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应部经-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
  
    聚落主!余知于不与取……
  
  十二
  
    聚落主!余知于诸欲邪行……
  
  十三
  
    聚落主!余知于妄语……
  
  十四
  
    聚落主!余知于两舌……
  
  十五
  
    聚落主!余知于粗语……
  
  十六
  
    聚落主!余知于绮语……
  
  十七
  
    聚落主!余知于贪欲……
  
  十八
  
    聚落主!余知于嗔恚……
  
  十九
  
    聚落主!余知于邪见……
  
  二十
  
     聚落主!某某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谈、如是见者:“凡任何人破坏生命者,皆于现生感受苦忧。凡任何人不与取者,皆于现生感受苦忧。凡任何人于诸欲邪行者,皆于现生感受苦忧。凡任何人妄语者,皆于现生感受苦忧。”
  
  (一)
  
  二一
  
    然则,聚落主!于此见有人挂华鬘、着耳环、善沐浴、善化妆、理须发、'对'女子之欲望充满犹如王者。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为何?挂华鬘、着耳环、善沐浴、善化妆、理须发、'对'女子之欲望1充满犹如王者。”他人答曰 :“看!此者压伏王者之敌,而断却生命,王者欢喜以物赐彼。所以,此人挂华鬘着耳环……犹如王者。”
  
  注1 付女子之欲,有“宛然如王。”
  
  (二)
  
  二二
  
    然而聚落主!于此见有人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剃光头发,打恶声之鼓,由街至街、由十字路至十字路而巡绕,再牵出南门外,于都之南方被刎颈。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为何?彼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剃其头发,打恶声之鼓,由街至街,由十字路至十字路而巡绕,再牵出南门外,于都之南方被刎颈耶?”他人曰:“看!此王者之敌而断女人或男人之生命,因此,王乃捕捉彼,行如是之处刑。”
  
  二三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见如是事否?或曾得闻耶?”“吾等得见且已闻,又曾得闻。”
  
  二四
  
    “于此,聚落主!某某沙门婆罗门如是谈、如是见:“凡人破坏生命者,皆于现生感受苦忧。”彼等是语真实耶?抑语妄耶?”
    “大德!是语妄。”
    “凡语妄之虚事,是戒德者耶?抑污戒者耶?”
    “大德!是污戒者。”
    “凡污戒恶德之徒,是履邪行耶?抑履正行耶?”
    “大德!是履邪行。”
    “凡履邪行者,是邪见耶?抑正见耶?”
    “大德!是邪见。”
    “凡邪见之徒,适于信赖耶?”
    “大德!不然。”
  
  (三)
  
  二五
  
    “然则,聚落主!于此,或见有人挂华鬓、着耳环……犹如王者。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为何?挂华鬘、着耳环……犹如王者。”他人对此曰:“看!此者压伏王之敌,持来重宝,王者欢喜而赐彼物。因此,此者挂华鬘、着耳环……犹如王者。”
  
  (四)
  
  二六
  
    然则,聚落主!于此见有人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被刎其颈。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为何?被以粗索将手坚缚于后……以刎其颈。”他人对此曰:“看!此者于村落或森林将不与之物窃取而去,因此王者捕彼,以受如是之处刑。”
  
  二七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见如是事耶?或曾得闻耶?”
  “吾等得见且已闻,又曾得闻。”
  
  二八
  
    “于此,聚落主!某某沙门、婆罗门如是言、如是见:“凡人不与取者,皆于现于现生感受忧苦。”彼等语真实语耶?抑语虚妄耶?”…………
    “大德!不然。”
  
  
  (五)
  
  二九
  
    “然则聚落主!于此,或见有人挂发鬘、着耳环……犹如王者。关于此者,人谓曰:“看!此者所作何事?而挂华鬘、着耳环……犹如王者耶?”他人对此曰:“看!此者与王者之敌妇女子相交,王者喜欢,以赐物于此者,因之,此者挂华鬘、着耳环……犹如王者。”
  
  (六)
  
  三十
  
    然则,聚落主!于此或见有人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被刎其颈。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何事?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被刎其颈耶?”他人对此曰:“看!此者与良家之妇、良家之少女相交,因之彼为王者所捕捉,以行如是之刑。”
  
  三一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见如是事或得闻耶?”
  “吾等得见且已闻,又曾得闻。”
  
  三二
  
    “于此,聚落主!某某沙门、婆罗门如是言、如是见:“凡人于诸欲行邪者,皆于现生感受苦忧。”彼等是语真实耶?抑语虚妄耶?”…………
    “大德!不然。”
  
  (七)
  
  三三
  
    “然则,聚落主!于此,或见有人挂华鬘、着耳环……犹如王者。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何事?挂华鬘、着耳环……犹如王者耶?”他人对此曰:“看!此者以语妄语而博王者笑,王者欢喜以物赐此者,因之,此者挂华鬘、着耳环……犹如王者。”
  
  (八)
  
  三四
  
    然则,聚落主!于此或见有人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被刎其颈。关于此者,人言曰:“看!此者所作何事?被粗索将手坚缚于后……被刎其颈耶?”他人对此曰:“看!此者损及居士又居士子之利益,因之,为王者所捕,以行如是之刑。”
  
  三五
  
    聚落主!汝对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见如是事或得闻耶?”“吾等得见且已闻,又曾得闻。”
  
