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5-医经原旨-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此皆筋骨之病,以少阳、厥阴为表里,而肝主筋也。)足少阳之下,血 
气盛则胫毛美长,外踝肥,血多气少则胫毛美短,外踝皮坚而浓,血少气多则 毛少,外踝皮薄而软,血气 
皆少则无毛。外踝瘦无肉。(足少阳之脉行于下体者,出膝外廉,下外辅骨外踝之前,故其形见者,皆在足 
之外侧。踝,胡寡切。 ,音杭。)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气少则恶眉,面多少 
理,血少气多则面多肉,血气和则美色。(足太阳膀胱之脉行于上体者,起于目内 ,其筋之支者,下颜, 
结于鼻,故其气血之盛衰,皆形见于眉面之间也。)足太阳之下,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气少血 
多则瘦跟空,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足太阳经之行于下体者,从后廉下合 中,贯 内,出外踝 
之后,结于踵,故其形见为病,皆在足之跟踵也。)手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 
恶,血气皆少则无髭。(手阳明大肠之脉行于上体者,挟口,交人中, 
上挟鼻孔,故其气血之盛衰,必形见于髭也。在口上曰髭,在口下曰须。)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 
美,手鱼肉以温,气血皆少则手瘦以寒。(手阳明之行于下体者,上 外前廉,下近于腋,且阳明、太 
阴为表里,而太阴之脉出腋下,故腋下毛美。手鱼肉者,大指本节后浓肉也。本经之脉,起次指,出合谷,故 
形见于此。)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手少阳三焦之脉 
行于上体者,出耳前后,至目锐 ,故其血气之盛衰,皆见于眉耳之间。)手少阳之下,血气盛则手卷多 
肉以温,血气皆少则寒以瘦,气少血多则瘦以多脉。(手少阳之脉行于下体者。起名指端,循手腕, 
出臂外,上肘,故其形见若此。)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有多须,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 
手太阳小肠之脉行于上体者,循颊上 ,斜络于颧,故其血气之盛衰,皆形见于须面之间也。)手太阳 
之下,血气盛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手太阳之脉行于下体者,循手外侧,上腕,故其形见者 
如此。首言五形者,以脏为主而言其禀;此言六阳者,以腑为表而言其形。禀质相合,象变斯具 
矣。此所以有左右上下之分也。)刺之有约。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气血少,其肥而泽者血气 
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 
(此言足太阳一经之盛衰,而他经之有余不足,亦由是也。审察既明,而后调之,则不失其逆顺矣。)刺 
其诸阴阳,按其寸口、人迎以调之。(寸口在手,太阴脉也。人迎在头,阳明脉也。太阴行气于三阴,阳明 
行气于三阳,故按其寸口、人迎而可以调阴阳也。)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 
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切,深也。循,察也。经络为病,身必痛痹,甚则血气不行,故脉道凝涩也。) 
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行,决之乃行。(血脉凝涩,气不 
至也,故当留针以补,而致其气以温之。致,使之至也。决者,开泄之谓。)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 
(气有余于上者,病必在上,故当刺其穴之在下者,以导而下之。导,引也。)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 
(气不足于上者,即刺其在上之穴,仍推其针而休息之。休者,留针以待气也。)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 
稽留不至,言气至之迟滞者。接之引之,而使其必来也。迎,去声,凡物未来,而迓之使来也。)必明于经 
隧,乃能持之。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菀陈血不结者,则而予之。(隧,道也。必明经脉之道路,而后 
能执持之也。其有寒热不和者,因其偏而导去之,脉道虽有菀陈,而血不结者,则其势而予治之。 
则,度也。予、与同。菀、郁同。)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凡刺之道, 
须明血气,故必知此二十五人之脉理而刺之,大约可以尽矣。) 

卷二
脉色上第四
属性: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之脉。( 
平旦者,阴阳之交也。阳主昼,阴主夜;阳主表,阴主里。凡人身营卫之气,一昼一夜五十周于身,昼则 
行于阳分,夜则行于阴分,迨至平旦,复皆会于寸口。寸口者,脉之大会,五脏六腑之所终始也。夫脉,气 
血之先也。盛则脉盛,衰则脉衰,热则脉数,寒则脉迟,微则脉弱,平则脉和;长人脉长,短人 
脉短;性急人脉急,性缓人脉缓。此皆其常也,反者为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 
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切者,以指按索之谓。切脉之动静,诊阴阳也。 
视目之精明,诊神气也。察五色之变见,诊生克邪正也。观脏腑虚实以诊其内,别形容盛衰以诊其外。故 
凡诊病者必合脉色,内外参伍以求,则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情无所遁,而先后、缓急、真假、 
逆从之治必无差,故可以决死生之分,而况于疾病乎?参伍之义,以三相较谓之“参”,以伍相类谓之“伍”。 
搜其隐微,通其变,极其数也。)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内者,关前曰寸,关后曰尺,故曰“尺内”。季 
