者呼多吸少而已,重则瞪目掀鼻,竦胁抬肩,故不但听其呼吸 
之声,而必详视其呼吸之状,盖望闻之要道也。)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权衡所以度轻重,规矩所 
以制方圆,人道之准则也。惟病则言语有乖,动作失度,容之所兆,病之所主也。故观容知心,如执玉高卑, 
其容俯仰之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浮脉者,)浮于手下也。沉脉者,按之乃得也。 
滑脉者,往来易。涩脉者,往来难。故审察脉之形象,而知病所由生以治之也。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按∶无过以诊,谓诊脉诚无差谬,则治病自无失误也。注言“有过无过皆以诊知”,混矣。)故因其轻而扬之, 
(按∶邪在浮浅谓之轻,发扬于外,毋令深入。)因其重而减之,(按∶重者病邪深入也,势难顿去,先其急 
者,令其渐减,毋伤于激。因其衰而彰之。按∶衰者邪将尽而正未复也,急为培补,使正气旺而逼邪于外。)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按∶形不足,谓肌肉瘦削也。味归形,形食味,本篇之言也。 
形瘦正宜养之以味,而此又言温之以气,何也?夫味能养人,过则伤人。形之不足,未必不因于多食之所致。 
若更益之以味,则脾愈困而肌愈削。治此之法,忌用阴寒,急当温养其气,气和则血自运而肉自充,阳生阴长 
之义也。精不足,谓精髓枯竭也。气归精,精食气,亦篇前之言也。精亏自宜培补气分,而此乃言补之以味, 
是饮食之粗,竟能益人真精耶?盖气之归精,气本于精,精之食气,精养于气。今精既枯竭,则已不能化气 
而气消亡,气消亡其能养精乎,于是无形之精气,不得不借有形之饮食以补之。五脏别论篇曰∶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又脏气法时篇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 
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又经脉别论篇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 
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由是言之,味之补精,居可见矣。)其高者,因而越之;(按∶越,上出 
也。高者病在于上,吐之为便,涌泄之法,不独伤寒为宜也。)其下者,引而竭之;(按∶病既在下,因势利 
导,使之尽出而不留。)中满者,泻之于内;(按∶气壅胸腹,满闷不行,是谓中满。然有虚实之别∶实者多 
兼痰火,清而利之是矣;虚则呼吸喘胀,多涎少痰,似热无火,调其气而满自除,潜消默运,是谓泻之于内也。 
张景岳以中满兼大实坚言,误矣。如下文实者,方是实坚。盖中满只在上中二焦,其云泻者,不过调而利之, 
非若治肠胃实坚者之以攻下为泻也。)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按∶汗法独有二条, 
何也?邪在皮毛,固宜发汗。然凡不正之气,流入经络,内有邪也,尤宜辛甘之剂,使通体浸淫,邪得汗而解, 
是邪入稍深,尚宜汗解,不独邪在皮毛者之宜汗也。陶尚文云∶“伤寒七八日以上,表证未尽除者,犹当发汗。” 
真善达轩岐之奥旨者也。)其 悍者,按而收之;(按∶ 悍者,发越太过,如虚阳外浮,真阴不足之类。 
按者,抑而下也,抑而下降,使之收敛以归于原也。)其实者,散而泻之。(阳实则发散,阴实则宣泻。)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按∶阴阳者,天地之理;刚柔者,阴阳之性也。阴病证必柔, 
阳病证必刚,此言病之常,所当正治者也。若夫阴内竭而致阳外浮,阳不能卫外而致阴亦竭者,则不可以其似 
阳而即治其阳,似阴而即治其阴,病之变者,又当从治者也。先圣治法精义已尽于此,注乃漫引浮辞,殊失真旨。) 
血实宜决之,(决谓决破其血。按∶决宜兼内外言,血虚应补固矣,至若外而痈疽之实热者,须针割以破其毒, 
内而阳盛血热,或蓄瘀作痛,急宜攻下以去其实,皆决之之谓也。)气虚宜HT 引之。(按,HT ,注解误矣。 
甲乙经“HT ”作“掣”良是。掣者,以手牵物也。盖气实则宿于丹田,虚则浮而逆于上。俗用利气,气愈虚矣。 
掣引二字妙甚,如敛而降之以保肺,或温养中宫以培母,或滋补肾阴以归源,委宛调摄,使浮动之气顺而不逆, 
其掣引之义乎。若作导引解,是按摩者流,恐非轩岐之旨也。) 

内篇卷之一
灵兰秘典论
属性:十二脏腑者,人身之经脉,气血之道路也。辨之不明,则疾病无所据,而针药莫能施矣。灵兰,古藏书之 
室。秘典者,珍重之辞也。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 
焉。(任治于物,故为君主之官。清静栖灵,故曰神明出焉。按∶心以神用,清静无为,内主一身,外役群动, 
无所为也,而实则无一非心之所为,故亦曰官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位高非君,故官为相傅, 
主行荣卫,故治节由之。按∶肺之为脏,上通呼吸,下复诸脏,亦犹相傅之职,佐一人以出治,而为百僚之师 
表也。端揆重任,揽其大节而已。)肝者,将军之宫,谋虑出焉。(勇而能断,故曰将军。潜发未萌,故谋虑 
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按∶六节脏象论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是诸脏腑各有一定之 
司,而胆则总揽众职,而决其是非,断其犹豫,不偏不倚,故官名中正。惟其中正,故能决断也。)膻中者, 
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者,在胸中两乳间,为气之海。然心为君,以敷宣教令。膻中主气,以气布阴阳, 
气和志通,则喜乐由生。分布阴阳,故官为臣使也。按∶臣使者,任心君之臣使也。心主喜,心之所喜,而膻 
中为之宣布其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