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应部经-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
  
    于此,具寿阿那律对诸比丘告曰……乃至……
  
  三
  
    “友等!对四念处之修习多修者,则资于渴爱之灭尽。何为四念处耶?
  
  四
  
    友等!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友等!对此四念处之修习多修者,则资于渴爱之灭尽。”
  
  '八' 第八 松林精舍
  
  一
  
    一时,具寿阿那律住舍卫城松林精舍。
  
  二
  
    于此,具寿阿那律对诸比丘告曰……乃至……
  
  三
  
    “友等!譬如恒河趣向于东、倾向于东、临入于东。时有众人持锄与筐来,谓曰:
    “我等作此恒河,使趣向于西、倾向于西、临入于西。”友等!于汝等之意云何?彼众人得作将恒河,使趣向于西、倾向于西、临入于西否?”
    “友!不也。”
    “何以故耶?”
    “友!恒河乃趣向东、倾向东、临入东,而欲将之趣向西、倾向西、临入西者为非易事,彼众人唯蒙困苦损恼而已。”
  
  四
  
    “友等!如是,比丘对四念处修习、对四念处多修者,纵令王、王臣、友、朋、亲戚、亲族,以财物相伴而引诱云:“当今,汝意云何,于此袈裟衣为烦耶?云何作剃发往来者耶?不如还俗受用财物作福业。”友等!彼比丘对四念处修习、对四念处多修者,则无弃学还俗之理。何以故?友等!其心若长夜趣向远离、倾向远离、临入远离,则绝无还俗之理。
  
  五
  
    友等!云何比丘对四念处修习、对四念处多修耶?
    友等!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友等!如是,比丘对四念处修习,对四念处多修。”
  
  注1 相应部经典原典五、五三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七卷一九九页),杂阿含二O、九(大正藏二、一四一b)。
  
  '九' 第九 一切
  
  一
  
    一时,具寿阿那律与具寿舍利弗,住毗舍离城,庵婆婆梨园。
  
  二
  
    时,具寿舍利弗于夕时分由宴默起,至具寿阿那律住处。至已,与具寿阿那律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对具寿阿那律曰.
    “友阿那律!汝之诸根是清澄,颜色是清净皎洁,具寿阿那律!今多依何而住、令住耶?”
    “友!我今多于四念处,善能将心系住。何为四念处耶?
  
  四
  
    友!于此我于身观身……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友!我今多对此四念处,善能将心系住。
  
  五
  
    友!若比丘成阿罗汉,诸漏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舍重担、逮得己利、尽有结、正悟、解脱者,则多对此四念处,善能将心系住。”
  
  六
  
    “友!幸哉、甚幸哉!我等得闻具寿阿那律之亲说雄辩。”
  
  '十' 第十 重患
  
  一
  
    一时,具寿阿那律住舍卫城安陀林,因病困苦重患。
  
  二
  
    时,有众多比丘,来至具寿阿那律住处。至已,对具寿阿那律言曰:
    “具寿阿那律,依何而住、令住故,已生之身苦受,永尽于心而不住耶?”
    “友等!我对四念处,善能系心而住故,则已生之身苦受,永尽于心而不住。何为四念处耶?
  
  三
  
    友等!于此我于身观身……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友等!我对此四念处,善能系心而住故,已生之身苦受,则永尽于心而不住。”
  
    注1 杂阿含二十、四、五、(大正藏二、一四0b)。
    第一 独一品(终)
    此中摄颂曰:
    二种之独一
    与手成浴池
    坎它契爱尽
    松林一切患。
  
  第二品
  
  '一一' 第一 千
  
  一
  
    一时,具寿阿那律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二~三
  
    时,有众多比丘来至具寿阿那律住处。至已,与具寿阿那律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对具寿阿那律曰:
    “具寿阿那律!对何法修习、多修故,得大神通耶?”
    “友等!我对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得大神通。何为四念处耶?
  
