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67-伤寒寻源-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集
白虎汤
属性:石膏(二斤碎)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经云。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 
则额 
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汤主之。按三阳合病。其脉浮大。其证欲眠。而目合则 
汗。谛实此三阳合病之证。而见腹满身重者。阳盛于经。里气莫支也。口不仁而谵语者。热 
淫于内。神识为蒙也。因而浊气上蒸则面垢。阴津下泄则遗尿。若汗若下。皆足以夺津液而 
召变。计惟白虎。肃肺金而清胃热。则表里之邪自解耳。 
诸书皆谓白虎主治阳明经热。此三阳合病。而何以独责阳明。因谓阳明居中土万物所归 
。三阳 
合邪。故统于阳明主治。愚按方中之用石膏知母。取降肺金清肃之气。而滋肾水生化之源。 
水出高源胃土藉资灌溉。兼以甘草粳米。载之逗遛上焦。以生津而化燥则烦热自蠲。所谓治 
病必求其本也。 
又经云。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按厥之一证。总为入里之候。但有 
寒热 
。之不同。脉微而厥为寒厥。脉滑而厥为热厥。前因失治而致厥。若既见厥而复失治。则热邪 
愈转愈深。阴津之亡。可立而待。故急用白虎保阴津而驱阳热。以预弭热深厥深之变也。 
再按大青龙之与白虎同用石膏。而主治各别。青龙主雨。譬如甘霖遍野。而蒸郁自消也 
。白虎主风。 
譬如凉 荐爽。而炎 若失也。故用青龙以无汗 
为辨。用白虎以自汗为辨。 

下集
白虎加人参汤
属性:白虎汤原方。加人参三两。煮服同前法。 
白虎。西方金神也。主治在肺。并非专属阳明。兹之加人参者。则治在阳明胃矣。按经 
文于白虎 
汤证。并无一言及渴。而加人参方中。或曰口燥渴。或曰大烦渴。或曰渴欲饮水数升。此多 
得之汗吐下后。内热未除。胃液垂涸。故加入人参于白虎汤中。是移清金涤热之功。转而为 
益胃滋干之用。庶几泻子实而补母虚。两收其利。 
再按白虎汤证主散邪涤热。故不宜加入人参。留恋邪气。此加人参。用以救垂尽之胃气 
。故宜人参益胃。而白虎乃得协成其清热止渴之用。 
古圣立方。一药岂轻加哉。 

下集
小柴胡汤
属性: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斤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三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少阳之主方也。按仲景以口苦咽干目眩。责少阳之为病。而少阳之邪。大都从太阳传 
入。 
此当半里半表之界。邪正分争。因而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此皆 
少阳必有之证。邪不在表。不宜汗吐。又不在里。不宜妄下。独主小柴胡为和解之剂。但转 
入之邪。恒难捉摸。其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 
利 
。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皆非少阳必有之证而少阳病见此。另有加减之法。而规矩总不 
难乎小柴胡汤也。 
按柴胡感一阳之气而生。少阳之邪。非此不解。合之甘草以两和表里。此为小柴胡汤中 
不可移 
掇之药。生姜兼散太阳之寒。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兼清阳明之热。使半里之邪。得 
从内彻半夏有逐饮之能。取以降逆而止呕。大枣擅和中之用。取以安土而戢木。用人参者。 
非取 
其补正。以邪在半表半里之界。预行托住里气。使邪不内入也。以此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诸证的对之主方。其加减诸法。并按本方逐条互参于后。 
本方之用人参。以邪正相争。故宜辅正。用半夏。以证见呕满。故宜止呕。若但烦而不呕。 
不呕则并无饮邪。何须半夏逐饮。不呕而但烦。则烦非本证心烦喜呕之烦。而正为热邪抟结 
将欲入里之烦。若用人参。不能转正。反能实邪。祸不小矣。故并去之而加栝蒌实。以栝蒌 
实能降热痰而开胸痹也。 
半夏辛温而性燥。寒湿之痰宜之。热痰则不宜也。若渴则津液已竭。并无痰之可伐矣。 
本方 
虽有黄芩甘草大枣。能养正而祛热。但胃中津液非人参不能鼓舞。故加人参以唤胃气。而得 
栝蒌根以生津润燥。人参仍无实邪之患也。 
黄芩苦寒。本文用此以清半里之热。若腹中痛。则阳邪转陷太阴。岂能复任黄芩之苦寒 
乎。 
不宜黄芩。何以反宜芍药。以证虽属太阴。而病因却是从阳邪陷入。故用此以约脾阴也。太 
阳病转属太阴。但于桂枝汤中加芍药。若桂枝加芍药汤是也。少阳病兼见太阴。即于柴胡汤 
中加芍药。即本方之加芍药是也。后人执药治病。遂谓芍药能止腹痛。试思太阴寒湿之证。 
芍药宜之乎。热发大实痛之证。芍药宜之乎。殊不知阳邪陷里。本方中自有柴胡人参生姜半 
夏。已足以升举阳气。而理脾胃之困。但加芍药以约阴。则邪返于阳而阴亦安。不除痛而痛 
自止。仍不离和解之法也。 
本方之用大枣。虑木邪贼土。用以安中也。若胁下痞硬。则邪滞中焦。便不宜大枣之守 
中矣 
。胁下属少阳部位。痞硬则气血交结。故以牡蛎佐柴胡。一以散气分之结。一以软血分之坚 
也。 
少阳属木。木乘土位。则土不能制水。故有心下悸小便不利之证。若用黄芩。是助水邪 
为 
疟矣。小便不利。但当利其小便。本方中已有参甘姜枣之植土。而但当加茯苓之淡渗。以兼 
导其水也。 
渴为邪欲入里之兆。若不渴则无里证可知。外有微热。则太阳之表证未罢。又可知矣。 
表 
邪未解。人参实邪。究宜去之。本方加桂枝。则又易表里和解之制。而偏乎表以为治也。 
咳属水邪射肺。人参大枣。究非咳证所宜。生姜散表有余。温里不足。故以干姜易生姜 
。以 
散寒而逐水。用五味者。以肺非自病。乃水邪从下而上。因之致咳。故以五味与干姜同用。 
一以散水邪。一以收肺逆。与风火淫肺之忌五味不同也。不去黄芩者。留以制相火而存肺阴 
也。 
按小柴胡汤之主少阳。乃伤寒一大关键。此际出则阳。入则阴。凡阳邪之入阴者。全赖 
少阳 
把守关口守隘。使不得遽入于阴。治之可不慎欤。凡他经所有之证。少阳病皆得兼见。其随证加 
减之法。丝丝入扣。头头是道。读仲景书者。当于此处猛下一参。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即是。不必悉具。此非教人以辨证之可从略也。盖病入 
少阳 
。正当阴阳相持之会。此际不出于阳。即入于阴。故一见少阳证。即当用柴胡从少阳领出其 
邪。使不内入。须知其辨证从宽处。正是其治病吃紧处。且少阳本传入之邪。多有或然或不 
然之证。又安能逐证一一见到也。 
再按渴之一证。有出入之不同。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此 
少阳 
而兼太阳也。治可从少阳而不从太阳。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治又当从阳明而不从少 
阳。凡见渴证者宜审。 
少阳之脉责弦。其有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未经吐下而脉沉紧者。但见胁下硬满。干 
呕不 
能食。往来寒热诸证。则脉沉紧。正是邪从少阳将欲入里之候。急当用小柴胡从少阳领出其 
邪。则太阳之邪自解。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此邪未结于阳明。但当用小柴胡汤。使 
上焦得通。津液自下。则胃和而阳明之邪自解。 
妇人热入血室。是热邪已乘虚陷入阴分。何以主小柴胡汤少阳之药。按三阴三阳。少阳 
为从 
阳入阴之枢纽。阳经热邪。已越少阳而陷入阴分。亟当从阴分领出其邪。使还从少阳而出也 
。 

