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重唯识述义-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诸缘起法不过染净,染净二缘,起法之相,都是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显现真性功能作用而已。
  “八识王数,相见种现”,这是列举如来藏,随缘所现的体有四种:一是本识阿赖耶,二是八识心王,三是诸心心所,四是相、见等四分。“种现”即是此四种都是从种子生现行。也即是如来藏随缘受熏而作诸法。

  (七)、理事俱融唯识
  第七,理事俱融唯识,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三云:
  七、理事俱融,故说唯识。谓如来藏,举体随缘,成辨诸事。而其自性,本不生灭,即此理事混融无碍,是故一心、二谛皆无障碍。《起信论》云:“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一心真如门;二心生灭门。然此二门,皆各总摄一切法。”《胜鬘经》云:“自性清净心,不染而染,难可了知;染而不染,亦难可了知。”解云:不染而染,明性净随染,举体成俗,即生灭门也;染而不染门,即染常净,本来真谛,即真如门也。此明即净之染,不碍真而恒俗;即染之净,不破俗而恒真。是故不碍一心,双存二谛。此中有味,深思当见。经云:“于谛常自二,于解常自一。”论云:“智障极盲?,谓真俗别执。”皆此义也。'14'
  前一门第六转真成事唯识,是依理成事。而此第七理事俱融唯识,是以理事无碍,事与理融会,来讨论唯识,所以称为理事俱融唯识。也即是说如来藏识(理)随缘而成各种现象(事),而其本性不生不灭,理事混融无碍。这即是在《大乘起信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挥,《大乘起信论》中讲一心开二门,一心二谛。法藏大师认为,这二门或二谛之间的圆融无碍,就是理事无碍。真如门和生灭门,真如门为净,为真谛,生灭门为染,为俗谛,二者之间,“即净之染不碍真而恒俗,即染之净不破俗而恒真。”即净之染,为不染而染,性净随染,举体成俗;即染之净,为染而染,即染常净,本来真谛。这就是华严宗所要阐述的理事无碍的境界。
  此处“如来藏,举体随缘,成辨诸事”的意思,相当于前一门,即第六门转真成事唯识。即从理出事,如来藏随缘作诸法。
  文中“而其自性,本不生灭”此相当于第五门摄相归性唯识,即是从事入理,本无有生灭。
  此处“即此理事混融无碍”意思是说,在此第七理事俱融唯识中,是融合第五摄相归性唯识与第六转真成事唯识,而成性相俱融,理事混融无碍。
  “是故一心、二谛皆无障碍”的意思是说,二谛即是真谛与俗谛。真谛入如,俗谛出事。融通真俗二谛,而为一心,所以一心即有二谛。一心即是如来藏,真谛即是真如门,俗谛即是生灭门,真如与生灭混融无碍,即是一心、二谛皆无障碍。

  (八)、融事相入唯识
  第八融事相入唯识,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三云:
  八、融事相入,故说唯识。谓由理性,圆融无碍;以理成事,事亦镕融;互不相碍。或一入一切,一切入一,无所障碍。上文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等。《舍那品》云:于此莲华藏世界海之内,一一微尘中见一切法界。又此品下云:于一微尘中,现有三恶道,天人阿修罗,各各受业报。如是等文,广多无量,如上下经说。'14'
  在第七理事俱融唯识中,是讲事与理无碍的关系。而此第八融事相入唯识中,是从事事无碍中的相入关系来讨论唯识观。因为依理成事,事因理起,诸事都以同一本体理为基础,由此事事没有自性,因而事事之间,都能融无所碍。即是说一切事法各有力用,法法力用,互相交微。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当一入一切之时,即是一无力,一切有力。当一切入一之时,即是一切无力,而一有力。今此第八融事相入唯识中,因为真理融通,所以所变诸法,亦随融通。融通诸法,全是真理,融通真理,皆是诸法。圆通普周,深广该贯,包括法界,摄尽始终,所以名为融事相入唯识。
  引文中“谓由理性,圆融无碍”,意思是说,真理遍虚空,尽法界,不守自性,作一切法,周遍无碍。因为理体无碍,所以所起事法,也就无有障碍,而得圆融。“以理成事,事亦镕融”,意思是说事其实都是揽理而事,同时因为法性融通,所以事事也就融通,无有障碍。
  “或一入一切”,是指如无量中解一。“一切入一”,是指一中解无量。
  “上文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等”是指晋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如来光明觉品〉中的经文:“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展转生非实,智者无所畏。”'15'
  “上下经”是指《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前后都在说,但是散在诸品当中,而不是集中宣说。如晋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舍那品〉云:“此清净地宝庄严,一切佛刹悉来入,其地一一微尘中,一切佛刹亦悉入。”'16'又晋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地品〉中云:“一切佛土入一佛土,一佛土入一切佛土。”'17'