胁,小肋也,在胁下两旁,为肾所近,故自季胁之下皆尺内主之。夫尺对寸而言,人身动脉虽多,惟此气 
口三部一寸九分,总曰“寸口”。分言之,则外为寸部,内为尺部。外为阳,故寸内得九分,阳之数也。内 
为阴,故尺内得一寸,阴之数也。关前曰“寸”,关后曰“尺”。寸前曰“鱼际”,尺后曰 
“尺泽”。所谓关者,乃间于尺寸之间,为阴阳之界限,正当掌后高骨处是 
也。故于寸内取九分为寸,尺内取一寸为尺。以契阳九阴十之数耳。)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尺外, 
尺脉前半部也。尺里,尺脉后半部也。前以候阳,后以候阴。人身以背为阳,肾附于背,故外以候肾,腹为阴, 
故里以候腹。所谓腹者,凡大小肠、膀胱、命门皆在其中矣。诸部皆言左右而此独不分者,以两尺皆主乎肾 
也。)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中附上,言附尺之上而居乎中者,即关脉也。左外言左关之前半 
部,内言左关之后半部。肝为阴中之阳脏,而亦附近于背,故外以候肝,内以候膈。举膈而言,则中焦之膈 
膜、胆腑皆在其中矣。)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右关之前所以候胃,右关之后所以候脾。脾胃皆中州之 
官,而以表里言之,则胃为阳,脾为阴,故外以候胃,内以候脾。寸口者,手太阴也。太阴行气于三阴,在 
手而主五脏。胃亦腑也,此独言之,是脏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亦无不见乎此矣。)上附上, 
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上附上,言上而又上,则寸脉也。五脏之位,惟肺最高,故右寸之前以候肺, 
右寸之后以候胸中。胸中者,膈膜之上皆是也。)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心肺皆居膈上,故左寸之前以 
候心,左寸之后以候膻中。膻中者,两乳之间,谓之气海,当心包所居之分也。前以候前,后以候后。此重 
申上下内外之义而详明之也。统而言之,寸为前,尺为后;分而言之,上半部为前,下半部为后。盖言上以 
候上,下以候下也。)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竟,尽也。言上 
而尽于上,在脉则尽于鱼际,在体则应于胸喉。下而尽于下,在脉则尽于尺部,在体则应于少腹足中。此脉 
候上下之事也。首言尺内,次言中附上而为关,又言上附上而为寸,皆自内以及外者;盖以太阴之脉,从 
胸走手,以尺为根本,寸为枝叶也。故凡人之脉,宁可有根而无叶,不可有叶而无根。审其尺之缓急、浮大、 
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是盖所重在本耳。又上竟上者,言胸喉中事,下竟下者,言少腹足膝中事。 
分明上以候上,下以候下,此不易之理,后世 
脉经,纷纷凿说,其谬甚矣。)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 
人者,不病也。(出气曰呼,入气曰吸,一呼一吸,总名曰息。动,至也。再动,两至也。 
常人之脉,一呼两至,一吸亦两至;呼吸定息,谓一息既尽而换息未起之际也;脉又一至,故曰五动。闰,余 
也,犹闰月之谓。言平人常息之外,间有一息甚长者,是为闰以太息,而又不止五至也。此即平人不病之常 
度。总计定息太息之数,大约一息脉当六至,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乃合一至一寸也。)常以不病调病患。医 
不病,故为病患平息以调之为法。(不病者,其息匀;病者,其息乱。医者不病,故能为病患平息以调 
之,以其息匀也。是为调诊之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脉为血气之道路,而脉之营运 
在乎气,若一呼一吸脉各一动,则一息二至,减于常人之半矣。以正气衰竭也,故曰“少气”,谓之离经。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若不因定息、太息而呼吸 
各三动,是一息六至矣,亦谓之离经。躁者,急疾之谓。尺热,言尺中近臂之处有热者,必其 
通身皆热也。脉数躁而身有热,故知为病温。数滑而尺不热者,阳邪盛也,故当病风。然风之伤人,其变 
不一,不独在于肌表,故尺不热也。涩为血不调,故当病痹。滑,不涩也,往来流利;涩,不滑也,如雨沾沙。 
滑为血实气壅,涩为气滞血少。)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一呼四动,则 
一息八至矣,况以上乎?谓之夺精。四至曰脱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尽,是皆一呼四至以上也,故 
死。脉绝不至则元气已竭,乍疏乍数则阴阳败乱无主,均为死脉。)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 
者,名曰狂生。(营,运也。人之经脉营运于身者,一日一夜凡五十周,以营五脏之精气。其数则 
周身上下、左右前后凡二十八脉,共长十六丈二尺。人之宗气积于胸中,主呼吸而行经隧。一呼气行三寸, 
一吸气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以 
一息六寸推之,则一昼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通计五十周于身,则脉行八百一十丈。其有太过、不及而不 
应此数者,名曰“狂生”。狂犹妄也,言虽生未可必也。)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 
也。(凡此五十营者,即五脏所受之气也。但诊持脉口而数其至,则脏气之衰王可知矣。)五十动而不一代 
者,五脏皆受气;(代,更代之义。谓于平脉之中而忽见 弱,或乍数乍疏,或断而复起,盖其脏有所损则气 
有所亏,故变易若此,均名为代。若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受气皆足,乃为和平之脉。)四十动一代者, 
一脏无气;(四十动一代者,是五脏中一脏亏损也。一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然则五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