  四
  
    友等!于此,我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得大神通。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之故,忆念一千劫也。”
  
  注1 杂阿含二十、三(大正藏二、一四0a)。
  
  '一二' 第二 神变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领受多端神变:以一身成多身……乃至……至梵世以身威而及。”
  
  '十三' 第三 天耳界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以清净超人之天耳界,对远近天人之声俱得闻。”
  
  '十四' 第四 心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他有情、他人之心,以心可偏了知,对有贪心者,了知为有贪心……乃至……了知为解脱心。”
  
  '十五' 第五 处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处为处,非处为非处,如实可了知。”
  
  '十六' 第六 业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过去、未来、现在业报之异熟,其处与因,可如实了知。”
  
  '十七' 第七 道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偏行道,得如实了知。”
  
  '十八' 第八 世间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多界、种种界之世间,得如实了知。”
  
  '十九' 第九 种种胜解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众生之种种胜解,得如实了知。”
  
  '二十' 第十 根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他有情、他人之根上下,得如实了知。”
  
  '二一' 第十一 静虑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静虑、解脱、等持、等至之杂染、清净、出离,得如实了知。”
  
  '二二' 第十二 明(一)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随念种种之宿住,谓一生、二生……乃至……具如是行相、名称,随念宿住。”
  
  '二三' 第十三 明(二)
  
  ※ 五
  
    “友等!盚鵀驯|念处修习、多修故,以清净、超人之天眼……乃至……有情随业……而受者,可了知。”
  
  '二四' 第十四 明(三)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依诸漏尽而对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
    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此中摄颂曰:
    千神变天耳
    心处业与道
    世间种胜解
    根静虑三明
  
  注1 括弧内相当于原文部分,不明了。
  
  
  
第九 静虑相应
  
  第一 恒河广说
  
  '一' 第一 初清净
  
  一~二
  
    舍卫城。“诸比丘!有四静虑。以何为四静虑耶?
  
  三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于由离生喜与乐之初静虑具足而住。
  
  四
  
    寻伺止息故,则内净,心则一趣,于由无寻、无伺三摩地,生喜与乐之第二静虑具足而住。
  
  五
  
    离喜故,于舍而住,正念正知、身于乐正受,如诸圣之所宣,有舍与念而住于乐,具足第三静虑具足而住。
  
  六
  
    断乐断苦故,灭先之喜与爱故,为不苦不乐、对舍念清净,具足第四静虑而住。
  
  七
  
    诸比丘!此为四静虑。
  
  八
  
    诸比丘!譬如恒河趣向于东、倾向于东、临入于东。诸比丘!如是,比丘修习四静虑、多修四静虑者,则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于涅槃。
    诸比丘!比丘云何修习四静虑、多修四静虑者,则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于涅槃耶?
  
  九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于由离生喜与乐之初静虑具足而住。寻伺止息故……具足第二静虑……第三静虑……第四静虑而住。诸比丘!比丘如是修习四静虑、多修四静虑者,则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于涅槃。”静虑相应之初清净经(终)如念处(相应)可广说。
  
  '二~一二' 第二~十二
  
    恒河广说
    摄颂曰:
    趣向东者六
    趣向海者六
    共有十二
    广说恒河品
  
  第二 不放逸品
  
  '一三~二二' 第一~十
  
    摄颂曰:
    如来与足迹
    屋顶与根核
    夏生花王月
    日衣等十句
    第二 不放逸品(终)
  
  第三 力所作品
  
  '二三~三四' 第一~十二
  
    诸比丘!譬如作诸力所作之事业……乃至……可广说。
    摄颂曰:
    力与种子龙
    树与瓶及芒
    广空与二云
    船舶与客河
  
  第三 力所作品(终)
  
  第四 寻觅品
  
  '三五~四四' 第一~十
  
    诸比丘!有三种寻觅。以何为三寻觅耶?谓:欲寻、有寻、梵行寻是……乃至……
    摄颂曰:
    寻觅次第漏
    有以及三苦
    碍与垢与舍
    受与二渴爱
  
  第五 瀑流品
  
  '四五' 第一
  
    诸比丘!有四种瀑流。以何为四瀑流耶?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是……乃至……可广说。
  
  '四六~五三' 第二~九
  
  '五四' 第十 上分结
  
  ※ 二
  
    “诸比丘!有五上分结。以何为五上分结耶?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是。
    诸比丘!此为五上分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