  (九)、全事相即唯识
  第九,全事相即唯识,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三云:
  九、全事相即,故说唯识。谓依理之事,事无别事。理既无此彼之异,令事亦一即一切。上经云:知一世界即是一切世界,知一切世界即是一世界。又云:知一即多,多即一等。广如经文说。'18'
  在第八融事相入唯识中,是从相入,从用的角度来说明事事无碍的关系。而此第九全事相即唯识,是从相即,从体的角度来说明事事无碍的关系。也即是说,事法是依赖于理体而存在,不是离开理体而另有事法。而理体是唯一的,不变的,没有这一事相之理和那一事相之理的区别。既然如此,那么理体所缘起的事相之间,本质上没有区别,从而可以互相融合:一事就是一切事,不离一切事;一切事就是一事,不离一事。是以观此事事,相即无碍,名为全事相即唯识。

  (十)、帝网无碍唯识
  第十,帝网无碍唯识,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三中云:
  十、帝网无碍,故说唯识。谓一中有一切,彼一切中,复有一切。既一门中,如是重重,不可穷尽,余一一门,皆各如是,思准可知。如因陀罗网重重影现,皆是心识如来藏法性圆融故,令彼事相如是无碍。广如上下文说。'19'
  第八融事相入唯识,是从相入的角度来说明事事无碍的境界。第九全事即真唯识,是从相即的角度来说明事事无碍。但第八、第九所展现的事事无碍,只是一重义,而事事无碍境界,义极深奥,所以最后建立此第十帝网无碍唯识门,从相即与相入全面的角度来说明事事无碍的重重无尽。如同帝释天宫中悬挂的结有无数珠宝的因陀罗网,此网上的无数珠宝,每一珠都可以显现其他一切宝珠的影像。如此一一宝珠,又一一互现,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也是如此,一事含摄一切事,一切事中,每一事又含摄一切事,如此无穷无尽,所以名为帝网无碍唯识。当知事事无碍与重重无尽,都是因为此一心或者说如来藏,法性圆融相通的原因,从而令彼所缘起的种种事相可能相即相入相融无碍。此际事事无碍与重重无尽所展现的正是一心或者说如来藏的自性。至此三祖法藏已经将“三界虚妄,但是心作”中的“三界唯心”的思想阐释得非常清楚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华严宗三祖法藏大师所提出的“十重唯识”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论述。法藏大师的“十重唯识”是为了阐释《华严经·十地品》中相关第六地菩萨的观法而提出的。实际上“十重唯识”的核心阐述点就是相关“三界唯心”的思想。法藏大师十重唯识的开展一个层面是对华严宗之前的唯心思想,特别是唯识法相宗的思想一个整理与对比,同时从华严宗学的角度提出本宗的“唯心”思想的特色。十重唯识中的后三重的融事相入唯识、全事相即唯识、帝网无碍唯识是从正面阐述华严宗的“唯心”思想,也就是理与事、真与妄以至事与事的法界融合与无碍的圆融思想,这是法藏大师“十重唯识”开展的核心与本质,也是华严宗教义学说基调与前提。所以“十重唯识”虽然在《华严经探玄记》所占篇幅甚微,但其学说的开展,对于华严思想的建立,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与价值。

  注释:
  '1'《华严经探玄记》卷13;《大正藏》第35册; 第347页上。
  '2'《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65;《大正藏》第36册; 第525页下。
  '3'《成唯识论》卷2;《大正藏》第31册,第10页下。
  '4''5''6''7''8'《成唯识论》卷8;《大正藏》第31册; 第43页中。
  '9'《大乘起信论义记》卷2;《大正藏》第44册,第254页下。
  '11'《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大正藏》第16册,第484页中。
  '12'《成唯识论》卷9;《大正藏》第31册;第48页上。
  '1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14;《大正藏》35册; 第 601页下- 602页上。
  '14''15'《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卷13;《大正藏》第35册; 第347页上。
  '16''20''21'《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卷13;《大正藏》第35册; 第347页中。
  '17'《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大正藏》第9册; 第 423页上。
  '18'《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大正藏》第9册,第413页中。
  '19'《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3;《大正藏》第9册,第545页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