下集
大柴胡汤
属性: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洗)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小柴胡去人参甘草。加枳实芍药大黄。乃少阳阳明合治之方也。往来寒热。热结在里 
。是 
邪已内实。因其内实而下解之。乃通以去塞之法也。心中痞硬。呕吐下利。是邪已内陷。因 
其 
内陷而下夺之。此通因通用之法也。表未罢仍主柴胡。里已实宜加枳实大黄。不用人参甘草 
者。惧其缓中而恋邪也。加芍药者。取其约营而存液也。按少阳病本不可下。 
此则热邪结于阳明。而少阳证仍在。故主此为表里两解之法。 

下集
柴胡加芒硝汤
属性: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 甘草(炙) 人参 生姜(各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洗) 大枣 
(四枚)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纳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服。 
小柴胡汤原方加芒硝。而分两较轻。盖潮热固为内热之候。但其人业已微利。是里气已 
通。 
特因下不如法。故府邪未解。则无取大柴胡之峻攻。其柴胡证之未罢者。亦已先用小柴胡汤 
以解外。此更无须柴胡之全剂。故复减约其分两。而但加芒硝以微通其滞。此剂之最轻者。 
张令韶谓当用大柴胡汤加芒硝。与经旨大悖矣。 
徐灵胎曰。大柴胡汤加大黄枳实。乃合用小承气也。此加芒硝。乃合用调胃承气也。皆 
少阳阳明同治之方。 

下集
柴胡加桂枝汤
属性: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擘)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 
此合桂枝小柴胡二方。而各取其半。用以和解太阳少阳各半之邪。经云。伤寒六七日。 
发热 
微恶寒。支节烦疼。此太阳之表邪未解也。微呕心下支结。则证兼少阳矣。按支结者。结而 
不痛。与结胸殊。不可攻下。只宜和解。此方之义。和营卫以通津液。仲景已自注明白。故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亦用此方。以复阳和阴。今人误用此汤以发汗。岂非大谬。 

下集
柴胡桂枝干姜汤
属性:柴胡(半斤) 桂枝(去皮) 黄芩(各三两) 栝蒌根(四两) 干姜(三两) 牡蛎(三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 
烦。复服。汗出便愈。 
此方全是小柴胡加减法。柯韵伯曰。心烦不呕而渴。故去参夏加栝蒌根。胸胁满而微结 
。故 
去枣加牡蛎。小便虽不利。而心下不悸。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参 
而加桂枝。并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胁之满结也。可见小柴胡加减之法。出入变化。妙用无穷 
。真神于法者矣。 

下集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属性: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洗) 龙骨 人参 茯苓 铅丹 生姜(切) 桂枝(去皮) 牡蛎 
(各一两半 ) 大黄(二两) 大枣(六枚擘) 
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 
牡蛎 
汤主之。按此证全属表邪误下。阴阳扰乱。浊邪填膈。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