  三六
  
    “于此,聚落主!某某沙门婆罗门如是谈、如是见:“凡人语虚妄者,皆于现生感受苦忧。”彼等是语真实耶?抑语虚妄耶?”
    “大德!是语虚妄。”
    “凡语虚妄事者,是戒德者耶?抑污戒者耶?”
    “大德!是污戒者。”
    “凡污戒恶德之徒,是履邪行耶?抑履正行耶?”
    “大德!是履邪行。”
    “凡履邪行者,是邪见耶?抑正见耶?”
    “大德!是邪见。”
    “凡邪见之徒,适于信赖否?”
    “大德!不然。”
  
  三七
  
    “殊妙哉!大德!稀有哉!大德!余有休息之家,于中有卧床、有座榻、有水瓶、有油灯,于此,若有沙门或婆罗门之安居者,则余以应能力,与彼相分享。大德!昔有种种意见,种种信仰,种种嗜好之四位教师,于此家休息入安居。
  
  (一)
  
  三八
  
    有一教师乃如是言、如是见曰:“无施与、无供牺牲、无祭祀、无作善业、作恶业之异熟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母、无父,亦无化生之有情。达于沙门婆罗门之正位,履正行,自证知此世与他世,皆无能示知于世者。” 注1 六师外道中之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之见,长部一卷沙门果经参照。但汉译北传本为末伽梨拘梨之见。
  
  (二)
  
  三九
  
    有一教师乃如是言、如是见,而曰:“有施与、有供牺牲、有祭祀、有作善业、作恶业之异熟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化生之有情。达于沙门、婆罗门之正位,履正行,自证知此世与他世,皆有能示知于'世'者。”
  
  (三)
  
  四十
  
    有一教师乃如是言、如是见,而曰:“作者1,令作者;断割者,令断割者;苦者,令苦者:忧者,令忧者;疲者,令疲者:栗者,令栗者;生命破坏者、不与取者、破墙壁侵入者、掠夺者、窃盗者、追剥者、犯他人之妻者、妄语者、'一切'所作,皆非恶作。即以剃刀附于车轮之端,将此大地之生类作成一内团、一肉块,以此为因缘,亦无恶'生',无由恶来之果。若至恒河之南岸者,杀、令杀,断割、令断割,苦、令苦,以此为因缘,不'生'恶,无由恶来之果。若至恒河之北岸,施、令施,供牺牲、令供牺性者,以此为因缘,不'生'福,无由福来之果。施与、调御、自制、语真实、亦不'生'福,无由福来之果。”
  
  注1 不兰迦叶之见,长阿含十七卷沙门果经,长部一卷沙门果经参照。
  
  (四)
  
  四一
  
    有一教师乃如是言、如是见,而曰:“作者、令作者,断割者、令断割者,苦者、令苦者,忧者、令忧者,疲者、令疲者,栗者、令栗者,破坏生命者,不与取者、破墙壁而侵入者、掠夺者、窃盗者、追剥者,犯他人之妻者,妄语者,'一切'所作,皆为恶作。以剃刀附于车轮之端,将此大地之生类作成一犒峞B一肉块者,以此为因缘,有生恶、有由恶来之果。若至恒河之南岸,杀、令杀,断割、令断割,苦、令苦者,以此为因缘,有'生'恶、有由恶来之果。若至恒河之北岸,施、令施,供牺牲、令供牺牲者,以此为因缘,有'生'福、有由福来之果。施与、调御、自制、语真实、有'生'福、有由福来之果。”
  
  四二
  
    大德!此于余起疑、起惑,而曰:“此等诸尊沙门、婆罗门中,结果何者语真实?何者语虚妄耶?”
  “聚落主!汝之疑是理,汝之惑是理,然而只于所惑汝起疑。”
  “大德!余如是信仰世尊:“愿世尊说法、以除弃余疑惑之法。”
     
  
  四三
  
    “聚落主!有法三昧,于此,汝若心获三昧者,如是,汝则舍弃此疑念法。聚落主!何者为法三昧耶?
  
  (一)
  
  四四
  
    聚落主!于此,有圣弟子,弃生命之破坏,禁生命之破坏;弃不与取,禁不
  
  四八
  
    与取;弃欲邪行,禁欲邪行;弃妄语,禁妄语:弃两舌语,禁两舌语;弃粗语,禁粗语;弃绮语,禁绮语;弃贪欲为无贪欲,弃嗔恚为无嗔恚心,弃邪见为正见。聚落主!此圣弟子如是离贪欲、离嗔恚、不迷着,正知正念,与慈俱生之心,偏满一方而住。同第二方、同第三方、同第四方'偏满'而住。如是上下横'直',于一切处一切事情之下,与慈俱生一切具有之世界,无量广大远行,以无怨心、无恚之心充满而住。如彼所思量:“凡此教师之谓:无施与、无供牺性……而此示知于'世'者皆无,如是言、如是见。好!此导师之语虽是真实,然而余有余之保证,此余于脆者、或强者、即任何者亦无妨碍,幸福于此世他世两处,摄护于身、于语、于心,身坏命终之后,可生于善趣天界故。”彼生喜乐,喜乐于彼而生欢悦,欢悦之彼身轻安,身轻安之彼享受安乐,心安乐者即获定。聚落主!此乃法三昧。汝若于此获心三昧者,如是,汝则舍此疑惑之法。
  
  (二)
  
  四五
  
    聚落主!此圣弟子如是离欲贪、离嗔恚……与慈俱生之心……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